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财经  »  经济观察

业界:完善酱香白酒产业链条 加快打造一流产业集群

2023-09-13 10:11:00

来源:人民网 原创稿

人民网北京9月13日电 (黄盛)青山绿水环抱处,酱香美酒正芬芳。酱香白酒产业在近年来的发展受到各界关注。其中地处贵州省西北部习水,把白酒产业确定为县域经济发展的主导产业、首位产业,确立了“酒旅并举·富民强县”发展战略,不断完善酱香型白酒产业链。在近日举行的2023习水产区酱香白酒高质量发展研讨会上,来自政产学研各界的代表就完备酱香白酒产业链条、推动酒旅融合、塑造白酒文化品牌、构建具有习水特色的县域现代化产业集群等话题进行了研讨。

贵州省工业和信息化厅党组书记、厅长敖鸿表示,近年来,贵州把加快白酒产业发展作为实施工业强省战略的关键任务,推动新型工业化高质量发展迈出坚实步伐。习水产区作为贵州酱酒“新高地”,产业规模迅速壮大、整体竞争力显著提升,成为赤水河流域酱香白酒核心产区的重要一极。他建议,习水要加快打造一流产品矩阵,持续增加高端供给、优化产品矩阵,让习水产好酒的形象更加深入人心,不断扩大品牌影响力、市场竞争力、发展持续力;要加快打造一流企业梯队,全力为以习酒为龙头引领的重点企业做好保障服务,将优质酿酒资源、要素资源、市场资源、宣传资源配置给头部企业,不断扩大优质产能,扩大存量、做大增量,提升核心竞争力,打造在全国具有竞争优势的白酒企业梯队;要加快打造一流产业集群,充分发挥资源优势,从全产业链视角进行产品类别相对集中、产业配套便捷高效的产业布局,不断增强区域内产业协同能力、综合竞争能力,提升“醉美酱香·赤水河谷”产区品牌国际化水平;要加快塑造一流酱酒形象,大力支持酒博会、黔酒中国行等宣传推介活动,营造新的消费场景,加强原产地和主产区宣传推介。

遵义市人大常委会副主任、习水县委书记常文松表示,一直以来,习水坚持生态优先的绿色长期发展、规划引领的绿色科学发展、创新驱动的绿色低碳发展,不断做好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这篇大文章,让生态环境“含金量”和经济发展“含绿量”同频共振。习水产区的绿色形象充满魅力,习水产区的发展活力开放共享。当前,习水正全力打造千亿级中国式现代化白酒产区样板,诚邀大家到习水走一走、看一看,做醉美习水的“发展合伙人”,共享习水产区高质量发展的丰盛红利,共启“绿色主产区·酱酒新高地”的美好未来。

中国酒类流通协会会长王新国表示,酒类行业已进入新一轮调整期,酒业高质量发展将呈现“集约式、科学化、平衡性”三大特点,在本轮调整期及今后,高质量发展的能力将深刻影响行业走势,高质量发展领先的产区与企业,将占据战略性、决定性的竞争优势。近年来,习水产区在集约式、科学化、平衡性发展等方面做出了突出成效,已成为酒业高质量发展的一个重要样本,产区本身的竞争优势也持续放大,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同步增加。

贵州省贸促会(博览局)副会长徐仕光表示,近年来,习水走出了一条“产业化、规模化、品牌化、品质化”的绿色可持续发展道路,是贵州酒博会平台经济协同产区高质量发展的生动案例。当下,习水产区迎来发展的最好时刻。贵州省贸促会(博览局)将结合自身职能优势,发挥展会的品牌带动作用,为习水产区提供更多的支持和服务,积极做好对外宣传推介习水产区、促进产销对接这篇大文章,助力习水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

贵州省白酒产业发展促进会常务副会长程三知表示,习水既有赤水河流域资源,又有技术优势,已成为省内重要的白酒生产基地之一。习水要加强产区保护、推动产业健康可持续发展,坚持守正创新、强化产业创新体系建设,高质量推进品牌建设、努力在重点市场拓展上有新突破。要充分发挥知名酒企在市场的影响力,在做好基酒品质基础上战略升级,在品牌建设轨道上持续发力,在文化传承创新的基础上涵养价值,加快培育更多广大消费者认可的名优白酒品牌。

另据了解,习水县近年来发挥赤水河流域酱香白酒原产地和主产区优势,建设习酒10万吨生产基地、茅台酱香系列酒10万吨生产基地,安酒、心悠然、洞酿洞藏等酒企10万吨生产基地,构建“2+3+N”白酒产业梯次发展格局。数据显示,2022年,习水白酒产能突破17万千升,产量突破15万千升,实现白酒销售收入306.9亿元。

  • 相关阅读
  • 三秦弄潮向“新”“绿”

    新华社西安9月13日电(记者郑昕 王聿昊 张晨俊)九月的三秦大地,草木葱茏的陕南还骄阳似火,黄土高原的陕北已是秋风送爽。从汉江之滨到渭河两岸,从中试车间的沉静到装配工厂的轰鸣,陕西高质量发展的动能不断涌现...

    时间:09-14
  • 武汉:极目江城万象新

    新华社武汉9月13日电(记者惠小勇 李鹏翔 梁建强 熊琦) 这是一座因水而兴的城市。长江与汉江在此交汇,通达八方的地理优势、开放包容的人文品格,让“货到汉口活”成为醒目标识。 这是一座奋进拓新的城市。研制...

    时间:09-14
  • 五组数据看“中国饭碗”之稳

      今年,山西省运城市夏县水头镇复播的5万多亩玉米长势空前。图为8月30日,村民驾驶玉米联合收割机在田间收获玉米。   张秀峰摄(人民图片)   9月6日,在重庆市彭水苗族土家族自治县双龙乡龟池村,村民正充...

    时间:09-14
  • 我国眼镜成镜产量近4.6亿副

      本报北京9月13日电 (记者韩鑫)记者从在京举办的第三十四届中国国际眼镜业展览会上获悉:今年上半年,全国眼镜制造业规模以上企业达481家,眼镜成镜产量4.59亿副,累计完成主营业务收入约228.13亿元,同比增长...

    时间:09-14
  • 云南下达超17亿元助中小企业发展

      本报昆明9月13日电 (记者叶传增)记者从云南省财政厅获悉:今年截至8月,云南已下达省级资金17.62亿元,支持工业、服务业、金融、科技、农业等领域中小企业发展。  近年来,云南省立足政策引导和资金支持,围...

    时间:09-14
  • 重庆合川区推动火锅食材全产业链发展

      本报重庆9月13日电 (姜峰、杨博涵)走进重庆合川区的火锅食材产业园,一家企业的辣椒生产数字化车间里,一个巨大的不锈钢罐正在炒制辣椒油,罐内的湿度、压力、辣度等都由电脑控制。企业负责人郑传波介绍,公司...

    时间:09-14
  • 山西吕梁推动产业绿色转型(经济聚焦)

      核心阅读  近年来,山西吕梁积极推动产业绿色转型发展,在做大做强做优传统产业的基础上,推进大数据、新材料、新能源等新兴产业发展壮大。通过延长产业链条,持续优化营商环境,推动产业高端化、智能化、绿色...

    时间:09-14
  • 华南地区建造首艘双燃料汽车运输船交付

      本报广州9月13日电 (记者李刚)华南地区建造的7000车LNG(液化天然气)双燃料汽车运输船“埃姆登”号近日在广东广州龙穴岛签字交船,这是华南地区建造的首艘双燃料汽车运输船。该船由中国船舶集团旗下广船国际...

    时间:09-14
  • 最长高速公路隧道连接天山南北(经济新方位·重大工程一线)

      天山山脉哈希勒根达坂海拔3000多米,常年积雪。  本报记者 吕 莉摄   地处天山山脉深处的新疆乌尉高速公路天山胜利隧道施工现场。  新华社记者 王 鹏摄  一山横亘界南北。在新疆,天山山脉东西绵延...

    时间:09-14
  • 《粮食质量安全监管办法》10月1日施行

      本报北京9月13日电 (记者杜海涛)近日,国家发展改革委公布了修订后的《粮食质量安全监管办法》(国家发展改革委令2023年第4号),将于2023年10月1日开始施行。  新修订的《粮食质量安全监管办法》包括总则、...

    时间:09-14
免责声明:本网对文中陈述、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对所包含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承担全部责任。 本网站转载图片、文字之类版权申明,本网站无法鉴别所上传图片或文字的知识版权,如果侵犯,请及时通知我们,本网站将在第一时间及时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