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财经  »  经济观察

《报告》显示:氢能迎10年黄金发展期 绿氢产业有望“大显身手”

2023-09-18 10:35:00

来源:人民网 原创稿

人民网北京9月18日电 (记者杜燕飞)9月17日,在2023全球能源转型高层论坛氢能绿色高质量发展论坛上,中国产业发展促进会氢能分会编写的《国际氢能技术与产业发展研究报告2023》(以下简称《报告》)正式发布。《报告》预计,未来10年是我国氢能产业的“黄金发展期”,预计到2030年,我国可再生能源制氢新建投资规模将达到3750亿元,绿氢产能接近副产氢。

《报告》指出,截至2022年12月,全球新增电解水制氢装机量约0.9吉瓦,累计装机量约1.4吉瓦,为2021年的2.8倍,其中,中国和欧洲分别贡献了总装机量的约40%和30%。预计到2023年全球新增电解水制氢装机量和累计装机量将分别达到4.1吉瓦和5.5吉瓦,较2022年分别实现455%和393%的增幅。

根据《报告》,我国氢能产业发展顶层设计日渐完善,截至2022年12月,全国已有30个省级行政区域将氢能发展纳入“十四五”规划,69个地级市、县、区明确提出要发展氢能相关产业,到2025年各地氢能规划产值总额已接近万亿元。

绿氢是全球氢能发展重点。《报告》指出,目前,全球已公布的绿氢项目数量约680个,规划装机量累计超过460吉瓦。在净零排放场景下,2030年全球电解水制氢装机量将达到720吉瓦。对于我国而言,《报告》表示,截至2022年,我国已建成和规划可再生能源制氢产能达410万吨/年,2022年全年电解水制氢项目约52个,其中风电光伏一体化项目21个,占比约为40%。预计到2030年,我国氢气年均供应量将达4800万吨,其中电解水制氢供应量约为1100万吨/年,占比约为25%。

值得注意的是,随着氢能产业技术快速发展,氢能需求也将逐渐扩大。《报告》预计,到2030年,全球对氢的需求将超过1.5亿吨;到2050年,全球氢能需求较2022年将增长10倍。

在交通领域,《报告》显示,截至2022年底,全球已累计推广燃料电池汽车72000余辆,集中于欧盟、东亚和北美市场。在交通应用快速推广的背景下,根据《报告》,截至2022年底,全球共建成加氢站1024座,主要分布于中国、日本、德国、美国和韩国,预计到2030年全球加氢站数量将超过4500座。

此外,《报告》指出,随着电解水制“绿氢”的发展与氢能多样化应用的融合,电力多元化应用“Power to X”模式成为促进全球能源绿色转型的重要方向。根据目前拟在建项目,预计到2030年,电力多元化转换总装机将超过1100万千瓦。从化工领域用氢企业产量来看,据不完全统计,我国2022年合成氨产量约为6000万吨、合成甲醇产量约8100万吨,其氢气需求量分别达到约1059万吨、1012万吨,绿氢替代潜力巨大。

  • 相关阅读
  • 探访“中国高铁第一站”:服务京津冀、通达沪宁杭 见证中国高铁发展历程

    被誉为“中国高铁第一站”的北京南站。中国铁路北京局供图 2008年8月1日,我国首条设计时速350公里的高速铁路——京津城际铁路开通运营,中国高铁时代就此拉开序幕。而作为京津城际的始发站,北京南站是我国第一个具...

    时间:09-19
  • 市场监管总局通报2023年月饼专项抽检不合格情况

    人民网北京9月18日电 (记者杨曦)据市场监管总局消息,近期,市场监管总局组织开展月饼专项监督抽检,采取现场抽样和网络抽样方式在全国随机抽取月饼样品400批次,发现6批次样品不合格,分别是3批次微生物污染、2批...

    时间:09-18
  • 以优质产品满足消费升级需求 业界聚焦厨电行业发展

    人民网北京9月18日电 (记者乔雪峰)家居消费涵盖家电、家具、家纺、家装等多个领域,是居民消费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人民对美好生活需要的直接体现。家居消费涉及领域多、上下游链条长、规模体量大,采取针对性措施...

    时间:09-18
  • 工信部:元宇宙概念滥用频发 亟需通过标准统一产业共识

    人民网北京9月18日电 (记者申佳平)据工业和信息化部官网消息,为加快我国元宇宙标准化工作,紧跟国际元宇宙发展步伐,工业和信息化部科技司印发《工业和信息化部元宇宙标准化工作组筹建方案(征求意见稿)》(以下...

    时间:09-18
  • “天宫课堂”再上新!将演示“球形火焰实验”等

    人民网北京9月18日电 (记者赵竹青)据中国载人航天工程办公室消息,“天宫课堂”第四课定于9月21日下午15时45分开课,神舟十六号航天员景海鹏、朱杨柱、桂海潮将面向全国青少年进行太空科普授课。 本次太空授课活动...

    时间:09-18
  • 墨子巡天望远镜正式开展观测研究

    墨子巡天望远镜拍摄的仙女座星系。中国科学院供图 人民网北京9月18日电 (记者赵竹青)记者从中国科学院获悉,9月17日,中国科学技术大学—紫金山天文台大视场巡天望远镜(即墨子巡天望远镜)正式启用,成功发...

    时间:09-18
  • 《中国古代重要科技发明创造》纪念封第二辑发行

    人民网北京9月18日电 (记者赵竹青)记者从中国科学院获悉,《中国古代重要科技发明创造》系列纪念封第二辑9月17日在京发行。此系列纪念封旨在展现我国悠久的历史文化和科技文明,传播科学思想,弘扬科学精神。 第二...

    时间:09-18
  • 中国氢能产业热度攀升 一批项目将在陕西落地

    人民网北京9月18日电 (记者赵竹青)近日,由陕西省发改委、国资委和榆林市政府主办的中国(西部)氢能大会在陕西榆林举行,会上,《全球氢能产业发展白皮书》发布。白皮书显示,全球氢能市场持续增长,近年来,中国...

    时间:09-18
  • 刘嘉麒院士带队野外科考纪录片上线

    人民网北京9月18日电 (记者赵竹青)记者从中国科学报社获悉,近日,由该单位出品的科普纪实系列纪录片《跟着科学家去旅行》正式上线播出,其第一集由中国科学院院士、火山地质与第四纪地质学家刘嘉麒为作为领队,带...

    时间:09-18
  • 共享科普硕果 2023北京国际科学传播交流周在京开幕

    人民网北京9月18日电 (记者赵竹青)记者从北京市科学技术协会获悉,9月17日,以“数字素养、教育未来”为主题的2023北京国际科学传播交流周在北京开幕。来自世界各地科技界、科学传播界、科学教育界的600多位代表通...

    时间:09-18
免责声明:本网对文中陈述、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对所包含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承担全部责任。 本网站转载图片、文字之类版权申明,本网站无法鉴别所上传图片或文字的知识版权,如果侵犯,请及时通知我们,本网站将在第一时间及时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