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财经  »  经济观察

发展壮大养老金融 促进养老体系健康发展

2023-12-27 08:55:00

来源:光明日报

原标题:发展壮大养老金融 促进养老体系健康发展

【做好五篇大文章 推动金融高质量发展】

2023年10月底召开的中央金融工作会议,明确提出做好养老金融的要求,为养老金融发展壮大指明了方向。做好养老金融这篇大文章,需要准确把握养老金融的内涵和发展规律,不断推进实践创新,为促进养老体系健康发展提供有效的金融助力。

养老金融的内涵及特点

把握养老金融的内涵,首先要对养老金制度有准确认识。所谓养老金制度,是国家为保障劳动者达到法定退休年龄或丧失劳动能力之后能够满足基本生活需要而实行的一种福利制度,发挥着保障社会和谐稳定的重要功能。我国的养老金来源及相应的制度体系由三个支柱构成:第一个支柱是基本养老金,分为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和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两类,由国家强制实施,是为了保障大多数老年人的基本生活需求;第二个支柱是职业养老金,包含企业年金与职业年金;第三个支柱是个人养老金。

养老金融与养老金制度有着密切联系。既包括养老金制度下,运用金融工具实现养老金保值增值以及在时间、空间上实现养老金最优化配置的金融活动,还包括运用养老金制度之外的资金,比如银行资金、保险资金、个人委托金融机构进行养老财富管理的资金,发展养老产业的金融活动。前者也被称作“养老金金融”,后者则被称为“养老产业金融”。由此,养老金融包括“养老金金融”和“养老产业金融”两部分。关于后者,国家统计局专门颁布了《养老产业统计分类(2020)》,其中的服务业包括个人养老财富管理以及遗产的金融规划等。

养老金融具有明显的双重属性。一是具有营利性,这是养老金融同其他一般金融活动具有的相同属性,即获取目标投资收益率。二是具有普惠性,发挥着稳定社会保障体系的作用。养老金融务求资本金的绝对安全,不可能纯粹追逐利润,本金安全性一定是养老金融的显性合同条款。

养老金融面临的风险也不同于一般金融活动。养老金融与一般金融活动一样,要面对微观层面的市场风险以及宏观层面的通货膨胀风险等,但还要面对一些独特的风险。一是难以预测的寿命。人们通常能较好地规划从退休到平均预期寿命之间的养老现金流,金融机构也能比较准确地估算平均预期寿命之前的人均养老资产总额,由此回溯“三支柱”对应的养老金总额要求及其可能的养老金替代率,做好金融活动规划。但个人和机构都难以精确预测平均预期寿命之后的剩余寿命,从而很难通过金融工具设计期限不定的终身年金。二是需要平稳跨越经济长周期的风险。由于养老金融资本的管理周期长达数十年,有可能经历不同的经济周期,如何穿越可能的经济下行周期,这是非常重要的风险考量。

我国开展养老金融的现状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养老金融工作稳步展开,尤其是随着养老金制度的建立和逐步完善,越来越多的人享受到养老金福利,养老金融正在有效地助力我国形成兼顾效率和公平的养老金制度。

养老金金融方面,“三支柱”形成的资金总额稳步增长。关于第一支柱,截至2023年三季度末,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和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累计结余资金达到7.5万亿元,参保人数达到10.6亿人。第二支柱于2004年开始实施,截至2023年三季度末,全国企业年金基金积累规模达到3.11万亿元;截至2022年末,全国职业年金基金规模达到2.11万亿元。第三支柱于2018年在上海、福建和苏州工业园区建立试点,并于2022年11月正式实施,当年底参加人数就达到1954万人,总缴费金额达142亿元。

养老产业金融增长也非常迅速。一是银行业普惠养老专项再贷款政策的推出,加大了银行对普惠养老机构的信贷支持,降低了普惠养老机构的融资成本,促使老年人照护、医疗以及智慧家居产业展现出欣欣向荣的局面。截至2022年底,全国20多个省市已经运营的金融支持的养老社区项目达到60个。根据工信部等机构预测,养老产业市场规模预计到2027年将突破20万亿元。二是服务业领域的养老储蓄以及养老理财业也发展较快。养老储蓄方面,从2022年11月起,四大国有商业银行已在合肥等五个城市启动了为期一年的特定养老储蓄试点,2023年1月末储蓄额已达263.2亿元。与普通储蓄相比,养老储蓄的主要特点是期限较长,有的长达20年以上。养老理财方面,一些银行于2021年12月开始试点相关理财产品和服务,到2023年1月末理财金额已达1004亿元。根据试点情况来看,养老理财实现了稳健性(投资于国家战略项目、固定收益类资产)、长期性(一般五年)、普惠性(投资起点为1元)的协调统一,市场前景广阔。

进一步发展养老金融,在我国具有得天独厚的有利条件。一方面我国人口众多,养老金融需求巨大;另一方面,“三支柱”还在发展初期,潜力很大。2023年召开的中央金融工作会议明确提出做好养老金融大文章,养老金融必将迎来蓬勃发展。当然也要看到养老金融工作面临的挑战,尤其是以下两点:一是老龄化趋势加重了养老负担,对养老金融工作提出了极高要求。二是在兼顾养老金融的双重属性方面实践经验不足、人才相对短缺。确保金融活动中养老金融的盈利属性以及稳定社会保障体系属性得到相互协调,需要有足够的实践经验,加大人才培养力度是必由之路。

推进养老金融发展壮大

应对老龄化冲击,养老金融大有可为。总体而言,可从如下方面进一步推进养老金融发展壮大。

积极探索养老金发展规律,提高养老金投资收益率。目前,养老金投资回报中很大比例来自银行储蓄的复利。未来应积极推进养老金金融市场发育,推进实践创新。养老金是市场主流的长期资金来源,养老金融的蓬勃发展应与资本市场形成良性互动。

促进“三支柱”平衡发展,实现养老金融可持续发展。在提出养老金融之前,我国采取了大力度措施利用财政政策来维持养老金制度的可持续性。随着养老金融工作的不断推进和经验的不断积累,我们逐步认识到,财政政策不应成为唯一手段,必须利用金融市场促进“三支柱”平衡发展,尤其是大力发展针对第三支柱的养老金金融,以促进“三支柱”账户资金的平衡,

对人口结构和老龄化趋势不同的地区,实行有差异化的养老金融战略,实现养老金的时空最优配置。目前,养老产业金融应优先投入老年人与青壮年人口增长率平衡区域,而养老金金融可以优先在快速老龄化区域以及较慢老龄化区域加快发展。

(作者:张苏,系山西财经大学副校长、教授,本文系国家社科基金一般项目“老龄化背景下兼顾经济增长与代际公平目标的养老金制度研究”阶段性成果)

  • 相关阅读
  • 陆地探测一号01组卫星正式投入使用

    人民网北京12月29日电 (记者赵竹青)12月29日,国家航天局在京举办陆地探测一号01组卫星投入使用仪式。卫星投入使用后,将紧密围绕地质、国土、减灾、测绘、地震、林草等行业开展服务,可提供地质行业高分辨率业务...

    时间:12-29
  • 人民银行:我国移动支付普及率达86% 居全球第一

    人民网北京12月29日电 (记者罗知之)国务院新闻办公室28日下午举行了国务院政策例行吹风会,介绍《非银行支付机构监督管理条例》有关情况。中国人民银行副行长张青松在会上表示,目前,4000多家商业银行、180多家...

    时间:12-29
  • 报告预计:2024年我国钢材需求量8.75亿吨 同比降幅明显收窄

    人民网北京12月29日电 (记者杜燕飞)冶金工业规划研究院日前发布的《2024年我国钢材需求预测成果报告》(以下简称《报告》显示,预计2024年我国钢材需求量为8.75亿吨,同比降幅明显收窄。其中,机械、汽车、能源、...

    时间:12-29
  • 激发市场活力 多地持续“点燃”消费热情

    人民网北京12月29日电 (记者夏晓伦)“我们正全力推动罗非鱼产业规模化、产业化、现代化发展,目前已形成罗非鱼养殖、切片加工、生物制品深加工的‘一条鱼’完整产业链,这些都彰显了化州罗非鱼产业发展基础好、市...

    时间:12-29
  • 国家气候中心:元旦期间全国大部分地区以晴到多云天气为主

    人民网北京12月29日电 (记者王连香)今日,中国气象局召开2024年1月新闻发布会,国家气候中心副主任贾小龙介绍,元旦假期及未来10天(12月30日至1月8日)天气预报。 贾小龙介绍,预计元旦期间(12月30日至1月1日),...

    时间:12-29
  • 设计时速350公里 潍坊至宿迁高速铁路开工建设

    人民网北京12月29日电 (记者王连香)记者从中国国家铁路集团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国铁集团)获悉,12月29日,潍坊至宿迁高速铁路(以下简称潍宿高铁)开工建设。项目建成后,将进一步完善山东、江苏北部区域路网布局。...

    时间:12-29
  • 专家研讨打造国产高端工控系统 助力装备制造业高质量发展

    人民网北京12月29日电 (记者赵竹青)工控系统在制造业网络化、数字化、智能化转型中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中国工业互联网研究院27日举办“国产高端工控系统研讨会”,邀请中国工程院院士等多位专家共同探讨国产高端...

    时间:12-29
  • 给太空做“CT” 子午工程二期初步建成

    人民网北京12月29日电 (记者赵竹青)近日,由16个观测台站、58个观测点组成的子午工程二期初步建成,将与此前建成的子午工程一期一起,建成世界最大空间环境地基监测网。其中,非相干散射雷达系统像一台面向太空的“...

    时间:12-29
  • 铁路元旦小长假运输今日启动 预计发送旅客6300万人次

    人民网北京12月29日电 (记者王连香)记者从中国国家铁路集团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国铁集团)获悉,铁路元旦小长假运输今日正式启动,自2023年12月29日至2024年1月2日,为期5天,全国铁路预计发送旅客6300万人次,12月...

    时间:12-29
免责声明:本网对文中陈述、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对所包含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承担全部责任。 本网站转载图片、文字之类版权申明,本网站无法鉴别所上传图片或文字的知识版权,如果侵犯,请及时通知我们,本网站将在第一时间及时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