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财经  »  经济观察

念好“山字经” 奏响“四季歌”

2024-06-12 09:07:00

来源:新华每日电讯 要闻

新华社长春6月11日电(记者褚晓亮 宗巍 王帆 金津秀)它是东北亚的生态屏障,松花江、图们江、鸭绿江从这里发源,滋养着东北大地,奔腾入海;它是地域文化的璀璨明珠,多民族在这里交融汇聚;它是透视中国旅游业高质量发展的一扇窗,在这里,保护与发展并行,区域协同,孕育出民生产业、幸福产业……

巍巍长白山,雄立天地间。

一座山串起区域“协同链”

半池湖水半池冰。5月末,长白山天池迎来了“开冰季”。从山脚到山顶,海内外游客们经历着从短袖到羽绒服的奇妙旅程,体验“一山有四季,十里不同天”的神奇景象。

年初,冰雪热席卷东北大地,身为东北冰雪旅游带的“最高极”,长白山景区不仅在旺季日均吸引游客超万人次,也在发挥辐射带动作用,为延边、白山等周边区域的旅游业注入活力。

“延大网红墙”“逛吃水上市场”……距离长白山高铁车程1小时40分钟的延吉,在区域旅游带动下,近年来已成为新晋网红城市。

数据显示,“五一”假期,长白山景区和延边累计接待游客分别同比增长119.32%和144.85%。松花江生态旅游风景区、和龙金达莱村等长白山区域多处景区游客数据也屡创新高。

发展现代旅游业体系,“科学统筹,协同发展”是基础。

“我们与白山、延边、吉林长白山森工建立沟通合作机制,大长白山区域协同发展格局初步形成。”长白山管委会主任高飞说,跨区域多部门联合执法后,旅游市场秩序也得到显著规范。

多年来,从长白山“一枝独秀”,到大长白山和长吉旅游经济“双核引领”;从西部冰产业、通化梅河崛起形成“四轮驱动”,到目前全省开展“千亿市”“百亿县”建设,吉林以长白山为布局起点,逐步形成一个多点支撑、多元发展的旅游业空间布局。

去年3月,文化和旅游部、国家发展改革委联合印发《东北地区旅游业发展规划》,提出构建“三纵三横”旅游通道,其中东纵旅游通道打造以长白山、边境风光等为核心吸引的特色旅游产业走廊。

边境丹东、醉美长白、网红延吉……放眼通道内各城市,以点成线、串珠成链,在优势互补间蔚然成势。

“以大旅游一体化思路,协同发展、错位发展、借力发展。”吉林省文化和旅游厅厅长孙光芝说,东北各省通过游客互换,共同开发旅游线路,打造区域品牌和旅游目的地。

立足东北,放眼全国。近期,电视剧《我的阿勒泰》火出圈,北疆风光治愈众多网友。早在2021年,吉林就与新疆共同创建中国(长白山脉—阿尔泰山脉)冰雪经济高质量发展试验区,在旅游、运动、商贸等方面深入合作,一东一西,推动区域冰雪产业集聚发展。

交通也在为旅游业发展“保驾护航”。近日,沈白高铁辽宁段隧道全部贯通,全线余下未贯通的11座隧道开挖进度在85%以上。随着明年沈白高铁开通运营,北京到长白山仅需不到4个小时,大长白山区域将成为京津冀的都市“后花园”。

一座山唱响旅游“四季歌”

进入6月,细雨蒙蒙,云海连绵,长白山主峰在远处若隐若现。记者来到长白山北景区游客集散中心,游客们在此按购票时段排队等待上车。宽敞的大厅内,休息区、医务室、咖啡店一应俱全。

设施不足、交通拥堵等问题,曾是摆在长白山面前的发展瓶颈。“动真碰硬,下决心去解决。”长白山旅游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王昆说。2022年2月,长白山北景区山门功能下移至二道白河镇,并采取分时预约、网络售票,为游客提供便捷服务。

近年来,大长白山区域以“出新、求质、共融”,因地制宜升级旅游业:

——全季全景推出“新”长白。随着需求升级和设施完善,长白山冬季封山已成为历史。当地立足绿水青山和冰天雪地资源禀赋,逐渐由单季向全季,从天池游向全景游转变,孵化“长白天下雪”“心往长白山,松花江上游”等IP,同时优化产品供给,打造云顶市集、雪绒花等沉浸式业态产品。

——品质服务打造好环境。5月25日,为打通服务游客“最后一公里”,350台网约车在长白山投入运营,填补区域空白。“大长白山区域交通运输体系和旅游产业布局进一步优化。”吉林省运输管理局副局长李乃龙说。

山门下移、机场改建、推出“长白山一机游”智慧平台……长白山不断优化旅游市场环境,2023年,餐饮经营主体已新增300余家,住宿床位新增1300余张,暑期高铁列次增至15对,高铁站运送旅客达180万人次,长白山机场吞吐量达57万人次。

——文旅融合形成新业态。文旅深度融合下,游客从观光游、度假游逐渐向文化体验游转变。在推出滑雪、温泉等冰雪文化度假产品的同时,长白山还挖掘长白山神庙遗址、老黑河遗址等历史文化旅游资源,并依托生态文化开发山地运动、研学旅游等新业态,以文塑旅、以旅彰文、以体促旅。

吉林将推出大型沉浸式演出《粉雪传奇》,以守护长白山的“守山人”为故事题材,展现吉林文化魅力。“我们还在布局‘山水长白’文化旅游新业态,联合研学机构,研发长白山自然教育产品。”高飞说。

一座山讲述发展“新传奇”

仲夏时节,长白山的原始森林生机勃勃。密林深处,一巢中华秋沙鸭雏鸟从树上依次跳下,跟着鸭妈妈在溪水中嬉戏、觅食。据统计,2023年在吉林省繁衍停歇的中华秋沙鸭已达600多只。

“保护第一、生态优先”。1960年4月,长白山自然保护区正式成立。这里是东北的天然生态屏障,拥有2500多种野生植物、1500多种野生动物,中华秋沙鸭、紫貂、东北红豆杉等重要野生动植物种群数量在此稳步增长。

保护生态和发展生态旅游相得益彰。长白山将保护与开发相结合,坚定不移走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之路。

为强化保护,长白山坚持实施松花江水源地保护、山水林田湖草生态保护修复等工程,开展“反盗猎反盗伐”“红松种源保护”等专项行动。在三代人累计4000多万公里的巡护下,保护区如今已连续63年无重大森林火灾。

今年3月,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公布新一批世界地质公园名录,其中包括长白山等中国的6个地质公园。至此,长白山已获得“世界生物圈保护区”“世界最佳自然保护地”“世界地质公园”三张国际名片,海内外知名度不断提升。

围绕长白山这一资源宝库,吉林也在做好“土特产”文章,把生态资本转化为发展资本。

在通化、白山、延边等东部山区打造特色产业带,推进“长白山人参”“长白山黑木耳”等特色产业集群建设。吉林立标打样,带动全省特色产业标准化、园区化、规模化。

位于长白山西北麓的万良长白山人参市场,每年可完成全国80%的人参交易,年交易额接近200亿元。立足特色产业,当地还推出逛人参博物馆、品人参宴的“人参文化游”,带动三产融合。

让旅游业成为民生产业、幸福产业。在长白山林海深处,有一座世代相传300多年的锦江木屋村。随着旅游业的发展,这里成了远近闻名的旅游景点。从过去的伐木、挖参、渔猎,到如今开民宿、做餐饮、卖山货。谈及乡村之变,62岁的村民于艳霞难掩激动:“旅游让村子活了过来,大家的生活也更有奔头。”

讲好长白山故事,续写绿色传奇。吉林锚定旅游强省、冰雪强省建设目标,全力打造万亿级大旅游集群,在旅游业高质量发展的新征程中,步履坚定。

  • 相关阅读
  • 自然资源部:破解老旧小区改造堵点问题 促进低效用地再开发

    本报记者 郭冀川6月13日,自然资源部发布《关于进一步加强规划土地政策支持老旧小区改造更新工作的通知》(以下简称《通知》),围绕破解在老旧小区改造当中存在的困难、堵点问题,从规划和土地政策角度深入...

    时间:06-14
  • 全国首单水利基础设施公募REITs获受理 深市REITs市场扩面提质稳步推进

    本报记者 田鹏我国基础设施公募REITs扩面提质稳步推进。6月13日,据深圳证券交易所官网显示,银华绍兴原水水利封闭式基础设施证券投资基金(以下简称“银华绍兴原水REIT”)已正式获受理,该项目...

    时间:06-14
  • 工业和信息化部:为独角兽企业高质量发展营造良好环境

    本报讯 (记者郭冀川)6月13日,工业和信息化部党组书记、部长金壮龙主持召开第九次制造业企业座谈会,围绕发展新质生产力、建设一流企业,与独角兽企业负责人深入交流,听取企业情况介绍和意见建议,研究促...

    时间:06-14
  • 政策护航民营经济“向下扎根、向上生长”

    本报记者 寇佳丽民营经济在我国经济增长、就业、创新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先后经历了初步发展阶段、快速发展阶段,如今,民营经济已进入转型升级阶段。“现阶段,我国民营经济发展整体呈现两大特征:...

    时间:06-14
  • 油价下调!国内多数地区92号汽油将重回“7元时代”

    本报记者 杜雨萌6月13日,国家发展改革委发布消息称,根据近期国际市场油价变化情况,按照现行成品油价格形成机制,自2024年6月13日24时起,国内汽、柴油价格(标准品,下同)每吨分别降低190元、180元。据...

    时间:06-13
  • 自然资源部:四个方面提出举措要求 完善老旧小区改造相关的规划土地政策

    本报讯 (记者郭冀川)6月13日,记者从自然资源部获悉,日前,自然资源部办公厅印发《关于进一步加强规划土地政策支持老旧小区改造更新工作的通知》(以下简称《通知》),围绕破解在老旧小区改造当中存在的...

    时间:06-13
  • 美联储维持利率不变 预计年内最多降息1次

    本报记者 韩昱据新华财经消息(下同),北京时间6月13日凌晨,美联储宣布将联邦基金利率目标区间维持在5.25%至5.5%之间不变。这是自去年9月份以来连续第7次会议维持利率不变。美联储在当天发表的声明中表示...

    时间:06-13
  • 财经观察:“硬防晒”渐成标配 撬动夏日消费“新蓝海”

    手持遮阳伞、身着防晒服、面带“脸基尼”,再搭配一副墨镜……入夏以来,各地气温不断升高,在街头户外,“硬防晒”产品正成为年轻人的出行标配。 防晒产品正迎来自己的“主场时刻”。在线上线下,防晒衣、防晒口罩、...

    时间:06-13
  • 农业高温干旱风险预警发布 多地科学抗旱保障夏种夏管顺利开展

    人民网北京6月13日电 (记者李栋)截至目前,全国夏播已过五成。近日,我国北方地区出现大范围高温天气,给农业生产带来不利影响,针对华北、黄淮、江淮等地降水偏少情况,多部门积极展开应对,做好各项保障工作,落...

    时间:06-13
  • 构建通江达海新通道 一条世界级运河正在加速建成

    当前,平陆运河正处于施工关键期,在马道枢纽施工现场,深达60余米的巨型基坑内,工程车辆往来穿梭,项目建设热火朝天。 作为平陆运河第一座梯级枢纽,如今的马道枢纽已渐具雏形。 北起南宁横州市西津库区平塘江口,...

    时间:06-13
免责声明:本网对文中陈述、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对所包含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承担全部责任。 本网站转载图片、文字之类版权申明,本网站无法鉴别所上传图片或文字的知识版权,如果侵犯,请及时通知我们,本网站将在第一时间及时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