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财经  »  经济观察

数字化新农具显威力

2024-05-27 08:50:00

来源:经济日报

原标题:数字化新农具显威力

萝卜种稀点还是密点?葱越长越细是缺肥吗?苋菜不红咋办……在“梁老师讲农业”的抖音直播间,满头白发的梁振清手拿粉笔,在小黑板上写下“稀种萝卜密植菜”“涝不死的白菜旱不死的葱”“萝卜一张锄,苋菜一担桶”等农谚,耐心解答网友提出的问题。

梁振清退休前是湖北鹤峰县农业农村局高级农艺师。退休后,他在田间地头开课,向农民传授种植技术,帮助大家解决病虫危害。2023年初,梁振清开始通过网络直播方式推广农业技术,每天开2场农技讲座直播,如今已收获21.8万粉丝。

和梁振清一样利用短视频和直播等形式推广农业技术、解答农民困惑的农技人员还有很多。根据《2023抖音三农生态数据报告》,2023年,抖音平台共有2778.3万个农技视频,总播放量达1206.2亿次。农业农村部科技教育司在抖音平台官方账号“中国农技推广”,目前已拥有60.6万粉丝,获得超392万点赞。如今,短视频和直播正成为新农具,助力新农人学习和交流种植、养殖经验。

中国社会科学院农村发展研究所发布《农技传播在短视频、直播平台的生态及价值创造》提出,得益于内容形式直观易懂和智能推荐机制高效匹配供需等特点,相比传统线下农技传播,短视频、直播平台农技传播能够及时满足不同类型农户的多样化需求,缓解信息不对称问题。其及时性和互动性的特点,也能够让农技落地更加精准高效。

近年来,传统农业技术推广体系从业人员积极开展数字化转型,与互联网平台合作或自行搭建平台,探索以短视频、直播等新形式向农民传播农业技术。“利用直播方式讲解农业技术,触达人群更广了。”河南省农业技术推广总站夏粮科科长蒋向介绍,2022年春季,河南省农技总站在小麦春管关键时期,邀请相关领域专家开展小麦肥水管理、病虫害防控、防灾减灾等方面的讲座直播,单场最高播放量达70万人次。2023年以来,河南省农技总站依托全国农技中心线上平台进行直播,也取得了不错的传播效果。

2022年,中央农业广播电视学校与抖音共同推出“新农人计划2022·来抖音学农技”项目。目前,该抖音话题累计获得209.5亿次播放。与中央农业广播电视学校、中国农业科学院的合作,吸引了1840名具有资质的农技员入驻平台。

中国农业大学经济管理学院教授武拉平认为,我国多数中小农户存在文化程度不高、技术水平较低等问题,很多新技术使用往往需要手把手教。短视频和直播形象生动,互动式、现场式讲解可以使广大农户身临其境接受技术培训,实现更好教学效果。同时,短视频、直播内容触达范围广泛,能够覆盖不同地区、不同层次、不同需求的人群,从而实现农技获取层面普惠性。

传统农技推广部门积极搭建线上平台,争取做到实时服务农户。农业农村部科技教育司主管的中国农技推广信息服务平台于2017年8月正式上线运行。7年来,累计在线提问3090万条,专家、农技人员等累计解答2858万条,解答率一直保持在92%以上。同时,发布技术成果视频5万多项,开展专题直播200多场。目前,平台覆盖全国2845个县(农场/垦区),注册用户总量达1300万,已成为用户量最大、活跃度最高、资源最丰富的农业科技服务知识社区,有效拓展了基层农技人员和农户学习新技术的渠道。

在服务农业生产方面,平台建立了效能驱动的线上线下协同推广新机制,探索形成了“农业科技创新链、农民脱贫增收价值链、技术服务供应链”三链相通的推广模式,解决了农民“问专家难、学技术难、找农资难、卖产品难”等问题。在提供农业资讯方面,平台实现了全国农技知识统筹,通过构建立体化农情监测、农技资源高效利用、在线精准指导等技术体系,向涉农用户提供全流程生产信息技术手段支撑,显著降低了劳动作业强度,实现了生产提质增效,达到省工、节肥、增效等目的,促进农业精准、高效、绿色、智慧发展。

积极利用数字技术,为建立多层次、多渠道农业科技推广服务网络,提升效率和质量提供了一条实用性较强的路径。武拉平提到,广大农户要逐步养成通过网络了解相关知识和技术、在实践中不断学习的习惯,让各项技术真正科学地应用到生产实践中,从而更好发挥科技的作用,促进增产增收。(记者 李和风)

  • 相关阅读
  • 仿真技术如何创新发展?院士专家展望未来

    人民网北京5月27日电 (记者赵竹青)“蛟龙”潜海、“嫦娥”揽月、“北斗”组网、C919大型客机问世,这些“大国重器”的研发全都离不开仿真技术的支持。5月24日至26日,第四届中国仿真技术产业高峰论坛在宁波举行,院...

    时间:05-27
  • 《大先生》百校百场校园活动在京启动

    人民网北京5月27日电 (记者赵竹青)为迎接5月30日第八个全国科技工作者日的到来,北京市科学技术协会、北京市通州区人民政府27日共同启动以“科学传承 共话未来”为主题的《大先生》百校百场校园活动,旨在进一步提...

    时间:05-27
  • 科学与艺术如何融合发展?专家这样说

    人民网北京5月27日电 (记者赵竹青)科学与艺术如何融合发展?由中国科学报社主办的首届“唤梦”科学艺术研讨会近日在京举办,多位院士专家围绕“科学与艺术”这一主题分享了各自的经验与感悟。 中国科学院院士、数学...

    时间:05-27
  • 推动绿色可持续发展 业界探索生态治理新路径

    人民网北京5月27日电 (记者许维娜)绿色低碳发展关乎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成色,关乎生态环境保护的本色,也关乎普惠的民生福祉。 创新绿色低碳技术、培育绿色低碳产业、传播绿色低碳理念……近年来,越来越多的企业将绿...

    时间:05-27
  • 强化创新主导地位 业界助推大健康产业发展

    人民网北京5月27日电 (记者许维娜)潜在消费的市场、消费者增长的健康需求、国家政策支持……当前,这些因素推动着大健康产业市场前景广阔,对行业企业综合实力提出更高要求。 业界人士表示,相关企业需强化创新主导...

    时间:05-27
  • 聚焦专业人才培养 业界促进网络安全产业发展

    人民网北京5月27日电 (记者许维娜)作为国家数据工作体系优化调整后首次举办的数字中国建设峰会,本届峰会主题为“释放数据要素价值,发展新质生产力”,旨在探讨数字技术加速中国式现代化进程。 作为本届峰会的重要...

    时间:05-27
  • 我国生态保护补偿制度建设成果丰硕 开启法治化新阶段

    人民网北京5月27日电 (记者许维娜)作为我国生态保护补偿领域首部法律法规,《生态保护补偿条例》(以下简称《条例》)将于6月1日起施行,此举标志着生态保护补偿机制迈入了法治化新阶段。 我国生态保护补偿工作已经...

    时间:05-27
  • 江西城市生活污水处理之困:“顽疾”为何久拖不治?

    生活污水处理,关乎着城市建设功能完善和人民群众的幸福感。 今年5月,人民网记者跟随中央第三生态环境保护督察组(以下简称“督察组”)实地采访发现,江西省部分城市生活污水管网建设改造短板明显,收集处理率低,...

    时间:05-27
  • 2024年全国林草科技活动周启动

    人民网北京5月27日电 (记者杨曦)据国家林草局消息,5月26日,2024年全国林草科技活动周在江苏南京正式启动,主题为“弘扬科学家精神 激发林草创新活力”。 据介绍,举办林草科技活动周,旨在深入实施全民科学素质行...

    时间:05-27
  • 我国首艘海岛(礁)综合地质调查船正式列装

    人民网北京5月27日电 (记者杨曦)据自然资源部消息,5月24日,我国首艘海岛(礁)综合地质调查船“海洋地质二十六号”在海南省正式列装,交由中国地质调查局海口海洋地质调查中心使用,将有力补充我国海洋地质综合调...

    时间:05-27
免责声明:本网对文中陈述、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对所包含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承担全部责任。 本网站转载图片、文字之类版权申明,本网站无法鉴别所上传图片或文字的知识版权,如果侵犯,请及时通知我们,本网站将在第一时间及时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