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财经  »  经济观察

中医药如何更好走向全球?这场论坛干货满满

2022-08-24 17:09:50

来源:中国新闻网

  中新网北京8月24日电 “在美国,一些非华人的疼痛症状很多,做中医针灸、按摩是一种时尚。相比于吃止痛药,中药治疗的方法不容易上瘾。”谈到中医药国际化话题时,中国中医科学院原院长、首席研究员、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协会副会长兼中医药委员会会长曹洪欣自豪地介绍说。

  随着中国文化走出国门,中医药在国际舞台上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在此背景下,中医药如何才能更好走出去?我们又该如何讲好中医药的国际故事?

  23日,由中国新闻网、世界针灸学会联合会、中国针灸学会、中国民族医药学会主办、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协会中医药委员会协办的中医药文化传播高峰论坛在北京举行。多位专家热议中医药国际化话题。

中医药文化传播高峰论坛现场。中新网记者李骏 摄

  打铁还需自身硬,先做强自己

  “中医药走出去,要做好内功的修炼,打铁还需自身硬,先做强自己。”中国中医科学院中药研究所党委书记、研究员、博士生导师张华敏说。

  曹洪欣也提到,中医药走向世界,首先靠中医药的特殊疗效。中医很多经典名方,在慢性病、常见病甚至疑难病中更有作用,这种作用需要我们不断发掘。同时,打造中医药文化品牌。

  中国中医科学院望京医院党委副书记高景华则通过他在瑞士工作的经历讲述了中医依靠疗效赢得欧洲人信任的故事。高景华说,瑞士政府曾采购了中国的一部分颗粒剂。当地的患者通过针灸、推拿和颗粒剂,获得了很好的服务疗效,所以来看中医的患者络绎不绝。

  “无论是针灸、推拿还是中药,根本是有效,才能获得患者的肯定,才能把‘疗效’传播下去。”高景华认为。

  此外,张华敏指出,中医药能够传播出去也要强化现代科技成果在中医药领域中的应用。中医药走出国门要带出高质量的产品和服务,走出国门的中医药产品须做到有效、安全和质量可控。

  讲好“国际语言”,推动中医药标准化

  “中医药‘走出去’既要有世界语言,也要有中医特色的语言。中医药从产品到研发,都应该与国际接轨,符合国际标准。”张华敏说。

  张华敏称,中医药应该积极地与国际组织合作,制定颁布中医药的技术、术语、服务、专用设备的这些国际标准,要不断提高中国在主动制定国际传统医药发展政策,包括法规,还有一些标准制定的主动权和话语权。

  以针灸为例,中国工程院院士、国医大师、天津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名誉院长石学敏指出,针灸在全世界范围内的传播,光临床有效还不行。重视以采用国际公认的疗效指标,利用循证医学方法,科学的阐释疗效。提供高级别的证据;并进行一定应用基础研究,阐释机理,得到学术界的共识,才能更好推动针灸学的国际化传播。

  “科学化、规范化是进一步推动针灸国际化进程的必由之路,占领国际标准这个制高点,能够巩固中国在国际针灸的话语权和影响力。”石学敏称。

  据中国民族医药学会会长、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医政司(中西医结合与民族医药司)原司长许志仁介绍,随着多年的持续推进,中药的标准化进程在逐步加快,标准化的体系在逐步建立,相应的政策也在不断地完善。

  如,此前颁布的《“十四五”中医药发展规划》中就提出了制定中药材采收、产地加工、野生抚育及仿野生栽培技术规范和标准,也提出健全中药材种植养殖、仓储、物流、初加工规范标准体系,同时也提出,加速中药生产工艺、流程的标准化和现代化,等等。

中国民族医药学会会长、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医政司(中西医结合与民族医药司)原司长许志仁致辞。中新网记者 李骏 摄

  本土化发展,提高中医药国际传播力

  “了解中医才能享受中医,享受中医才能发展中医。”曹洪欣指出,要提高中医药传播能力,让世界人民越来越了解中医。

  中东欧中医药学会会长陈震在论坛上介绍了中医药在匈牙利的发展。他提到,三十年来,位于欧洲的中医药基地培养了近5000名当地的住院医师,传播中医药,起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

  “中医药服务一定要以当地人听得懂的语言讲述中国故事。三十年来我们出版了无数使用当地语言的中医药杂志,同时出版了两本专着帮助中医药扩大宣传。”陈震说。

  北京中医药大学国际学院留学生巴泽结合亲身经历表示,想要让中医药在海外站稳脚跟、深入人心,要做到“理解、尝试、效果”。来自不同国家的人理解事物的角度不一样,最容易让人接受一件新鲜事物的方法是用他们能够理解的方式来解释,吸引更多没听说过中医的人愿意来尝试,且以效果得到证明和认可。 (完)

  • 相关阅读
  • 北京副中心将打造元宇宙主题乐园

      本报讯(记者 武文娟)推广数字云MALL、云XR娱乐空间、商业大数据等5G特色应用,推动“智能学校”等智慧教育试点示范建设……北京青年报记者从通州区获悉,通州区近日与市科委、中关村管委会,市经信局联合印发...

    时间:08-25
  • 临空经济新航程 汇聚五大新动能

      8月25日,北京首都国际机场临空经济区首场全球招商推介会在京召开,面向全球企业发布示范区规划、惠企政策,推介发展优势,签约重点项目。  北京青年报记者了解到,首都机场临空经济区是我国临空经济的起源地,...

    时间:08-25
  • 应对疫情影响 新疆多举措为中小微企业和个体工商户减负

      新华社乌鲁木齐8月24日电(记者于涛)24日,记者从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人民政府新闻办公室召开的新冠肺炎疫情和疫情防控工作情况新闻发布会上获悉,为应对疫情给市场带来的不利影响,新疆制定了降低水电费、减免房租...

    时间:08-25
  • 中国新观察|稳经济,工业如何做好“压舱石”?

      中新网8月25日电 (中新财经记者 吴涛 李金磊)作为宏观经济的“压舱石”,工业经济较快恢复增长,但企稳回升的基础还不牢固。为全力巩固经济回升势头,工信部近期打出“组合拳”,工信部党组书记金壮龙要求,把稳...

    时间:08-25
  • 科锐国际上半年归母净利润同比增长27.72%

      中新网8月24日电 24日晚,科锐国际(300662.SZ)披露2022年半年度报告:上半年实现营业收入44.07亿元,同比增长39.61%;归属于母公司所有者净利润1.31亿元,同比增长27.72%;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扣除非经常性损益...

    时间:08-24
  • 助力夯实“三农”压舱石——我国农业科技创新发展综述

      新华社北京8月24日电 题:助力夯实“三农”压舱石——我国农业科技创新发展综述  新华社记者胡璐、于文静  8月中下旬,位于黑龙江的北大荒集团军川农场有限公司正在应用遥感无人机进行水稻田病虫害防治。当监...

    时间:08-24
  • 消费级AR终端市场终于到来了? Nreal徐驰这么说

      中新网8月24日电 8月15日,市场研究与咨询机构StrategyAnalytics发布的报告显示,2020年到2021年间,消费级AR头显设备出货量同比增长161%。同期,消费级AR头显设备营收的增长超过整体市场,同比增长超过300%。 ...

    时间:08-24
  • 业内专家“云端”对话 纵论5G赋能千行百业

      中新网重庆8月24日电 (马佳欣)24日,2022中国国际智能产业博览会5G创新发展高峰论坛通过线上举办。作为智博会的品牌论坛之一,今年已经是连续第五年举办。本次论坛以“5G渝上扬帆 筑基赋智未来”为主题,邀请政产...

    时间:08-24
  • 首届医检人工智能开发者总决赛在穗举行 海内外405支队伍参赛

      中新网广州8月24日电 (蔡敏婕 林捷)由广州市科学技术局指导,金域医学和华为云共同打造的中国第三方医检行业首个开发者大赛——“域见杯”医检人工智能开发者大赛总决赛24日在广州举行。从海内外405支参赛队伍中...

    时间:08-24
  • 中国规模以上重点企业每亿元营收高价值专利数2020年达2.38件

      中新网北京8月24日电 (记者 孙自法)中国工业和信息化部(工信部)科技司副司长任爱光24日说,知识产权是促进制造业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支撑。工信部努力推动“中国制造”向“中国创造”迈进。十年来,从基础材料、基础...

    时间:08-24
免责声明:本网对文中陈述、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对所包含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承担全部责任。 本网站转载图片、文字之类版权申明,本网站无法鉴别所上传图片或文字的知识版权,如果侵犯,请及时通知我们,本网站将在第一时间及时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