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财经  »  经济观察

假日消费热力涌动(锐财经)

2024-06-12 05:27:00

来源:人民日报海外版

  在城郊采摘、露营,到海边戏水踏浪,去古镇体验非遗,赴山野徒步休闲……刚刚过去的端午假期,居民出游热情高涨,吃、住、行、游、购、娱等消费很火热。

  假日消费是观察经济发展的一扇窗口,今年以来,消费市场潜力持续释放,折射出中国经济的蓬勃生机与活力。

  

  消费出游市场火爆

  端午假期,随着人们走亲访友、外出游玩,各地车流人流迎来高峰。

  交通运输部数据显示,端午假期全社会跨区域人员流动量预计超6亿人次。据文化和旅游部数据中心测算,全国国内旅游出游合计1.1亿人次,同比增长6.3%;国内游客出游总花费403.5亿元,同比增长8.1%。

  广东顺德的龙舟竞赛,浙江嘉兴的“裹粽”比拼,湖北秭归的研学之旅,还有备受消费者青睐的苏州传统戏曲、福建采茶文化、云南非遗扎染等民俗体验……各地积极打造新场景、新业态,助推假日消费热度攀升。

  北京市商务局发布的数据显示,端午假期,全市60个重点商圈客流量2280.2万人次,同比增长10.3%;实现消费金额65.7亿元,同比增长12.9%;百货、超市、专业专卖店、餐饮和电商等业态的企业销售额同比增长8.7%。

  消费市场大数据实验室(上海)监测显示,6月7日—9日,上海全市线上线下共计消费310.7亿元,比去年同期增长17.3%。端午节期间,上海商旅文体展持续融合,民俗活动、特色美食、体育休闲等消费场景不断上新,进一步释放消费活力。

  “各地积极挖掘消费热点、拓宽消费场景,将传统民俗文化与假日经济相结合,聚焦文旅等重点消费领域,推动了居民消费意愿继续回升。”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市场经济研究所研究员陈丽芬说。

  商品服务新意十足

  山西“古建+非遗”文化游、广东城市圈内“端午民俗游”、“拼假”远赴阿勒泰草原游……业内人士表示,今年端午,不仅景区门票、酒店、车票订单量大幅增长,还涌现出“非遗+”文化游、都市圈短途游、“龙虾名产地”小城游等各类新趋势、新玩法,大大丰富了游客的出行体验,进一步带动各地生活服务消费上扬。

  飞猪数据显示,今年端午假期,境内游人均预订量、人均消费金额比去年同期双双提升,消费者追求体验丰富度的趋势更加明显。美团数据显示,端午假期全国日均生活服务线上消费规模比2019年同期增长69%,广东、江苏、浙江、北京、上海、四川等省份消费规模位居全国前列。

  看商品消费领域,同样新意十足。拿端午节日“标配”粽子来说,青稞粽、麻辣小龙虾粽、紫糯栗蓉粽等主打健康减脂和小众口味的新产品不断涌现,折射消费者的多元化需求,也助推小粽子成为大产业。中国数据研究中心最新调研显示,2024年粽子市场总量增幅将达到8%,市场规模首次突破百亿元大关。

  端午假期,广东、广西、福建等地迎来多降雨天气,干衣机等新品销量快速增长。苏宁易购数据显示,端午假期华南地区干衣机销量同比增长53.7%。据了解,端午假期前夕,多地围绕家居、家电、百货、餐饮等领域发放消费券,不断拉升消费热度。

  消费潜力有望持续释放

  天猫宣布追加2亿元专项补贴以旧换新;京东正式启动北京市家电家居以旧换新补贴专场活动……今年端午假期,新一轮消费品以旧换新、“6·18”年中大促等多项重磅活动同期展开,此外,暑期消费即将启幕,为消费市场带来多重利好。

  业内人士分析,端午假期作为暑期出游高峰的开端,将助推各地生活服务业消费加速扩容提质,为各地文旅市场迎接暑期旺季做好准备。

  “随着端午、暑期等消费旺季的到来,叠加相关促消费政策支持,假日经济将保持较强活力,服务消费将有较大幅度增长。”陈丽芬建议,继续拓展假日消费多元化供给体系,丰富下沉市场消费场景,加大传统节日文化建设,打造新型文旅商业消费聚集区。

  商务部新闻发言人何亚东近日表示,商务部统筹推进“2024消费促进年”,围绕传统节日期间餐饮购物、文娱旅游等消费热点,指导各地开展丰富多样的端午系列活动,推动消费持续扩大。

  “今年以来,从冰雪经济到假日经济,文旅消费、数字消费、绿色消费、健康消费等热点为消费市场不断增添新动力,消费市场总体呈现持续恢复态势。”国家统计局新闻发言人刘爱华表示,随着消费新场景不断涌现,新业态加快融合,消费空间不断拓展,以及消费品以旧换新等促消费政策逐步落实,消费潜力有望得到持续释放。

  • 相关阅读
  • 油价下调!国内多数地区92号汽油将重回“7元时代”

    本报记者 杜雨萌6月13日,国家发展改革委发布消息称,根据近期国际市场油价变化情况,按照现行成品油价格形成机制,自2024年6月13日24时起,国内汽、柴油价格(标准品,下同)每吨分别降低190元、180元。据...

    时间:06-13
  • 自然资源部:四个方面提出举措要求 完善老旧小区改造相关的规划土地政策

    本报讯 (记者郭冀川)6月13日,记者从自然资源部获悉,日前,自然资源部办公厅印发《关于进一步加强规划土地政策支持老旧小区改造更新工作的通知》(以下简称《通知》),围绕破解在老旧小区改造当中存在的...

    时间:06-13
  • 美联储维持利率不变 预计年内最多降息1次

    本报记者 韩昱据新华财经消息(下同),北京时间6月13日凌晨,美联储宣布将联邦基金利率目标区间维持在5.25%至5.5%之间不变。这是自去年9月份以来连续第7次会议维持利率不变。美联储在当天发表的声明中表示...

    时间:06-13
  • 统筹去库存与保障性住房供给 多地实践“以购代建”模式

    本报记者 张芗逸6月12日,中国人民银行在山东省济南市召开保障性住房再贷款工作推进会。会议指出,设立保障性住房再贷款,鼓励引导金融机构按照市场化、法治化原则,支持地方国有企业以合理价格收购已建成存...

    时间:06-13
  • 年内新增专项债发行规模占全年限额逾三成 基建领域仍是主要发力点

    本报记者 韩昱《证券日报》记者梳理Wind数据发现,截至6月12日,年内各地发行新增专项债规模达到11871.3245亿元,占全年限额(39000亿元)已超过三成。5月份整月各地发行152只新增专项债,规模达到4383.472...

    时间:06-13
  • 多地规划发放算力券 助力中小企业数字化发展

    本报记者 寇佳丽为加快盘活和促进数据要素创新性配置,越来越多城市加入筹备、规划算力券的队伍。例如,6月初,杭州市人民政府官网对外发布《实施“春晖计划”进一步降低企业成本若干措施》(以下...

    时间:06-13
  • 创业板50指数“出海”ETF国际化再提速

    本报讯 (记者田鹏)日前,景顺长城基金外方股东景顺在欧洲市场推出其首只紧跟A股创业板50指数的ETF产品,标志着A股指数“出海”进程迈出重要一步。当地时间6月10日,深圳证券交易所与景顺长城外...

    时间:06-13
  • 完善中国特色现代企业制度 上市公司需当好“先锋队”

    本报记者 吴晓璐6月11日召开的中央全面深化改革委员会第五次会议审议通过了《关于完善中国特色现代企业制度的意见》。会议指出,完善中国特色现代企业制度,要尊重企业经营主体地位,坚持问题导向,根据企业...

    时间:06-13
  • 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我国实有民营经济主体总量18045万户

    本报记者 寇佳丽6月12日,据央视新闻客户端报道,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数据显示,截至2024年5月底,我国实有民营经济主体总量18045万户,占全部经营主体总量的比重从2019年的95.5%增长为96.4%,其中,民营企...

    时间:06-13
  • 5月份CPI同比上涨0.3% 物价有望延续温和回升态势

    本报记者 孟珂6月12日,国家统计局发布数据显示,5月份全国居民消费价格指数(CPI)同比上涨0.3%,同比涨幅连续四个月为正值;全国工业生产者出厂价格指数(PPI)同比下降1.4%,降幅比4月份收窄1.1个百分点...

    时间:06-13
免责声明:本网对文中陈述、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对所包含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承担全部责任。 本网站转载图片、文字之类版权申明,本网站无法鉴别所上传图片或文字的知识版权,如果侵犯,请及时通知我们,本网站将在第一时间及时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