首页  »  财经  »  经济观察

即时物流成新趋势,企业争相布局这个千亿量级市场,有何考量?

2022-07-06 21:45:52

来源:中新经纬

  中新经纬7月6日电 (常涛)疫情期间被培养和验证的同城即时物流需求,正被越来越多企业盯上,成为物流行业新的增长点和趋势。

  新的较量

  近日有消息称,抖音电商日前测试了“极速达”服务。根据测试界面,抖音电商的“极速达”包括生鲜蔬菜的同城配送,用户下单之后,最快当日就能买到生鲜蔬菜。对于测试消息,抖音方面暂无回应。

  不难发现,这一服务与生鲜电商相似,只不过后者时效更强,最快可实现半小时送达。而更早前,2022年618期间,京东对外放出消息,正考虑进军外卖领域。

  无论是抖音电商“极速达”,还是“京东外卖”,它们同处的都是同城即时物流这一赛道。

  在过去,以“四通一达”为代表的跨城物流提供了相对廉价、快捷的物流体验,哺育了线上电商生态。而眼下,同城即时物流正成为新消费习惯的助推器,它大大缩短了线上商品与用户的时间和空间距离,拉动了碎片化、即时性、高频次的消费需求,正催生零售业的下一阶段形态。

  据不完全统计,目前美团、阿里、滴滴、京东、拼多多、顺丰等企业均在此赛道有所布局。其中,阿里、京东、美团已经搭建起“远场-近场/次日达-同城/即时”零售体系,同城即时物流已然成为巨头间的必争之地。

  艾瑞咨询的《2022年中国即时配送行业报告》预计,到2026年即时配送服务行业订单规模将接近千亿量级,达到957.8亿单,2021年-2026年年复合增速为28.0%,行业整体仍处于快速发展趋势上。

  疫情催化

  如同疫情期间线上订单量暴涨,使“九死一生”的生鲜电商赛道重获关注,同城即时物流走热与疫情也有一定关系。2020年以来,由于疫情防控需要,市民居家期间,同城即时物流需求爆发。

  数据也在说明这一点。根据艾瑞用户调研结果显示,当前,为解决日常所需,超90%的用户倾向于在线上消费,与2019年疫情发生前相比,67.1%的用户认为使用配送平台服务频次增加,即配需求增势明显。

  即时配送在疫情防控期间发挥了重要作用。在上海、北京等大城市,一方面,同城即时物流保障了生活物资配送。例如,在上海疫情防控期间,美团扩充了4000多名骑手参与履约配送。在北京,美团也落地了“内循环”配送模式,打通社区生活物资配送最后100米。

  另一方面,同城配送也帮助了受疫情影响的商家通过线上保持营业,4月30日,北京市宣布餐饮经营单位暂停堂食服务,有外卖平台为餐饮商家开通了“全城送”服务,商户开通后,能将线上的经营范围拓宽至3公里以外,获得更多同城范围内的订单。

  数据显示,在后疫情时代,线上下单、线下送达已成为新的消费特征。据测算,2021年即时配送服务行业订单规模为279.0亿单,受疫情恢复影响,即时配送服务市场回暖,同比增速为32.9%。

  中新经纬记者注意到,在疫情恢复阶段,一些平台也将疫情防控期间的做法保留了下来。比如拼多多在上海疫情防控期间曾推出“上海保供48小时达”,并从中看到了这方面需求,上海全面恢复正常生产生活秩序后,拼多多在北上广深地区招募商家试行24小时同城送达,切入“同城配送”领域。

  业内人士认为,当前“即时消费”逐渐从应急开始走向日常,成为刚需,这是巨头们寻求的第二增长曲线。

  安信证券则认为,互联网巨头争相布局即时同城物流,并不断拓展其边界,从单一的餐饮外卖延伸到多维度的本地生活服务(包括商超、鲜花、蛋糕、咖啡、生鲜、服装等),原因是即时物流所支撑的本地生活服务已经成为互联网巨头重要的流量入口,即时配送网络作为本地生活服务、新零售的履约环节,其基础性作用凸显。

  未来竞争

  兴业证券2021年发布的研报认为,近八成即时配送需求来自一二线城市,下沉市场具有极大发展空间。这意味着,下沉市场或是未来即时物流的竞争点之一。

  智能化是同城即时物流的另一个竞争焦点。大规模的智能化不仅能降低人力成本,还能满足配送的时效性,必然会成为赛道玩家未来投入的重点。事实上,在疫情防控中,无人机、自动配送车等智能化产品已经得到应用。例如,上海疫情防控期间,美团自动配送车一次性载重超150公斤,一次可送10户左右,通过无接触配送,缓解上海社区抗疫中最后一公里的配送难问题。

  此外,场景也应是未来即时物流另一个竞争关键点。

  目前,同城配送已经实现了从最初的送餐饮到如今的“送万物”,同城即时物流与餐饮、买菜、买药、商超便利等传统本地零售业态融合,先后诞生了外卖(如美团外卖)、生鲜电商(如叮咚买菜)、到家(如京东到家)等平台,甚至产生了专门为个人用户提供即时物流服务的跑腿业务。当然,同城货运如货拉拉也属于同城即时物流一种。

  关于场景的想象空间,某即时配送企业高管对中新经纬记者表示,在未来,即时配送可能是为了满足用户情感诉求而存在的,即“送服务”,用户需求呈现更加个性化的趋势,服务的附加值也会进一步提高。

  不过,这类服务如何标准化有些难度,将更加考验平台的履约能力。作为物流行业的新趋势,同城物流竞争日益激烈,其中不断涌现的模式和技术创新,将持续在行业中发挥引领作用。(更多报道线索,请联系本文作者常涛:zxjwct@163) (中新经纬APP)

  中新经纬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任何公司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

  • 相关阅读
  • 生猪期货交投平稳 交易所采取多项措施严格风控管理

      记者 王 宁  近日,生猪现价过快上涨引发各方高度关注,管理层也将采取相关措施保供稳价。《证券日报》记者发现,在生猪现价快速上涨的背景下,生猪期货价格保持在相对合理运行空间,包括近月、主力和远月合约...

    时间:07-07
  • 上市公司购买理财产品金额同比降25.8% “去刚兑”背景下结构性存款吸引力不减

      记者 苏向杲  见习记者 杨 洁  近期,上市公司购买银行理财产品引发市场持续关注。  《证券日报》记者据Wind数据统计,今年1月1日至7月6日,上市公司购买理财产品(普通存款、结构性存款、银行理财、券商理...

    时间:07-07
  • 夏季田管进行时:提单产、保丰收 我国秋粮长势总体正常

      人民网北京7月7日电 (记者李栋)小暑已至,万物蓬勃。眼下,各地多措并举抓夏管,确保秋粮在拔节期顺利生长。据农业农村部农情调度显示,秋粮作物长势总体正常。  夏管的高效离不开“科技范”。“植保无人机一次...

    时间:07-07
  • 超1.8万亿元退税款已到账 助企纾困效应凸显

      作为今年新的组合式税费支持政策“重头戏”,大规模增值税留抵退税政策是对广大市场主体直接高效的纾困措施,也是稳增长稳市场主体保就业的关键举措。  为更好应对国内经济新的下行压力,今年以来,留抵退税政...

    时间:07-07
  • 上游原料大跌谁能受益? 基金经理找到新机会

      证券时报记者 安仲文  铜、原油、棕榈油价格的杀跌正给基金经理提供另一种思路。  因大宗商品持续走跌,重仓铜矿、原油的QDII基金短期损失惨重,然而在这些上游原料商品价格大跌之际,A股的基金经理开始调研...

    时间:07-07
  • 房地产需要什么样的新模式?

      建议将存量沉淀资产(比如商办、公寓)调整规划后转换为保租房。  近期,楼市有了改善的迹象,比如5月份商品房销售量比4月份好转,6月份好转的势头更明显。但客观讲,抛开疫情原因延缓的需求,楼市仍处于探底通道...

    时间:07-07
  • 全球银行1000强出炉 5家中资行杀进前十

      证券时报记者 石晏  近日,《银行家》杂志在官网发布了“2022年度世界银行1000强榜单”。最新榜单显示,中国有141家银行上榜,其中122家银行位次有所上升,占比超86%;6家银行位次与去年持平,另有2家新晋银行...

    时间:07-07
  • 深圳公积金提取贷款新规 扩大贷款共同申请人范围

      证券时报记者 吴家明  今年以来,多个城市都对公积金政策进行调整,助力楼市复苏。7月6日,深圳住建局就《关于我市住房公积金提取业务管理有关事项的通知(征求意见稿)》、《深圳市住房公积金贷款管理规定(征求...

    时间:07-07
  • 17部门:鼓励加快老旧车辆淘汰更新

      中新网7月7日电 商务部网站7日消息,17部门近日发布《关于搞活汽车流通 扩大汽车消费若干措施的通知》。其中提出,促进汽车更新消费。鼓励各地综合运用经济、技术等手段推动老旧车辆退出,有条件的地区可以开展汽...

    时间:07-07
  • 估值水位居高不下 转债市场投资进退两难

      证券时报记者 孙翔峰  4月伴随权益市场持续下跌之后,可转债在反弹中又表现出极强的进攻性。截至昨日,中证转债指数达到417.51点,较4月份的市场最低点反弹约8.82%;而万得可转债等权指数更是反弹高达14.73%,...

    时间:07-07
免责声明:本网对文中陈述、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对所包含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承担全部责任。 本网站转载图片、文字之类版权申明,本网站无法鉴别所上传图片或文字的知识版权,如果侵犯,请及时通知我们,本网站将在第一时间及时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