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财经  »  经济观察

新疆沙漠里养出了澳洲龙虾

2023-12-01 08:57:00

来源:科技日报

原标题:新疆沙漠里养出了澳洲龙虾

在沙漠里养龙虾?这件事听上去有点像天方夜谭,但在新疆喀什地区麦盖提县农民吴志友的身上,这件事却真实地发生了。

在近日接受科技日报记者采访时,吴志友说:“今年的龙虾收获季比往年提早了半个月。每天两次下笼,日均捕捞70公斤,收成非常不错……”

麦盖提县位于塔克拉玛干沙漠西南边缘,沙漠占全县面积的90%,被称为“我国唯一嵌入沙漠的县城”。

在“沙漠里养澳洲龙虾”的策划者是山东日照援疆指挥部,落实者是日照职业技术学院水产养殖专业团队(以下简称日职团队)。日职团队利用麦盖提县吐曼塔勒乡30亩湿地开展养殖试验,指导建设澳洲淡水龙虾养殖基地,对当地致富带头人进行澳洲淡水龙虾养殖技能培训,并最终取得成功。

一场跨越4800公里的养殖实验

“实话实说,刚开始心里确实没底儿。”日照职业技术学院(以下简称日职)海洋技术系水产养殖技术专业副教授付宁说。

付宁是“东虾西移”项目的技术指导。所谓“东虾西移”,就是指将日职成熟的澳洲淡水龙虾饲养技术移植到4800公里之外的新疆喀什地区。尽管已经研究澳洲淡水龙虾超过十年,但这么大的地理跨度,面对着完全陌生的气候和地质环境,付宁心里也忐忑。

付宁所在的日职始建于1987年,是山东省第一所高等职业院校,海洋专业是其王牌专业之一,而其“水产养殖技术专业教学团队”也被评为山东省创新团队。

臧运东是麦盖提县首批驻乡镇援疆干部、该县吐曼塔勒乡副乡长,也是“东虾西移”的幕后推动者之一。从日照来到麦盖提县后,他发现该县虽然嵌入沙漠,却拥有大面积荒滩,水质优良,可惜却被长期闲置。

要将这些荒滩利用起来!在这一点上臧运东与付宁一拍即合。在付宁的要求下,吐曼塔勒乡划出一片荒滩,下挖虾塘,虾塘长宽和形状都按照日职的标准来。

不过,日照是温带季风气候,而位于新疆西南部的麦盖提县则是温带大陆性干燥气候,并且两地的地质迥异。当3个虾塘挖好后注满水,仅隔了一夜,一群人就傻了眼——水深仅有10厘米,距离养虾要求的深度还有很大差距。

经过检测,付宁等人发现,原来虾塘所在地属于盐碱地质,渗水是常态。这时候,付宁的专业知识发挥了作用。他指导工人在虾塘底部铺上了防渗效果良好的土工膜,问题便迎刃而解了。

原产澳大利亚北部热带地区的澳洲淡水龙虾是中国近年来引进的名特优淡水养殖品种,其适应性强,能忍耐恶劣的气候环境,在水温为16摄氏度到32摄氏度时能正常存活。

不过,澳洲淡水龙虾毕竟是世界上最名贵的淡水经济虾种之一,“可能从来没有吃过沙漠和盐碱地的苦。”付宁说,他也做好了最坏的打算。

新技术与老传统需协同发力

来自日职的学生杨建豪、张中民、刘华在“东虾西移”项目启动后长住喀什,在付宁的带领下,他们共同推进龙虾等水产品的养殖、试验,并开展养殖户培训等,解决养殖户养殖过程中的问题。

在学生们的记忆中,最难的一次是虾塘的水突然“变坏了”,水体突然变黑,看着让人揪心。他们顺着水源追溯,最终发现是因为当地农户将化肥抛洒至水渠灌溉,之后流入下游虾塘所致。

通过与上游农户协调错峰用水,向水体施用动物保护剂和水质改良剂,虾塘的水质最终恢复如常。

在南疆的虾塘里,光着膀子认真地下地笼、查看龙虾长势,这样的场景对“黑了一圈”的杨建豪来说早已习以为常。他说:“吃这点苦不算什么。对我们来说,能把新品种引入南疆是一件值得自豪的事。”

他们时刻谨记老师“勤观察、避免失误”的叮嘱,在解决昼夜温差大、水塘温度过低等不断出现的新问题中“打怪升级”。

“水产养殖的工作对象是活体生物,虽然随着科技发展,虚拟现实技术(VR)等也被应用到模拟投料等环节,但这都不能代替认真的人工操作与细致的肉眼观察。”付宁坚守着老师曾经的告诫——技艺要口手相传。

在沙漠边缘开展龙虾养殖,没有过硬的技术支撑很难成功。付宁团队克服浮游物入侵、土壤返碱等难题,仅用一年便实现了澳洲淡水龙虾养殖本土化,打破了南疆虾类养殖依赖外界供给的限制。

2021年10月,试养半年的首批龙虾一上市就被抢购一空。至此,南疆养殖澳洲淡水龙虾步入规模化发展。

据了解,该项目自实施以来,麦盖提县在日职指导下陆续建设了养殖试验基地、标准化澳洲龙虾养殖基地超150亩。付宁团队为当地养殖户、致富带头人等进行现场技术培训和指导达400余人次。

  • 相关阅读
  • 有效推进行业生态协调发展 业界倡导主动履责担当

    人民网北京12月1日电 (记者许维娜)日前,由中国互联网协会主办的2023第十届中国互联网企业社会责任论坛在京举办。与会嘉宾围绕“持续发展 责任先行”主题,探索互联网行业社会责任建设的新途径、新方法,交流行...

    时间:12-01
  • 聚焦AI与安全 业内探索增强技术与应用创新能力新路径

    人民网北京12月1日电 (记者孙阳)AI和安全将成为未来的通用技术,如今,这个判断正被越来越多行业专家提及。如何面对新型安全问题,引领安全技术创新?日前,在“第20届中国信息和通信安全学术会议(CCICS 2023)暨...

    时间:12-01
  • 中国气象局:北方和高原农区牧区需做好防风抗风、防寒保暖工作

    人民网北京12月1日电 (欧阳易佳)中国气象局今日举办新闻发布会,国家气象中心副主任章建成在会上表示,根据12月气候趋势预测,应防范阶段性雨雪冰冻灾害的不利影响,北方和高原农区牧区需做好防风抗风、防寒保暖...

    时间:12-01
  • 新技术新产品云集链博会 中外企业共筑“共赢链”

    人民网北京12月1日电 (记者栗翘楚)智能汽车链、绿色农业链、清洁能源链、数字科技链、健康生活链等五大产业链和供应链服务展区;515家中外企业和机构参展;各类新技术、新产品、新服务云集……11月28日至12月2日...

    时间:12-01
  • 蓝帆医疗刘文静:构建“共生生态圈” 推动产业链协同发展

    中国上市公司协会推荐语: 为更好发挥宣传上市公司高质量发展成效的窗口作用,彰显中国企业家的思想力与领导力,中国上市公司协会联合人民网共同开设了“封面人物:上市公司高管访谈录”栏目,邀请上市公司“掌门人”...

    时间:12-01
  • 生态环境部:碳排放权交易管理暂行条例出台已到最后阶段

    人民网北京12月1日电 (欧阳易佳)“碳排放权交易管理暂行条例的出台已经到了最后阶段,让我们拭目以待。”生态环境部近日召开11月例行新闻发布会,生态环境部法规与标准司司长赵柯表示,下一步将积极推进碳排放权...

    时间:12-01
  • 2023“人民之选”汽车风云榜线上投票正式启动

    人民网北京12月1日电 (记者孙阳 栗翘楚)为进一步推动汽车产业做大做强,助力汽车行业高质量发展,展现汽车企业创新发展实践,人民网将于12月24日在北京举办2023“人民之选”汽车风云榜盛典。今日,2023“人民之选”...

    时间:12-01
  • 地表太阳辐射近实时遥感监测系统发布

    人民网北京12月1日电 (记者赵竹青)记者从中国科学院空天信息创新研究院(以下简称空天院)获悉,该院遥感科学国家重点实验室研究员胡斯勒图和石崇团队对外发布地表太阳辐射近实时遥感监测系统及高时空分辨率产品(...

    时间:12-01
  • 研究发现:青藏高原曾经历地中海气候

    人民网北京12月1日电 (记者赵竹青)记者从中国科学院青藏高原研究所获悉,12月1日,该研究所丁林院士领衔的科研团队在《全球和行星变化》发表最新成果,揭秘了青藏高原东南缘的隆升的气候历史。研究认为,青藏高原从...

    时间:12-01
  • 我国可再生能源发电总装机突破14亿千瓦 占比接近50%

    人民网北京12月1日电 (记者杨曦)据国家能源局消息,继今年6月突破13亿千瓦后,全国可再生能源发电装机规模再创新高,截至10月底突破14亿千瓦,达到14.04亿千瓦,同比增长20.8%,约占全国发电总装机的49.9%。 图为...

    时间:12-01
免责声明:本网对文中陈述、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对所包含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承担全部责任。 本网站转载图片、文字之类版权申明,本网站无法鉴别所上传图片或文字的知识版权,如果侵犯,请及时通知我们,本网站将在第一时间及时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