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财经  »  经济观察

中欧班列逆势而上动力足 开行数量增加范围继续扩大

2022-07-19 05:31:08

来源:人民日报海外版

  中欧班列逆势而上动力足

  中欧班列开行又有新突破!7月11日,一列满载电子产品、机械零件、日用百货等货物的中欧班列(重庆)抵达德国,标志着中国首条中欧班列线路开行破万列,同时该线路成为第一条重箱折列累计破万的中欧班列线路。

  今年以来,中欧班列逆势而上,跑出加速度。1至6月份,中欧班列累计开行7473列、发送72万标箱,单月开行连续26个月保持千列以上。在新冠肺炎疫情蔓延和国际局势动荡的背景下,中欧班列克服全球流通不畅、运力不足的逆风,以稳定、可靠、高效的物流服务支撑全球产业链供应链,为稳定全球贸易、推动世界经济复苏作出积极贡献。

  开行数量增加范围继续扩大

  7月7日上午,伴着一声长笛,中欧班列(长江号)载着钢材等货物缓缓驶出站台,从湖北黄石前往德国杜伊斯堡,首列“黄石-杜伊斯堡”中欧班列顺利发出,黄石搭建起一条与欧洲经贸往来的陆路新通道,每年可稳定运输近20万吨货物。

  “我们公司500吨特殊钢材搭乘了这趟顺风车。跟以往海运相比,这次能节省近一个月时间,产品交付效率将因此得到大幅提高。”大冶特殊钢有限公司外贸部部长李洁告诉记者,欧洲是大冶特钢最大的出口市场。对公司来说,这条中欧班列线路的开通不仅可以缩短运输时间,而且在此过程中,钢材转运次数的减少能降低运输成本和货损风险,进一步提升企业的产品竞争力。

  今年以来,中国货物贸易进出口稳定增长,五六月份外贸增速持续回升,其中6月份增速达到14.3%。在此背景下,外贸企业进出口货运需求明显增加,多地开通中欧班列新线路。

  在辽宁沈阳,中欧班列沈阳-德国法兰克福线路日前首次开行;在广西南宁,首趟“中—哈—乌”中欧班列满载阳极炭块、白砂糖、不间断电源等货物,前往哈萨克斯坦、乌兹别克斯坦等国家;在江西赣州,一趟载着货值430万美元光伏组件的中欧班列从赣州国际陆港发出,这是江西开通的首列至罗马尼亚中欧班列……截至目前,中欧班列已通达欧洲20多个国家的超180个城市,形成了一张贯通亚欧的物流网。

  新线路频频亮相的同时,已开通线路持续发力。

  7月10日晚,在安徽合肥北站,一列中欧班列启运,将经二连浩特口岸出境。此趟列车共搭载100标箱,货值约1500万元,主要货物为小轿车、相关备件等。

  “合肥中欧班列开行数保持稳定增长,目前已实现点对点直达17个国家、81个国际站点。”合肥国际内陆港发展有限公司副总经理陈峰对记者说,今年上半年,合肥中欧班列已累计发运449列,发运集装箱36772标箱,货值96亿元,同比分别增长76.8%、76.7%、74.4%。

  合肥中欧班列开行稳中有升是一个缩影。最近多地发布上半年中欧班列开行情况,表现亮眼:1-6月,广州海关共监管中欧班列133列、货值约30.4亿元人民币,同比分别增长95%、48%;天津口岸共发运中欧班列400列,搭载货物43200标箱,同比增幅均超过75%;经中欧班列东部通道满洲里口岸进出境中欧班列2215列、同比增长34.2%,运送集装箱18.12万标箱、增长39.9%。

  经过多年发展,中欧班列已形成常态化开行、规模化运营的良好态势。数据显示,2016年至2021年,中欧班列年开行数量由1702列增长到15183列,年均增长55%;年运输货值由80亿美元提升至749亿美元。国铁集团相关负责人表示,近年来,国铁集团充分发挥中欧班列运输速度快、性价比高、安全可靠、绿色环保等优势,不断扩大中欧班列开行数量和范围,中欧班列的品牌效应日益显现,为“一带一路”建设持续提供新动能。

  去回程综合重箱率高位企稳

  中欧班列的发展不仅体现在量的增加,也体现在质的跨越。

  空箱问题“一去不返”——

  首条中欧班列线路开行破万列,有一个关键词受到关注——重箱折列。重庆市政府口岸物流办铁路物流处处长彭茜介绍,重箱折列,即41个装载了货物的40尺重箱折算为1个折算列,是国铁集团公布的、衡量中欧班列高质量发展水平的重要指标。“从具体运送的货物看,中欧班列(重庆)的货物已从单一的IT产品拓展至智能终端、汽车整车及零部件、高端医疗药品及器械、邮包、轻工制品、大宗物资等上千种,运输货值超4000亿元。”

  数据显示,中欧班列综合重箱率由2016年的77.2%提升至2021年的98.1%,今年以来去回程综合重箱率继续高位企稳,保持在98%左右的较高水平;运输货物品类从最初的手机、笔记本电脑等IT产品,扩大到汽车配件及整车、化工、机电、粮食、酒类、木材等5万余种。

  去回程平衡性持续增强——

  7月13日,青岛海关发布的数据显示,今年上半年,中国—上海合作组织地方经贸合作示范区多式联运中心共到发中欧班列430列,同比增长44.8%。青岛海关所属胶州海关副关长徐月静表示,1-6月,上合示范区多式联运中心去程班列货物达1.8万标箱,主要为机械设备、家居建材、化工品和轮胎等制造业产品;回程班列达到213列,创下新高,回程班列货物达1.7万标箱,主要为木材、纸浆、矿产和大豆等资源类产品。

  2021年中欧班列回程去程比达到81.5%,同比提高3.8个百分点,较2016年提高超30个百分点。今年以来,重点枢纽间开行数量基本实现双向均衡。

  运行保障机制不断完善——

  近日,一列满载来自长三角地区小家电、轻纺服装等货物的中欧班列从江苏苏州铁路物流中心驶出,由此实现苏州中欧班列首次通过“铁路快通”模式出境。这是海关总署为促进中欧班列发展而推出的一项便利措施。该模式下,海关、铁路、运营企业数据实现互通,海关通过对铁路舱单电子数据进行审核、放行、核销,无需运营企业另行申报并办理转关手续。苏州市优吉通国际物流有限公司总经理张奇麟表示,运用“铁路快通”模式通关,能节约通关时间24小时,缩短整体运行时间1-2天,单箱还可以节省费用200元以上。

  “接下来,将着力提升中欧班列开行质量效益。持续优化运输组织,大力拓展回程货源,促进运输资源集约高效利用。不断优化通关流程,缩短通关时间。”国家发展改革委有关负责人表示,今后还将积极探索“运贸一体化”,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制造商、贸易商直接合作,进一步提升附加值和盈利能力。

  受到沿线国家和地区认可

  中欧班列稳定发展,“朋友圈”持续扩大,为越来越多沿线国家和地区带去发展新契机。

  在德国,法兰克福-赫希斯特工业园总经理卡武斯·克德察德为中欧班列(沈阳)的抵达感到高兴。克德察德表示,该班列运输的货物以汽车配件为主,卸货后将被分流到以法兰克福为中心的100公里之内区域。“中欧班列沈阳-法兰克福线路今年首次开行,给当地创造了巨大发展机遇。法兰克福区位优势显著,是德国乃至欧洲重要的金融和交通中心,该线路将有利于增加法兰克福物流园区的活力,拓展欧洲市场,丰富贸易渠道。”克德察德说。

  克德察德认为,中欧班列对世界贸易至关重要,可带动沿线国家和地区经济发展。鉴于当前俄乌冲突造成地区动荡、往返远东船只预定紧张以及海运业务价格高昂,在保障路线安全的情况下,中欧班列将是一种替代方案。

  在匈牙利,边境小镇扎霍尼随着中欧班列的到来正在发生改变。匈牙利MAV-REC铁路工程有限公司总经理乔莫什·诺贝特亲表示,2017年7月,来自中国的第一列集装箱班列抵达扎霍尼。当年仅处理了50个集装箱的转运,但到2021年这一数字上涨至7000个。

  物流的发展为扎霍尼创造了更多机会。乔莫什·诺贝特亲介绍,为更好满足各国企业的物流需求,MAV-REC公司与扎霍尼港公司和中欧商贸物流合作园区组成联合体,共同在扎霍尼推进“中欧物流工业园”项目建设。“中欧经贸发展让扎霍尼成为中欧供应链上的重要节点。中欧班列明显带动了当地经济,现在物流公司和运营商比以前更加关注扎霍尼,也有越来越多的中国公司正考虑在匈牙利投资并在此建立欧洲基地。”乔莫什·诺贝特亲说。

  在疫情频频反弹的情况下,中欧班列保持安全稳定运行,将中国生产的防疫物资源源不断地运抵欧洲国家。2021年中欧班列运送防疫物资423万件、2.9万吨,截至今年4月底累计发送防疫物资1410万件、共计10.8万吨,在中欧之间架起了一座“生命桥梁”。去年圣诞节前夕,当欧美国家民众担忧因海运受阻无法及时收到圣诞礼物时,中欧班列将圣诞用品从中国义乌等地运往欧洲;在法国家具制造商为运价上升、运输空间有限、渠道受阻犯愁时,中欧班列将里昂等地的家具产品快速运抵中国市场,成为企业口中称赞的“救星”……

  “中欧班列历经多年发展、近年疫情和国际局势动荡的‘大考’,市场价值、经济意义和重要作用得到沿线国家和地区的普遍认可,正在成为沿线国家和地区共同建设、共同维护的国际贸易大通道。”中国宏观经济研究院对外经济研究所新兴经济体研究室主任李大伟认为,作为稳定国际供应链的重要支撑,中欧班列已是国际贸易和运输体系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必将持续发挥重要作用。

  数说中欧班列

  ● 今年1至6月份,中欧班列累计开行7473列、发送72万标箱,单月开行连续26个月保持千列以上。

  ● 截至目前,中欧班列已通达欧洲20多个国家的超180个城市,形成了一张贯通亚欧的物流网。

  ● 2016年至2021年,中欧班列年开行数量由1702列增长到15183列,年均增长55%;年运输货值由80亿美元提升至749亿美元。

  ● 2021年中欧班列回程去程比达到81.5%,同比提高3.8个百分点,较2016年提高超30个百分点。今年以来,重点枢纽间开行数量基本实现双向均衡。

  ● 运输货物品类从最初的手机、笔记本电脑等IT产品,扩大到汽车配件及整车、化工、机电、粮食、酒类、木材等5万余种。

  ● 中欧班列综合重箱率由2016年的77.2%提升至2021年的98.1%,今年以来去回程综合重箱率继续高位企稳,保持在98%左右的较高水平。

  邱海峰

  • 相关阅读
  • 爱奇艺和抖音集团达成合作 开启长短视频共赢新模式

      7月19日,爱奇艺和抖音集团宣布达成合作,将围绕长视频内容的二次创作与推广等方面展开探索。这标志着长短视频平台开启合作共赢新模式。  依据合作,爱奇艺将向抖音集团授权其内容资产中拥有信息网络传播权及转...

    时间:07-19
  • 工信部:相关部门正在加紧研究免征新能源汽车购置税延期问题

      中新网7月19日电 19日,国新办举行2022年上半年工业和信息化发展情况发布会,工业和信息化部新闻发言人、总工程师田玉龙介绍,关于购置税的免征问题,大家普遍关心,国务院高度重视,常务会要求相关部门结合实际...

    时间:07-19
  • 上市公司呈现稳健发展势头

      A股上市公司上半年业绩预告陆续披露。数据显示,截至7月14日,沪深两市已有677家公司发布上半年业绩预告,其中业绩预喜的公司占比超六成。  业内人士表示,在新冠肺炎疫情起伏反复、国际经济形势严峻复杂的背景...

    时间:07-19
  • 不必过分担忧科创板“解禁潮”

      随着科创板三周年临近,原始股解禁“闸门”也即将打开。7月份,科创板将迎来市值超2500亿元的“解禁潮”,刷新开市以来单月解禁规模纪录。有投资者担忧,这会否给市场带来冲击?  投资者的顾虑可以理解。理论上...

    时间:07-19
  • 十年来,我国高校科学研究与试验发展拨入经费总额达上万亿

      7月19日,澎湃新闻从教育部召开的“教育这十年”“1+1”系列第八场新闻发布会上获悉,十年来,高校R&D(科学研究与试验发展) 拨入经费从2012年的768.7亿元增长到2021年的1592亿元,十年累计拨入经费总额上万亿。 ...

    时间:07-19
  • 下半年将采取哪些措施提振工业经济?工信部解读

      中新网7月19日电 19日,国新办就2022年上半年工业和信息化发展情况举行发布会,针对“下半年将采取哪些措施提振工业经济”的提问,工业和信息化部新闻发言人、总工程师田玉龙表示,当前内外部压力比较大,特别是...

    时间:07-19
  • 放弃传统零售业务 新华都转型电商要过“烧钱关”

      本报记者 张 敏 李 婷  7月18日,新华都发布《电商板块未来三年规划纲要》称,未来三年,公司将坚持做好互联网全渠道销售及电商运营服务,深耕酒类行业,酒类总商品交易额(GMV)保持30%以上的增速。  “新华都...

    时间:07-19
  • 通威太阳能光伏电池全球出货量突破100GW

      中新网成都7月19日电 通威集团18日晚发布消息显示,截至2022年第二季度,通威太阳能光伏电池全球累计出货量突破100GW,成为全球光伏行业中,首家完成100GW电池出货体量的电池制造商。  100GW电池意味着什么?...

    时间:07-19
  • 中国首列胶轮地铁列车下线并首次出口海外

      中新网株洲7月19日电 (刘曼 李翔)北京时间18日晚10时许,墨西哥城地铁1号线整体现代化工程“系统+”项目首列车,在位于湖南株洲的中车株洲电力机车有限公司竣工亮相,这是中国企业自主研发的首列胶轮地铁列车...

    时间:07-19
  • 广东上半年外贸进出口3.91万亿元

      中新网广州7月19日电 (唐贵江 陈琳 吕美锦)据海关总署广东分署统计,今年上半年,广东外贸进出口3.91万亿元(人民币,下同),同比增长2.8%。其中,6月份,广东外贸进出口7034.2亿元,增长7.1%。  贸易结构不断优...

    时间:07-19
免责声明:本网对文中陈述、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对所包含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承担全部责任。 本网站转载图片、文字之类版权申明,本网站无法鉴别所上传图片或文字的知识版权,如果侵犯,请及时通知我们,本网站将在第一时间及时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