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财经  »  经济观察

各地加快能源工程建设 确保新能源“供得上”“送得出”“用得好”

2023-12-31 14:14:00

来源:人民网 原创稿

当前,正值迎峰度冬能源保供关键期,一大批新能源、电网配套工程以及抽水蓄能、重型燃机等项目建成投产,既保障新能源“供得上”,又保障新能源“送得出”,更保障新能源“用得好”,在推动地方绿色低碳转型发展、助力能源保供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

国家能源局发布的最新数据显示,截至2023年11月底,全国累计发电装机容量约28.5亿千瓦,同比增长13.6%。其中,太阳能发电装机容量约5.6亿千瓦,同比增长49.9%;风电装机容量约4.1亿千瓦,同比增长17.6%。1至11月,全国主要发电企业电源工程完成投资7713亿元,同比增长39.6%。其中,太阳能发电3209亿元,同比增长60.5%;风电2020亿元,同比增长33.7%。

“供得上”:风电光伏等新能源项目加速投产

在青藏高原,全球海拔最高的光伏项目——华电西藏才朋光伏项目30日全容量并网发电。该项目装机50兆瓦,年平均发电量9000万千瓦时,每年可节约标煤2.8万吨,减少二氧化碳排放9.2万吨,可同时满足4千户居民家庭一天的可靠用电,将缓解区域性、季节性电力供需矛盾,提高西藏电网安全稳定水平和电力保障能力。

在广东沿海,我国千万千瓦级粤东海上风电基地首批示范项目、粤东海域单体最大海上风电项目——华能汕头勒门(二)60万千瓦海上风电项目29日并网发电。作为华能粤东千万千瓦级“风光水火储一体化”能源基地标志性工程,项目投产后,每年可提供清洁电能20亿千瓦时,年节约标煤65万吨,减排二氧化碳180万吨。

在沙漠腹地,国家首批首个千万千瓦级大型风光基地项目——库布其沙漠鄂尔多斯中北部新能源基地项目先导工程一期100万千瓦光伏项目29日全容量并网发电,每年可提供清洁电能约20亿千瓦时,节约标准煤约60万吨,减排二氧化碳约166万吨。库布其基地项目总装机规模1600万千瓦,包括光伏800万千瓦和风电400万千瓦,配套建设煤电约400万千瓦,配置储能约300-500万千瓦时。  

“一大批新能源项目加速投产,有助于在总量上增加清洁电力供应,加大电力保供力度,更好适应冬季期间的高峰用电需求;有利于在结构上进一步推动风光互补,降低清洁能源供给不确定性,确保电力安全稳定供应。”厦门大学中国能源经济研究中心教授孙传旺表示。

“送得出”:新能源配套电网工程有序推进

在新能源装机量、发电量“双提升”的同时,各地也有序推进配套电网工程建设,确保新能源可以“送得出”。

国家第一批大型新能源基地项目——锡盟400万千瓦新能源送出工程20日顺利投运。该工程是国家第一批以沙漠、戈壁、荒漠地区为重点的大型风电光伏基地建设项目,也是内蒙古自治区特急能源保供重点项目。工程投运后,预计每年新增外送清洁能源电量138.9亿千瓦时,节约标准煤约444.5万吨,可缓解华北华中等地区用能需求,为内蒙古自治区能源电力送出再添“高速通道”。

金沙江上游至湖北特高压工程首个线路标段在四川甘孜于11月17日完成基础施工。这一首个进入川藏高原腹地的特高压直流工程,建成后预计每年可向华中地区输送清洁电能近400亿千瓦时。

当前,随着昭通永善海子山、玉溪新平双河村、曲靖会泽金钟等地一大批新能源配套接网工程建成投产,云南提前半个月完成全年新增集中式新能源并网1500万千瓦的目标任务。

数据显示,1至11月,电网工程完成投资4458亿元,同比增长5.9%。专家表示,我国清洁能源丰富,但资源与需求逆向分布。加快建设特高压等配套电网工程,可以将富集在我国西南、西北地区的清洁能源输送至中东部地区,是促进新能源消纳的重要一环。

“用得好”:调峰和储能能力进一步提升

风电和光伏“靠天吃饭”,具有波动性和间歇性,新能源大规模高比例接入,会给电力系统安全平稳运行带来一些挑战。在加快新能源“送得出”同时,为保障“用得好”,也要提升调峰和储能的能力。

调峰方面,华电青岛公司燃机项目5号机组25日顺利通过168小时试运行,标志着山东省首台套9F重型燃机示范项目正式投产发电。该项目规划建设2台9F重型燃机,单机容量达505.54兆瓦,燃机国产化率达90%以上,天然气增压机国产化率达95%,为国内最高。与同等装机规模的超净燃煤机组相比,项目投产后,每年可减少标煤耗量约150万吨,降低碳排放60%左右,进一步促进新能源“绿电”消纳,实现电网气网双向调节,提高城市电网可靠性。

抽水蓄能方面,东北地区装机规模最大的抽水蓄能电站——辽宁清原抽水蓄能电站首台机组15日正式投产发电。该抽水蓄能电站由中国电建集团北京勘测设计研究院牵头,采用集设计、采购、施工于一体的EPC总承包模式开展建设,总装机容量180万千瓦,安装6台单机容量30万千瓦的可逆式水泵水轮机发电电动机组,设计年发电量30亿千瓦时,对保障辽宁电网安全稳定运行、促进新能源消纳具有重要意义。当前,其余5台机组仍在安装、调试过程中,计划于2025年3月前全部投入运行。

“发挥储能对新能源高质量发展的推动作用,需要从多方面共同发力。”孙传旺表示,加大对于储能技术迭代升级的政策引导和支持,丰富储能技术路线;建立健全储能容量补偿机制和容量市场,合理疏导储能成本,保证储能项目的合理收益;因地制宜完善“新能源+储能”的配置和调度模式,提高储能项目利用率。

  • 相关阅读
  • 高质量服务实体经济 看五家银行机构如何做好“五篇大文章”

    金融是国民经济的血脉。中央金融工作会议指出,做好科技金融、绿色金融、普惠金融、养老金融、数字金融五篇大文章。 “着力推动科技与金融深度融合”“把绿色金融融入各类金融服务”“运用金融科技扩大小微企业服务覆...

    时间:01-03
  • “一种一策”阻击“不速之客” 我国外来入侵物种防控取得积极进展

    人民网北京1月3日电 (记者李栋)记者从农业农村部获悉:2023年,各级各部门坚持遏增量与清存量相结合,强化源头预防、综合治理、联防联控、群防群治,扎实推进外来入侵物种防控取得积极进展。 近年来,违法放生...

    时间:01-03
  • 元旦旅游市场迎 “开门红” 假日消费热潮涌动

    “这个元旦东北太火爆了,洗浴中心等位150号起步。”来东北旅游的上海游客王女士说。 2024年元旦假期,旅游市场迎来“开门红”,假日经济热度不断升温。经文化和旅游部数据中心测算,元旦假期3天,全国国内旅游...

    时间:01-03
  • 加快形成新质生产力 新能源车重塑产业生态

    人民网北京1月2日电 (黄盛)2023年前三季度GDP增长5.2%,增速在全球主要经济体中保持领先;2023年1—11月份,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率为4.3%,较2022年同期提高0.5个百分点,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同比增长7.2%,较2022年...

    时间:01-02
  • 特色农产品借电商“出山” 兴趣消费激发更多乡村关注

    人民网北京1月2日电 (记者许维娜)完善乡村基础设施、创新农货销售模式、开展电商技能培训……近年来,我国农村电商在促进农产品产销对接、推动农业转型升级、拓宽农民就业增收渠道等方面成效显著。数据显示,今年...

    时间:01-02
  • 打好水土保持“组合拳” 绘就美丽生态新画卷

    水土保持是江河保护治理的根本措施,是生态文明建设的必然要求。 2023年1月,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加强新时代水土保持工作的意见》提出,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着力解决水土保持领域人民最...

    时间:01-02
  • 业界:筑牢互联网基础资源 推动中文网址高质量发展

    近年来,各界携手加大力度筑牢互联网基础资源,推动中文网址高质量发展的举措,正在为广大网友提供更安全、可信的网络环境,提升中文互联网的国际竞争力,促进网络知识产权的保护与创新。在近日由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

    时间:01-02
  • 王巍:汇聚各方力量 坚定走绿色发展之路

    人民网北京1月2日电 (记者夏晓伦 )“绿色不仅仅是一种颜色,更是一种责任、一种使命。面对全球气候变化带来的严峻挑战,必须更加坚定地走绿色发展之路。”微博COO、新浪移动CEO、新浪AI媒体研究院院长王巍在新浪新...

    时间:01-02
  • 夯实血液生态产业链 海尔集团入股上海莱士

    人民网北京1月2日电 (焦磊)随着“十四五”时期各地血浆站计划持续落地,血液制品行业正吸引更多资本进入。日前,海尔集团宣布,其已与医疗健康企业及血浆制品生产商基立福达成战略合作,海尔集团将以总价125亿人...

    时间:01-02
  • 突破1.7亿吨 2023年三峡枢纽航运通过量创历史新高

    人民网北京1月2日电 (记者乔雪峰)记者从交通运输部获悉,2023年三峡枢纽航运通过量达1.74亿吨,同比增长8.77%,再创历史新高。其中,三峡船闸运行11066闸次,通过量1.69亿吨;三峡升船机运行4614厢次,通过量478...

    时间:01-02
免责声明:本网对文中陈述、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对所包含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承担全部责任。 本网站转载图片、文字之类版权申明,本网站无法鉴别所上传图片或文字的知识版权,如果侵犯,请及时通知我们,本网站将在第一时间及时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