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财经  »  经济观察

中国吸引外资“磁力”不减

2022-07-15 05:57:34

来源:人民日报海外版

  外资,是观察一国经济的风向标。今年以来,尽管受疫情反复延宕、乌克兰危机等多重因素影响,中国吸收外资仍延续了去年两位数的增长——前5个月,全国实际使用外资金额5642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17.3%,折合877.7亿美元,同比增长22.6%;截至5月底,我国登记在册外商投资企业66.6万户,比上年底增长0.3%。

  外国投资者深耕中国市场的背后,是他们对中国经济发展前景持有的稳定预期,更是中国经济韧性、活力和潜力的生动写照。

  延续增长态势 疫情不改外资企业深耕中国信心

  3月以来,国内疫情多点散发,一度让包括部分外资企业在内的市场主体生产经营受到冲击,也曾引发海内外舆论关于外资是否因疫情防控离开中国的担忧。

  面对疫情多点散发带来的供应链堵点问题,党中央、国务院出台一系列稳外贸稳外资政策,各地区各部门积极贯彻落实——

  商务部召开多场外资企业、外国商会座谈会,主动了解外资企业面临的突出困难,同时发挥重点外资项目工作专班作用,协调帮助符合条件的龙头外资企业获取重点物资通行证,推动复工复产;中国贸促会5月20日正式设立服务外资企业工作专班,积极推动解决外资企业在华投资、生产、经营中遇到的困难;上海启用重大外资项目线上服务系统;江苏建立稳外资稳外贸工作专班和外资补链延链强链专班……

  在华外资企业迎难而上,通过开展“双班制”封闭式生产、第一时间启动居家办公、开展无接触送货、推出线上客户服务等方式,努力战胜疫情带来的挑战。

  “疫情期间我们安排部分员工驻场生产,食宿在公司,实行闭环管理,保证了生产不中断。当企业面临物流受阻时,当地政府为我们申办了跨省和市内车辆通行证,解决了原材料和产品跨省市运输难题。”贺利氏大中华区总裁艾周平说。

  中国美国商会6月底最新发布的调查显示,58%的受访者表示公司已恢复了部分或全部业务,供应链问题得到缓解,比5月份调查结果上涨了26个百分点。中国欧盟商会日前发布的调查报告显示,仅有11%的受访者表示中国的防疫政策直接导致其决定缩减在华业务,大多数企业表示不做变动或认为此考虑为时尚早。

  含金量足 全球供应链调整不改中国引资“磁吸力”

  总投资420.7亿元的中沙古雷乙烯项目正式落地,进入开工建设阶段;宝马集团在沈阳的第三座整车工厂华晨宝马里达工厂正式开业……近段时间,一批重大外资项目传来进展顺利的好消息。

  大项目稳、结构优、含金量足,是上半年我国吸引外资的亮点。

  商务部最新数据显示,今年前5个月,我国合同外资1亿美元以上大项目实到外资476.8亿美元,同比增长40.3%;从行业看,高技术产业实际使用外资同比增长42.7%;从来源地看,韩国、美国、德国实际对华投资分别增长52.8%、27.1%、21.4%。

  上半年,有些跨国公司调整在华业务布局,引发关于产业链转移的担忧。商务部研究院现代供应链研究所所长林梦认为,随着全球供应链加速调整,中国低成本、大批量等传统优势将趋于弱化,但巨大的市场空间、完善的产业链配套能力、不断提升的科技创新能力和日益优化的营商环境将逐渐成为中国供应链竞争的新优势。

  得益于新的竞争优势,跨国公司在华投资逐步从中低端加工制造业向高技术制造业拓展,从低技术、低附加值生产环节向高技术、高附加值生产环节转变,并更加重视全产业链布局。

  今年5月,欧莱雅在中国成立新的投资公司——上海美次方投资有限公司,以便拥有更靠近市场、与市场建立紧密合作的能力。欧莱雅北亚总裁及中国首席执行官费博瑞说,中国在规模和增长速度上都是集团最活跃的市场。

  看好中国机遇 与中国市场互利共赢

  仲夏时节,山东青岛,境内外476家世界500强企业和行业领军企业负责人参加第三届跨国公司领导人青岛峰会。99个重点外资项目集中签约,总投资额156亿美元。

  峰会期间,阿斯利康宣布在山东青岛投资建设生产供应基地并设立区域总部。阿斯利康加码在华投资,是跨国公司看好中国发展前景的一大缩影。

  在商务部研究院对外贸易研究所所长梁明看来,中国加快构建新发展格局,推动更高水平对外开放的步伐不断提速,为外资企业带来更多开放机遇。“自贸试验区不断扩围、服务业开放稳步提速、科技创新、低碳发展深入推进……由此催生的数字、研发、服务、新能源等新产业,将为吸引外资提供巨大磁场。”

  启动外商投资法执法检查,保障外资企业平等适用各项政策,切实享受国民待遇;修订扩大《鼓励外商投资产业目录》,引导外资投向制造业、生产性服务业等重点领域,以及中西部和东北等重点地区;继续清理外资准入负面清单之外的限制,加强知识产权保护,持续打造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营商环境……中国坚定不移扩大高水平开放,给各国带来更多市场机遇、投资机遇、增长机遇。

  “我们在华运营已经超过100年。作为中国金融市场发展的参与者和市场开放的见证者,我们相信疫情的影响是暂时的,中国市场的良好投资前景仍是吸引全球跨国公司的关键因素,我们也将在中国市场持续投入。”摩根大通银行(中国)有限公司上海分行行长余冰说。

  (据新华社北京电 记者潘洁、孙晓辉)

  • 相关阅读
  • V形反弹!汽车拉动消费强劲复苏,“报复性”消费在路上?

    新京报贝壳财经记者 潘亦纯  我国消费市场正迎来强劲复苏。7月15日,国家统计局发布的最新数据显示,上半年,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以下简称:社零总额)约为21.04万亿元,同比下降0.7%,降幅较1-5月份收窄0.8个百分点...

    时间:07-15
  • 从信息化到数字化 企业发展如何装上强力引擎?

      中新网7月15日电 (宫宏宇)当前,数字技术已在各行各业生产经营的各个环节展开了全链条应用。企业在整个营销链路中,既需要通过高效的用户体验数据管理找寻新的机会,也需要强大的数字营销引擎将产品推向市场。 ...

    时间:07-15
  • 百城响应绿色出行 乘客得福利城市更低碳

      中新网7月15日电 “让交通更加环保、出行更加低碳”。6月29日,中国交通报社、中国智能交通协会联合城市公共交通企业、智能交通企业及支付宝等互联网企业,共同发起绿色出行“百城百企”联动倡议。半月以来,首批...

    时间:07-15
  • 顶住压力实现“正增长”,中国经济下半年怎么走?

      中新网7月15日电 题:顶住压力实现“正增长”,中国经济下半年怎么走?  中新财经记者 李金磊  7月15日, 2022年中国经济半年报出炉。上半年GDP同比增长2.5%,二季度GDP同比增长0.4%。  来之不易,是人们对...

    时间:07-15
  • 四川利州:因地制宜做深农旅融合 走出乡村振兴新路径

      中新网广元7月15日电 题:四川利州:因地制宜做深农旅融合 走出乡村振兴新路径  作者 尧欣雨  “嘀,微信收款10元……”这是四川省广元市利州区白朝乡月坝村65岁的村民贺长青每天最爱听的声音。一个火烧馍收...

    时间:07-15
  • 浙江青田稻鱼共生:千年古法展生机 稻香鱼肥好“丰”景

      中新网杭州7月15日电 (钱晨菲 李军 郑亚楚)全球重要农业文化遗产大会媒体采风活动日前在浙江启动。首站,记者走进“稻鱼之乡”丽水青田,探究被联合国粮农组织评为首批全球重要农业文化遗产的稻鱼共生系统如何推...

    时间:07-15
  • 布局3万亿 国寿寿险助力实体经济“力作”不断

      近年来,保险在经济补偿、资金融通、社会管理、价值创造等方面的作用持续增强,逐渐成为国民经济体系中不可替代的重要力量。保险资金运用在服务国家重大发展战略、支持实体经济、促进民生建设等领域,不断探索新...

    时间:07-15
  • 文旅部:2022年上半年国内旅游总人次14.55亿

      中新网7月15日电 文化和旅游部15日发布2022年上半年国内旅游数据情况。根据国内旅游抽样调查统计结果,2022年上半年,国内旅游总人次14.55亿,比上年下降22.2%。  其中,城镇居民国内旅游人次10.91亿,下降16....

    时间:07-15
  • 银保监会:加强商业银行互联网贷款业务管理 防范“空心化”

      中新网7月15日电 中国银保监会15日发布《中国银保监会关于加强商业银行互联网贷款业务管理 提升金融服务质效的通知》。  《通知》要求,商业银行应当提高互联网贷款风险管控能力,独立有效开展身份验证、授信审...

    时间:07-15
  • 突发!姚振华被银保监会约谈,涉及前海人寿这个问题,要求立即整改!

      原标题:突发!姚振华被银保监会约谈,涉及前海人寿这个问题,要求立即整改!来看详情…  继同时免掉总经理及一位监事之后,前海人寿再因一份《监管意见书》引发关注。  券商中国注意到,前海人寿今日上午在...

    时间:07-15
免责声明:本网对文中陈述、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对所包含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承担全部责任。 本网站转载图片、文字之类版权申明,本网站无法鉴别所上传图片或文字的知识版权,如果侵犯,请及时通知我们,本网站将在第一时间及时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