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财经  »  经济观察

史上最大!多晶硅现千亿元订单

2022-09-13 17:12:10

来源:成都商报电子版

  9月9日,晶科能源(688303.SH)和通威股份(600438.SH)同时公告,双方签订长单销售合同,2022年9月-2026年12月,晶科能源将向通威股份下属子公司采购约38.28万吨多晶硅产品,预计销售总额约1033.56亿元。

  这已经是晶科能源半个月内签下的第二份千亿级别的多晶硅长单合同。

  近年来,硅料价格居高,已经对光伏产业链的中下游产生影响。然而,从长期来看,业内普遍认为硅料价格不会持续上涨,甚至需要警惕未来可能出现的产能过剩风险。

  再签千亿元长单

  半个月时间内,光伏组件企业晶科能源分别与两家硅料龙头企业签订了上千亿元硅料长单。

  9月9日,晶科能源及通威股份公告称,2022年9月至2026年12月期间,晶科能源将向通威股份相关下属子公司采购约38.28万吨多晶硅产品。按照中国有色金属工业协会硅业分会8月31日公布的国内单晶致密料成交均价30.51万元/吨测算,预估合同不含税总金额约1033.56亿元。

  据上海证券报报道,这是光伏史上最大的多晶硅单笔订单。

  值得注意的是,半个月前的8月26日,晶科能源曾公告称,与特变电工子公司新特能源,签订了长单销售合同,拟在2023年1月至2030年12月期间,向新特能源采购33.6万吨原生多晶硅,如按照8月24日公布的国内单晶致密料成交均价测算,协议总金额预计约人民币903.33亿元。

  多晶硅处于光伏产业链的上游,大体为“多晶硅—硅片—电池片—组件—光伏装机”,随着清洁能源的开发,光伏产业日益繁荣,也使得多晶硅的需求与产量同步增加,不少光伏中下游企业与硅料企业签订了大额长单。

  通威股份在签订千亿元长单前,已经签订了多份百亿级别的长单。

  兴储世纪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总裁助理刘继茂向红星资本局表示,晶科能源作为行业龙头,和硅料企业签订长期协议,价格可能会有优惠,降低当下成本,继续保持企业在行业内的领先地位。而对于硅料企业来说,与下游企业签订长单,则能预防后期因产能过剩导致的滞销问题。

  多晶硅价格持续上涨

  同样在9月9日,宝马集团宣布,将从2025年起率先在“新世代”车型中使用圆柱电芯。

  为了满足“新世代”车型对电芯的需求,宝马集团已向宁德时代和亿纬锂能两家合作伙伴授予了价值超过百亿欧元的电芯生产需求合同。

  从这一消息中不难看出,市场对硅基负极等材料仍有较大需求,而市场需求在一定程度上推高了多晶硅价格。

  2021年以来,多晶硅价格持续上涨。

  2021年1月6日至2022年8月31日,20个月内,国内单晶复投料的成交均价从8.76万元/吨,涨至30.72万元/吨,增长约2.51倍;单晶致密料的成交均价从8.50万元/吨,涨到30.51万元/吨,增长约2.59倍。

  北京看懂研究院研究员王赤坤告诉红星资本局,新能源多个技术路线爆发,储能市场空间扩张,而有效产能的形成及释放需要一定时间周期。上游产能释放滞后,下游备货需要提前,供求存在的时间差导致多晶硅供不应求。

  从短期来看,多晶硅的价格仍将处于高位。

  需警惕未来产能过剩

  硅料价格上涨,也给产业链的中、下游带来了巨大的影响。

  今年7月,中国光伏行业协会的名誉理事长王勃华曾指出供应链价格问题,“价格问题已经给我们行业带来了严重的影响。据我们调查,已经有部分企业降低开工率。”当时,王勃华透露称,工信部已在牵头有关部门协调这一问题。

  但从长期来看,业内普遍认为硅料价格不会持续居高,甚至面临产能过剩风险。

  北京特亿阳光新能源总裁祁海珅表示,光伏行业从硅料、硅片、电池片、组件包括电站,整个产业链百分之八九十的利润在硅料环节,硅料环节的结构性行情不能一直炒作下去,这不利于行业长期发展。

  今年8月,2022年多晶硅产业发展论坛召开。中国有色金属工业协会硅业分会常务副会长林如海在论坛中表示,根据各多晶硅在产和新建企业规划产能统计,预计到2025年底,中国多晶硅产能将超过500万吨/年,若包括海外供应,共计可满足全球1500GW左右的装机量需求。产业有增量前景,但也需考虑2025年前过度投资规划的产能可能引发市场供需失衡。

  刘继茂也直言:“近年来,受到硅料高昂利润的吸引,一大批资本涌入多晶硅项目,到2023年底,多晶硅产能或将2倍于需求。”

  成都商报-红星新闻记者 陶玥阳

  • 相关阅读
  • “数字下田”:稳住“粮袋子”,鼓起“钱袋子”

      【新闻随笔】   “务农重本,国之大纲。”手中有粮,心中不慌。农业的使命在于牢牢稳住中国人“粮袋子”的同时,千方百计让农民的“钱袋子”鼓起来。如何解决好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衔接的问题,成为农业高质量发...

    时间:09-14
  • 各地“保交楼”政策持续加码 房企积极响应立下“军令状”

      本报记者 杜雨萌  一场“保交楼”攻坚战正在有序推进中。  9月12日,恒大集团董事局主席许家印在恒大集团复工复产保交楼周例会上称,目前恒大全国保交楼项目共706个,已复工项目668个,未复工项目38个,相关...

    时间:09-14
  • 长期护理需求2040年或增至6.6万亿元 专家建议推动商业护理险发展

      本报记者 冷翠华  中国保险行业协会与瑞士再保险瑞再研究院近日发布的一份报告预测,到2030年、2040年,我国长期护理服务需求将分别达到约3.1万亿元、6.6万亿元,长期护理服务保障缺口将分别达到1.9万亿元、3....

    时间:09-14
  • 我国粮食质量安全标准已达661项

      本报讯 记者万静 记者近日从国家粮食和物资储备局获悉,我国在加强粮食标准质量工作,提高粮食质量安全水平方面,取得了明显成效,2021年推动发布44项粮食领域标准,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共发布粮食领域标准185项,...

    时间:09-14
  • “脱口秀概念股”涨停投资理财不该“游戏化”

      ■ 观察家  对于个股谨慎提及的原则,当是一个基本常识。  中秋节假期,一场脱口秀带火了一只股票——600759。  “600759”是ST洲际的股票代码。9月12日,ST洲际同时登上了同花顺、东财、雪球热股榜第一名...

    时间:09-14
  • 改革化险资产管理公司如何当好金融“稳定器”?

      改革化险资产管理公司如何当好金融“稳定器”? 【纾困“他人”也要提高自身;纾困房企,AMC们需走出“雷声大雨点小”】  “今年,我感觉变化很大”。  李洋(化名)是中部地区某资产管理公司(即Asset Manage...

    时间:09-14
  • 促进保交楼 资产管理公司入场成房地产行业“白衣骑士”

      “我已经成功入手了上次看过的房子。”最近,在北京工作的扬子兴奋地给好朋友王敏发送了这条消息,他恰巧赶在了8月22日央行下调5年期以上贷款市场报价利率(LPR)之后再做贷款。  扬子卖房并非一时兴起,对于一...

    时间:09-14
  • 专家共话“稳地产”:金融如何发力?

      近期,房地产市场的利好不断涌现。不仅资产管理公司(AMC)、银行等金融机构纷纷下场解决“烂尾楼”交付问题,金融监管部门还拟安排政策性银行为房地产纾困的专项贷款,同时再度调降5年期以上LPR利率,引导房贷利率...

    时间:09-14
  • 2022世界制造业大会呈多个首次 发布各类产品、技术超百项

      中新社合肥9月13日电 (记者 张强)记者13日从安徽省政府新闻办公室举行的新闻发布会上获悉,经中国国务院批准,2022世界制造业大会(以下简称“大会”)定于9月20日至23日在安徽省合肥市举办。为展示创新成果,本届...

    时间:09-13
  • 第三届潭商大会暨招商推介会举行 20个项目签约总投资119.93亿元

      中新网湘潭9月13日电 (张雪盈)13日下午,以“天下潭商,价值莲城”为主题的第三届潭商大会暨产业招商推介会在湖南湘潭举行。大会现场集中签约项目20个,总投资119.93亿元,包括制造业类项目、能源与城市基础设施...

    时间:09-13
免责声明:本网对文中陈述、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对所包含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承担全部责任。 本网站转载图片、文字之类版权申明,本网站无法鉴别所上传图片或文字的知识版权,如果侵犯,请及时通知我们,本网站将在第一时间及时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