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财经  »  经济观察

新能源车险如何破困局提质效

2024-09-24 08:57:00

来源:经济日报

原标题:新能源车险如何破困局提质效

  近年来,随着新能源汽车产销量持续攀升,与新能源车险相关的话题经常成为舆论热点。有媒体报道称,同价位的汽车,新能源车险保费比传统燃油车险贵一倍。还有观点认为,车主喊贵、险企喊亏,新能源车险赛道上没有真正赢家。日前,国务院印发《关于加强监管防范风险推动保险业高质量发展的若干意见》提出,以新能源汽车商业保险为重点,深化车险综合改革。新能源车险如何破困局、提质效?

  应该看到,价格波动是新能源车险发展中必然要经历的过程。作为财产保险行业的当家险种,车险精准定价依靠的是大数法则,需要足够多的承保理赔数据和案例作为支撑。回溯传统车险从发展到成熟的过程可以发现,传统车险也经历了从价格高企到趋于稳定再到稳中有降的过程。公安部发布的最新统计数据显示,截至2024年6月底,全国汽车保有量3.45亿辆,新能源汽车2472万辆,占比不足8%。这说明尽管新能源汽车的渗透率在不断提升,但在当下汽车市场中仍非主流。因此,新能源车险要实现消费者期待,还需要一定的时间积累和数据沉淀。

  目前,新能源车险价格较高的重要原因是赔付率和维修成本居高不下。无论是燃油车还是新能源汽车,从车辆用途来看,主要分为家庭自用车和营运车辆。即便是相同车型,由于用途不同,车险的保费也会有明显差异。新能源汽车使用成本低加上车型较新,不少车主直接把家用车用作网约车。而营运车辆整体出险率及赔付率远高于家庭自用车,保险公司为了保证业务盈利水平,必然会针对部分车型提高费率,进而影响到新能源车险的整体价格水平。

  从车辆的维修角度看,新能源汽车虽然拥有纯电、插电式混动等不同技术路线,但普遍采用激光雷达、环境感知传感器等多种电子设备,一旦发生事故,这些电子配件很难单个维修,往往需要整体更换。特别是对纯电汽车而言,电池包一旦遇到车辆碰撞、异物刺入等问题,最安全的方法就是整体更换。而电池包价格占车辆整体价格的四分之一甚至更高,也拉高了维修费用。

  新能源车险破局的重要思路是跳出车险看车险,无论是汽车行业还是保险行业都应从市场的真实需求出发,少一些营销噱头,多一些守正创新,共同提升消费者的获得感和满意度。

  在降低维修成本方面,车企可与保险公司、零部件供应商等合作建立更公开透明的维修价格体系与流通机制,以降低新能源汽车的维修成本。同时,车企在迭代新车型时需要在功能和成本之间寻找平衡点,加强车辆的可维修性和易维修性设计,以降低事故后的维修难度和费用。

  从车险经营的角度来看,保险公司一方面要提升精准定价和风险控制水平。发挥技术优势重构定价模型,精准识别营运和非营运车辆,提高定价公平性。通过与车企数据共享更好地掌握新能源汽车的风险特征,并据此制定更合理的保费政策。另一方面不仅要在现有的车险综合改革基础上降低新能源车险价格,更需要持续更新完善相关保险条款,提升车险保障水平,让广大车主获得更多实惠。

  车险是财险业的基本盘,随着新能源汽车渗透率的不断提升,新能源车险也将成为财险业发展的重要增长点。从这个意义上看,打破新能源车险发展中的困局,提升发展质效,不仅是单一险种发展的客观要求,更有助于财险业塑造可信赖、能托付、有温度的良好形象。

  • 相关阅读
  • 人民币汇率盘中回到“6”,为2023年5月份以来首次!

    本报记者 韩昱近期人民币对美元汇率的“强势”仍在延续。在美联储实质性转向降息、国内推出一系列重要政策的影响下,离岸人民币对美元汇率在9月25日向上突破“7.0”关键点位,重新回到...

    时间:09-25
  • 1500亿元国债助力以旧换新显成效!

    本报记者 郭冀川9月25日,国家发展改革委召开专题发布会,介绍消费品以旧换新行动进展成效和典型做法。国家发展改革委资源节约和环境保护司副司长文华说:“随着消费品以旧换新工作持续推进,政策效果...

    时间:09-25
  • MLF利率下调了!

    本报记者 刘琪9月25日,中国人民银行在其网站“中期借贷便利工作信息”专栏中发布公告称,为维护银行体系流动性合理充裕,当日央行开展3000亿元中期借贷便利(MLF)操作,期限1年,最高投标利率2...

    时间:09-25
  • 央行推出政策组合拳 创新结构性货币政策工具支持资本市场发展

    本报记者 刘琪9月24日,中国人民银行行长潘功胜在国新办举行的新闻发布会上表示,人民银行将坚定坚持支持性的货币政策立场,加大货币政策调控强度,提高货币政策调控精准性,为经济稳定增长和高质量发展创造...

    时间:09-25
  • 人社部:健全社保基金保值增值体系

    本报讯 (记者张芗逸)“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社会保障体系建设进入快车道,取得历史性成就、发生历史性变革。”9月24日,在国新办举行的“推动高质量发展”系列主题新闻发布会上,人力...

    时间:09-25
  • 2023年中国对外直接投资流量占全球份额11.4%

    本报讯 (记者刘萌)9月24日,商务部、国家统计局和国家外汇管理局联合发布《2023年度中国对外直接投资统计公报》(以下简称《公报》)。《公报》分中国对外直接投资综述、中国对外直接投资流量存量、中国对...

    时间:09-25
  • 证监会:推动上市公司投资价值充分反映上市公司质量

    本报记者 吴晓璐9月24日,为贯彻落实新“国九条”,进一步引导上市公司提高对自身投资价值的关注,切实提升投资者回报水平,证监会研究起草了《上市公司监管指引第10号——市值管理(征...

    时间:09-25
  • 以旧“焕”新 赢未来 | 国家发展改革委:推动新一轮大规模设备更新是固本培元的中长期举措

    本报记者 杜雨萌“目前,1500亿元超长期特别国债资金,已分2批全部安排到项目,共支持了工业、环境基础设施、交通运输、物流、教育、文旅、医疗、用能设备、能源电力、住宅老旧电梯、回收循环利用等领...

    时间:09-25
  • 中国人民银行行长潘功胜:坚定坚持支持性的货币政策立场

    本报记者 刘琪9月24日,国新办举行新闻发布会介绍金融支持经济高质量发展有关情况。中国人民银行行长潘功胜在会上表示,今年以来,人民银行坚持金融服务实体经济的根本宗旨,在2月份、5月份、7月份先后三次...

    时间:09-25
  • 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局长李云泽:继续支持资本市场持续稳健发展

    本报记者 刘琪9月24日,国新办举行新闻发布会介绍金融支持经济高质量发展有关情况。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局长李云泽在会上表示,今年以来,国家金融监管总局坚决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重大决策部署,主动作...

    时间:09-25
免责声明:本网对文中陈述、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对所包含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承担全部责任。 本网站转载图片、文字之类版权申明,本网站无法鉴别所上传图片或文字的知识版权,如果侵犯,请及时通知我们,本网站将在第一时间及时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