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财经  »  经济观察

山西炼“氢”:高碳省份如何创造低碳新名片?

2022-09-04 08:53:20

来源:中国新闻网

  中新网太原9月4日电 (记者 李新锁)被称为零碳能源的氢能正迎来风口,众多省份摩拳擦掌想占得一席之地。作为能源大省,坐在煤堆上的山西怎样开出氢产业之花?高碳产业如何实现低碳发展?

  9月3日,2022年太原能源低碳发展论坛之氢能经济发展论坛(以下简称“氢能论坛”)在山西太原举行。来自国内外的政、产、学、研机构通过线上、线下方式,探讨氢能产业之路。

  在资源优势上进化

  山西焦炭产量位居全国第一,煤化工产业体量巨大。这为山西发展氢能提供了资源优势。

  中国氢能联盟常务副秘书长韩伟表示,山西氢能资源丰富,来源广泛,可再生能源装机量位居全国前列,在清洁低碳氢能供给上潜力巨大,在工业领域也有丰富的应用场景。

  山西传统支柱产业煤焦冶电,均为高碳产业。在“双碳”背景下,山西高度关注氢能产业。

  “今年以来,山西省委、省政府将氢能产业链列为重点推动的十大产业链之一,确定了美锦集团、鹏飞集团等产业链企业,众多新能源领军企业抢滩山西布局氢能赛道,氢能产业已然成链。”山西省副省长张复明说。

  在全产业链上布局

  近年来,国家五部委相继批复五个燃料电池汽车示范应用城市群,23个省出台了金融专项政策。氢能作为清洁高效安全可持续的新能源,已成为能源低碳发展和转型变革的重要方向。

  在此背景下,山西正加快布局氢能全产业链。

  “《山西能源革命综合改革试点2022年行动计划》明确提出,要发挥焦炉煤气低成本的优势,统筹推进全产业、全链条发展。”山西省工信厅厅长武宏文说,山西将依托产业优势,紧扣“双碳”目标,抢占氢能发展先机。

  以煤焦大市吕梁为例,1.6亿吨煤炭、3800万吨焦化、35亿立方非常规天然气的产能优势,是当地发展氢能产业底气。

  吕梁市市长张广勇介绍,吕梁将依托孝义鹏飞、山西美锦等龙头企业发展氢能产业,打造千亿级氢都,力求成为山西氢能产业供应之港、技术研发之港、装备制造之港,同时布局焦炉煤气制氢、天然气制氢、电解水制氢、煤气化制氢四大链条。

  近年来,吕梁已初步形成气、站、运、车全链条集群化发展体系。如今,当地已形成4万吨制氢能力,年内可建成20座加氢站,在城市公交、物流运输等领域已开设8条氢燃料汽车运行线路,多家企业已建设、投产氢燃料整车项目。

  不仅是在吕梁,在山西临汾,拥有1000万吨钢、300万吨焦、45万吨高端化工的晋南钢铁集团也在以山西氢能产业链“链主”角色,与上下游企业紧密合作,补链强链延链。

  晋南钢铁集团总裁张天福介绍,通过焦炉煤气制取的氢气,除了生产化工产品乙二醇,还可以用于高炉喷氢,进行氢气炼铁。其余部分经过进一步提纯到99.999%,用于氢能重卡,实现清洁运输。

  除了工业“蓝氢”,晋南钢铁还与中国华能合作建设1300MW光伏“新能源+储能”项目,以期利用光伏发电制备“绿氢”。

  在产业生态上提升

  作为风口产业,在快速发展的同时,必然面临政策、产业生态不完善的现实。

  数据显示,全球燃料电池汽车大约有5万辆,中国约1万辆,预计到2030年全球会超过1000万辆,中国将超过200万辆。

  面对快速增长的需求,氢燃料电池汽车商业化运营仍面临购置成本高、使用成本高等问题,产业生态亟待改善。

  “山西氢能源丰富,煤焦铝冶电等产业可以带动40多万辆重卡的应用场景,形成煤炭物流网络。”中国工程院院士、上海交通大学校长林忠钦说,借助上述优势,山西要打好“全国最具优势的氢气价格”和“全国最大重卡应用基地”这两张牌。

  作为碳排放大省,山西正在积极、稳妥地推进“双碳”。

  在申能集团董事长、党委书记黄迪南看来,依托氢能,像山西这样的可再生能源富集地区可在不增加污染物与碳排放的基础上,形成我国新型高载能产业聚集区,打造可再生能源产业链制造业、绿色化工、绿色冶金等产业集群。

  出于对山西资源和政策环境的信赖,申能集团先后和山西吕梁、长治、大同等地签订战略合作协议,和鹏飞集团、潞宝集团等山西企业开展合作。

  其间,山西本土企业也在为产业生态贡献力量。作为山西龙头民企之一,鹏飞集团正加快布局氢能产业链。

  山西鹏飞集团董事局主席兼总裁郑鹏介绍,鹏飞集团拟投资780亿元,布局全球规模最大、产业链最全、工艺路线及装备最先进的鹏湾氢港氢能产业园,规划建设20万吨焦炉尾气制氢,5GW风光发电,10万吨光伏发电制氢,10万吨液体储氢和液氢充装站,8万吨有机液体储氢装置,50座加氢综合能源站,30万辆/年氢燃料电池汽车、3万辆/年氢燃料电池工程机械,以及配套电堆、动力系统、供氢系统、锂电池等。

  截至目前,各项规划已全面铺开,重点项目有序推进。

  对于氢能产业生态,张复明表示,山西明确了氢能产业发展的目标、任务与政策保障体系,发展氢能经济“有明确的愿景、丰富的场景,必将迎来美好的前景”。(完)

  • 相关阅读
  • 基金自购变“大忽悠”:前脚高呼买入后脚偷偷清仓

      原标题:别让基金自购变了味  今年以来,受A股市场大幅震荡影响,新基金发行规模下降明显。在此背景下,为了提振新基金发行,向投资者传递积极信号,基金公司出手自购成了新基金发行时各家的普遍做法。  对于...

    时间:09-05
  • 上海拓展数字孪生应用 助力构建城市“元宇宙”

      中新网上海9月5日电 (浦帆)“交通行业数字孪生就是不断探索和实践的重要成果,我们的第一步就是实现‘虚实映射’,进而按照‘虚实分析’‘虚实优控’ ‘虚实共生’等目标逐步推进。”上海市交通委副主任刘斌在...

    时间:09-05
  • 新疆为符合政策的149万户增值税小规模个体工商户免征增值税

      中新网乌鲁木齐9月5日电 (苟继鹏)“对受疫情影响较大营业收入下降30%以上的个体工商户,依法调减核定税额;为全疆符合政策条件的149万户增值税小规模个体工商户免征增值税,免征比例达99.4%,惠及人群达500万...

    时间:09-05
  • 服贸会聚焦释放消费潜力,国际消费中心城市怎么建?

      中新网9月5日电 题:服贸会聚焦释放消费潜力,国际消费中心城市怎么建?  中新财经记者 夏宾  当前,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加速演进,新冠疫情的影响仍在延续,全球政治经济格局深度调整,各国发展面临的不确...

    时间:09-05
  • 乌鲁木齐加快推进商贸服务企业复商复市 快递业逐步恢复

      中新网乌鲁木齐9月5日电 (喇小飞)“随着乌鲁木齐市疫情防控形势持续向好,在确保疫情防控措施有效落实的前提下,我们按照分区分级分类的原则,加快推进市场、商场、超市、住宿、餐饮等商贸服务企业复商复市,...

    时间:09-05
  • 商业健康险力破带病投保困局

      记者 于 泳 杨 然  截至8月底,中国人寿、中国平安、众安在线等多家险企相继公布了今年上半年业绩,不少险企的健康险保费保持了15%以上的增长。  近年来,商业健康险保费增速能够在人身险产品中“一骑绝尘”...

    时间:09-05
  • 社保基金二季度现身3家银行前十大股东名单

      随着半年报披露收官,全国社保基金与基本养老保险基金组合对于上市银行的最新布局也露出“一角”。《证券日报》记者统计发现,截至二季度末,仅有3家A股上市银行前十大股东名单中出现社保基金身影,中信银行则成...

    时间:09-05
  • 收房变成开盲盒,取消“公摊面积”有没有必要?

      澎湃新闻记者 计思敏  有关房屋公摊面积的话题再次引发热议。近日,针对政协委员王凤华提出的《关于规范房屋“公摊面积的提案》,内蒙古自治区住房和城乡建设厅答复称:我厅将取消“公摊面积”的建议列为近期亟...

    时间:09-05
  • 最赚钱的高铁也亏损了,国铁集团负债破6万亿

      作者:祝嫣然  中国国家铁路集团日前披露的2022年上半年财务决算显示,上半年实现营业总收入4857亿元,同比减少271亿元,净利润亏损804亿元,较去年同期507亿元的亏损额扩大58.5%。  截至2022年上半年,国铁...

    时间:09-05
  • 加班不满30小时捐300元,员工有权利说“不”

      据新黄河客户端报道,近日,深圳某公司新发布《关于严格执行加班制度的公告》,要求员工每月加班时长必须达到30小时,加班到20:30给予最高20元餐补;加班未到30小时,员工需向公司乐捐300元。经蓝鲸财经从涉事公...

    时间:09-05
免责声明:本网对文中陈述、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对所包含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承担全部责任。 本网站转载图片、文字之类版权申明,本网站无法鉴别所上传图片或文字的知识版权,如果侵犯,请及时通知我们,本网站将在第一时间及时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