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财经  »  经济观察

蒙牛集团:探索高质量绿色发展之路 助力美丽中国建设

2024-04-29 10:05:00

来源:人民网 原创稿

4月26日,2024绿色消费高质量发展论坛在人民日报社举行。本次论坛以“坚持绿色发展,倡导绿色消费”为主题,搭建对话交流平台,共同探讨了我国在培育绿色发展理念,倡导绿色消费行为等方面的创新实践与经验成果,为进一步推动我国消费市场活力释放,培育壮大新型消费营造良好发展氛围。

论坛现场,蒙牛集团副总裁魏薇做客采访间接受了采访。

记者:蒙牛是如何践行绿色发展理念的?

魏薇:绿色消费,是从终局的思维出发,倡导保护生态的人类消费行为,这与蒙牛“守护人类和地球共同健康”的可持续发展愿景不谋而合。而同时,消费链接着生产,是生产的终局;绿色消费的实现,离不开从源头开始的绿色生产,所以绿色消费的内涵和外延,实质上覆盖了每个行业的全产业链绿色转型。

多年来,蒙牛作为中粮集团旗下乳业国家队,积极响应国家号召,一直是乳制品行业可持续发展的践行者和引领者,探索出一条具有中国乳业特色的高质量绿色发展之路。我们制定了GREEN可持续发展战略,从可持续的公司治理(Governance–Sustainability)、共同富裕的乳业责任(Responsibility–Common Prosperity)、环境友好的绿色生产(Environment–Carbon Net-zero)、负责任的产业生态圈(Ecosystem–Collaborative & Accountable)和营养普惠的卓越产品(Nutrition–Supreme & Inclusive)等五大维度发力, 引领带动全产业链实现可持续发展,为实现“守护人类和地球共同健康”的发展愿景不懈努力。

凭借在绿色发展领域的卓越表现,蒙牛在国际权威机构MSCI的ESG评级跃升至“AA”级,是行业最高评级。同时,在国资委“央企ESG·先锋100指数”中,蒙牛也位居食品饮料行业的第一名。

记者:乳业的价值链比较长,从饲养、生产到运输、销售,挑战不少。在推动全产业链的绿色生产方面,蒙牛有哪些做法可以分享?

魏薇:乳制品行业涵盖一二三产业,拥有从牧草到餐桌的超产产业链,实现可持续发展,每一个环节都至关重要。在上游牧场端,我们关注原奶的碳排放强度,蒙牛旗下圣牧草业在乌兰布和沙漠十余年瀚海耕绿,种植9700万棵树,绿化沙漠200多平方公里,打造了世界上第一座沙漠有机牧场。与此同时,我们推动牧场优化粪肥管理,提升能源利用效率,打造了一批具有示范意义的绿色牧场。

在中游工厂端,我们关注生产运营中的碳排放、能源使用、废弃物处置及水资源管理。我们探索出70项节能、节水、降碳的生产新技术,在全国工厂推广。其中,马鞍山工厂“不冒烟蓝天工厂项目”获得国家专利授权;云南曲靖工厂连续两年获得零碳工厂国际、国内双认证;宁夏工厂作为全球首个乳业全数智化工厂,实现三个“100”即100人创造100万吨年产量、100亿元年产值,将能耗排放降低了43%,打造中国乳业新生产力新标杆。

在下游销售端,我们关注物流运输的碳足迹以及产品包装的回收再生,在供应链维度进一步加强供应商ESG管理,致力于消除大宗商品原材料采购带来的毁林风险。蒙牛以纸质包装、豆粕饲料及棕榈油为抓手,2023年实现内包原纸FSC认证率达到89.1%,100%产品外包纸箱由回收再生纸制成。值得一提的是,蒙牛旗下现代牧业集团与中粮国际有限公司在去年达成中国乳业首个“零毁林”大豆订单,共同推进全球乳业净零碳转型。

记者:绿色生产不仅要贯穿全产业链,更是需要全方位去践行落地。蒙牛是如何做到这一点的?

魏薇:蒙牛在推动企业高质量发展的进程中,始终秉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的理念。前不久,恰逢“4月22日世界地球日”,蒙牛发布了行业首个自然相关财务信息披露的TNFD报告,不断为实现可持续发展目标贡献蒙牛智慧。针对全球高度关注变化的气候议题,我们率先提出“2030年碳达峰,2050年碳中和”的双碳目标,在低碳牧场、绿色生产、绿色包装、低碳运输环节规划了15项具体的减排举措,领先国家战略十年。与此同时,我们做出了2030年实现供应链“零毁林”的郑重承诺,为生物多样性保护做出积极贡献。

与此同时,我们在全集团倡导全员践行绿色低碳发展战略,持续开展可持续发展文化建设,倡导员工绿色通勤、绿色办公、绿色生活和绿色公益,全年参与人次超过20万次,累计减碳量约 4042.7万克,切实提升全员节约意识、环保意识、生态意识,自觉践行简约适度、绿色低碳的生活方式,形成了集团上下共同推进绿色发展的文化氛围。

记者:绿色消费的实现,离不开作为源头的绿色生产。蒙牛的绿色生产,是如何链接消费者的?

魏薇:中国消费者可持续消费的意识正在快速提升。一方面,蒙牛不断推出绿色产品、零碳产品。如雅士利瑞哺恩菁至幼儿配方奶粉和蒂兰圣雪牛乳冰淇淋通过了第三方认证,实现了全生命周期碳中和。同时,不断创新采用环境友好的绿色包装,比如特仑苏沙漠使用甘蔗制成的植物基瓶盖和如木包装,比常规包装减碳8%;优益C的0蔗糖产品采用更易回收的PP材质,并取消瓶标减少塑料使用。

另一方面,蒙牛通过各类活动不断与消费者开展可持续价值沟通。比如我们优益C品牌发起的“一起优益C,消化为地球”环保活动、绿色心情品牌发起的“一口大自然,一绿好心情”绿色生活公益行动,每日鲜语品牌发起的“致“净”地球守护者”空瓶循环再生计划……都是在积极倡导消费者的绿色消费行为。

记者:对未来乳制品行业的绿色低碳发展趋势,蒙牛是有什么看法?

魏薇:近年来,全行业高度重视ESG管理,对气候变化、动物福利、可再生农业、可持续包装、零毁林等议题有着深入探索,涌现出很多优秀的实践案例。展望未来,气候变化、可持续消费等议题依然是需要我们关注的重点。

随着全球气候变化带来的深刻影响,乳业的碳排放仍然不容小觑。在不断满足日益增长的营养需求的同时,要坚持走绿色低碳可持续发展道路,进一步加强乳制品行业的碳排放管理,加快打造中国乳业绿色发展新格局,为全球乳业可持续发展贡献中国智慧和力量。

与此同时,绿色消费是面向未来的消费模式。这是我们共同肩负的时代责任。蒙牛愿与社会各界携起手来、共同努力,从理念倡导、行为实践到技术创新、产业转型,扎实推动绿色低碳可持续发展,为实现守护人类和地球的共同健康贡献蒙牛力量。

(采访组:人民网记者孙博洋 欧阳易佳)

  • 相关阅读
  • 一汽丰田吴广:做好产品服务“基本功” 赋能美好出行生活

    “近年来,电动化、智能化两大变革浪潮正在席卷整个汽车市场,同时也给消费者提供了更多的选择。”北京国际车展期间,一汽丰田汽车销售有限公司高级公关总监吴广在做客人民网“人民车友会”栏目时表示。 一汽丰田...

    时间:04-29
  • J.D. Power苏骏:产品力是底气 中国车企出海大有可为

    “出海战略大有可为,但产品质量仍是底线。中国车企一定要重视和持续优化车辆的长期可靠性,才能让中国品牌在全球市场上真正强大并持续成长。”北京国际车展期间,J.D. Power中国区总裁苏骏在做客人民网“人民车...

    时间:04-29
  • 东风纳米易以华:打造精品国民车 做“高阶智驾普及者”

    “目前,中国汽车行业的自动化、无人驾驶、自动驾驶,包括车机交互等方面已经是走在全球汽车行业的前列。我相信,中国的汽车一定会更多、更好的走向世界。”北京国际车展期间,东风纳米营销事业部用户关系部部长...

    时间:04-29
  • WTO技术性贸易壁垒委员会通过合格评定新指南

    人民网北京4月29日电 (记者孙博洋)记者从中国合格评定国家认可中心了解到,世界贸易组织(WTO)成员国在近日举行的技术性贸易壁垒委员会会议上,通过了为支持监管机构选择和设计合格评定程序的指南(以下简称“指南...

    时间:04-29
  • 深蓝汽车李攀:聚焦“智能化” 不断满足用户多元化需求

    “当下整个汽车市场的竞争环境非常激烈,这个时候车企更需要快速成长,给用户提供更好的产品、更多的服务。”北京国际车展期间,深蓝汽车首席品牌官李攀在做客人民网“人民车友会”栏目时表示。 “中国的新能源汽...

    时间:04-29
  • 东风日产高政浩:面向智能化发展 为消费者提供新的出行生态

    “近期出台政策是可以引导汽车行业更好更快的发展,如‘以旧换新’‘汽车下乡’等政策,是可以促进企业快速的转变。”北京国际车展期间,东风日产汽车销售有限公司副总经理高政浩在做客人民网“人民车友会”栏目...

    时间:04-29
  • 坦克品牌谷玉坤:布局全球化 做一个有温度的品牌

    “面对挑战,坦克品牌要做好全球化布局,要用全领域的技术去得到用户的认可,满足客户的需求,才会有更长远的发展。”北京国际车展期间,坦克品牌执行副总经理谷玉坤在做客人民网“人民车友会”栏目时表示。 “坦...

    时间:04-29
  • 第四届可信数字版权生态大会(春季)在北京举办

    人民网北京4月29日电 (记者许维娜)4月28日上午,由北京市版权局指导,首都版权协会、中国公共关系协会文化大数据产业委员会、北京市版权保护中心共同主办的第四届可信数字版权生态大会(春季)在人民日报社新媒体大...

    时间:04-29
  • 加快推进交通重大工程建设 为经济回升向好提供坚实保障

    世界最大跨径拱桥广西天峨龙滩大桥建成通车,深中通道、北京东六环改造工程进入冲刺阶段,京港澳、沪渝等高速公路陆续扩容改造,平陆运河、小洋山北集装箱码头等一批重大工程加快推进…… “目前,国家综合立体交通网...

    时间:04-29
  • 以公益践行社会责任 业界护航学生身心健康成长

    人民网北京4月29日电 (记者许维娜)青少年是祖国的未来,少年强则中国强。有专家表示,应继续加大对学校教育的关注和公益支持力度,大力鼓励和动员社会力量投入资源,开展体育与心理健康相融合的公益项目和活动。 当...

    时间:04-29
免责声明:本网对文中陈述、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对所包含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承担全部责任。 本网站转载图片、文字之类版权申明,本网站无法鉴别所上传图片或文字的知识版权,如果侵犯,请及时通知我们,本网站将在第一时间及时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