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财经  »  经济观察

55家中华老字号为何被“摘牌”?

2023-11-23 09:12:00

来源:新华每日电讯 权威发布

新华社北京11月22日电(记者谢希瑶 王宁 宋瑞 周蕊 刘梓桐 汪海月)55个品牌被移出中华老字号名录,73个品牌被要求限期6个月予以整改……近日,商务部联合相关部门公布中华老字号复核结果,引发外界关注。

此次被“摘牌”的中华老字号有许多是消费者曾经耳熟能详的品牌,比如天津“稻香村”、重庆“冠生园”、上海“西湖牌”等。这些老字号缘何被摘下“金字招牌”?

优胜劣汰 老字号不能一“老”永逸

在被“摘牌”企业中,天津稻香村因与北京稻香村、苏州稻香村同名而备受关注。天津稻香村品牌历史悠久,可追溯至清朝年间,但因与北京稻香村商标冲突,目前仅有一个“稻穗”图形商标。

记者了解到,天津市稻香村食品有限公司目前由天津市和平区属国有企业天津华旭贸易食品集团有限公司全资控股。公司一位负责人告诉记者,因公司改制、合并等多重原因,天津稻香村早已不再生产食品糕点,经营过一段时间餐厅也已停业,目前公司仅靠部分租赁业务在维持。

“此次未能通过中华老字号复核令人遗憾,因企业确实已不再生产相关产品,但公司并未彻底放弃‘稻香村’品牌,还会择机振兴该老字号。”这位负责人说。

55个被移出中华老字号名录的品牌中,上海有17个。记者了解到,被移出名单的上海西湖饭店有限公司的“西湖牌”,其原有门店拆迁改造后数年间一直未能重开,实际已经不再经营;“钱万隆”酱油实际已经停产;还有的存在知识产权等历史遗留问题等,导致不符合申报“硬杠杠”。

记者走访上海、天津、重庆、安徽地区相关企业发现,长期经营不善,已经破产、注销、倒闭,或者丧失老字号注册商标所有权、使用权等,是这些品牌被“摘牌”的主要原因。

“有进有出” 动态监管确保老字号成色

值得一提的是,上海市商务委介绍,17个移出名额将被用于推荐其他优秀企业申报中华老字号。上海已从104个新认定的上海老字号中遴选,积极参与创建新一批中华老字号,争取“进”的数量大于“出”的数量。

“优中选优”“有进有出”是中华老字号复核工作一大特点。

为推动中华老字号顺应市场机制、持续健康发展,根据《中华老字号示范创建管理办法》,今年4月,商务部联合文化和旅游部、市场监管总局、国家知识产权局、国家文物局,部署开展中华老字号示范创建,坚持“优中选优”的工作原则,建立实施“有进有出”的动态管理机制,对已有中华老字号进行全面复核。

商务部有关负责人表示,此次将55个品牌移出中华老字号名录,是经过企业自查、地方初核、专家评审、社会公示等程序,由商务部联合相关部门公布的中华老字号复核结果。

除了上述被“摘牌”的55个品牌,五部门还对经营不佳、业绩下滑的73个品牌,限期6个月予以整改。

业内人士指出,此次商务部等部门开展的中华老字号示范创建工作,与2006年、2011年先后两批的认定工作相比,不单纯是体现保护与传承,更重要的是鼓励老字号老品牌做优做强,起到引领自主品牌发展的作用。

“这其实是对中华老字号更深的爱护。”中国商业联合会副会长张丽君表示,聚焦建立健全老字号保护传承和创新发展长效机制,推动老字号对标先进理念、顺应市场机制,加快守正创新发展,通过“有进有出”的动态监管制度,来确保老字号“金字招牌”的成色。

百姓期许 老字号也要紧跟时代节拍

对于被“摘牌”的老字号,不少消费者表示惋惜,但更多表达了支持。

“优胜劣汰是市场竞争的必然规律”“老字号也不能吃‘老本’”“消费者满意才是最高目标”……消费市场不断变化,消费者的反馈更加印证,老字号必须直面消费新趋势、新场景、新需求,在坚守优秀传统文化内核的同时,创新技艺、产品与管理模式,从而紧跟时代发展脚步。

调查显示,目前经商务部认定的中华老字号品牌,半数以上已经入驻电商平台。在刚过去的“双十一”,一批老字号品牌“触网”转型,再度走红。更有上海凤凰、京珐景泰蓝、福建片仔癀等越来越多老字号扬帆出海,推动中国品牌走向世界。

店训朗朗上口、店规过目不忘、产品物美价廉……老字号是我国工商业发展历史中孕育的“金字招牌”,既有很高的经济价值,也有丰富的文化价值。目前1000个经营规范、发展良好的品牌仍继续保留。

商务部数据显示,2022年,中华老字号企业努力克服疫情影响,实现营业收入超1.2万亿元,近七成企业实现盈利。今年前三季度,营业收入已超过2022年全年水平,发展势头良好。

“一些老字号被‘摘牌’之所以引发全社会这么大的关注,其实反映出老字号在消费者心中的分量很重,也寄托着更高期许。要更好发挥中华老字号示范引领作用,带动更多相关市场主体高质量发展。”张丽君说。

  • 相关阅读
  • 明思路定目标 共建“一带一路”未来十年发展展望发布

    24日上午,国家发展改革委召开专题新闻发布会。人民网记者 许维娜摄 人民网北京11月24日电 (记者许维娜)推进“一带一路”建设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11月24日发布《坚定不移推进共建“一带一路”高质量发展走深走实的...

    时间:11-24
  • 国家林草局:油茶产业发展三年行动开局良好

    人民网北京11月24日电 (欧阳易佳)据国家林草局消息,截至11月中旬,全国已完成油茶新增种植473.65万亩、低产林改造463.36万亩,分别占三年行动方案年度计划任务的85.92%、111.04%,完成2022年因灾受损油茶林补植补...

    时间:11-24
  • 业内:探索新能源材料创新发展及产学研融通赋能

    人民网北京11月24日电 (焦磊)新能源材料产业作为战略性、先导性的新兴产业关键领域之一,如何推动技术成果转化、助力产业发展,成为产学研融合探索的重要方向。日前,首届新能源材料创新发展论坛暨新能源产业发展...

    时间:11-24
  • 商务部将会同有关部门组织开展年内第三批中央储备猪肉收储工作

    人民网北京11月24日电 (记者孙红丽)据商务部网站消息,为维护猪肉市场稳定,经商国家发展改革委等部门,商务部拟于近期组织开展年内第三批中央储备猪肉收储工作。...

    时间:11-24
  • 中消协报告显示:追求“性价比”成消费新趋势

    本报北京11月23日电(记者王海磬)中国消费者协会22日发布的《2023年“双11”消费维权舆情分析报告》显示,比拼“价格力”是商家营销主要手段,而追求“性价比”则成为居民消费新趋势。 10月20日至11月16日期间,...

    时间:11-24
  • 10月份我国旅客出行量延续恢复增长态势

    新华社北京11月23日电(记者叶昊鸣 王聿昊)记者23日从交通运输部获悉,今年10月份,我国旅客出行量延续恢复增长态势。 在当日举行的交通运输部例行新闻发布会上,交通运输部新闻发言人孙文剑说,10月份,完成跨...

    时间:11-24
  • 上海新能源汽车个人充电桩接电数突破50万个

    新华社上海11月23日电(记者王默玲)记者23日从国家电网上海市电力公司获悉,上海市新能源汽车个人充电桩接电数突破50万个,达到50.04万个,全市电动汽车推广量达126.9万辆,上海新能源汽车保有量和个人充电设施建...

    时间:11-24
  • 我国高速公路通车里程稳居世界第一

    新华社北京11月23日电(记者叶昊鸣 王聿昊)记者23日从交通运输部获悉,截至2022年底,我国公路总里程达到535万公里,10年增长112万公里;高速公路通车里程17.7万公里,稳居世界第一。 在当日举行的交通运输部例...

    时间:11-24
  • 深汕特别合作区首座500千伏变电站投产

      科技日报汕尾11月23日电 (记者叶青)23日,位于广东省汕尾市的深汕特别合作区首座500千伏变电站正式投产,新增变电容量200万千伏安,投产后极大提高了深汕特别合作区供电可靠性。这也是深圳市第300座变电站。 ...

    时间:11-24
免责声明:本网对文中陈述、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对所包含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承担全部责任。 本网站转载图片、文字之类版权申明,本网站无法鉴别所上传图片或文字的知识版权,如果侵犯,请及时通知我们,本网站将在第一时间及时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