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财经  »  经济观察

竞跑新赛道,广东制造业锚定这个“万亿级” | 高质量发展调研行

2024-05-15 18:28:00

来源:人民日报客户端

“我们已经是全球领先了,接下来要为行业未来布局谋篇!”站在国家储能大厦尚未完工的展厅里,广东新型储能国家研究院有限公司副总经理李书杰豪气干云。

这里是位于广东省广州市白云区的国家地方共建新型储能创新中心(下称“储能中心”),去年11月获工业和信息化部批复组建,是新型储能领域全国唯一的国家级制造业创新中心。

记者在“高质量发展调研行”中,走进储能中心。南方电网、大唐集团、亿纬锂能、国家能源集团……在储能中心的出资方里,14家产业链龙头企业一一在列,由广东新型储能国家研究院有限公司作为载体运营。目前,储能中心牵头成立的广东省新型储能产业技术创新联盟已覆盖本领域超 85%的国家级创新平台和超80%的上下游企业。

这个国家级制造业创新中心,也是广东竞跑新型储能新赛道,打造万亿级产业集群的底气之一。

图为目前新型储能领域不同技术路线。

“产业风口”到来,新型储能“起飞”遇共性难题

近年来,我国大力发展清洁能源,包括风电、光伏等可再生能源装机量快速提升。国家能源局发布的数据显示,截至2023年底,全国可再生能源发电总装机达15.16亿千瓦,占全国发电总装机的51.9%,在全球可再生能源发电总装机中的比重接近40%。

但是“风光”虽好,却不完美。受气候、季节等自然因素影响,新能源发电往往要“看天吃饭”, 随机性、间歇性、波动性显著,难以稳定可靠地持续供电。大规模消纳并网,需要储能电站来调配。

“如同充电宝,在风电、光伏大发时或者用电低谷时充电,在风光出力小或者用电高峰时放电,以平稳电网运行。” 李书杰说。

作为新能源配套产业,我国储能产业站上了“风口”。相比于代表传统储能方式的抽水蓄能电站,包括新型锂电池、压缩空气、飞轮、重力储能等技术路线在内的新型储能电站选址灵活、建设周期短、反应速度快,在新能源消纳领域优势明显。

“当前,新型储能应用场景已经从最初的电力系统削峰填谷,拓展到新能源并网、微电网等领域,新能源配储、独立储能、用户侧储能项目快速推进,规模持续大幅增长,万亿级的产业规模并不夸大。”李书杰说。

图为我国首个大容量钠离子电池储能电站——伏林钠离子电池储能电站。

新型储能在全国各地加速落地。赛道热度居高不下:截至2023年年底,我国已投运新型储能累计装机规模达34.5兆瓦,相当于1.4个三峡水电站的装机容量,可以满足2000万户居民的用电需求。仅2023年一年,我国新型储能新增装机规模已是“十三五”末装机规模的近10倍。

今年,“发展新型储能”更是被写进了政府工作报告。

站在“风口”起飞的新型储能产业,仍然存在安全、经济、效能等共性技术难题有待突破。广东新型储能国家研究院有限公司电化学储能研究所教授级高级工程师钟国彬说,我国新型储能仍处于商业化初期,正在步入规模化发展阶段。

此前,中电联发布的《新能源配储能运行情况调研报告》也显示,新能源配置的储能项目等效利用系数仅为6.1%。

多方协作破题, 广东聚力打造万亿级产业集群

“储能中心相当于‘武林盟主’,要推动多方协作解决行业发展的痛点难点。”钟国彬说,当前,储能中心正在围绕大容量、高安全、长寿命、高效率的规模化储能技术和装备,聚焦电化学储能、机械储能、超导储能、热储能、氢储能等五大领域以及全过程安全、能量精准管控、创新智慧调控等三个规模化支撑技术,开展关键共性技术研发、成果转移扩散和首次商业化应用。

这是储能中心的使命,在钟国彬看来,也是储能中心花落广东的原因。

“广东是全国储能电池产业配套最全的地区,具有雄厚的产业基础和应用市场,能够迅速形成产业集聚。”钟国彬说。

图为广东佛山宝塘储能电站。

储能中心落地白云区不到半年,已经吸引了北京卫蓝、上海良信、上海奥威、东阳光、珠海冠宇等一批新型储能产业链企业。

“我们在国内光伏低压开关器件、储能低压开关器件的市场占有率高,但再继续往上走,必须要依靠国家级平台来保持行业领先地位。”上海良信电器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任思龙说,希望在储能中心加强与其他单位合作,推动储能断路器的技术开发和标准制定。

“储能中心正在打造国家级新型储能产学研用协同创新基地,广东电网支持配建 220千瓦变电站,未来将为全国乃至全球的新型储能企业、创业团队提供‘从实验室到产业化’的全链条软硬件研发条件,成为引领产业技术装备迭代升级的实证平台。”李书杰说。

这是全国唯一的储能系统测试及实景验证平台,具备在电网统一调度下实现锂电、钠电、固态、超容、液流、水系等储能系统挂网运行验证、系统转换效率比对、安全性验证、商业模式探索等功能,同时还将形成应用大数据库,持续赋能产业发展。

多方协作破解新型储能产业发展难题,也让广东打造新型储能产业科技创新高地底气更足。

去年3月,广东出台《广东省推动新型储能产业高质量发展的指导意见》,明确将新型储能产业打造成为广东“制造业当家”的战略性支柱产业,到2025年全省新型储能产业营业收入达到6000亿元,年均增长50%以上,到2027年达到1万亿元。

一系列举措密集推出:广东省发展改革委会同有关部门在储能产品、储能电站规划、参与电力市场交易等方面出台14项支持政策,广州、深圳等12个地级以上市出台配套文件,全省形成“1+N+N”政策体系;广州、深圳分别成立规模100亿元、200亿元的新型储能产业基金,形成政府资金和社会资本共同推动产业发展的合力;发布30个新型储能重大应用场景机会项目清单,覆盖锂离子、钠离子、固态电池和飞轮储能等技术路线……

今年,广东全省储能在建、已签约待建的重点项目共计146个,总投资额约2787亿元,备案项目同比增长逾5倍。

大风已起,未来已来。

  • 相关阅读
  • 规范商用密码应用与管理 科技成果转化助力市场健康发展

    人民网北京5月16日电 (记者栗翘楚)信息化、网络化、数字化高度发达的今天,密码技术已经渗透到了社会生产生活各个方面,通过加密保护和安全认证两大核心功能,可以完整实现防假冒、防泄密、防篡改、抗抵赖等安全需...

    时间:05-16
  • 国家产融合作平台累计帮助企业融资超8300亿元

    人民网北京5月16日电 (记者栗翘楚)记者日前从2024年“科技产业金融一体化”专项路演(石家庄正定站)暨国家产融合作平台上线三周年交流活动上获悉,国家产融合作平台上线三年来,已累计帮助企业融资超过8300亿元,...

    时间:05-16
  • 向“新”逐“绿” 城市更新绘就美丽中国新图景

    用旧报纸制作成服装;用垃圾袋和快递盒硬纸板制作一个帽子;用瓜子壳、硬卡纸、扭扭棒做成手办玩具……上海虹口区丰镇第一小学的学生们,正兴奋地展示自己的作品。 宣传弘扬“无废”理念、健全“无废城市”建设体制机...

    时间:05-16
  • 两部门:完善再生资源回收体系 支持家电等耐用消费品以旧换新

    人民网北京5月16日电 (记者孙红丽)近日,商务部办公厅、财政部办公厅发布《关于完善再生资源回收体系 支持家电等耐用消费品以旧换新的通知》(以下简称《通知》)。《通知》提出,结合实际,统筹用好县域商业建设行...

    时间:05-16
  • 向“新”而行|实惠出行背后的新质生产力

    7毫秒,一度电“闪送”2000公里。 1.7秒,生产车间下线一组动力电池。 充电15 分钟,能让新能源汽车行驶 300公里。 …… 至2023年底,中国新能源汽车保有量达2041万辆,全年新注册登记743万辆。凭借节能环保、经...

    时间:05-16
  • 我国首个发动机垂直高空模拟试验台点火成功

    原标题:我国首个发动机垂直高空模拟试验台点火成功科技日报北京5月15日电 (田源 赵晋平 夏伟 记者付毅飞)记者从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六院获悉,5月15日,该院101所研制建设的亚洲最大、中国首个发动机垂直高空模拟试验...

    时间:05-16
  • 国内最大规模LNG运输船建造项目首制船交付

    原标题:国内最大规模LNG运输船建造项目首制船交付科技日报北京5月15日电 (记者操秀英)15日,记者从中国海油获悉,我国最大规模LNG(液化天然气)运输船建造项目首制船“绿能瀛”号在中国船舶集团旗下沪东中华造船...

    时间:05-16
  • 解难点疏堵点 让低空经济“振翅翱翔”

    原标题:解难点疏堵点  让低空经济“振翅翱翔”【深瞳工作室出品】 采写:本报记者 罗云鹏 策划:赵英淑 滕继濮 王 菲 在南海之滨的广东深圳,无人机穿梭在高楼大厦间,为忙碌的上班族送外卖;在长三角西翼的安徽合...

    时间:05-16
  • 再制造:老旧设备重获新生之道

    原标题:再制造:老旧设备重获新生之道 河北省河间市一家再制造企业的工人在汽车零部件生产线上工作。 新华社记者 牟宇摄 ◎实习生 杨茜茹 实习记者 宗诗涵 一台濒临报废的机电设备,在经历拆解、清洗、检测、增材制...

    时间:05-16
  • 汽车以旧换新补贴热点问题10问10答

    相关阅读: 汽车“以旧换新”如何换、补多少? 一图看懂...

    时间:05-16
免责声明:本网对文中陈述、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对所包含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承担全部责任。 本网站转载图片、文字之类版权申明,本网站无法鉴别所上传图片或文字的知识版权,如果侵犯,请及时通知我们,本网站将在第一时间及时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