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财经  »  经济观察

建立现代化生态环境监测体系 美丽中国生态“颜值”更清晰

2024-06-08 09:19:00

来源:人民网 原创稿

天上有卫星、空中有无人机、水里有监测船、地面有走航车……数据显示,国家直接监测各类环境监测点位3.3万个,基本实现了环境质量、生态质量和污染源监测的全覆盖。

生态环境监测是生态环境保护的基础,是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支撑。“十四五”以来,我国现代化生态环境监测体系的建设已经取得积极进展,监测网络更加先进全面,数据质量更加真实可靠。

近日,生态环境部研究制定了《关于加快建立现代化生态环境监测体系的实施意见》(以下简称《意见》)。《意见》提出,以监测先行、监测灵敏、监测准确为导向,以更高标准保证监测数据“真、准、全、快、新”为目标,以科学客观权威反映生态环境质量状况为宗旨,健全天空地海一体化监测网络,加速监测技术数智化转型,筑牢高质量监测数据根基,强化高效能监测管理,实现高水平业务支撑,更好发挥生态环境监测对污染治理、生态保护、应对气候变化的支撑、引领和服务作用,为建设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美丽中国贡献监测力量。

建立现代化监测体系是一个循序渐进、久久为功的过程。去年召开的全国生态环境保护大会强调,要加快建立现代化生态环境监测体系,健全天空地海一体化监测网络。

今年年初发布的《关于全面推进美丽中国建设的意见》也明确提出,加快建立现代化生态环境监测体系,健全天空地海一体化监测网络,加强生态质量监督监测,推进生态环境卫星载荷研发。加强温室气体、地下水、新污染物、噪声、海洋、辐射、农村环境等监测能力建设,实现降碳、减污、扩绿协同监测全覆盖。提升生态环境质量预测预报水平。

“伴随着我国生态环保事业的蓬勃发展,环境监测已经走过50周年的发展历程,作用日益凸显、地位不断提升,监测作为生态环境保护‘顶梁柱’和‘奠基石’的观念已深入人心。”生态环境部生态环境监测司司长蒋火华告诉人民网记者,“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是美丽中国建设的重要时期。生态环境监测将锚定美丽中国建设目标,加快建立与之相适应的现代化生态环境监测体系,为全面推进美丽中国建设、建设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提供支撑保障。”

此次印发《意见》,也明确了“两步走”目标:第一步,未来五年集中力量推进现代化监测体系建设取得重大进展,实施天空地海一体化监测网络建设工程、监测科技创新工程、强基层补短板能力提升工程、监测人才培养工程等“四大工程”,加速生态环境监测数智化转型,提升生态环境监测整体能力。第二步,再用五年左右时间,到2035年,现代化生态环境监测体系基本建成,生态环境监测综合实力达到世界先进水平,为中国式现代化贡献更多监测力量。

“现代化生态环境监测体系是一套包含完善的监测网络、先进的监测技术、系统的监测业务、严格的质量控制、高效的监测管理等的有机系统。”蒋火华补充说,“现代化生态环境监测体系具有五个方面鲜明特征:一是布局合理、要素全面;二是精准科学、运行高效;三是制度健全、监管有序;四是发现问题、洞察规律;五是创新科技、培养人才。”

据悉,为切实推动《意见》各项要求落实落地,生态环境部还研究制定了《现代化生态环境监测体系建设要点(省域)》,分领域明确细化具体建设要求,为地方推进监测现代化提供有力抓手,鼓励先进地区先行先试,引导落后地区补齐短板,系统、全面提升地方监测整体能力。

蒋火华表示,下一步,生态环境监测将对标美丽中国建设考核要求和指标体系,结合美丽中国建设重点任务,制定科学合理的监测评价方法,补齐监测短板弱项。要在巩固提升传统监测体系优势的基础上,加快生物多样性、碳排放、新污染物等新兴领域的监测能力建设,加快形成与美丽中国建设相匹配的现代监测体系。

  • 相关阅读
  • 群众出行热情高 端午假期首日全社会跨区域人员流动量超2亿人次

    人民网北京6月9日电 (记者乔雪峰)记者从交通运输部获悉,端午节假期首日(6月8日),全社会跨区域人员流动量20867.1万人次,环比增长10.8%,比2019年同期增长9%,比2023年同期下降1.1%。 公路方面,公路跨区域人员...

    时间:06-09
  • 业界:加速合成生物技术创新 打造生物制造新增长引擎

    从“人工”抗疟疾药物青蒿素到“人工”抗癌药物长春花碱,从透明质酸量产到胶原蛋白产业化,在一项项成果突破中,合成生物技术正在“重构”人们的生活。 在不少业内人士看来,合成生物学被视为继“DNA双螺旋结构的发...

    时间:06-09
  • 证监会拟出台行政处罚裁量基本规则

    人民网北京6月9日电 (记者黄盛)为进一步规范中国证监会及其派出机构行政处罚裁量,统一执法尺度,增强裁量公开性,实现裁量公正,证监会于日前研究制定了《中国证监会行政处罚裁量基本规则(征求意见稿)》(下称...

    时间:06-09
  • 我国世界自然遗产和双遗产数量居世界首位

    人民网北京6月9日电 (欧阳易佳)6月8日是我国第八个“文化和自然遗产日”,今年的活动主题为“保护世界遗产,建设美丽中国”。记者从国家林业和草原局获悉,目前,我国世界遗产总数达57项,位居世界第二。其中,世界...

    时间:06-09
  • 以“零容忍”态度严惩监测数据弄虚作假

    “外挂”电子作弊设备、肆意篡改检测数据;检测采样不规范、监测行为弄虚作假;检测机构无序发展、干扰正常数据传输并出具虚假检测报告……多地生态环境部门公布案例显示,环保监测数据造假现象仍有出现,现代版“掩...

    时间:06-09
  • “小龙舟”撬动“大市场” 端午假日激发文旅消费新活力

    佛山叠滘乡看龙舟、西安沉浸式“新中式游”、青岛“小阿勒泰”微度假游……随着端午假期临近,各地节日气氛渐浓,文旅服务市场热度持续攀升,新业态涌现、新场景频出,不断释放“假日经济”的消费活力。 今年端午假期...

    时间:06-09
  • 新时代中国调研行之看区域·中部篇|交通发展:通衢畅达连四方

    原标题:新时代中国调研行之看区域·中部篇|交通发展:通衢畅达连四方 船舶在湖北武汉阳逻港区水域行驶(6月1日摄,无人机照片)。 近年来,中部各省立足区位优势、产业基础和资源禀赋,着力建设现代化交通基础设施...

    时间:06-09
  • 我国已划定海洋生态保护红线15万平方千米

    原标题:我国已划定海洋生态保护红线15万平方千米从8日召开的世界海洋日暨全国海洋宣传日主场活动上获悉,由自然资源部发布的《2023年中国海洋生态预警监测公报》(以下简称《公报》)显示,我国已划定海洋生态保护红...

    时间:06-09
  • 首批《海洋数据开放共享目录》发布

    原标题:首批《海洋数据开放共享目录》发布8日,在第16个世界海洋日暨第17个全国海洋宣传日上,自然资源部公开发布了首批《海洋数据开放共享目录》和全国首个国家海洋大数据服务平台海洋云。 据介绍,国家海洋观测调...

    时间:06-09
  • 房地产新政策对楼市影响几何

    原标题:房地产新政策对楼市影响几何  近期,多地陆续优化调整房地产政策,从金融、土地、存量商品住房消化等方面综合施策,包括取消房贷利率下限、下调房贷首付款比例和公积金贷款利率等。在政策带动下,房地产市...

    时间:06-09
免责声明:本网对文中陈述、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对所包含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承担全部责任。 本网站转载图片、文字之类版权申明,本网站无法鉴别所上传图片或文字的知识版权,如果侵犯,请及时通知我们,本网站将在第一时间及时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