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财经  »  经济观察

全国碳市场活跃度提升

2024-04-19 08:35:00

来源:经济日报

原标题:全国碳市场活跃度提升

连日来,碳价一路上涨引发关注。相较于每吨48元的全国碳市场初启日开盘价,当前碳价接近翻番,多个交易日收盘价站上90元大关。

碳价是碳市场活跃度的重要风向标,如何看待此轮涨势?全国碳市场建设如何乘势发力?

市场持续升温

暂停近7年后,全国温室气体自愿减排交易市场(CCER市场)今年1月宣布重启,与全国碳排放权交易市场互补衔接,我国碳市场正式开启“双轮驱动”。

绿色低碳转型背景下,碳市场被视为以较低成本实现全社会降碳的政策工具,通过为碳定价,开展碳排放权交易,按照“污染者付费”原则,将排放的负外部效应内部成本化。

中国地质大学(武汉)经济管理学院副教授、武汉市双碳产业研究院秘书长齐睿表示,碳市场接连迎利好,带动碳价持续走高。CCER市场重启后,交易量整体活跃;加之继3月就铝冶炼行业碳排放核算核查征求意见后,水泥行业相关工作也陆续展开,释放出全国碳排放权交易市场碳排放配额需求增长信号,碳市场热度整体增加。

今年年初,《碳排放权交易管理暂行条例》正式发布,首次以行政法规形式明确了碳排放权市场交易制度,全国碳市场建设有了详细指南。随后,生态环境部就《企业温室气体排放核算与报告指南 铝冶炼行业》《企业温室气体排放核算与报告指南 水泥熟料生产》公开征求意见,碳市场扩围进度加快。因此,尽管全国碳市场第二个履约周期已于去年底结束,碳价依然呈整体上涨态势。

在齐睿看来,目前全国碳排放权交易市场的价格发现机制已初步形成。短期内碳价走高可能会增加重点控排企业成本压力,但从长远看,较为稳定的上涨预期将促进企业开展减排工作,推动绿色低碳发展。

多位专家表示,碳市场形成的碳价,为开展低碳、零碳、负碳技术等气候领域投融资、碳资产管理等活动形成了基准价格参考。同时也会推动相关行业加大减污降碳项目投入和科研创新力度,促进全社会生产生活方式加速低碳化。

架起四梁八柱

9家重点控排企业自愿注销6万余吨碳市场配额,一份来自2023年杭州亚运会的碳中和成绩单分外亮眼。

碳市场配额涉及企业真金白银,以自愿注销碳市场配额方式精准实现赛事期间碳抵消,是碳市场建设带来的积极成果之一。全国碳排放权注册登记机构董事长陈志祥介绍,作为全国碳市场“碳资产大脑”与“碳交易枢纽”,机构从系统建设、市场运行、履约保障措施等方面帮助重点控排企业提升碳市场参与能力。在此基础上推出的碳配额自愿注销机制,既回应了企业在绿色低碳转型下主动作为的意愿,也为推进大型活动碳中和常态化发挥了示范作用。

2021年7月,全国碳排放权交易市场“发令枪”率先在发电行业打响,目前已顺利完成两个履约周期,覆盖年二氧化碳排放量约51亿吨,纳入重点排放单位2257家,成为全球覆盖温室气体排放量最大的碳市场。

基础设施支撑体系与数据质量是碳市场运行的重要前提。据介绍,全国碳排放权交易市场已形成“一网、两机构、三平台”的基础设施支撑体系,包括全国碳市场信息网、全国碳排放权注册登记机构和交易机构,对配额登记、发放、清缴、交易等相关活动精细化管理;建成并稳定运行全国碳排放权注册登记系统、交易系统、管理平台三大基础设施,实现了全业务管理环节在线化、全流程数据集中化、综合决策科学化。

在碳排放核算和管理能力方面,建立了碳排放数据质量常态化长效监管机制,实施“国家—省—市”三级联审,运用大数据、区块链等信息化技术智能预警,将数据问题消灭在萌芽阶段。

稳步推进扩围

目前,进一步扩大全国碳市场行业覆盖范围的各项措施正紧锣密鼓展开。

我国碳排放主要集中在发电、钢铁、建材、有色、石化等重点行业,占我国二氧化碳排放总量的75%左右。这些行业工业化程度高,具备一定人才、技术与管理基础,更容易实现对碳排放的量化控制管理,并影响含碳产品和服务的价格。

《中国碳市场建设成效与展望(2024)》提出,扩大碳市场行业覆盖范围是完善碳市场机制设计、提高碳市场影响力的主要途径。从国外较为成熟的碳市场发展经验看,不同行业类别已被纳入,交易产品类型也在不断丰富。当前,全国碳市场已建立起全流程制度管理体系,纳入新的交易主体时机已基本成熟。

即将施行的《碳排放权交易管理暂行条例》,对确定行业覆盖范围和重点排放单位相关工作程序进行了明确。每年在全国范围内对重点行业组织开展碳排放核算报告核查工作,电力以外的其他重点行业虽然尚未被纳入配额管控,但其碳排放核算报告核查工作已有序开展。

生态环境部副部长赵英民表示,碳排放控制和管理,对于政府部门、行业乃至重点排放单位而言都是新生事物。扩围工作要把握好节奏力度,科学合理确定不同行业的纳入时间,分阶段、有步骤地积极推动碳排放权交易市场覆盖碳排放重点行业,从而构建更加有效、更有活力、更具国际影响力的碳市场。同时,将坚持“成熟一个、纳入一个”原则,充分借鉴运用好已有的碳排放管理制度和经验,使这些行业的重点排放单位在纳入碳市场后,既能够满足碳市场的管理要求,确保碳市场健康发展,也能推动绿色低碳转型,提升企业市场竞争力。(记者纪文慧)

  • 相关阅读
  • 商务部:绿色化、数字化是国际贸易发展的方向和未来

    人民网北京4月19日电 (记者孙红丽)国务院新闻办公室今日举行新闻发布会,介绍2024年一季度商务运行及工作情况。商务部对外贸易司司长李兴干在会上表示,绿色化、数字化是国际贸易发展的方向和未来,也是外贸产品创...

    时间:04-19
  • 消费者如何从以旧换新中得到实惠?商务部回应

    人民网北京4月19日电 (记者孙红丽)国务院新闻办公室今日举行新闻发布会,介绍2024年一季度商务运行及工作情况。商务部市场运行和消费促进司司长徐兴锋在会上表示,消费品以旧换新是党中央、国务院作出的重大决策部...

    时间:04-19
  • 商务部:有信心也有能力完成今年外贸“质升量稳”目标

    人民网北京4月19日电 (记者孙红丽)国务院新闻办公室今日举行新闻发布会,介绍2024年一季度商务运行及工作情况。商务部副部长郭婷婷在会上表示,展望下一阶段外贸形势,既有机遇也有挑战。从机遇来看,简要概括为三...

    时间:04-19
  • 建设国际一流湾区 加快构建大湾区水安全保障

    人民网北京4月19日电 (欧阳易佳)近日,“玉渊六人谈”主题沙龙——“幸福湾区·城市治水”成功举办。与会嘉宾围绕国家战略下幸福湾区的水安全保障需求、提升粤港澳大湾区城市水安全韧性路径以及粤港澳大湾区水安...

    时间:04-19
  • 税务部门与中国银行业协会联合举办税收宣讲活动

    人民网北京4月19日电 (记者罗知之)记者从中国银行业协会获悉,围绕“税助发展 向新而进”主题,近日,北京市税务局第三税务分局、西城区税务局、中国银行业协会在京联合举办了以“‘一带一路’京税行 携手社团丝...

    时间:04-19
  • 精密技术如何重塑军工自动化新图景

      为进一步推进商业信用体系建设,促进企业诚实守信经营,面向企业普及诚信与品牌建设的意义,指导企业加强诚信品牌建设,提升其整体竞争力,“崛起的民族品牌”专题系列节目以诚信为内涵,在全国范围内遴选出...

    时间:04-19
  • 商务部:一季度消费市场增长稳、需求旺、亮点多

    人民网北京4月19日电 (记者孙红丽)国务院新闻办公室今日举行新闻发布会,介绍2024年一季度商务运行及工作情况。商务部市场运行和消费促进司司长徐兴锋在会上表示,今年是消费促进年。围绕消费品以旧换新、数字消费...

    时间:04-19
  • 商务部:本届广交会境外采购商到会踊跃 展品更加体现发展新质生产力

    人民网北京4月19日电 (记者孙红丽)国务院新闻办公室今日举行新闻发布会,介绍2024年一季度商务运行及工作情况。 最近,第135届广交会正在举行。商务部副部长郭婷婷在会上介绍,从目前展客商到会和洽谈情况看,本届...

    时间:04-19
  • 广交会观察:中国服务机器人“大显身手” 受境外采购商青睐

      中新社广州4月19日电 (记者 孙秋霞)在第135届广交会上,中国参展商推出多款功能各异的服务机器人,它们小巧玲珑,科技感十足,受到不少境外采购商的青睐。  在家电展区一个90平方米的展位上,不同类型的服务机...

    时间:04-19
  • 商务部:一季度商务运行呈现总体平稳、结构优化态势

      中新网4月19日电 19日下午,国新办就2024年一季度商务运行及工作情况举行发布会。商务部副部长郭婷婷在会上介绍,一季度国民经济实现良好开局,商务运行也呈现总体平稳、结构优化的态势,为推动经济持续回升向好...

    时间:04-19
免责声明:本网对文中陈述、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对所包含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承担全部责任。 本网站转载图片、文字之类版权申明,本网站无法鉴别所上传图片或文字的知识版权,如果侵犯,请及时通知我们,本网站将在第一时间及时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