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财经  »  经济观察

我国综合立体交通网建设步伐加快

2024-08-13 09:08:00

来源:光明日报

原标题:我国综合立体交通网建设步伐加快

铁路完成固定资产投资3373亿元,同比增长10.6%,创历史同期新高;水运建设完成固定资产投资1025亿元,同比增长9.5%;民航业完成固定资产投资615.2亿元,同比增长33.2%;公路建设完成固定资产投资12393亿元……今年上半年,我国完成交通固定资产投资1.7万亿元,投资规模保持高位运行,我国综合立体交通网建设步伐加快、亮点频出。

交通重大工程具有单体投资多、社会影响大、带动作用强的特点,是扩内需、稳增长、促就业的重要领域之一。一批重大工程建设的稳步推进,为巩固和增强我国经济回升向好态势注入强劲动力。

铁路网规模进一步提升

近日,西渝高铁康渝段全线最长斜井七星坪隧道2号斜井顺利贯通,大型机械设备“入住”现场,标志着全线隧道全面步入机械化施工阶段。中铁十七局西渝高铁项目工区经理董磊表示,西渝高铁康渝段是我国迄今为止第一条横穿大巴山腹地的铁路,建成通车后,从西安到重庆最快只需要2个多小时,进一步助力城乡融合和区域协调发展。

今年上半年,铁路部门有序推进重点项目联调联试、试运行,高质量完成工程验收、安全评估、运营准备等工作,累计新开通线路979.6公里,进一步完善了区域路网布局。

国铁集团相关负责人介绍,今年以来,国铁集团充分发挥铁路投资产业链长、辐射面广、拉动效应强的作用,优质高效推进铁路工程建设,现代化铁路基础设施体系加快构建,我国铁路网整体规模进一步提升。

当前,宜昌至涪陵高铁、铜仁至吉首铁路、焦作至平顶山铁路、深圳西丽站及相关工程、兰州至张掖高铁武威至张掖段等7个项目完成可行性研究批复,有望尽快开工。

今年年初召开的国铁集团工作会议提出,国铁集团将加快构建现代化铁路基础设施体系,今年力争投产新线1000公里以上。“我们将继续强化建设投资的拉动作用,让更多有效益的投资更好地支撑扩大内需、更有力地助推中国经济行稳致远。”该负责人表示。

重大水运项目建设稳步推进

8月7日,上海国际航运中心罗泾集装箱港区一期工程正式开港。作为上海市重大交通工程之一,全自动化的罗泾港区集装箱码头是我国首个系统化旧码头集装箱改造项目。该码头的开港运营,将进一步巩固上海港的枢纽港地位、优化集疏运结构,从而更好地服务长江经济带发展。

经济强国必定是海洋强国、航运强国。今年上半年,我国水运建设完成固定资产投资同比增长9.5%,货运量、港口货物吞吐量、人员流动量等主要指标均实现较快增长。交通运输部副部长付绪银表示,目前,我国已建成的自动化集装箱码头有21座,自动化的干散货码头有28座,已建及在建的自动化码头数量位居世界首位,我国港口的自动化技术水平和应用规模总体位居国际前列。

如今,在祖国各地,重大水运项目建设正在稳步推进。广西平陆运河工程3座大型枢纽均已进入船闸主体施工阶段;6000吨“大圆桶”沉入小洋山海底,上海港小洋山北作业区集装箱码头项目加快建设,建成后将进一步发挥长三角世界级港口群江海联运整体优势;长江干线武汉至安庆段6米水深航道整治工程建成投用,万吨级江海船舶常年直达武汉,有力服务中部地区崛起。

付绪银指出,下一步,交通运输部门将加快完善顶层设计和标准体系,研究建立智慧港口评价体系,大力推进传统码头智能化改造,持续提升港口服务智慧化水平,加快发展新质生产力,为水运高质量发展贡献力量。

低空经济加速起飞

日前,在广东深圳北站枢纽东广场,一架承载着10名旅客的东部通航AW139型直升机从深圳北站接驳机场腾空而起。国内首个“低空+轨道”联运项目在深圳北站顺利开航,进一步健全粤港澳大湾区立体交通出行网络,有望实现1小时内到达湾区90%以上地区。

数据显示,今年上半年,我国无人机总数较去年底增长48%;超1.4万家无人机企业持有现行有效的民用无人驾驶航空器运营合格证;到2025年,低空经济对中国国民经济的综合贡献值将达3万亿元至5万亿元……一系列数据显示,我国低空经济正在加速起飞。

中国民航局综合司副司长孙文生介绍,低空经济既包括传统通用航空业态,又融合了以无人机为支撑的低空生产服务方式,是一种容纳并推动多领域协调发展的综合经济形态,具有明显的新质生产力特征。

如今,“低空经济+”应用场景日益丰富。民航领域业内人士介绍,目前已经进行商业化探索的应用场景有物流、旅游、农业、消防、巡检等。此外,“政策+产业”正不断加速“低空经济+”应用场景的落地,旅游、物流、城市管理、交通等重要场景的应用现状值得关注。

“低空经济在自身发展的同时,还可以培育新业态、带动新产业,为经济增长带来新动力。”孙文生表示,接下来,民航局将继续督促调度重大项目建设和前期工作,并建立健全各类飞行活动的安全运行规则、标准,构建良好的低空经济市场生态。

(本报记者 訾谦)

  • 相关阅读
  • 市场化机制赋能绿色转型显成效 全国碳市场碳排放配额累计成交额超270亿元

    本报记者 田鹏近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的《关于加快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的意见》提出,“完善绿色电力证书交易制度,加强绿电、绿证、碳交易等市场化机制的政策协同”。碳交易市场是利用...

    时间:08-13
  • 因地制宜 多地优化住房公积金相关政策

    本报记者 张芗逸近期,多地对住房公积金政策进一步优化。仅8月12日,就有郑州、成都、贵阳三地对住房公积金政策进行调整,分别包含支持使用住房公积金贷款购买配售型保障性住房、支持提取住房公积金直付购房...

    时间:08-13
  • 今年全国快递业务量已突破1000亿件 比去年提前71天

    本报记者 寇佳丽记者从国家邮政局获悉,国家邮政局监测数据显示,截至8月13日,今年我国快递业务量已突破1000亿件,比2023年达到千亿件提前了71天,凸显出我国快递市场的繁荣活跃和发展质效的不断提升,更折...

    时间:08-13
  • 7月份新增信贷季节性回落 逆周期调节政策有望适时加力

    本报记者 刘琪8月13日,中国人民银行发布2024年7月份金融统计数据报告。数据显示,前七个月人民币贷款增加13.53万亿元。分部门看,住户贷款增加1.25万亿元,企(事)业单位贷款增加11.13万亿元,非银行业金...

    时间:08-13
  • 央行昨日公开市场净投放3850.8亿元 维护银行体系流动性合理充裕

    本报记者 刘琪8月13日,中国人民银行(以下简称“央行”)以固定利率、数量招标方式开展了3857亿元逆回购操作,以维护银行体系流动性合理充裕,操作利率为1.7%。鉴于当日有6.2亿元逆回购到期,故...

    时间:08-13
  • 7月份金融数据出炉!

    本报讯 (记者刘琪)8月13日,中国人民银行发布2024年7月金融统计数据报告。数据显示,7月末,广义货币(M2)余额303.31万亿元,同比增长6.3%。狭义货币(M1)余额63.23万亿元,同比下降6.6%。流通中货币(...

    时间:08-13
  • 1000亿元 支农支小再贷款额度再新增

    人民网北京8月13日电 (记者黄盛)中国人民银行13日表示,决定新增重庆、福建、广东、广西、河南、黑龙江、湖南、吉林、江西、辽宁、陕西、四川12省(区、市)支农支小再贷款额度1000亿元,支持受灾严重地区防汛抗洪...

    时间:08-13
  • 央行宣布新增支农支小再贷款额度1000亿元!

    本报讯 (记者刘琪)8月13日,中国人民银行发布消息,为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防汛抗洪救灾工作的重要指示批示精神和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做好金融支持防汛抗洪救灾及灾后重建工作,中国人民银行...

    时间:08-13
  • 来这里,带你探秘“梦幻灵境”

    人民网武汉8月13日电 (记者孙阳、王天乐、栗翘楚、赵晨)戴上VR,通过“时空穿梭机”体验深地一号地下奇妙之旅;给个指令,机器狗灵活地完成各种动作;面对屏幕,与苏东坡进行顺畅无阻的交流与对话……8月13日,...

    时间:08-13
  • 水利部:多条河流可能发生洪水过程 局地山洪灾害风险较高

    人民网北京8月13日电 (欧阳易佳)记者从水利部获悉,未来一周,受强降雨影响,海河流域滦河、潮白河,黄河流域渭河,长江流域岷江,珠江流域西江干支流,辽河流域辽河、大凌河,鸭绿江等河流可能发生洪水过程,暴雨...

    时间:08-13
免责声明:本网对文中陈述、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对所包含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承担全部责任。 本网站转载图片、文字之类版权申明,本网站无法鉴别所上传图片或文字的知识版权,如果侵犯,请及时通知我们,本网站将在第一时间及时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