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财经  »  经济观察

新能源车维修贵在哪儿

2022-08-23 15:27:03

来源:北京晚报

  一辆小鹏P5不慎被轻微剐蹭,维修总费用竟达19022元;一辆特斯拉Model Y发生追尾,定损维修费高达五万多元……新能源车维修也好,配件也罢,究竟贵在哪儿?记者为此进行了一个调查。

  1 激光雷达装车头 轻微剐蹭花两万

  陈先生驾驶小鹏P5与一辆小轿车发生剐蹭。由于双方车速都不快,小鹏P5只是左前方大灯和大灯下的保险杠等处出现了一些较轻微的剐蹭和变形松动。

  本以为问题不大,但双方走保险定损后确定的维修价格却让陈先生大吃一惊。“预估的总费用达到了19022元,其中,最贵的是车左前角的一个激光雷达,更换原厂件价格是8916元。”陈先生表示,幸好这次事故并非自己的责任,维修费用由对方承担。可是,这件事还是让人感到有些后怕,如此昂贵的配件就安装在车头前方两侧的保险杠位置,而这里正是最容易被剐蹭的地方。

  激光雷达到底是什么?为何如此昂贵?原来,激光雷达是一种识别更精准、识别范围更大、能实现立体建模的智能感知设备,此前更多应用于军工领域。近年来,随着不断将自动驾驶技术作为卖点,车头车身开始安装越来越多的摄像头当做“汽车之眼”。在光线不足和雨雪天气中,摄像头识别能力大大下降,这时就需要添加雷达作为识别补充。

  相比此前车企主要应用的毫米波雷达,现在的激光雷达成本要高许多。于是,一批车企开始抢装这一新设备,以此吸引消费者,抢占市场。

  除了维修价格昂贵,还有维修周期较长。“等调配零件至少需要一周时间,还需要安装维修以及调试,可能几周都开不上车了。”陈先生感到无奈。

  2 自带多个摄像头 更换一个需上千

  大批带着动辄十来个摄像头和毫米波雷达的轿车已经上路。在使用过程中,这些智能设备存在一定的损坏风险,也推高了维修成本。

  刘先生购买了一辆特斯拉Model 3后,专门挑选贴车衣,给自己的新车换了个颜色。可能是贴车衣时操作不慎,在拆下摄像头又安装复位后没有扣紧,导致驾驶中摄像头出现进水、频繁提示识别程度低。于是,他前往特斯拉官方维修中心进行了维修。“摄像头配件的金额是973元,这个是全国统一价格,但工时费各地却各不相同,我一共花了1130元。”这笔钱让刘先生花得有些心疼。

  特斯拉车主卢先生也遭遇过智能感知设备损坏的情况。“有一次不小心发生追尾。由于车速很慢,当时看着两辆车都没什么大碍,就花了几百元私了。”然而,让他没想到的是,之后使用车辆的自动驾驶辅助功能时,总会提示前雷达能见度低。为此,卢先生不得不前往维修中心花了上千元进行了维修。

  “这些年,不少新能源车都在车身上安装了很多摄像头和雷达,也在一定程度上推高了维修费用。”张先生是一家汽车维修中心的工程师。他告诉记者,近两年,处理过多起给新能源车更换摄像头、雷达等情况。“特别是安装在保险杠附近的摄像头或雷达,都是比较容易损坏的,有的换一个就得大几百块或上千元。”

  3 预装设备没启用 发生故障得掏钱

  车企安装更多的智能感知设备以实现技术创新无可厚非,但是,让不少消费者感觉有些“贵”的是,诸如自动驾驶、智能召唤等一些智能化功能尚未成熟,自己还没有放心使用,就先承担起维修的潜在风险。

  “这两年在新能源车领域,激光雷达是一个高频词,总是被各个车企拿来宣传,说安装了之后自动驾驶技术会大大提升。”王先生喜欢尝鲜新科技,选择了搭载激光雷达的版本。然而,让他感到有些失望的是,到目前为止,自动驾驶辅助系统还没有升级到新版本。由于没有新的软件系统支撑,现在的激光雷达更像是一个“摆设”。

  而近期发生的一起车祸事故,也让王先生对当前自动驾驶技术的态度更加谨慎。“近两年,发生了多起事故,有些事故甚至导致了人员伤亡。出了这个事故后,亲朋好友都提醒我用自动驾驶时要小心,我也有点不敢用了。”王先生说。

  张先生也是新能源车主,有着类似的感受。“试驾新能源车时,所展示的自动驾驶功能让我眼前一亮。”可是,在购买后,他发现当前的自动驾驶技术远没有车企宣传的那么靠谱。“一次,在使用自动驾驶辅助功能时,车辆突然连并两条车道,所幸路上没什么车,否则,后果不堪设想。当时,车辆突然这么自行操作,我根本来不及接管驾驶。”那次尝试之后,张先生便将自动驾驶辅助技术“束之高阁”,这也让他觉得自己车辆全身配备的多个摄像头和雷达“有些浪费”。

  4 车身电池一体化 维修费用近车价

  除了遍布车身的智能感知设备,目前一些车企创新的车身一体化压铸、车身电池一体化等创新技术,也可能大幅推高车辆的维修费用。

  今年年初,赵女士驾驶着特斯拉Model Y在环路上遭遇追尾。由于后车速度较快,她的轿车被追尾后又撞上了前车,导致车辆前后都有一定程度的变形受损。保险定损后,费用让赵女士感到吃惊:“最后定损的维修费是五万多元。”

  因为对价格感到有些意外,赵女士咨询定损人员方才得知,由于特斯拉采用一体化压铸以及更轻的铝质车身等原因,像翼子板、保险杠等钣金件基本无法修复,全部需要换新。而车身的一些智能感知设备也在追尾过程中受损,需要更换。“这让我深刻地感受到车友们所说‘新能源车伤不起’。”赵女士感叹道。

  还有更极端的案例。今年年初,一位网友分享自己的Model Y由于撞墙出现了一定程度变形,最后的维修费用竟高达20多万元,而这辆车售价也不过28万余元。对此,有维修专家分析,由于采用一体化压铸技术,车企将多个零件化零为整,大大提升了产能效率,可一旦损坏也意味着要全套更换,因而增加了维修费用。同时,撞击还可能让车辆的电池有所损伤。一旦电池受损,维修费用势必大幅提升。

  除了车身一体化压铸,目前比亚迪、零跑等品牌的部分车型应用的车身电池一体化新技术也饱受争议。尽管这项技术通过将电池组和车辆底盘集成,能够减轻电池组封装的厚度、增加车辆空间、提升车身刚度等,但潜在的风险是,一旦底盘受到撞击,将可能顺带撞坏电池。众所周知,电池是电动汽车最为昂贵的核心部件,如果出现损坏,其维修费用有可能和换辆新车没啥区别。

  在赵女士看来,如果车企不成熟的技术创新以及造车环节节省下来的成本,最终转移到了售后的维修环节,让消费者来买单,那消费者确实有点冤。 本报记者 赵语涵制图 冯晨清

  记者手记

  今年被誉为激光雷达“量产元年”,一批装配着这一昂贵部件的车型将在年内交付。同时,为了提升自动驾驶辅助系统、产能效率等,越来越多智能感知设备批量上车,车企还创新了车身一体化压铸、电池车身一体化等新技术。可是,就如同一枚硬币的两面一样,新技术也带来维修费用的高涨。更有甚者,一些消费者还没尝到新技术的甜头,就要为高额维修费买单。

  • 相关阅读
  • 重庆“数字新农村”成长记:以“智”提“质” 照亮智慧未来

      中新网重庆8月23日电 (马佳欣)智慧农业、乡村治理、农村电商、远程培训、数字藏品……2022中国国际智能产业博览会(简称智博会)此间在重庆举行,一系列农村数智新应用纷纷亮相重庆市农业农村委展区,展示了在中国...

    时间:08-23
  • 1700名志愿者将服务2022年服贸会 8月28日起陆续上岗

      中新网北京8月23日电 (记者 陈杭 杜燕)记者23日从2022年中国国际服务贸易交易会志愿者工作媒体通气会上获悉,1700名志愿者的动员招募工作任务已经完成,服贸会志愿者预计将于8月28日起陆续上岗参加志愿服务,直至...

    时间:08-23
  • 中国成品油价“五连跌”

      中新社北京8月23日电 (记者 庞无忌)中国成品油价现“五连跌”。  中国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23日消息称,根据近期国际市场油价变化情况,按照现行成品油价格形成机制,自23日24时起,国内汽、柴油价格每吨分别降...

    时间:08-23
  • 广西疫苗冷链存储温度动态监控信息平台启用

      中新网南宁8月23日电(记者 黄艳梅)记者23日从广西壮族自治区卫生健康委员会获悉,广西疫苗冷链存储温度动态监控信息平台近日正式启用,标志着广西在疫苗存储温度监控信息化建设方面取得关键进展。  疫苗预防接...

    时间:08-23
  • 应对台风“马鞍” 广东多个交通项目进入台风防御状态

      中新网广州8月23日电 (记者 蔡敏婕)台风“马鞍”将正面袭击广东,广东多个交通项目23日相继宣布进入台风防御状态。  23日,黄茅海跨海通道管理中心组织全线参建单位撤离人员船只、加固特种设备及临时设施、储备...

    时间:08-23
  • 中暑算“意外伤害”还是“疾病”?意外险可以赔吗?法院这样判定

      在今年的连续高温下,户外工作者中暑身亡的悲剧屡次发生。中暑在保险合同中属于“疾病”还是属于“意外伤害”?如果买了意外险,保险公司该不该赔?上海金融法院8月23日披露了这样一起争议案件。  李师傅是某造...

    时间:08-23
  • 便利蜂否认关店潮:临时冬眠门店正陆续复店,并推进新店开业

      便利蜂否认“关店停业潮”,称疫情好转下临时关闭门店正陆续复开。  今年3月以来,连锁便利店“便利蜂”被爆出现大量关店、停业、营业时间缩短等情况。8月23日,澎湃新闻记者查询发现,以上海地区为例,约20余...

    时间:08-23
  • 重庆每万人拥有5G基站数超过16个 实现乡镇5G网络到达率100%

      中新网重庆8月23日电 (记者 陈超)8月22日—24日,2022中国国际智能产业博览会(简称智博会)在重庆举行。本届智博会中,记者看到,5G技术已经大量使用,例如5G+VR为大会展览提供了在线展示方案,提供更好的沉浸式观...

    时间:08-23
  • 防疫不误农时 西藏已收获农作物78.3万亩

      (抗击新冠肺炎)防疫不误农时 西藏已收获农作物78.3万亩  中新社拉萨8月23日电 (记者 江飞波)西藏自治区官方23日举行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工作第十五场新闻发布会,发布会介绍,西藏防疫不误农时,有序推进秋收。截...

    时间:08-23
  • 北京打造技能人才多元评价机制 400余职业开展等级认定

      中新网北京8月23日电 (记者 杜燕)为充分放权给用人主体和社会,为广大技能人才提供更多的发展空间和机会,北京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积极开展技能人才多元评价机制改革,以“谁用人、谁评价、谁发证、谁负责”为...

    时间:08-23
免责声明:本网对文中陈述、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对所包含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承担全部责任。 本网站转载图片、文字之类版权申明,本网站无法鉴别所上传图片或文字的知识版权,如果侵犯,请及时通知我们,本网站将在第一时间及时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