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财经  »  经济观察

巡苍穹、探沧海 科技创新澎湃新动能

2024-01-30 09:00:00

来源:人民网 原创稿

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2023年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部署今年经济工作的重点任务,将“以科技创新引领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排在了首位。

2024年是新中国成立75周年,是实现“十四五”规划目标任务的关键一年。新年伊始,我国高端装备接连取得突破、产业发展新动能强劲、生活中的科技“获得感”日益增强,工程工地、智能车间、工业园区等创新一线勇立科技创新“潮头”,展现出澎湃的发展动能。

科技动能引领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

“新三样”带动作用进一步增强,产品出口额首次破万亿;新材料、机器人等一批新兴行业快速成长;工业母机、关键软件等领域创新实现新突破,大飞机、高端医疗装备等攻关成果纷纷投入应用……2023年,科技创新引领产业变革,中国经济发展新动能强劲。

2024年开年,经营主体牢牢扭住自主创新“牛鼻子”,加快实现数字化、绿色化双转型。

智能制造工厂向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发展。受访对象供图

新年伊始,在工业互联网赋能下,领克余姚工厂打造的智能制造4.0标杆工厂正通过数字化技术,助力产业向着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发展。在这里,中国企业自主研发的底座平台和软件覆盖了整车制造的核心环节。数字技术不仅赋能了整车制造,更带动上下游企业加快数字化转型步伐,共同助力新能源汽车产业高质量发展。

如今,这样的新动能在大江南北澎湃发力。

氢能源重卡物流车引领行业进行前沿绿色实践。受访对象供图

1月26日,全球首个国际清洁能源日,京东物流规模化投用的数十辆氢能源重卡物流车在京津冀地区开足马力跑起来。得益于技术进步,相较于传统燃油车,此次投用的氢能源物流车每年可减少近1000吨二氧化碳排放。

春节临近,各行各业陆续开启“过年模式”。得益于科技创新,生成式AI正助力解决“员工要放假,企业运转却不能停”的难题。据了解,百度营销为线下店铺打造的“数字分身”,正帮助企业抢抓特殊节点的流量蓝海。

新技术加速赋能美好生活

患者通过手机App、小程序就能轻松实现挂号预约、寻找院内车位、线上排队等,平均可节约患者30分钟的等待时间;医院可根据开诊、休诊等业务场景,自动开启、调节、关闭空调、照明等众多设备,在保证环境舒适度的前提下节能运行……

科技创新打通百姓就医“最后一公里”。受访对象供图

不久前,齐鲁医院(青岛)二期项目正式启用,由海信深度参与的全院智能化系统通过深度融合5G、人工智能等先进技术,让现代化数字医院离百姓更近一步。

如今,新技术正应用在大众创新、创业当中,老百姓科技创新的“获得感”日益增强。

近日,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发展银发经济增进老年人福祉的意见》。这一背景下,新一代信息技术、数字技术、人工智能技术等前沿技术加快应用于养老场景。

在伦敦教育装备展览会,优必选科技展示的多拟态人工智能教育机器人吸引了来自多国专业观众的关注。科技进步正帮助学生探索机器人在星际探索,城市救援和服务等场景下的应用,学习诸如图像识别、自然语言交互、智能驾驶等新技术。

1月26日,2024年春运正式启动。在这场“人口大迁徙”中,出现了帮旅客拿行李的客运智能服务机器人、调节室内光线和温度的智能天窗、给地下空间输送阳光的智能光纤系统……技术成果大幅提升春运效率,为旅客带来舒适便捷的出行体验。

大国重器向“星辰大海”不断进发

巡天探宇叩问苍穹。新的一年,带着不懈追求的航天梦,我国航天事业正加快探索宇宙的脚步。

今年首个工作周,航天六院陕西、北京、上海多个试验区新年首试取得圆满成功。实现全年任务“开门红”——1月4日,六院165所在抱龙峪试验区完成“一日两试”,在清水头试验区完成推力室热环境验证调试。同日,六院801所在佘山试验区成功进行了型号动力装置系统方案试车。1月5日,六院101所上面级试验区完成上面级氢氧发动机高空模拟试验,随后在姿轨控试验区完成型号单机性能考核试验。

苍穹之下的极地和深海,是人类探寻海洋的科考前沿。

近日,我国极地科考的大国重器——“极地”号破冰科考船出坞下水。该船是完全由我国自主设计、建造的新一代破冰科考船,破冰等级达到PC6级,搭载的无人科考设备实现了国产化,将在2024年下半年开始承担科考任务。

新一代破冰科考船“极地”号。受访对象供图

中国船舶集团第七〇八研究所研究员“极地”号破冰科考船总设计师张福民表示,“极地”号破冰科考船建造完成后,我国将建立自主完成完整可靠的冰区科考平台,包括南北两极在内的冰区科考体系将实现系统化,满足我国未来深远海及极地的海洋科学技术发展需要。

工程科技是推动人类进步的发动机,是产业革命、经济发展、社会进步的有力杠杆。如今,数字技术正不断赋能工程科技砥砺前行。

1月24日,中铁隧道局崇太长江隧道国内首条数智化管片生产流水线生产管片突破7000片。流水线配备的自动化设备,可实现从钢筋下料、入模浇筑到蒸养出窑的管片全自动生产,提升各个生产环节的操作精度,精准调控每个蒸养窑的温度,确保管片质量,为后续盾构始发掘进提供了强有力保障。

众多大国重器的背后,是我国制造能力和基础科学投入的大幅提升。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2023年我国全社会研究与试验发展经费投入达到33278.2亿元,R&D经费投入强度达到2.64%,比上年提高0.08个百分点。

从身边的衣食住行到浩瀚星空与广袤海洋,中国的科学创新日渐走入世界舞台中央,中国科学正向“星辰大海”进发。(实习生罗韵、张泊洋对此文亦有贡献)

相关新闻:

看准了、抓紧干 有效投资精准发力“开年跑”

拓市场、抓新机 外贸“马车”起跑即加速

活力强、热力足 消费引擎“上新”再提速

  • 相关阅读
  • 以种业高质量发展为主线 国家南繁硅谷建设规划发布

    人民网北京1月31日电 (方经纶)今日,由农业农村部、国家发展改革委、财政部、自然资源部、海关总署五部门共同印发的《国家南繁硅谷建设规划(2023—2030年)》,在海南省三亚市发布。 南繁基地是我国农业科研不可替...

    时间:01-31
  • 三大指标同步增长 中国造船业连续14年领跑全球

    人民网北京1月31日电 (记者栗翘楚)近日,工信部发布我国造船业最新数据,我国造船市场份额连续14年位居世界第一。 工信部数据显示,2023年,全国造船完工量4232万载重吨,同比增长11.8%;新接订单量7120万载重吨,...

    时间:01-31
  • 中国气象局启动重大气象灾害三级应急响应

    人民网北京1月31日电 (记者杨虞波罗)据中国气象局消息,31日起至2月5日,中东部地区有大范围雨雪冰冻天气。中央气象台发布暴雪蓝色预警、大雾黄色预警,中国气象局启动重大气象灾害(雨雪冰冻)三级应急响应。 中央...

    时间:01-31
  • 铁路、公路、民航等部门多措并举护航春运

    人民网北京1月31日电 (记者王连香)据2024年综合运输春运工作专班数据显示,1月30日,全社会跨区域人员流动量预计超1.92亿人次。其中,铁路客运量预计1080万人次,公路人员流动量预计超1.78亿人次,水路客运量预计6...

    时间:01-31
  • 运力更充足、服务更优质 我国民航多措并举温暖旅客回家路

    40天,90亿人次。1月26日,2024年春运大幕正式拉开帷幕。 今年春运期间,全社会跨区域人员流动量将创历史新高,据交通运输部预测,40天内大概有90亿人次出游、探亲、休闲等。其中,包括铁路、公路、民航、水运在...

    时间:01-31
  • 发挥盐化工质量基础设施集成服务效能 推动行业绿色高质量发展

    人民网北京1月31日电 (记者孙博洋)记者从中国质量万里行促进会获悉,30日,由青海省市场监督管理局联合中国质量万里行促进会举办的盐化工质量基础设施集成服务基地试点工作研讨会在京召开。 会上,试点项目相...

    时间:01-31
  • 2009年以来冬季最强雨雪冰冻来袭 多部门多地方积极部署应对

    人民网北京1月31日电 (方经纶)根据中央气象台最新消息,1月31日至2月5日,我国中东部地区将遭遇今冬以来最大范围、最长时间的雨雪天气过程,也将是2009年以来冬季最强雨雪冰冻天气。 中央气象台指出,正值春运返乡...

    时间:01-31
  • “天府之国”美味多:打好“特”字牌 唱好“产”字歌

    延伸阅读: 天府之国优品多 流量密码在田间 螃蟹“住”在黄河边 山西村民致富秘籍还有啥? 西梅、大闸蟹、三文鱼……山西特产的打开方式“不止一面” 低调且奢华!齐鲁大地竟有这些宝藏 山东汇“好品”,擘画特色产...

    时间:01-31
  • 数读中国 | 31省份2023年GDP数据出炉

    人民网北京1月31日电 (记者杨曦)随着地方两会的密集召开,各地陆续公布2023年经济发展“成绩单”。截至目前,31个省份2023年GDP增速已全部出炉,并公布2024年GDP增速预期目标。 ——看增速,17个省份增速跑赢全国...

    时间:01-31
免责声明:本网对文中陈述、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对所包含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承担全部责任。 本网站转载图片、文字之类版权申明,本网站无法鉴别所上传图片或文字的知识版权,如果侵犯,请及时通知我们,本网站将在第一时间及时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