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财经  »  经济观察

加强水资源集约利用 写好高质量发展“水文章”

2024-05-01 14:09:00

来源:人民网 原创稿

水是基础性自然资源和战略性经济资源。合理有效地节约水资源,有助于推动经济社会向可持续方向发展。国务院此前公布的我国首部节约用水行政法规《节约用水条例》(以下简称《条例》),于2024年5月1日起正式施行。

“本次《条例》为保障国家水安全、全面建设节水型社会提供有力的法治保障。”多位专家在接受人民网采访时表示,《条例》完善了各类主体责任,强化节约用水的刚性约束,把水资源节约集约利用的要求,贯穿于经济社会发展全过程和各领域,将进一步推动国家节水行动落地见效。

改进节水技术 提升农业灌溉用水效率

数据显示,2023年我国用水总量保持在6000亿立方米左右,在自2014年以来我国国内生产总值增长近一倍的情况下,万元国内生产总值用水量、万元工业增加值用水量分别下降41.7%、55.1%。

农业用水占全国总用水量的60%以上。近年来,我国农业节水灌溉管理持续深入改革,农田灌溉水有效利用系数从2014年的0.530提高到2023年的0.576。在粮食连年丰收的情况下,全国农业灌溉用水总量实现零增长。

在广袤的黑土平原上,某灌溉区采取灌排结合和“三水联合调度使用”的方式,使用年节水约4亿立方米的水稻节水控制灌溉技术,有效减少地下水开采8.5亿立方米,同时实现了水稻抗病抗倒伏能力增强的效果。据了解,该灌溉区5年内将继续推广应用“格田放大”和“旱平免提浆”等整地节水技术,进一步采取分级管护模式,保证2024年各用水环节全面达到标准化管理水平。

多位专家介绍,农业节水的重点在于优化用水调控,选择适宜粮食作物的技术模式,在减少用水量的同时提升产量。目前,信息化建设是节水灌溉的发展方向,通过实时监测手段,提高灌溉质量和工作效率,为农民和相关用水户带来实际效益。

过去几年,产粮大省江西以经济类作物和土地流转大户为突破口,持续深化农业水价综合改革,在终端用水环节实行分类、分档水价,推行超定额累进加价制度,去年底正式全面完成全省3055.935万亩改革面积任务。

农业水价是推广节水要求的着力点之一,2023年我国农业水价综合改革面积达9亿亩。《条例》明确提出,农业水价应当依法统筹供水成本、水资源稀缺程度和农业用水户承受能力等因素合理制定,原则上不低于工程运行维护成本。对具备条件的农业灌溉用水,推进实行超定额累进加价。此外,应当健全与节水成效、农业水价水平、财力状况相匹配的农业用水精准补贴机制和节水奖励机制。

“促进农业节水主要从水权确权、用水计量、水费收缴三个方面着手,先落实权证管理,推进多形式农业用水权市场化交易,同时配齐计量设施,建立真实有效、规范完整的用水台账。此外,在水费收取较好的区域实行节水按量奖励,增强用水缴费的水商品意识。”相关负责人介绍。

促进一水多用 实现工业用水循环利用

2023年全国规模以上工业用水重复利用率达到93%以上。据介绍,我国已建立覆盖省、市、县三级行政区的用水总量和强度双控指标体系,黄河流域、京津冀地区、长江经济带规模以上工业服务业用水单位实现计划用水管理全覆盖,累计建成2.1万个节水型工业企业。

近期,全国水权交易平台以每立方米2.24元的价格向一家四川的新能源企业出售100万立方米水资源使用权,这标志着乐山市五通桥区在水权交易改革中迈出了第一步。据了解,这家新能源企业通过“多晶硅生产水循环利用系统”等多项节水工艺,将节约用水量转化为此部分用水指标进行出售。

除了要求工业企业加强内部用水管理,《条例》还着眼于工业集聚区的节水建设,提出新建、改建、扩建工业企业集聚的各类开发区、园区等应当统筹建设供水、排水、废水处理及循环利用设施,推动企业间串联用水、分质用水,实现一水多用和循环利用。

在义乌高新技术产业园区内,通过管网可视化、溯源监管系统等智慧管理平台,配合涉水企业信息清单、排水设施管理档案、分级分类环保码管理等多项监管措施,三年时间内改造多家印染、造纸企业的节水设施,实现高耗水企业中水回用设施全覆盖,万元工业增加值用水量降幅达到56%。

面对产品体系类型数量多、标准设计差异大的工业节水现状,中国标准化研究院研究员白雪介绍,目前工业节水体系主要采取抓重点的思路,捕捉高耗水行业取、供、用、排的生产工序和行业内重点工业产品,完善计量统计管理,提出合理的工艺用水要求,制定高耗水行业用水定额标准,督促用水循环或回收利用。

在生活用水领域,《条例》提出,对节水潜力大、使用面广的用水产品实行水效标识管理,并逐步淘汰水效等级较低的用水产品。

“节水产品认证是经由第三方认证的市场化评价,用水产品水效标识是强制性管理制度,目前实行水效标识的产品有坐便器、智能坐便器、洗碗机、淋浴器、净水机等,其中仅有一、二级为节水型器具。”白雪建议,未来应鼓励企业生产高效节水器具,及时更新节水工艺技术目录推荐清单,向标准实施主体提出规范化的底线要求。

发挥地方优势 激发城镇节水内生动力

当前,我国已建成1763个节水型社会达标县、145个节水型城市,累计推动实施合同节水管理项目714项,吸引社会资本95亿元。 

《条例》提出,应根据水资源状况,将再生水、集蓄雨水、海水及海水淡化水、矿坑(井)水、微咸水等非常规水纳入水资源统一配置。对此,白雪认为,开源是打造节水型城市的重要手段,为城镇的可持续发展提供坚实的水资源保障。

广州水投在推进再生水循环利用上提供了新思路,其布局在中心城区的13家净水厂运用MBR膜反冲洗、污泥干化生产用水、配药用水等技术实现了更低的运行成本,所设置的39个再生水回用取水点,免费提供环卫、绿化、道路冲洗等市政用水,有偿供给洗车、施工等日常场景,超额完成广州市节水行动实施方案中的目标要求。

老旧供水管网设施造成的隐性水浪费,是城市节水管理过程中普遍面临的难题,也成为了《条例》对公共供水企业和自建用水管网设施单位提出的重点要求之一。2023年城市公共供水管网漏损率下降到10%以内。

重庆市巫溪县通过推进智慧水务建设监测管网运行,实现供水管道即坏即修,部分小区将绿化喷洒改进为喷灌或滴灌,并向辖区各居民开展节约用水专项宣传。据了解,这种动态监督加上合理利用河流水等水资源的措施,可以使县城内自来水管网漏损率下降至9%,预计每年可以节约自来水约200万吨。

“不同区域的节水管理应充分考虑经济、社会、资源、环境等众多因素,着重平衡好经济发展与水资源禀赋之间的关系。通过制定综合性水资源管理政策,设计并落实适宜性阶梯水价制度,推广节水型器具,加大节水意识宣传教育,从根本上促进更为广泛的节水行为。”白雪说。(刘雨青对本文亦有贡献)

  • 相关阅读
  • 嫦娥六号任务计划5月3日发射

    人民网北京5月1日电 (记者赵竹青)记者从国家航天局获悉,经工程任务指挥部综合研判决策,探月工程四期嫦娥六号任务计划5月3日实施发射。 目前在中国文昌航天发射场,任务各项准备工作正在稳步推进,执行此次发射的...

    时间:05-01
  • 报告建议:将青年群体金融健康融入国民金融教育

    人民网北京5月1日电 (记者杜燕飞)中国人民大学中国普惠金融研究院(CAFI)日前发布的《消费者金融健康——从理念倡导到实践探索》(以下简称报告)认为,青年金融健康状况值得关注,建议将金融健康作为国民金融教育...

    时间:05-01
  • 业界:加大研发和质量管控 推动植物提取物产业发展

    人民网北京5月1日电 (记者杜燕飞)我国植物品种约3万多种,是全球植物资源最丰富、体系最全的国家之一。植物提取物可作为原料,参与制成食品、中药、保健食品、日化产品、化妆品、养殖投入品。 近日,在中国医药保健...

    时间:05-01
  • 覆盖全球60国 岚图汽车首次发布出海战略

    人民网北京5月1日电 (记者孙阳)2024北京车展期间,岚图汽车发布Let's VOYAH“共岚图”出海战略,树立“6655”核心目标——到2030年,布局世界六大洲,进入全球60国,累计建成500家销售服务网点,海外销量累计突破...

    时间:05-01
  • 践行“在中国、为中国” 日产中国加速智能化电驱化转型

    人民网北京5月1日电 (记者孙阳)当前,全球汽车行业正经历变革,而中国市场已伫立于未来移动出行发展的前沿。2024北京车展期间,日产汽车以“新时代,‘全新’日产在中国”为主题,携全系电驱化车型亮相2024北京国际...

    时间:05-01
  • “五一”假期旅客出行需求旺盛 铁路客流呈强劲增长态势

    人民网北京5月1日电 (记者王连香)记者从中国国家铁路集团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国铁集团)获悉,5月1日,全国铁路预计发送旅客2040万人次,计划开行旅客列车12803列,其中加开1738列。4月30日,全国铁路发送旅客1642...

    时间:05-01
  • 2023年上海咖啡门店数达9553家 外资咖啡企业数领跑中国

      中新网上海5月1日电 (记者 郑莹莹)2024上海国际咖啡文化节1日开幕,据开幕式上发布的《2024中国城市咖啡发展报告》(以下简称:报告),2023年,上海咖啡门店数量达9553家,门店总数继续领跑全球。5月1日,2024上海...

    时间:05-01
  • 山西首次出口甲基丙烯酸月桂酯至俄罗斯

      中新网太原5月1日电 (杨静)记者5月1日从太原海关获悉,由山西晋川合成材料股份有限公司生产的69190公斤甲基丙烯酸月桂酯,近日经太原海关所属忻州海关对其开展危险货物运输包装使用鉴定后,顺利装运出口至俄罗斯...

    时间:05-01
  • 中国境内上市公司去年实现净利润5.71万亿元

      中新社北京5月1日电 (记者 陈康亮)根据中国上市公司协会(下称中上协)5月1日披露的数据,2023年,境内全市场5327家上市公司实现营业收入72.69万亿元(人民币,下同),实现净利润5.71万亿元。  中上协相关负责人表...

    时间:05-01
免责声明:本网对文中陈述、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对所包含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承担全部责任。 本网站转载图片、文字之类版权申明,本网站无法鉴别所上传图片或文字的知识版权,如果侵犯,请及时通知我们,本网站将在第一时间及时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