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财经  »  经济观察

支付服务优化 便利性提升(一线调研)

2024-04-08 06:07:00

来源:人民日报

  体验者
  赵正英,69岁,黑龙江省哈尔滨市退休职工,退休前在企业从事会计工作,习惯使用现金进行消费。

  体验者
  大卫·范德坎普,塞尔维亚服装设计师,时常来中国。近日,他第一次来到广东省汕头市,体验这里的吃、住、行。

  数据来源:中国人民银行等

  一段时间以来,人民网“领导留言板”多条信息引起我们的关注:网友反映,用现金购买地铁票不太便利;网友留言,去医院接种疫苗时,对方不收现金;还有网友留言,办理养老保险时,不会使用移动支付软件进行资格认证……

  出门打车、网络购物、就医挂号、在线订票……如今,这些支付功能在手机上都可以实现。不过,对于老年人、外籍来华人员等群体中的一些人,熟悉移动支付还需要一个过程,仍存在一定的不便。

  为此,3月7日,国务院办公厅发布《关于进一步优化支付服务提升支付便利性的意见》,要求进一步优化支付服务提升支付便利性,提出更好满足老年人、外籍来华人员等群体多样化的支付服务需求。一个月来,各地各部门推出了哪些新举措、好办法?老年人和外籍来华人员的支付体验如何?记者采访了相关部门,并跟随两位体验者进行了实地探访。

  ——编  者  

 

  黑龙江哈尔滨退休职工——

  “现在很多商家都照顾我们老年人”

  本报记者  郭晓龙

  “大部分功能都没用过。”尽管在家人劝说下用上了智能手机,但对于69岁的赵正英来说,这台功能繁多的新手机和之前的没太大区别。

  赵正英也学过扫码支付,但自从有回买菜不小心把6.5元输成了65元,他就再也不敢随便用了。“费很大劲才学会,结果还得‘交学费’,还不如花现金呢!”赵正英说。

  对于习惯使用现金的老年人,日常消费是否方便?近日,记者跟随赵正英,记录他在不同生活场景下的支付体验。

  【4月3日14:30  副食店】

  一出家门,赵正英直奔位于哈尔滨果戈里大街的秋林副食店,准备给家里买点红肠。店里买东西的人特别多,尤其是老年人。“这是一家百年老店,我小时候就在这儿买,味道特别正宗!”精心挑选了4根红肠后,赵正英排进付款的队伍里。

  “大爷,您一共消费41元。”店员接到赵正英递过来的50元后,麻利地打开收银柜,找零9元。

  赵正英跟记者讲到,自己每天最主要的花钱地方就是买菜。“主要去超市和连锁食品店,大都可以使用现金。”他说,现在超市里能买到的菜样式多,也挺新鲜,吃着放心。

  【4月3日14:50  水果店】

  “走过路过,不要错过!榴莲便宜卖啦!20块钱一斤!”刚走出秋林副食店,赵正英就被隔壁水果店的叫卖声吸引。“我老伴喜欢吃榴莲,我去挑一个。”他边说边看向榴莲堆,翻翻选选后喊来老板称重。

  “7斤2两,144元。”接过现金,店主翻开腰间的皮包,掏出一把用橡皮筋绑着的零钱开始找零。

  “现在基本上都是扫码付钱,但这附近老年人比较多,很多人都还用现金,我就一直备着零钱。生意都到门口了,不能不做!”被问及日常能否找零,店主说。

  【4月3日15:20  药店】

  赵正英还打算去买点药。“年龄大了,一些基础病离不开药。”赵正英说,自己和老伴的血压都有些高,每天都要吃降压药。选完药后,他来到收银台,递上一张百元钞票。“药价12元,收您100元,找您8张10块的、1张5块的,还有3张1块的,您拿好。”店员说。

  赵正英一张张数清零钱后,揣进内兜,一边道谢一边接过药品,“现在很多商家都照顾我们老年人,不会扫码也不要紧。”

  记者问:“平常遇到不会扫码支付的客户多吗?店里一直都能用现金?”“偶尔会遇到老年人不会扫码,我们就用现金,而且尽量‘破’得碎一点,他们用起来也会更方便。”店员回答。

  编辑手记

  最近,出于报道需要,本版编辑带着孩子体验了一次“花钱”。当第一次用100元现金在早餐店准备买包子时,孩子有些迟疑地回头问:“妈妈,你确定可以拿‘钱’买东西吗?”

  如今,对于很多人来说,一年中现金用不了几次,但中国人民银行的抽样调查显示:仍有大约13%的居民主要通过现金进行支付。

  买包子的过程比想象中顺利,找零有元有角,收银员动作娴熟。吃晚饭就没这么顺畅了。当我们试图用20元现金购买一瓶12元的梨汁时,收银员打开抽屉,里面塞满了杂物,难觅现金。翻翻找找,她勉强凑了3元零钱,其中不乏几枚1角硬币。见对方实在为难,我们只好改付15元,接过对方艰难找出的零钱,完成了交易。

  如今,商家拒收现金的情况少了,而“找不开零”的情况仍有发生。“有时候也会遇到没有零钱的店家,所以尽量带着‘碎’一点的现金,争取不让人家找零。”“每次领退休金时会向银行柜员换一些零钱,在超市买东西也会优先‘花大钱’,把钱‘破’开。”赵正英也讲了许多自己的心得。

  消费者自备零钱出门,实属无奈之举。实际上,各行各业应该创造条件,为消费者提供便利。

  中国人民银行要求商业银行提供“零钱包”服务。如何让“零钱包”到达餐馆、商店经营者以及出租车司机手中?有的银行主动带着“零钱包”上门,鼓励商家兑换;有的地方开展集中整治,完善投诉渠道,倒逼商家优化支付环境,解决“找不开零”难题……做好“现金兜底”,赵大爷这样的消费者,出门消费会更舒心。

 

  塞尔维亚服装设计师——

  “支付选择多,在中国生活挺方便”

  本报记者  李  纵

  3月28日至30日,第三届潮汕国际纺织服装博览会在广东汕头博览中心举行,大卫·范德坎普前来参会。新的城市、新的环境,大卫适应吗?记者记录了他一天的生活。

  【3月27日15:00  酒店入住】

  输入金额、刷卡出票、签字确认,仅仅几分钟,大卫就办好了酒店入住手续。“我还不太会说中文,但办理入住顺利,在前台递交护照,工作人员处理得很熟练。”大卫用的是自己在塞尔维亚办理的万事达卡,通过前台的外卡POS机,支付很方便。

  “酒店在去年7月就安装了外卡POS机,万事达卡、维萨卡等均可支付,按实时汇率结算。”酒店负责人介绍,本次博览会期间,他们接待了俄罗斯、肯尼亚、厄瓜多尔等多国客人。

  大卫运营着一家工作室,设计和制作毛衫。此次来汕头,他希望在博览会上找到更优质的原材料。纺织服装业是汕头的特色优势产业,每年有18.55亿件产品销往全球,在40多公里的范围内,聚集了超万家上下游相关企业。“我想走走看看,找点设计灵感。”大卫说。

  【3月27日19:30  交通出行】

  在酒店稍事休息后,大卫出去逛街。“在塞尔维亚,支付方式主要是刷银行卡和现金,在中国使用软件比较方便,出门只带手机就行。”大卫说,自己办理了中国的手机号码,注册了微信账号,“我的微信账号绑定了塞尔维亚的银行卡,可以直接支付。绑定过程并不复杂,根据指引操作,上传护照照片,通过验证程序就可以了。”

  使用打车软件,大卫乘坐出租车来到汕头小公园历史文化街区。下车时,车费自动从软件账户中扣除。“我设定了‘免密支付’,不需要再操作手机支付车费,扣除款项就记录在我的中国银行卡上。”大卫说,自己曾用外卡在银行自助取款机上提取人民币,会收取手续费,所以办理了中国的银行卡,“虽然现在外卡取钱也很方便,但自从用了手机支付,我就很少使用现金了,基本不需要专门去取钱。”

  【3月27日20:00  逛街购物】

  大卫走进汕头金平万达广场的一家服装店,研究起服装的设计和材料。“每到一地,我都会先逛逛当地的服装店,感受不同地方的穿衣风格和喜好。我感觉这些衣服原材料都很好,大多是纯羊毛等天然纤维织物,设计也注重实用性。”大卫说。

  走出商场,街边一家排着长队的梅汁水果小店引起了大卫的兴趣。他挑选了苹果和梨等几样水果,打开手机、亮出付款码,扫码机“嘀”的一声,付款完成。“满满一大份,只要15元,很实惠。”大卫说。

  粿条、糖水、炸豆干……看到好吃的、好玩的,大卫都会驻足,不时拿出手机轻巧一扫。他甚至总结出了经验:“在商店,多半是店家扫我的付款码;在街边的摊贩那里买东西时,大多是我扫他们的收款码。总体来说,支付选择多,在中国生活挺方便。”

  编辑手记

  近日,本版编辑在海南博鳌采访时观察到,无论在博鳌亚洲论坛年会会场、酒店驻地、旅游景点门口还是机场,随处可见一种小册子,里面图文并茂地介绍了外籍来华人员如何使用不同支付工具,包括银行卡、移动支付、现金支付等。在当地报纸的显要位置,也刊登着为外籍来华人员提供移动支付便利等服务性内容。

  一个月里,各大银行、支付机构频频出招,进一步“扫清”外籍来华人员的支付障碍。“政策出台”是第一步,“政策知悉”则直接影响落地效果。3月14日,中国人民银行发布了中英文版支付指南,向外籍来华人员介绍各类支付服务的获取方式和使用流程。博鳌亚洲论坛、潮汕国际纺织服装博览会、广交会……各地结合会展、论坛等契机,向外籍来华人员介绍最新的支付便利举措,帮助他们提前了解、更好适应在中国的旅行和生活。

  如今,越来越多的酒店可直接用外卡支付,支持外籍来华人员办理业务的网点也在快速增加。相信将有更多熟悉使用手机“绑卡”、打车、订酒店、买门票的外国朋友,体验更加便捷的中国生活。

 

  便利化举措相继推出

  满足多样化支付需求

  本报记者  葛孟超

  中国人民银行数据显示:2023年,银行共处理移动支付业务1851.47亿笔,金额555.33万亿元,同比分别增长16.81%和11.15%。中国人民银行副行长张青松介绍:“近年来,我国移动支付发展迅速,处于国际领先水平,在提高交易效率、降低交易成本和促进金融普惠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

  为更好满足老年人、外籍来华人员等不同群体多样化的支付服务需求,《关于进一步优化支付服务提升支付便利性的意见》在改善银行卡受理环境、优化现金使用环境、提升移动支付便利性等方面提出一系列要求。

  近年来,为改善老年人的支付体验,出台了一系列举措。“2020年,《关于提升老年人支付服务便利化程度的意见》印发,聚焦老年群体支付服务的堵点、难点,围绕支付产品适老化升级、银行网点服务优化、支付知识普及等方面作出工作部署,提升老年群体的支付服务水平。”张青松说。

  目前,我国主要移动支付APP均已进行适老化升级,通过简化流程、添加温馨提示、增加语言播报、放大字体图像、专线人工客服等方式,提升老年群体移动支付服务体验。超过96%的银行网点已推进适老化改造,通过升级自助设备、设立老年客户“绿色通道”“服务专区”等措施,便利老年群体办理支付结算业务。

  今年前两月,外籍人员入出境共计294.5万人次,环比增长2.3倍。中国免签政策效应显现,客观上要求丰富供给、便利支付。为便利外籍来华人员在我国使用支付服务,中国人民银行提出了“大额刷卡、小额扫码、现金兜底”的工作思路。

  境外银行卡受理方面,指导商业银行、支付机构在主要涉外场所加快推动重点商户开通外卡受理。中国银联表示,将加强与17家商业银行和收单机构合作,共同优化外卡受理环境。目前,中国工商银行13万户商户外卡POS机均支持五大卡组织外币卡消费,80万台POS机具备外卡收单功能,外卡交易笔数和金额不断攀升。截至3月27日,中国银行受理外卡商户较年初提升32.5%。在受理银行卡的商户中有近三成可受理外卡,为近年来最高水平。

  移动支付方面,要求、指导主要支付机构提高外卡绑卡效率。在切实保护个人信息安全的同时,简化外籍来华人员身份验证流程。提高外籍来华人员使用移动支付的交易限额,单笔交易限额由1000美元提高到5000美元,年累计交易限额由1万美元提高到5万美元。推出“外卡内绑”“外包内用”以及云闪付旅行通卡等产品。数据显示:对比外卡服务升级前,微信支付3月外卡业务日均交易金额增长超过3倍,日均交易笔数增长超4倍。今年1至2月,超90万入境人员使用移动支付,实现交易2000多万笔,金额达30多亿元。

  现钞使用方面,组织银行开展ATM机外卡受理改造,提升支持外卡取现的ATM机覆盖率,持续开展拒收现金专项整治工作。国家外汇管理局表示,除银行网点和ATM机以外,增加了专营外币兑换机构及设施119个;扩大可兑换币种至40余种,丰富外币兑换的现钞及零钞供应。当前,重点银行ATM机均支持境外银行卡取现,超6万家银行网点、近2300个外币兑换设施支持外币兑换。

  旅游、出行方面的举措也正在部署推行。文化和旅游部国际交流与合作局负责人石泽毅表示,推动国家4A级以上景区、国家级旅游度假区等建立受理移动支付、银行卡、现金等所需的软硬件设施,对重点文化和旅游场景进行支付便利化升级。银联发布的数据显示:多家国际知名酒店受理银联外卡,首批有3家酒店集团旗下总计1169家门店开通受理服务。

  交通运输部运输服务司负责人高博表示,加快普及网络售票,推广应用电子客票,方便国内外人员持身份证、护照、外国人永居证等多种证件线上购票。积极推动国内主要网约车平台企业拓展支付渠道。

 

  本期统筹:程聚新  蒋雪婕  祁嘉润

  版式设计:沈亦伶

  《 人民日报 》( 2024年04月08日 02 版)

  • 相关阅读
  • 市场监管总局鼓励食品企业优化包装标签

    人民网北京4月8日电 (记者杨曦)据市场监管总局消息,日前,市场监管总局印发《关于鼓励食品企业优化预包装食品生产日期和保质期标签标识的公告》(以下简称《公告》),鼓励食品企业进一步清晰显著标注预包装食品生...

    时间:04-08
  • 4月8日全国农产品批发市场猪肉平均价格为20.46元/公斤

      中新网4月8日电 据农业农村部网站消息,据农业农村部监测,4月8日“农产品批发价格200指数”为122.63,比昨天上升0.06个点,“菜篮子”产品批发价格指数为123.77,比昨天上升0.07个点。  截至今日14:00时,全国...

    时间:04-08
  • 推进跨境贸易便利化 国家外汇管理局优化贸易外汇业务管理

    人民网北京4月8日电 (记者杜燕飞)为深化货物贸易外汇管理改革,推动对外贸易高质量发展,日前,国家外汇管理局发布《国家外汇管理局关于进一步优化贸易外汇业务管理的通知》(以下简称《通知》),优化外汇业务流程...

    时间:04-08
  • 上金所:4月9日收盘清算时起,白银延期合约保证金比例从10%调整为12%

      中新网4月8日电 上海黄金交易所公告,自2024年4月9日(星期二)收盘清算时起,Ag(T+D)合约的保证金比例从10%调整为12%,下一交易日起涨跌幅度限制从9%调整为11%。(中新财经)...

    时间:04-08
  • 川渝高竹新区至重庆南北大道今日正式通车

      4月8日,川渝高竹新区通往重庆的南北大道三期正式通车,从川渝高竹新区到重庆的通行时间将从原来的1个多小时,缩短至30分钟。南北大道还将带动沿线千亿产值发展。  南北大道三期起于重庆市渝北区茨竹镇,止于广...

    时间:04-08
  • 沈阳:可申请提取公积金交首付 “商转公”贷款申请条件放宽

      中新网4月8日电 据“沈阳发布”微信公众号消息,沈阳市政府新闻办公室4月8日召开进一步优化住房公积金提取和贷款政策发布会。沈阳住房公积金管理中心副主任李露萍介绍,2024年4月1日至2024年9月30日期间,职工在...

    时间:04-08
  • 邮轮经济加快复苏 一季度上海口岸进出境国际邮轮69艘次

      据上海海关消息,国际邮轮复航一年来,上海口岸进出境国际邮轮157艘次、邮轮旅客27万人次。今年一季度,进出境国际邮轮69艘次、邮轮旅客21万人次,环比分别增长3.3倍、15.1倍。其中,首艘国产大型邮轮“爱达·魔...

    时间:04-08
  • 上海征询意见:预收资金余额超20万 其中40%应专用账户管理

      中新网4月8日电 据上海市商务委员会网站消息,《上海市单用途预付消费卡管理实施办法》将于2024年4月30日到期,并已列入上海市行政规范性文件年度修订计划。市商务委在充分调研、听取各方意见的基础上,起草了《...

    时间:04-08
  • 科尔尼报告:中国外商直接投资信心指数跃居全球第三

      中新社北京4月8日电 (记者 夏宾)记者8日了解到,全球管理咨询公司科尔尼近期发布的2024年外商直接投资信心指数报告显示,中国从去年的第七位跃升至第三位,在新兴市场专项排名中位居榜首。  报告显示,全球范围...

    时间:04-08
  • 2023年末郑州市常住人口1300.8万人

      中新网4月8日电 郑州市统计局网站近日发布2023年郑州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公报显示,初步核算,2023年,郑州市地区生产总值13617.8亿元,按不变价格计算,比上年增长7.4%。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172.2亿...

    时间:04-08
免责声明:本网对文中陈述、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对所包含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承担全部责任。 本网站转载图片、文字之类版权申明,本网站无法鉴别所上传图片或文字的知识版权,如果侵犯,请及时通知我们,本网站将在第一时间及时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