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财经  »  经济观察

“数字丝绸之路”为中国与东盟合作发展提速

2023-12-19 08:54:00

来源:科技日报

原标题:“数字丝绸之路”为中国与东盟合作发展提速

“数字丝绸之路”,让古老的丝绸之路在数字化时代焕发出全新魅力,为中国与东盟区域合作发展注入强劲动能。

12月14日上午,习近平总书记在广西南宁市考察调研。他来到中国—东盟信息港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中国东信”),围绕中国—东盟经贸合作和信息化建设应用进行实地调研。

中国—东盟信息港是按照共建“一带一路”倡议总体布局要求,由国家赋予广西的数字化开放平台。近年来,中国—东盟信息港不断推动面向东盟的“数字丝绸之路”走深走实。

深化同东盟国家数字互联互通

数字浪潮为社会和经济的发展提供了无限可能,也给中国和东盟国家带来了全新的发展机遇。

为响应“一带一路”倡议、建立更为紧密的中国—东盟命运共同体,2015年,中国—东盟信息港建设正式启动。2016年4月,国务院正式批复《中国—东盟信息港建设方案》。

作为中国—东盟信息港建设的主体,中国东信肩负着推动数字互联互通、打造“数字丝绸之路”的时代使命。

中国东信党委书记、董事长兼总裁鲁东亮告诉科技日报记者,近年来,中国东信推动中国与东盟数字互联互通,加强中国与东盟数字经济合作,取得了初步成效。

面向东盟,中国东信推动数字基础设施建设,目前已建成通达东盟的3条国际海底光缆和12条国际陆地光缆,建成了穿越中南半岛到缅甸威双海缆登陆站的穿境光缆,增强了中国和东盟区域内互联互通能力。

在推进“硬联通”的同时,中国—东盟信息港的建设让数字经济成为推动中国与东盟经贸合作的新增长点。

每天,在中国—东盟信息港数字经济展示中心的电子显示屏上,边民互市贸易的数字都在不断攀升。

作为一个打通与全球25个国家海关申报数据互联互通的平台,中国—东盟“商贸通”数字化平台可以为客户提供跨境贸易全链条、数字化、一站式综合服务,实现边民互市当天交易、当天通关。

无论是从广西出口东盟的茶叶、电子产品和工程机械,还是从东盟各国进口的芒果、山竹和加工食品,均可以通过中国—东盟“商贸通”数字化平台进行交易。截至12月17日,今年该平台贸易申报额已超过5900亿元。

中国—东盟信息港的建设不仅赋能千行百业,也改变了东盟国家很多民众的生活。

流连侠App在马来西亚落地运营,让当地用户无需插入实体SIM卡,无需连接Wi-Fi,就能享受智能手机的通信功能和便捷的线上生活娱乐服务内容;得益于智慧教育富媒体OTT平台,印度尼西亚2.7万所寄宿学校的学生接触到更丰富的数字教育资源……

经过多年积累,中国—东盟信息港建设站在了新起点。“未来我们将通过搭建信息交流平台和开展产业、资本、技术、人才等方面的合作,深化同东盟国家数字互联互通,推动构建更加开放、包容、普惠的‘数字丝绸之路’。”鲁东亮说。

架起国际科技创新合作“新桥梁”

承载着友谊与合作,一大批先进适用技术相继“走出”国门,助力深化中国—东盟信息港建设,架起国际科技创新合作“新桥梁”。

高端医疗影像设备、绿色技术银行、智能电动摩托车、新型遮热涂料……位于泰国曼谷朱拉隆功大学内的中泰东盟创新港实体平台,展示的约100项中国先进适用技术成果“绿”意十足。

中泰东盟创新港由中国—东盟技术转移中心与中国科学院曼谷创新合作中心共同建成,通过举办展览展示、对接路演、项目推介、科普交流、创新创业比赛等活动,加速中国与东盟科技创新资源双向流动,促进成果转化。

面向泰国和东盟地区,中泰东盟创新港依托技术转移、产业创新、企业出海等资源,推动中泰光学遥感小卫星联合研制项目等国内外双向技术创新转移合作,合作金额超6000万元。

“近年来,中泰两国科技创新合作日新月异,中泰东盟创新港的建立是两国高频科技创新互动的鲜活例证和重要成果之一。”国际欧亚科学院院士、中国科学院曼谷创新合作中心主任姜标说。

广西科技厅有关负责人表示,广西科技厅充分发挥中国—东盟技术转移中心面向东盟的渠道平台作用,推动数字技术转移与成果转化,深化中国—东盟信息港建设。

目前,中国与东盟技术合作持续加强。中国—东盟技术转移中心与泰国、老挝等9个东盟国家分别建立政府间“双边技术转移”工作机制,发展中国—东盟技术转移协作网络成员2800多家。

“数字丝绸之路”扬帆,区域合作发展远航。携手共建中国—东盟信息港,中国和东盟共创新未来。

  • 相关阅读
  • 小商品触达更大市场 我国外贸韧性持续彰显

    “都卖断货了,我正忙着找原料加工补货呢!”提到近期海外购物季的销售情况时,通过跨境电商平台销售帽子的柳文海十分喜悦。他的店铺在购物季期间准备的100多万顶帽子基本销售一空,一天时间里最多售出超过10万顶帽...

    时间:12-21
  • 医疗付费这件事 交通银行“信用就医”便捷办

    “以前来医院,挂号、检查、取药都要在窗口反复排队缴费,耗时费力。没想到现在可以‘先看病,后付费’了!医生开好药后‘信用就医’自动支付,不用去窗口排队缴费了,确实轻松很多。”说起使用“信用就医”的体验,...

    时间:12-21
  • 业界:把握数字技术发展趋势 为数字经济提供数智支持

    人民网北京12月21日电 (记者孙博洋)当前,数字经济正在全面重塑国际经济格局和人类生产生活方式。2022年,我国数字经济规模位居世界第二,数字经济成为推动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引擎。数字经济能否成为经济发展...

    时间:12-21
  • 智能芯片如何选型?“智越计划”举办首次全体会议

    人民网北京12月21日电 (记者赵竹青)12月19日,传播内容认知全国重点实验室和中国电子技术标准化研究院联合举办的智能芯片应用场景及选型需求技术交流会暨“智越计划”首次全体会议,在人民日报社新媒体大厦成功举办...

    时间:12-21
  • 388个品牌拟认定为新一批中华老字号

    人民网北京12月21日电 (记者孙红丽)商务部12月21日公示新一批中华老字号拟认定名单,共有388个品牌。 据悉,根据《中华老字号示范创建管理办法》和《商务部等5部门办公厅(室)关于开展中华老字号示范创建工作的通...

    时间:12-21
  • 2023中国(宜兴)新能源产业科技提升服务行动成功召开

    人民网宜兴12月21日电 (记者王震)12月19日,由中国工业经济联合会、宜兴市人民政府主办的“补短板、锻长板 加快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2023中国(宜兴)新能源产业科技提升服务行动”在江苏宜兴召开。 活动邀请院士...

    时间:12-21
  • 商务部:11月消费市场呈现加快回升态势

    人民网北京12月21日电 (记者孙红丽)据商务部网站消息,21日,商务部消费促进司负责人谈2023年11月我国消费市场情况时表示,11月份,各级商务主管部门认真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积极组织开展“2023消费提...

    时间:12-21
  • 经济发展动能强劲 消费“主引擎”作用凸显

    今年以来,在一系列促消费政策的带动下,商品零售和服务零售保持较快恢复态势。随着居民外出、餐饮、娱乐、旅游等接触性消费快速增长,服务业对于经济增长贡献作用也明显加强。 “随着扩内需、促消费各项政策效应...

    时间:12-21
  • 截至10月底全国脱贫人口务工规模3298万人 脱贫攻坚成果持续巩固拓展

    人民网北京12月21日电 (记者李栋)记者从农业农村部获悉,今年以来,全国脱贫人口就业形势保持稳定,截至10月底,全国脱贫人口务工规模3298.25万人,超目标任务279.08万人,脱贫攻坚成果持续巩固拓展。 就业是巩...

    时间:12-21
  • 应对严寒打好能源保供“组合拳” 让千家万户“暖洋洋”“亮堂堂”

    12月20日18时,中央气象台继续发布低温黄色预警,预计20日20时至23日20时,最低气温0摄氏度线将位于贵州南部至华南北部一带。为应对大范围寒潮和低温雨雪冰冻天气,当前,各地加大煤炭增产保供,发电机组应发尽发,...

    时间:12-21
免责声明:本网对文中陈述、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对所包含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承担全部责任。 本网站转载图片、文字之类版权申明,本网站无法鉴别所上传图片或文字的知识版权,如果侵犯,请及时通知我们,本网站将在第一时间及时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