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财经  »  经济观察

从2374万吨标准煤到48.3亿吨标准煤

2024-09-18 08:51:00

来源:经济日报

原标题:从2374万吨标准煤到48.3亿吨标准煤

西北荒漠戈壁,大型风光发电基地构成的能源“绿洲”持续壮大;西南长江干流,6座梯级水电站组成的世界最大清洁能源走廊全力顶峰保供;东南蔚蓝大海,一座座“海上油气加工厂”逐步成为能源增产重要增长极……

新中国成立75年来,我国能源事业加快发展,成为世界上最大能源生产国,一次能源生产总量从1949年的2374万吨标准煤,提升到2023年的48.3亿吨标准煤,为全面推进中国式现代化提供了充足动能。

能源饭碗越端越牢

能源是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重要物质基础。新中国成立75年来,我国不断提升能源生产供应能力,建立了煤、油、气、核、水、风、光等全面发展的能源供给体系。2014年以来,我国能源自主保障能力始终保持在80%以上,为经济社会持续快速发展提供澎湃动力。

油气安全是我国能源安全的主要矛盾。计划经济时期,大庆石油会战打出了我国首个大油田,从此甩掉了贫油国的帽子。近年来,我国持续推动油气增储上产,新发现一批亿吨级、千亿方级大型油气田,油气核心需求自主保障能力不断增强。2023年,全国原油产量达2.09亿吨,国内原油2亿吨稳产的基本盘进一步夯实;天然气产量连续7年增产百亿立方米以上。

煤炭是我国能源安全的“压舱石”。全国原煤产量分别于2021年、2022年跃上41亿吨、45亿吨台阶,2023年达到47.1亿吨,年均增长4.5%,原煤占我国一次能源生产总量的比重仍保持在65%以上。

国家能源局副局长万劲松表示,近10年来,能源领域固定资产投资累计大约39万亿元,每年平均将近4万亿元,一次能源生产能力增长了35%,有力支撑了我国经济社会平稳健康发展。“我国能源供需保持平衡,能源价格总体平稳,14亿多人口的能源安全得到了有效保障。”万劲松说,我们2015年历史性地解决了全国无电人口的用电问题。近10年来,全国人均生活用电量从500千瓦时增长到将近1000千瓦时,翻了一番。

能源结构绿意更浓

2023年,我国可再生能源总装机突破14亿千瓦,占全国发电总装机比重超过50%,历史性超过火电装机。

我国是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工业化、城镇化尚未完成,未来一段时间能源需求仍将增长;产业结构偏重、能源结构偏煤,资源环境约束长期存在。应对这些困难挑战,根本要靠能源转型。

近年来,我国大力推动可再生能源跃升发展。有序推动大型风电光伏基地建设,推进海上风电规模化集群化发展,积极开展“千乡万村驭风行动”“千家万户沐光行动”。科学统筹水电开发和生态保护,有序推进大型水电基地建设和大型水电站升级改造。

截至2023年底,风电、光伏发电装机规模较10年前增长了10倍,清洁能源发电装机占总装机的58.2%,新增清洁能源发电量占全社会用电增量一半以上。清洁能源消费量占能源消费总量的比重从15.5%提高到26.4%,煤炭消费比重下降12.1个百分点。

同时,能源清洁高效利用取得新成效。近10年来,我国累计淘汰煤电落后产能超过1亿千瓦,电力行业污染物排放量减少超过90%。全社会终端用能电气化率达到28%。与2012年相比,单位国内生产总值能耗累计下降超过26%。

能源是碳达峰碳中和重点领域,要实现“双碳”目标,仍需付出巨大努力。“我们将以更大力度推动新能源高质量发展,扎实开展能源绿色低碳转型。我们有能力也有信心推动如期实现2030年前碳达峰的目标。”国家能源局法制和体制改革司司长宋雯说。

能源市场不断优化

能源高质量发展需要大力推进能源治理现代化,加快形成与之相适应的现代化能源治理体系。

9月12日,杭州大会展中心通过认购,领到了一张由国家能源局颁发的绿色电力证书交易凭证。借助绿证交易,该中心为第三届全球数字贸易博览会总计认购了绿证2350个,将在展会期间实现100%绿电供应。

此前,国家能源局印发了《可再生能源绿色电力证书核发和交易规则》,首次以规则形式对绿证核发、交易、划转、核销全生命周期流程进行规范。“这次认购的绿证是《规则》发布后浙江省首批绿证。”国网杭州供电公司数贸会客户侧负责人楼冯梁介绍。

绿证交易是我国能源市场化改革的缩影。近年来,我国加快构建有效竞争的市场结构和市场体系,为能源转型营造良好发展环境。电网统购统销局面基本打破,发电和售电环节全面引入市场竞争,综合能源服务商、虚拟电厂等新型主体蓬勃发展。

此外,全国统一电力市场体系加快建设,组建电力交易中心、石油天然气交易中心和煤炭交易中心。

“主体多元的能源市场结构逐步构建,统一开放的能源市场体系逐步完善,反映市场供需关系的能源价格机制逐步形成,市场在提升清洁能源消纳水平、保障电力供应、促进资源优化配置等方面的作用日益显现。”国家能源局局长章建华说。根据规划,到2035年,我国能源绿色生产和消费方式将广泛形成,非化石能源加速向主体能源迈进,新型电力系统为能源转型提供坚强支撑。

  • 相关阅读
  • 国铁集团:中欧班列连续6个月单月开行数量突破1600列

    本报记者 杜雨萌9月18日,《证券日报》记者从中国国家铁路集团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国铁集团”)获悉,今年1月份至8月份,中欧班列累计开行13056列,发送货物139.9万标箱,同比分别增长12%、11%,...

    时间:09-19
  • 商务部:我国数字贸易快速发展呈现三大特点

    本报记者 刘萌“我国数字贸易发展不断加快。以数据为关键要素、数字服务为核心、数字订购与数字交付为主要特征的数字贸易,已经成为国际贸易发展的新趋势和经济发展的新增长点。”9月18日,商务部...

    时间:09-19
  • 各地发布新政挖掘人工智能应用潜能

    本报记者 寇佳丽人工智能(AI)作为前沿技术,在众多技术创新中展现了显著的“头雁效应”。人工智能不仅推动了从局部探索到全面发展的转变,还实现了从试点应用到赋能各行各业的飞跃。一旦人工智...

    时间:09-19
  • 8月份发电数据出炉 规上工业太阳能发电同比增长21.7%

    本报讯 (记者王镜茹 见习记者刘晓一)近日,国家统计局发布2024年8月份能源生产情况。数据显示,8月份规上工业火电由降转增,水电增速回落,核电、风电、太阳能发电增速加快。具体来看,规上工业太阳能发电...

    时间:09-18
  • 财政部开展国债做市支持操作

    本报讯 (记者韩昱)财政部9月18日消息,财政部于2024年9月18日开展了国债做市支持操作。操作券种为2024年记账式附息(十二期)国债、2024年记账式附息(十期)国债,期限分别为2年、3年,操作额分别为5.3亿...

    时间:09-18
  • 中注协就独立性准则公开征求意见

    本报讯 (记者韩昱)中国注册会计师协会网站9月18日消息,9月14日,中国注册会计师协会发布《中国注册会计师独立性准则第1号——财务报表审计和审阅业务对独立性的要求(征求意见稿)》,公开征求...

    时间:09-18
  • 国开行已发放技术改造和设备更新领域贷款超40亿元

    本报讯 (记者杨洁)9月18日,记者从国家开发银行获悉,自今年3月份国务院印发《推动大规模设备更新和消费品以旧换新行动方案》以来,国开行积极向中国人民银行以及工业和信息化部、国家发展改革委等对接汇...

    时间:09-18
  • “新中式”游火热 中秋假期消费市场持续释放活力

    “中式夜游”“赏月之旅”“汉服游园”……今年中秋假期,“新中式”游持续火热,消费市场再次迎来小高峰,各大城市的夜游船、园林古镇、集市等成为年轻游客赏月的热门聚集地。 “一年月色最明夜,千里人心共赏时。”...

    时间:09-18
  • 国家体育总局:破解瓶颈制约进一步丰富赛事消费场景

    本报记者 杜雨萌9月18日,国新办举行“推动高质量发展”系列主题新闻发布会,国家体育总局相关负责人出席并答记者问。“党的十八大以来,国家体育总局坚持扩大消费,持续推动体育产业快速发...

    时间:09-18
  • 新型电力系统将拓展为“源网荷储碳数”六要素

    本报讯 (记者贺王娟)2024年9月13日,由清华大学碳中和研究院主办、清华大学电机工程与应用电子技术系承办的《新型电力系统技术路线展望》报告发布会在清华大学碳中和研究院召开,二十余名专家出席会议,共...

    时间:09-18
免责声明:本网对文中陈述、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对所包含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承担全部责任。 本网站转载图片、文字之类版权申明,本网站无法鉴别所上传图片或文字的知识版权,如果侵犯,请及时通知我们,本网站将在第一时间及时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