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财经  »  经济观察

中国制造业为世界提供广阔合作空间

2024-05-13 08:44:00

来源:光明日报

原标题:中国制造业为世界提供广阔合作空间

2024年,世界经济在韧性与挑战交织的环境中缓慢步入恢复与发展的新阶段。全球制造业历经洗礼,正逐步摆脱困境,展现积极转变态势,迎来恢复性增长,预示着全球经济稳健复苏与未来增长的潜力都在逐步得到释放。在这一过程中,中国制造业在全球经济舞台上扮演着越发重要的角色,以高品质的产品和持续创新的技术引领着世界制造业的发展潮流。同时,中国制造业正以开放包容的姿态与世界各国携手合作,共同开创世界经济发展的新篇章,实现互利共赢的美好愿景。

全球制造业实现恢复增长

尽管当前全球制造业的恢复趋于稳定,但增长步伐仍然较为缓慢。地缘政治冲突、贸易摩擦等外部不确定因素仍然对制造业发展构成威胁。同时,全球制造业的复苏也呈现出地域性差异,不同地区的恢复进程与困难程度各不相同。

在此背景下,作为全球制造业第一大国,中国无疑扮演着举足轻重的角色。中国的经济发展不仅是全球经济复苏的重要推动力,其制造业更展现出了强大的活力与优势。自2010年起,中国制造业规模便稳居全球首位,2021年制造业增加值全球占比高达近30%,远超美国的15.5%。这一成绩不仅得益于中国的劳动力成本优势和市场销售潜力,更得益于中国制造业在中低端产品上保持较强全球竞争力,并在中高技术与高技术行业中持续突破与发展。同时,中国正大力推进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促进先进制造业与现代服务业深度融合,为制造业持续健康发展提供了有力保障。

中国为制造业提供了良好发展环境

在全球经济格局中,中国制造业以其独特的优势稳居全球主导地位。这种地位的稳固源于由庞大的产业体量、完备的产业链等所构建的中国制造业生态体系。

制造业生态优势是中国制造业的核心竞争力。中国的商业生态系统发展完善,拥有强大的供应商、制造商和物流公司网络。中国制造业规模持续扩大,占全球制造业的比重逐年提升。这种规模优势使得中国在全球产业链中地位愈发稳固,较之其他新兴制造业国家,中国制造业的高效运转与相对低成本的劳动力使中国成为众多跨国公司的重要生产基地和采购中心。

尽管2023年以来,中国对欧洲多国出口出现了不同程度的下降,近年来地缘政治环境的变化及供应链迁移也引发了一些议论,但中国对美国和欧盟国家出口的曲线几乎是同步移动的,与发达国家的经济周期和基本面相符。而亚洲作为全球制造业与贸易的中心,其整体对美出口额下降幅度甚至比中美贸易数据还要大,短期的正常波动不足以动摇中国制造业的全球地位。事实证明,只要制成品生态系统仍然位于中国,那么中国制造业在全球制造业中的重要地位就将保持不变。并且,中国在不断提升全球价值链的同时,也形成了其他国家不具备的产业链优势。中国制造业拥有联合国产业分类中的全部工业门类,其产业链的完整性、劳动力资源的丰富性,以及消费市场的庞大规模,均成为其他国家难以企及的优势。即便美国、印度及东南亚国家在制造业领域有所进展,但在整体规模、技术实力和市场影响力上,仍难以撼动中国在全球制造业中的核心地位。

中国政府一直致力于推动制造业发展,通过制定和实施一系列政策措施,为制造业提供了良好的发展环境。这些政策不仅有助于提升制造业的技术水平和创新能力,还促进了制造业与其他产业的深度融合,为制造业的可持续发展提供了有力保障。2024年,中国政府提出了一系列新的举措,包括加大对制造业科技创新的支持、推动制造业与服务业的深度融合、优化制造业发展环境等。这些政策不仅有助于提升中国制造业的技术水平和附加值,还有助于推动制造业向绿色、低碳、可持续发展的方向转型。

在高水平开放中实现与世界互利共赢

深厚的产业基础、庞大的市场规模以及不断创新的科技实力是中国制造业造福世界的基石。其一,中国制造业从轻工业起步,逐渐攀升至高端制造业的高峰,已构建起一条完备的产业链与供应链,为世界贡献了琳琅满目的产品与服务;其二,庞大的市场规模为中国制造业提供了无限的发展空间。随着消费升级与人口红利的释放,中国市场需求持续旺盛,为全球制造业带来了前所未有的市场机遇;其三,中国制造业在科技创新领域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从传统的制造工艺到前沿的智能制造、数字化生产技术,中国制造业始终致力于技术创新,引领全球制造业的升级与发展,为全球产业链的稳健与进步提供了源源不断的动力。

高水平开放是推动中国制造业与世界互利共赢的关键力量。一方面,在构建开放型世界经济方面,中国的高水平开放发挥了关键作用。通过打破贸易壁垒,降低关税,中国极大地推动了国际贸易和投资的自由化、便利化进程。这不仅为各国提供了更多的发展机遇,也为全球经济增长注入了新的活力。在开放的框架下,各国得以更加紧密地合作,共享资源、技术和市场,实现优势互补,共同推动全球经济的繁荣发展。另一方面,中国的高水平开放促进了国际产业合作与共赢。中国制造业积极参与全球产业链和供应链重构,与其他国家携手合作,共同打造互利共赢的产业生态。这种合作模式不仅有助于提升中国制造业的竞争力,也促进了全球产业链的优化和升级。通过深度合作,各国在技术创新、产品研发、市场拓展等方面取得了显著成果,实现了互利共赢的局面。

新质生产力驱动中国制造业升级,为国际合作提供新机遇。在全球新一轮产业转移背景下,中国产业结构的转型升级是中国制造与世界从融入走向融合的历史性跨越。中国当前已建成全球规模最大且技术领先的5G网络,2023年,中国新能源汽车产销量占全球比重超过60%,连续9年位居世界第一。此外,中国光伏组件、风力发电机等关键部件占全球市场份额的比重约为70%,为全球绿色发展提供了重要支撑。未来,通过培育新质生产力,中国制造业将逐步摆脱低附加值的困境,向高附加值、高技术含量的领域进军,这不仅会为中国制造赢得更多的国际影响力,也将为世界各国提供广阔的市场和合作空间。

展望未来,中国制造业必将继续秉持互利共赢的理念,在全球经济舞台上持续发挥重要作用,以更加开放、包容、创新的姿态与全球伙伴共谋发展、共创未来,推动世界制造业向更高层次、更广领域迈进,为全球经济的长期繁荣稳定贡献更多中国力量。

(作者:刘倩,系北京市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研究中心特约研究员,北京师范大学一带一路学院副院长)

  • 相关阅读
  • 首期400亿元!万亿超长期特别国债来了

    人民网北京5月13日电 (记者王震)今年,我国将发行1万亿元的超长期特别国债。5月13日,财政部公布了2024年一般国债、超长期特别国债发行的有关安排。 今年政府工作报告提出,为系统解决强国建设、民族复兴进程中一些...

    时间:05-13
  • “绿色建筑”赋能低碳转型 书写高质量发展新篇章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近年来,我国房地产行业加快绿色低碳转型,通过采用环保材料、优化建筑设计、推广绿色建筑等措施,降低能耗和碳排放,助力实现“双碳”目标。 建筑业是支撑基础设施建设高质量发展和城镇化...

    时间:05-13
  • 逐“绿”而行 绿色金融提升美丽中国含“金”量

    人民网北京5月13日电 (记者杜燕飞)发展好绿色金融,是支持实体经济绿色转型、实现金融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内容,也是应对气候变化风险的重要方面。 中国人民银行、生态环境部、金融监管总局、中国证监会日前联合召开的...

    时间:05-13
  • 保利集团品牌集体亮相中国品牌日

    保利集团以品牌建设新成果亮相2024中国品牌日系列活动。受访者供图 人民网上海5月13日电 (记者许维娜)世界级超级工程深中通道亮相展台;自主研发的单人智能脑电头盔首次展示;国家级非遗展品通过实物+3D互动形式展...

    时间:05-13
  • 中国保险汽车安全指数发布:耐撞性和维修经济性受关注

    人民网北京5月13日电 (记者栗翘楚)5月11日,中保研汽车技术研究院发布最新一期中国保险汽车安全指数,也是依据2020版规程的最后一次测评结果。 “汽车行业应进一步重视耐撞性与维修经济性的改善。”中保研汽车技术...

    时间:05-13
  • 工业与文旅融合 第六届衡水老白干酒文化节举办

    人民网北京5月13日电 (记者孙博洋)近年来,“工业+文旅”成为业内新时尚,而白酒产业先天的文化优势,成为“工业+文旅”的实践者。 5月11日,第六届印象·衡水老白干酒文化节在衡水举行。作为文化节的活动之一的“...

    时间:05-13
  • 全力以赴抓好“三夏”生产 夯实全年粮食丰收基础

    人民网北京5月13日电 (记者李栋)当前,距夏粮大面积收获还有半个多月,全国即将进入“三夏”大忙时节。近日,记者从农业农村部获悉,今年“三夏”期间,各级农业农村部门将抓紧抓牢夏收夏种夏管各项工作,奋力夺取...

    时间:05-13
  • 网络反不正当竞争新规发布 将于9月起施行

    人民网北京5月13日电 (记者孙博洋)记者从市场监管总局了解到,市场监管总局近日发布了《网络反不正当竞争暂行规定》(以下简称《规定》),2024年9月1日起施行。 市场监管总局相关负责人表示,《规定》推出,旨在预...

    时间:05-13
  • 工信部:4月份我国新能源汽车产销量同比增长均超30%

    人民网北京5月13日电 (记者申佳平)据工业和信息化部官网消息,2024年4月,我国汽车产销分别完成240.6万辆和235.9万辆,同比分别增长12.8%和9.3%。其中,新能源汽车产销分别完成87万辆和85万辆,同比分别增长35.9%...

    时间:05-13
  • 运输服务品质不断提升 1至4月中欧班列累计发送货物67.5万标箱

    人民网北京5月13日电 (记者王连香)记者从中国国家铁路集团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国铁集团)获悉,今年1至4月,中欧班列累计开行6184列,发送货物67.5万标箱,同比分别增长10%、11%。截至2024年4月底,中欧班列已累计开...

    时间:05-13
免责声明:本网对文中陈述、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对所包含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承担全部责任。 本网站转载图片、文字之类版权申明,本网站无法鉴别所上传图片或文字的知识版权,如果侵犯,请及时通知我们,本网站将在第一时间及时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