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财经  »  经济观察

前三季度农业农村经济稳中向好(权威发布)

2023-10-24 06:31:00

来源:人民日报

  10月23日,国新办举办发布会,介绍今年前三季度农业农村经济运行情况。今年以来,农业农村部全力抓好稳产保供,着力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努力拓宽农民增收致富渠道,加大力度总结推广浙江“千万工程”经验,统筹推进乡村发展建设治理,农业农村经济呈现稳中向好态势。“农业再获丰收、农民稳步增收、农村稳定安宁,为推动经济持续回升向好、加快构建新发展格局、着力推动高质量发展提供了有力支撑。”农业农村部总农艺师、发展规划司司长曾衍德说。

  全年粮食产量有望再创历史新高

  “霜降见霜,谷米满仓”。会上介绍,今年粮食生产克服灾害影响,产量有望再创历史新高。农业农村部农情调度显示:截至10月22日,全国秋粮已收81.3%,秋粮增产已成定局。

  底气来自哪里?农业农村部种植业管理司司长潘文博说,一方面,今年秋粮面积连续第四年增加,比上年增加700多万亩,奠定了秋粮增产的基础。另一方面,大面积单产提升效果初显。年初,农业农村部启动粮油等主要作物大面积单产提升行动,重点在200个玉米大县、100个大豆大县整建制推进单产提升。

  “虽然局部灾害较重,但多数主产区雨水调和、光热充足,有利于作物生长发育和产量形成。”潘文博表示,从目前掌握的情况看,秋粮增产完全可以实现“以秋补夏”。夏粮、早稻、秋粮这三季算下来,全年粮食产量有望再创历史新高,实现全年粮食产量保持在1.3万亿斤以上的预期目标。

  当前,全国秋冬种工作已全面展开。截至10月22日,全国冬小麦播种已过半,冬油菜播种过六成,进度与常年相当。潘文博介绍,针对今年气候特点和秋种面临的形势,农业农村部启动小麦、油菜大面积单产提升三年行动,从整地播种开始着手落实各项增产措施,重点推广“双晚技术”以及小麦适深精播、油菜适当密植等关键技术措施,重点落实好冬前镇压保墒等技术措施,培育壮苗越冬,奠定明年夏季粮油丰收基础。

  另外,针对8月洪涝受灾的河北、天津等蓄滞洪区,为保证适期播种,组织机械、人员全力抢排积水,及时翻耕散墒,派出专家组指导落实抗湿保播措施。目前,这些地块10月初积水基本排完,大部分区域小麦播种结束,基本种在适播期。

  “菜篮子”供应充足,大豆油料扩种成果不断巩固

  会上介绍,前三季度,我国“菜篮子”产品供应充足,市场运行总体平稳。国内水产品产量4733.6万吨、增长4.8%;蔬菜水果供给增加,10月上旬全国蔬菜在田面积1亿多亩、同比增加140多万亩;水果产量稳定、品种丰富。据监测,节后“菜篮子”产品价格整体稳中走低。

  “展望后期,第四季度全国肉蛋奶产能充裕,蔬菜在田面积稳中有增,‘菜篮子’市场保供稳价基础非常扎实,完全能够满足城乡老百姓生活所需。”农业农村部市场与信息化司负责人刘涵说。接下来,将继续抓好生产保供,加强产销对接,引导生产经营主体做好鲜活农产品储藏保鲜,促进“菜篮子”产品均衡有序上市,确保重点品种不脱销、不断档。

  提高大豆油料自给率是确保粮食和重要农产品稳定安全供给的重要任务。“今年是实施国家大豆和油料产能提升工程的第二年。”潘文博介绍,年初,农业农村部制定了“两扩两提”目标,将大豆油料生产目标纳入粮食安全党政同责考核内容,攻坚克难扩面积、千方百计提单产,不断巩固大豆油料扩种成果。花生、油葵等其他油料作物也呈稳产态势。

  夏油获得丰收。今年中央财政安排15亿专项资金,支持长江流域利用冬闲田扩种冬油菜。各地千方百计挖掘潜力,夏收油菜籽面积、产量实现双增,预计冬油菜面积超过1亿亩,产量达到1450万吨以上,面积和产量均创新高。

  大豆面积稳中有增。补贴、保险、收储协同发力,各地千方百计调动农民积极性,大豆面积连续2年稳定在1.5亿亩以上,落实大豆玉米带状复合种植面积2000万亩,比去年增加500万亩左右。

  大豆大面积单产提升成效初显。据了解,今年单产提升示范区大豆种植密度每亩普遍增加800—1000株,高产田块密度达到2.4万。“按照3株一两豆测算,亩均增产30斤左右,100个主产县单产提升对总产增产的贡献超过了70%。”潘文博介绍。

  发展产业、稳住就业,农民收入保持增长势头

  产业振兴是乡村振兴的重中之重。曾衍德介绍,今年以来,农业农村部会同有关部门着力发展产业、稳住就业,努力拓宽农民增收致富渠道,农民收入继续保持增长势头。

  中央财政衔接推进乡村振兴补助资金用于产业发展比重已达到60%。截至9月底,中西部22个省份63.5%的监测对象已消除返贫致贫风险,其余均落实了帮扶措施。全国脱贫劳动力(含防止返贫监测对象)务工规模3297万人,超过年度目标任务277.8万人。

  乡村富民产业培育壮大,农民收入保持稳定增长。1—9月规模以上农副食品加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0.4%。9月份,农业产业化国家重点龙头企业采购经理指数(PMI)为62.8%,企业对后市信心增强。前三季度,农产品网络零售额保持两位数增长,乡村休闲旅游稳步恢复,农业功能价值不断拓展。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前三季度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5705元,扣除价格因素实际增长7.3%。

  此外,随着乡村建设有序推进,农村生活条件不断改善。会上介绍,在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提升方面,全国农村卫生厕所普及率超过73%,生活垃圾进行收运处理的行政村比例超过90%。95%以上的村庄开展了清洁行动,村容村貌明显改善。在农村公共基础设施改善方面,指导各地编制乡村建设任务清单,完善县级乡村建设项目库,改善基础设施条件、提升公共服务水平。

  “农村改革深入推进,进一步增强了发展活力。”曾衍德说,当前,重点领域改革稳步推进,包括扩大第二轮土地承包到期后再延长30年试点范围、印发农村土地承包合同管理办法、有序推进农村产权流转交易规范化试点工作,以及持续深化农村宅基地制度改革试点等。截至9月底,全国农民合作社、家庭农场分别超过222万、400万个,农业社会化服务组织超过107万个,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持续发展壮大。

  “促进农民增收是‘三农’工作的中心任务。当前构建新发展格局中,激活农村内需,促进农民增收更具重要性、紧迫性。”曾衍德表示,接下来,将在促进产销衔接、发展乡村产业、项目建设拓岗以及深化农村改革等领域持续加力、多措并举,不断巩固农民收入增长好形势。

  《 人民日报 》( 2023年10月24日 05 版)

  • 相关阅读
  • 转播:神舟十七号载人飞行任务新闻发布会

    人民网北京10月25日电 (记者赵竹青)据中国载人航天工程办公室消息,神舟十七号载人飞行任务新闻发布会25日上午9时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召开。...

    时间:10-25
  • 我国首次实现国际重要湿地自然资源确权登记

    人民网北京10月24日电 (欧阳易佳)位于上海市崇明岛最东端的崇明东滩湿地,是我国规模最大、最为典型的河口型潮汐滩涂湿地之一,由于地处长江、黄海、东海三大生态区的交错带,崇明东滩湿地典型、特有、多样、快速演...

    时间:10-24
  • 2500余种农产品进京展销 业界:促进优质农产品消费 助力乡村振兴

    人民网北京10月24日电 (记者孙博洋)23日,乡村振兴成果优质农产品品牌食品展销大会在北京新发地农产品博览中心举行。 会上,国家乡村振兴局原督察专员贾希为表示,近年来,“土特产”的潜力不断被挖掘,既推动...

    时间:10-24
  • 世界丝路文化繁荣发展国际交流会在京举行

    人民网北京10月24日电 (记者孙博洋)近日,世界丝路文化繁荣发展国际交流会在京举行。会上,中国黄金协会党委书记、副会长兼秘书长张永涛表示,黄金产业在“一带一路”建设中一直发挥了先行优势和作用。同时,中国...

    时间:10-24
  • “小手艺”做成“大产业” 特色手造产业助力乡村振兴

    扎好三道音梁、捆绑定型、刻画音孔、开音盒、上气眼……一架古筝便在农村技艺人手里弹出悦耳的音调。 劈、刮、打眼、穿丝,竹子做骨架,红纱灯布做灯罩……不一会儿,一盏盏制好的灯笼便绽放出乡村振兴的喜悦。 近年...

    时间:10-24
  • 业界热议亚太地区能源绿色低碳转型:深化国际交流合作 加强科技协同创新

    人民网北京10月24日电 (记者杜燕飞)作为全球经济重要增长引擎的亚太地区,是未来全球能源电力发展的主要市场。同时,随着化石能源占比减少、可再生能源快速扩张且电气化程度提高,亚太地区能源绿色低碳转型已成为共...

    时间:10-24
  • 特色产业助力高质量发展 全国千强镇东部地区占比近八成

    人民网北京10月24日电 (记者杜燕飞)镇域是新型城镇化和乡村振兴的交汇地,是统筹城乡协调发展的桥梁和纽带,在经济社会发展中发挥着承上启下的作用。镇域经济是一个建制镇行政区域内的经济,是镇域范围内各种要素...

    时间:10-24
  • 我国超4亿人次参与户外运动!多部门合力推动产业高质量发展

    人民网北京10月24日电 (记者申佳平)登山、露营、攀岩、徒步……近年来,丰富多彩的户外运动受到大众喜爱,相关产业发展势头日益强劲。数据显示,截至2021年底,全国户外运动参与人数已超过4亿人次。 近日,国家发展...

    时间:10-24
  • 守护老年群体健康生活 业界探索助老服务新方式

    人民网北京10月24日电 (记者夏晓伦)随着我国60岁及以上老年人口的增加,也带来了不容忽视的老年人健康问题。其中,跌倒是我国老年人面临的重要健康威胁之一——在我国,跌倒在意外伤害死因顺位中排第4位,而在65...

    时间:10-24
  • 报告显示超4成老人换房基于改善需求 业界:适老化居住需多方共同发力

    人民网北京10月24日电 (记者夏晓伦 )2022年,我国60岁以上老年人口超过2.8亿,居家养老成为绝大多数老年人的养老选择。家和社区,成为老年人日常生活重要的依托。随着老龄化走上快速、深度的进程,如何满足老年群...

    时间:10-24
免责声明:本网对文中陈述、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对所包含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承担全部责任。 本网站转载图片、文字之类版权申明,本网站无法鉴别所上传图片或文字的知识版权,如果侵犯,请及时通知我们,本网站将在第一时间及时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