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财经  »  经济观察

科学、理性、高效:央企董事会建设路线图明确

2024-09-24 11:04:00

来源:人民网 原创稿

作为国企改革深化提升行动的重要任务,中央企业董事会建设迎来最新部署。

日前,在中央企业董事会建设工作推进会上,国务院国资委党委书记、主任张玉卓强调,到2029年在中央企业集团和各级应建董事会的子企业全面建立科学、理性、高效的董事会,加快完善中国特色现代企业制度,为中央企业做强做优做大、更好履行在中国式现代化建设中的新责任新使命提供坚强制度保障。

近年来,国资央企已形成较为完善的董事会建设顶层设计,建立起较为科学合理的董事会运作机制,建成一支具有央企特色的董事队伍,董事会突出定战略、作决策、防风险,与党委(党组)把方向、管大局、保落实和经理层谋经营、抓落实、强管理实现有机衔接,站位全局履职尽责,在推动企业高质量发展中的重要作用得到充分发挥。

会议提出,新时代新征程要着力建设科学、理性、高效的中央企业董事会。“构建科学”是基础,要遵循公司治理的一般规律,坚持从国有企业实际出发,因企制宜选择治理模式,分类施策建设董事会,准确把握董事会的“有限功能”,明晰外部董事职责,选优配强外部董事,实现董事会与其他各治理主体同频共振、同向发力。

“决策理性”是核心,要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深刻把握产业、行业、企业特点,深刻把握科技创新规律,深刻把握机遇与风险,统筹发展和安全,坚持个体理性与集体理性相统一,坚决防止冲动决策、平庸决策两个极端,确保最终决策经得起实践和历史检验。

“运行高效”是保障,要突出效率效果导向,厘清不同治理主体权责边界,健全完善重大经营管理事项决策、董事会授权决策、董事会决议督促执行等程序,促进不同治理主体良性互动,提升公司治理整体效能。

今年7月1日起施行的新修订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司法》设置了“国家出资公司组织机构的特别规定”专章,明确了国家出资公司的组织机构适用本章规定。

中国企业改革与发展研究会研究员吴刚梁表示,加强董事会建设是国有企业完善现代公司治理的重要环节,也是形成以管资本为主国资监管体制的要求。“科学”是指董事会的构成要科学,尤其是外部董事要过半数;“理性”是指董事会在决策的时候要坚持审慎原则,敬畏市场,防范风险;“高效”是指董事会运行过程中要注重协调运转,防止相互扯皮。

业内人士表示,中央企业建立科学、理性、高效的董事会,可以让决策更加规范、更加专业,提升决策的科学性有效性;可以强化风险管理,保障企业稳健运行;可以优化治理结构,实现党委和董事会之间有效分工,进一步提升治理效能;可以帮助国资央企更好地与国际市场接轨,有助于我国参与国际合作。

为做好中央企业董事会建设工作,会议要求,更好发挥外部董事作用,把外部董事作为企业领导人员队伍的重要组成部分一体谋划,强化规范管理和履职支撑,完善激励约束机制,提升履职能力。

业内人士认为,实施外部董事制度是国有企业深化改革、加快发展的一项重要制度安排,是建立现代企业制度、完善法人治理结构、全面提升董事会决策水平的关键举措,也是加强国有资产监管、促进国有企业高质量发展的有力抓手。

  • 相关阅读
  • 人民币汇率盘中回到“6”,为2023年5月份以来首次!

    本报记者 韩昱近期人民币对美元汇率的“强势”仍在延续。在美联储实质性转向降息、国内推出一系列重要政策的影响下,离岸人民币对美元汇率在9月25日向上突破“7.0”关键点位,重新回到...

    时间:09-25
  • 1500亿元国债助力以旧换新显成效!

    本报记者 郭冀川9月25日,国家发展改革委召开专题发布会,介绍消费品以旧换新行动进展成效和典型做法。国家发展改革委资源节约和环境保护司副司长文华说:“随着消费品以旧换新工作持续推进,政策效果...

    时间:09-25
  • MLF利率下调了!

    本报记者 刘琪9月25日,中国人民银行在其网站“中期借贷便利工作信息”专栏中发布公告称,为维护银行体系流动性合理充裕,当日央行开展3000亿元中期借贷便利(MLF)操作,期限1年,最高投标利率2...

    时间:09-25
  • 央行推出政策组合拳 创新结构性货币政策工具支持资本市场发展

    本报记者 刘琪9月24日,中国人民银行行长潘功胜在国新办举行的新闻发布会上表示,人民银行将坚定坚持支持性的货币政策立场,加大货币政策调控强度,提高货币政策调控精准性,为经济稳定增长和高质量发展创造...

    时间:09-25
  • 人社部:健全社保基金保值增值体系

    本报讯 (记者张芗逸)“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社会保障体系建设进入快车道,取得历史性成就、发生历史性变革。”9月24日,在国新办举行的“推动高质量发展”系列主题新闻发布会上,人力...

    时间:09-25
  • 2023年中国对外直接投资流量占全球份额11.4%

    本报讯 (记者刘萌)9月24日,商务部、国家统计局和国家外汇管理局联合发布《2023年度中国对外直接投资统计公报》(以下简称《公报》)。《公报》分中国对外直接投资综述、中国对外直接投资流量存量、中国对...

    时间:09-25
  • 证监会:推动上市公司投资价值充分反映上市公司质量

    本报记者 吴晓璐9月24日,为贯彻落实新“国九条”,进一步引导上市公司提高对自身投资价值的关注,切实提升投资者回报水平,证监会研究起草了《上市公司监管指引第10号——市值管理(征...

    时间:09-25
  • 以旧“焕”新 赢未来 | 国家发展改革委:推动新一轮大规模设备更新是固本培元的中长期举措

    本报记者 杜雨萌“目前,1500亿元超长期特别国债资金,已分2批全部安排到项目,共支持了工业、环境基础设施、交通运输、物流、教育、文旅、医疗、用能设备、能源电力、住宅老旧电梯、回收循环利用等领...

    时间:09-25
  • 中国人民银行行长潘功胜:坚定坚持支持性的货币政策立场

    本报记者 刘琪9月24日,国新办举行新闻发布会介绍金融支持经济高质量发展有关情况。中国人民银行行长潘功胜在会上表示,今年以来,人民银行坚持金融服务实体经济的根本宗旨,在2月份、5月份、7月份先后三次...

    时间:09-25
  • 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局长李云泽:继续支持资本市场持续稳健发展

    本报记者 刘琪9月24日,国新办举行新闻发布会介绍金融支持经济高质量发展有关情况。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局长李云泽在会上表示,今年以来,国家金融监管总局坚决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重大决策部署,主动作...

    时间:09-25
免责声明:本网对文中陈述、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对所包含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承担全部责任。 本网站转载图片、文字之类版权申明,本网站无法鉴别所上传图片或文字的知识版权,如果侵犯,请及时通知我们,本网站将在第一时间及时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