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财经  »  经济观察

世界地热大会在京举行 共话绿色低碳发展新机遇

2023-09-18 13:49:00

来源:人民网 原创稿

人民网北京9月18日电 (王绍绍、王天乐、实习生尉馨文) 9月15日,2023年世界地热大会在北京开幕。本届大会以“清洁地热、绿色地球”为主题,聚焦全球地热领域发展热点趋势,共同分享全球地热能开发科技和创新成果,推动全球地热产业发展,守护绿色地球。

世界地热大会被誉为地热界的“奥林匹克”,是全球地热资源领域政、产、学、研各方交流最新研究成果、最新进展的重要平台。在本届大会上,我国首次发布地热能国家主旨报告——《中国地热产业高质量发展报告》,还同步发布了《世界地热发电进展》和《世界地热供暖制冷进展》权威报告。

《中国地热产业高质量发展报告》指出,在清洁供暖需求的强烈作用下,中国逐渐形成了以供暖(制冷)为主的地热发展路径,为国际地热发展提供了新思路。截至2021年底,中国地热供暖(制冷)能力达到13.3亿平方米。未来几年,中国北方地区地热清洁供暖、长江中下游地区地热供暖(制冷)、青藏高原及其周边地热发电仍将是产业发展热点。

我国地热资源丰富,资源量约占全球地热资源的六分之一,开发利用潜力巨大。地热是一种可再生能源,具有资源量大、能源利用效率高、节能减排效果好等诸多优点,在能源变革背景下具有独特的“先发优势”。业内专家介绍,地热开发利用主要可以分为直接利用和地热发电两个方面,直接利用指温泉、供暖制冷和农业养殖等非发电端的利用。发展地热产业不仅对于调整能源结构、节能减排、改善环境具有重要意义,而且对于国家培育新兴产业、带动相关装备制造国产化和工程技术业务发展具有明显的带动效应,是建设生态文明、实现绿色发展的重要举措。

我国的地热直接利用多年稳居世界第一,为地热高质量发展提供了支撑和借鉴。2021年世界地热大会公布的数据显示,2020年,中国地热直接利用装机规模在全球占比达37.7%。近年来,我国的中深层水热型地热能供暖利用规模持续扩大,在北方清洁供暖和大气污染防治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已成为我国可再生能源家族中的重要一员。

作为我国地热开发利用的“领跑者”,中国石化在河北雄县成功打造了我国第一个地热供暖“无烟城”,在雄安新区的供暖能力已超过1000万平方米,支持雄安新区打造全球地热利用样板。同时将地热科技研发与生产实际相结合,创建了世界上第一个地热供暖CDM方法学,创新形成集地热勘探等技术于一体的六大核心技术体系,填补了国内空白。

中国石化相关负责人介绍,目前中国石化拥有地热资源开发利用重点实验室1个,技术专利130余项,地热业务已辐射11个省(区市)60多个城市,其中地热供暖能力超百万平方米的城市已达22座。预计今年底中国石化地热供暖能力将突破1亿平方米,迎来重大进展。近日,中国石化部署在海口的我国最深地热科学探井——福深热一井已顺利开钻,有望实现我国干热岩资源勘探开发的新突破。

据了解,目前全球能源加速向清洁低碳、智能多元方向转变。地热作为储量丰富、清洁可再生的能源,在新一轮能源变革中将发挥更大的作用。未来,随着技术的进步和政策的支持,将呈现出发展非常规地热系统、开发海上地热资源、降低钻探成本与石油热能协同生产等趋势。

据了解,2023年世界地热大会是中国首次承办此项国际盛会,将实现“零碳办会”。大会引入碳中和项目,通过碳资产购买等创新解决方式,中和2023年世界地热大会产生的温室气体排放,实现“零碳办会”。 

  • 相关阅读
  • 不存在“保本高息”理财产品!金融监管总局发布风险提示

    人民网北京9月19日电 (记者罗知之)据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官网消息,当前,虚假网络投资理财类诈骗案件频发,损害消费者权益,扰乱金融市场秩序。为此,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发布消费者权益保护风险提示,提醒广...

    时间:09-19
  • 国家邮政局:8月快递业务量同比增长18.3% 业务收入同比增长12.3%

    人民网北京9月19日电 (记者杨虞波罗)据国家邮政局消息,8月份,邮政行业寄递业务量完成135.9亿件,同比增长14.8%。其中,快递业务量完成111.6亿件,同比增长18.3%。邮政行业业务收入完成1226.2亿元,同比增长10.0%...

    时间:09-19
  • 信息技术产品供应链论坛举办

    人民网北京9月19日电 (记者赵竹青)记者从工业和信息化部电子第五研究所获悉,由中国计算机行业协会和该所联合主办的信息技术产品供应链论坛近日在湖南省长沙市举办。来自行业企业的百余名代表,以“助力提升供应...

    时间:09-19
  • 第五届全球重大挑战论坛在京开幕

    人民网北京9月19日电 (记者赵竹青)记者从中国工程院获悉,9月18日晚,由中国工程院、美国国家工程院和英国皇家工程院联合主办的第五届全球重大挑战论坛(简称GGCS)在北京工业大学开幕。开幕式上,中国工程院院长李...

    时间:09-19
  • 记者手记|留学生眼中的“丝路情缘”

    南国盛夏,骄阳如火。 8月中旬,我随人民网“一带一路 大道同行”采访团队从北京出发,一路南下,开始了对海上丝绸之路的探寻之旅。 初见那达斯,是在海南大学的学生食堂。这个说着一口流利中文的科摩罗小伙,在中国...

    时间:09-19
  • 防范虚假网络投资理财类诈骗 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发布风险提示

    人民网北京9月19日电 (记者杜燕飞)当前,虚假网络投资理财类诈骗案件频发,损害消费者权益,扰乱金融市场秩序。为此,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今日发布消费者权益保护风险提示,提醒广大消费者高度警惕此类诈骗,谨防...

    时间:09-19
  • 产业兴景色好 “农文旅”融合激发乡村振兴新活力

    强国必先强农,农强方能国强,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是新时代建设农业强国的重要任务。近年来,以产业带动乡村振兴,用美景提升乡村旅游热度,成为当下重庆市彭水县棣棠乡“农文旅”融合发展的生动注脚。 棣棠乡,地处重庆...

    时间:09-19
  • 探访“中国高铁第一站”:服务京津冀、通达沪宁杭 见证中国高铁发展历程

    被誉为“中国高铁第一站”的北京南站。中国铁路北京局供图 2008年8月1日,我国首条设计时速350公里的高速铁路——京津城际铁路开通运营,中国高铁时代就此拉开序幕。而作为京津城际的始发站,北京南站是我国第一个具...

    时间:09-19
  • 为民营经济发展创造良好环境 业界畅谈创新发展“晋江经验”

    人民网北京9月19日电 (记者许维娜)“改革开放四十余年来,企业的利润主要来自应对不确定性、创新、品牌维护三个渠道,晋江能走在全国前列,也是当地政府引导晋江人民持续创新的重要结果。”北京大学党委常委、副...

    时间:09-19
  • 聚焦制度型开放 专家热议区域经济发展新格局

    人民网北京9月19日电 (记者栗翘楚)9月17日,由商务部、广西壮族自治区人民政府主办的“制度型开放:区域经济发展新格局”主题边会在广西南宁举行,充分探讨在新时代下稳步扩大区域内规则、规制、管理、标准、商事等...

    时间:09-19
免责声明:本网对文中陈述、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对所包含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承担全部责任。 本网站转载图片、文字之类版权申明,本网站无法鉴别所上传图片或文字的知识版权,如果侵犯,请及时通知我们,本网站将在第一时间及时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