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财经  »  经济观察

荣昌生物CEO房健民:以创新为驱动 打通药物到临床“最后一公里”难题

2023-11-07 14:26:00

来源:人民网 原创稿

中国上市公司协会推荐语:

为更好发挥宣传上市公司高质量发展成效的窗口作用,彰显中国企业家的思想力与领导力,中上协联合人民网共同开设了“封面人物:上市公司高管访谈录”栏目,邀请上市公司“掌门人”共同探讨上市公司高质量发展之路。

本期“封面人物”邀请荣昌生物制药(烟台)股份有限公司CEO房健民接受访谈。作为一家“A+H”两地上市的创新型生物制药企业,荣昌生物以创造药物临床价值为导向,为自身免疫、肿瘤、眼科等重大疾病领域提供临床解决方案。

荣昌生物秉承自主创新、差异化与全球化的发展战略,持续优化科研顶层设计,以自主研发的专业技术平台为支撑,积极组建技术人才队伍,建立了端到端的创新生物医药研发与产业化体系,为国产创新药拓展国际市场“版图”做出了积极探索。

一粒新药历经了早期、临床研究、注册申报等多个阶段才能获批上市。在业内,一直流传着“双十”的说法,意即新药的研发平均需要耗时十年、耗资十亿美金。从2018年组建至今,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共批准了136款创新药上市。

“我国生物医药产业已进入创新发展的新阶段。”近日,中国上市公司协会与人民网共同推出的栏目“封面人物:上市公司高管访谈录”邀请荣昌生物制药(烟台)股份有限公司CEO房健民接受访谈。采访中,房健民表示,要推进生物医药产业高质量发展步伐,鼓励药物原创性研发,鼓励具有高临床价值的创新药上市,更好地惠及中国和全球患者。

荣昌生物制药(烟台)股份有限公司CEO房健民(左)接受人民网访谈。张新摄

加快创新药上市步伐

推进生物医药产业高质量发展

近日,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医药工业高质量发展行动计划(2023-2025年)》,提出要着眼医药研发创新难度大、周期长、投入高的特点,给予全链条支持,鼓励和引导龙头医药企业发展壮大,提高产业集中度和市场竞争力。

德邦证券研报指出,当前,国内创新药领域利好政策不断,各大药企的研发技术也不断提升,创新药市场迎来了高速发展的契机。

房健民认为,创新药物的研发涉及冗长的产业链,涵盖从早期研究到商业化生产等各个环节。“早些时候,我国在新药创新领域的法规、法律和规定尚不健全,导致创新药物相对较少。之后国家监管机构不断调整优化药物审批和申报流程政策,极大地促进了生物药物的创新,加快了我国药物创新与国际接轨的步伐。”

业内专家表示,我国生物医药产业已从模仿、跟随逐渐进入到引领阶段,创新药发展取得了长足进步,高校和科研院所的源头创新越来越接近或者达到世界先进水平。

“我国新药研发行业现进入蓬勃发展阶段,国际地位日益提升。”房健民说,“新药研发行业正驶入发展的‘快车道’,创新研发积极活跃,创新成果显著。”

房健民认为,虽然新药研发正“步入正轨”,但创新药成果转化却相对滞后。“许多医药产品实际上都是通过大量基础研究转化而来的,我们在这方面做的还远远不够,大量专利和技术在发表之后被束之高阁,无法实现转化。”

“产学研结合,是医药创新的必由之路。”对此,房健民认为,应加强与医院、高校、研究院和其他各类机构合作,“通过基础研究的合作,可以知道新药物试剂针对哪个靶点、哪个环节、哪个分子,有了分子之后,可以做临床试验,真正了解药物机理、安全性、有效性,为后续进入市场打下基础。”

瞄准大健康时代航向

夯实国民经济“压舱石”

当前,人民群众健康需求不断升级,全球医药创新链、产业链、供应链加快重塑,我国生物医药产业发展已进入高质量发展的关键阶段。

数据显示,过去10年,规模以上医药工业增加值、规模以上医药企业营业收入年均增长超过10%,2022年生物医药行业规模超过3万亿元。

10月24日,工业和信息化部举行新闻发布会,工信部消费品工业司司长何亚琼在会上表示,近年来,我国医药工业高质量发展成效显著,产业基础更加坚实,发展动力愈发强劲,在创新药、高端医疗器械等领域取得了一批新突破。

业内专家认为,我国亟须把握当下重大窗口机遇期,把基础研究摆在更加突出的位置,推动我国加速从医药制造大国向医药创新强国迈进。“作为一家创新型生物制药上市公司,我们坚决守护百姓健康,担当起企业应有的社会责任。”房健民说。

荣昌生物业务的发展壮大,是我国生物医药产业蓬勃发展的缩影。“长远看,生物医药市场广阔。”房健民说,下一步,荣昌生物将进一步夯实高质量发展根基,不断加快创新药研制步伐,充分发挥国民经济“压舱石”作用,努力让国产创新药早日走出国门,走向世界。

  • 相关阅读
  • 进博会观察:传统文化、传统美食,何以吸引人?

    下午两点,已经过了饭点儿,陕西馆门口依然排着长长的队伍,一碗碗热气腾腾的油泼面、臊子面、羊肉泡馍从厨房端到食客面前。 陕西馆前排起的长队。人民网记者 王初摄 “这都是常态。”陕西馆工作人员韩漫漫对此已经...

    时间:11-08
  • 武田连晶:将患者需求放在首位 数字化手段为患者提供多元化服务

    人民网上海11月8日电 (记者许维娜)11月5日,第六届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以下简称进博会)开幕。“将患者需求放在首位,贴近患者,聆听患者真实需求,用实际行动让公众看到武田对患者的承诺和责任。”武田中国副...

    时间:11-08
  • 董莉君:深耕中国市场 推动本土化创新进程

    人民网上海11月8日电 (记者许维娜)11月5日,第六届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以下简称进博会)在上海开幕。艾伯维副总裁、艾伯维中国总经理董莉君做客人民网《人民会客厅·进博时刻》,分享了在中国多年的发展经验和...

    时间:11-08
  • 《财米油盐》看进博|乘上进博开放“东风”,展商变身投资商

    一片“四叶草”,一展惠全球。11月5日,第六届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如约而至。六年来,全球客商牵手中国大市场,共享发展大机遇。在这里,越来越多的进口展品成了“网红”,变为商品、“爆品”;在这里,不少展商多...

    时间:11-08
  • 周亚杰:不断提高科研创新能力 持续推动中医药国际化发展

    人民网上海11月8日电 (记者许维娜)11月5日,第六届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以下简称进博会)上海开幕。期间,中科健康产业集团总工程师周亚杰做客人民网《人民会客厅·进博时刻》表示:“进博会为我们提供了一个展...

    时间:11-08
  • 张晓:进博展品变商品 数十万中国患者直接受益

    人民网上海11月8日电 (记者许维娜)11月5日,第六届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以下简称进博会)上海开幕。期间,瓦里安医疗全球资深副总裁兼大中华区总裁张晓做客人民网《进博会客厅》时说:“今年是瓦里安第六次参与...

    时间:11-08
  • 进博会期间交通银行发布个人手机银行8.0

    日前,在第六届进博会期间,交通银行推出个人手机银行8.0,借助金融科技手段在财富管理、生活服务、操作体验三方面升级。 交通银行副行长钱斌对此表示,交行秉持金融为民、服务实体、科技向善的理念,用更为极致的金...

    时间:11-08
  • 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李云泽:未来中国金融开放的步伐不会停歇

    人民网北京11月8日电 (记者杜燕飞)“未来中国金融开放的步伐不会停歇,同世界分享发展机遇的决心不会改变!”今日,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党委书记、局长李云泽在2023金融街论坛年会开幕式暨全体大会上表示,金融开...

    时间:11-08
  • 高通孟朴:5G与AI协同发展 共创数字产业发展新机遇

    日前,在第六届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举办期间,虹桥国际经济论坛“探寻国际数字治理之道 同创数字产业发展之机”分论坛在上海举行,探讨数字贸易领域的创新与机遇,推动服务贸易向数字化、智能化、绿色化转型。 高通公...

    时间:11-08
免责声明:本网对文中陈述、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对所包含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承担全部责任。 本网站转载图片、文字之类版权申明,本网站无法鉴别所上传图片或文字的知识版权,如果侵犯,请及时通知我们,本网站将在第一时间及时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