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财经  »  经济观察

客运量全面回升 中秋国庆假期全国营业性客运量将达4.9亿人次

2023-09-28 10:03:00

来源:人民网 原创稿

2023年中秋、国庆假期从9月29日至10月6日,共8天时间,全国收费公路继续对7座以下(含7座)小型客车免收通行费,免费时段是9月29日0时到10月6日24时。

记者从交通运输部获悉,中秋、国庆假期,铁路、公路、水路、民航营业性客运量全面回升,营业性客运总量将达4.9亿人次,较2022年同期日均增长78.6%。

记者从中国国家铁路集团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国铁集团”)获悉,铁路国庆黄金周运输今日启动,自9月27日至10月8日,为期12天,全国铁路预计发送旅客1.9亿人次,日均发送旅客1583万人次,9月29日为客流最高峰,预计发送旅客超2000万人次。

交通运输部相关负责人表示,交通运输部门综合考虑出行规律、假期时长、天气情况、亚运会观赛、小客车免通等因素,对中秋、国庆假期期间交通运行情况进行了研判,预计今年中秋、国庆假期公众出行意愿强烈,公路出行量将创历史新高,旅游人数有望迎年内新高峰。

客运量持续高位运行

跨区域人员流动量有望创新高

该负责人表示,预计中秋、国庆假期,跨区域人员流动量持续高位运行,全社会跨区域人员流动量(包括营业性客运量、高速公路及普通国省道小客车出行量)达20.5亿人次,日均2.57亿人次,比2019年同期日均增长11.5%,比2022年同期日均增长58.8%。

客流分布整体将呈现“两头高、中间低”的特点,出程客流集中度较返程客流集中度更高,公路出行最高峰将出现在9月29日前后。京津冀、长三角、粤港澳大湾区和成渝地区路网流量较大,预计比2022年同期增长40%以上。

重点旅游城市将成为出行热点地区,旅游人数有望迎年内新高峰,旅游出行预计将超出行总量的60%。中长距离出行占比将进一步提升,预计省际市际出行或将超70%。

此外,货运物流量总体将保持平稳。预计公路日均完成货运量较节前将下降约15%—20%,假期结束后将快速回升至常态。

自驾出行量或将破历史峰值

公众错峰意识增强

今年中秋、国庆假期连休8天,与杭州亚运会赛事后半程高度重叠,公众旅游、探亲、观赛等出行需求十分旺盛,预计假期公路出行量会创历史新高,特别是公路跨省长距离出行明显增加,小客车自驾出行比例相对较高。

该负责人表示,预计中秋、国庆期间,全国高速公路日均流量约为5700万-5800万辆,比2022年同期增长46%-49%。假期首日全国高速公路流量可能突破历史最高值,预计将达到6600万辆。

与此同时,公众在假期前一天提前返乡或出行意愿较往年更为强烈,预计假期出程高峰时段为9月28日16时至次日凌晨、9月29日9时至14时。假期长距离与中短距离出行交织,公众错峰意识增强,返程不再集中于假期最末期,较为分散,预计假期第五至六天起,部分区域可能出现相对集中返程情况。整个假期的出行最高峰将出现在9月29日10时前后,路网通行压力较大。

拥堵区域将呈多点分布。今年中秋、国庆假期公众出行目的更加多样、出行分布更加广泛,拥堵缓行路段呈多点分布,拥堵程度预计加大。人口密集城市进出城高速公路、城市机场高速公路、通往热门景区公路、西部地区热门旅游公路等局部路段易发生拥堵缓行。此外,受亚运会赛事与中秋、国庆假期叠加影响,杭州及其周边地区公路拥堵也将加剧。

铁路客流呈现强劲增长态势

千方百计增加运力满足旅客出行需求

“今年中秋、国庆假期长达8天,旅客出行意愿强烈,探亲流、旅游流交织,铁路客流呈现强劲增长态势。”国铁集团客运部负责人介绍,从铁路12306售票系统火车票预售情况来看,假期首尾以长途客流为主、中间短途客流居多,9月13日启动假期运输售票以来,12306售票系统已平稳度过售票高峰。

据介绍,我国铁路部门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千方百计增加运力,提高运输服务品质,强化应急保障,最大限度满足旅客假日出行需求,保障国计民生重点物资运输。

千方百计增加运力投放。全国铁路实行高峰列车运行图,进一步优化运输组织,日均计划开行旅客列车11500余列,较日常增加1850余列,其中最高峰日安排开行列车将超过12000列,日均旅客座席能力预计较2019年同期增长18.5%。充分挖掘运输潜力,通过开行夜间高铁等方式,增开热门方向长途直通旅客列车320列,采取动车组重联运行、普速旅客列车加挂车厢等方式,增加旅客座席,进京、进沪、进穗方向列车原则上安排满轴或满编组运行;各铁路局集团公司适时灵活增开管内临时旅客列车,动态满足短途旅客出行需求;全力做好杭州亚运会运输服务保障工作,为赛事平稳运行提供支撑。

持续提升客运服务品质。组织重点站车窗口单位,增加节日期间客运服务力量,加强高峰时段进站候车旅客疏导和乘降组织,保障空调、供水、餐饮等基本服务。关爱老幼病残孕等重点旅客,最大限度提供便利。加强铁路12306信息服务力度,用好候补购票、在线选铺、网络订餐等服务功能,加强协调联动,与地铁、公交、出租车等市政交通有序接驳,不断提升旅客出行体验。继续开好公益性慢火车,方便沿线群众假日出行。

做好应急保障。为应对突发客流,在全国铁路各枢纽地区储备一定数量的备用客车车辆和乘务人员,随时准备上线运行。做好恶劣天气、大面积晚点、设备故障等各类场景下的应急准备工作,完善工作预案,加强实战演练,确保应急有备、处置果断,确保铁路大动脉安全畅通,最大限度降低对运输秩序和旅客出行的影响。

强化重点物资保障力度。对节日物资及粮食、棉花、化肥等重点物资实行精准保供、优先运输,服务经济运行持续好转和人民群众假日生活。用好大秦、唐包、瓦日、浩吉、兰新铁路等北煤南运、西煤东运主通道,加大电煤保供力度,确保全国铁路直供电厂存煤量稳定。加强各大铁路口岸运输组织,确保中欧班列、西部陆海新通道班列、中老铁路国际货物列车开行稳定畅通。加强铁路95306系统和中欧班列门户网站应用,持续提升货运办理效率和服务品质。

  • 相关阅读
  • 中秋国庆假期首日铁路迎来客流最高峰 预计发送旅客超2000万人次

    人民网北京9月29日电 (记者乔雪峰)9月29日正值中秋佳节,又是国庆黄金周假期第一天,全国铁路迎来中秋国庆黄金周客流最高峰,预计发送旅客2020万人次,开行旅客列车12508列,其中增开旅客列车1841列。 数据显示...

    时间:09-29
  • 装运35吨宽体集装箱铁海快线货物列车成功开行 为构建现代化物流体系注入新动力

    人民网北京9月29日电 (记者乔雪峰)2023年9月29日,装运35吨宽体集装箱从呼和浩特沙良站始发的23666次、从南宁南站始发的34123次铁路班列,分别抵达天津新港站、钦州港东站,随即搭乘中谷杭州号、重庆号集装箱班轮...

    时间:09-29
  • “世界科技安全与中国对策”高峰论坛在京举行

    人民网北京9月29日电 (记者夏晓伦)“重大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是推动国际格局调整的重要原因,如果一个国家能够把握机遇就能脱颖而出,反之则可能落后,中国要牢牢把握新一轮科技革命的战略机遇,为推进中华民族伟...

    时间:09-29
  • “双节”假期文旅市场热度上扬 多地培育消费新场景

    人民网北京9月29日电 (记者许维娜)今年中秋、国庆的巧遇,形成了8天的“超级黄金周”。从各平台火爆的预订数据来看,在探亲游、出境游、亚运游等多重需求交织下,假期文旅市场热度一路上扬,大众出游高峰期即将到...

    时间:09-29
  • 智造未来 新能源汽车产业跑出发展“加速度”

    9月的江城,科创势正劲,从制造到“智造”,新能源汽车产业正迸发新动能。在焊装车间,100%自动化的焊接工序无需人工干预;在总装车间,柔性生产线能实现上千种选配方案的车型共线混流生产。大到整车设计生产,小到生...

    时间:09-29
  • 共享商机 共谋发展

    原标题:共享商机 共谋发展第134届中国进出口商品交易会(广交会)将于10月15日至11月4日在广东广州举办。9月28日,国务院新闻办公室举行发布会介绍有关情况。 “本届广交会与上届比,呈现出很多新变化、新亮点。”商...

    时间:09-29
  • 新版《国家职业标准编制技术规程》颁布

      本报北京9月28日电 (记者李婕)近日,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颁布新版《国家职业标准编制技术规程》,这对健全完善由国家职业标准、行业企业评价规范、专项职业能力考核规范等构成的多层次、相互衔接的职业标准体...

    时间:09-29
  • 将生态文明理念带到世界更多地方

      作为全球最大的可再生能源市场,中国持续通过其可再生能源产业链支持全球能源转型。中国将在实现应对气候变化相关行动议程中发挥关键作用    当前是应对气候变化的重要时刻。今年,《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

    时间:09-29
  • 共赴团圆!金科大社区邻里艺术节在陕西温情上演

      所有的美好都是久别重逢,近日,金科大社区邻里艺术节陕西站正式启幕,在西安天籁城小区,金科服务管理的四个小区的业主联合举办了一场“众星云集”的中秋晚会。上百位才艺卓绝的“金粉”登上舞...

    时间:09-28
  • 如何破解乡村金融难题 业界:建立社会价值与商业价值“双重目标”乡村金融生态

    人民网北京9月28日电 (记者杜燕飞)日前,在2023中国普惠金融国际论坛暨数字经济开放研究平台学术峰会上,中国人民大学中国普惠金融研究院发布《中国普惠金融发展报告(2023)》(以下简称《报告》)。《报告》提出...

    时间:09-28
免责声明:本网对文中陈述、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对所包含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承担全部责任。 本网站转载图片、文字之类版权申明,本网站无法鉴别所上传图片或文字的知识版权,如果侵犯,请及时通知我们,本网站将在第一时间及时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