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财经  »  经济观察

2024年诺贝尔奖带火微小核糖核酸赛道 全球研发持续推进

2024-10-09 16:27:00

来源:证券日报网

本报记者 张敏

瑞典卡罗琳医学院10月7日宣布,将2024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授予两名美国科学家维克托·安布罗斯和加里·鲁夫坎,以表彰他们发现了微小核糖核酸(miRNA)及其在转录后基因调控中的作用。

微小核糖核酸(miRNA)是一类在基因调控中起关键作用的核糖核酸分子。微小核糖核酸正在被证明对生物体的发育和功能至关重要。2024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也让市场再次将目光聚焦在miRNA领域。事实上,当下全球围绕miRNA的药物以及检测产品的开发持续推进。

“miRNA在人类外周血液RNA中的存在比例高达80%,miRNA的发现揭示了RNA在基因调控中的重要性,目前围绕RNA(核苷酸类药物,又称为核酸类药物)的药物及检测产品持续推进。”觅瑞生物联合创始人兼CTO邹瑞阳向《证券日报》记者介绍,目前全球范围内有1000多个与miRNA药物相关的临床试验研究正在进行中,涉及多种疾病,如肝炎、肺纤维化、癌症等。此外,miRNA在血液中稳定,半衰期长,有助于疾病诊断,如胃癌、结直肠癌的检测等。

微小核糖核酸市场前景广阔

近年来,RNA药物的开发站上风口。RNA药物又被称为RNAi技术药物,包括ASO、siRNA、miRNA、小激活RNA(saRNA)、信使mRNA、RNA适配体等药物,被认为是继化学小分子药物和生物抗体药物后的又一重磅赛道。

“RNA药物开发成本和设计空间比化学药物简单,因为RNA结构单一。”邹瑞阳向记者介绍,目前已经有ASO、siRNA等不同种类的小核酸药物开发成药并上市,但miRNA药物的临床试验设计空间有限,目前尚未有药物获批上市。

从适用领域来看,miRNA拥有广泛的市场前景。

黑崎资本首席投资执行官陈兴文向记者表示,微小核糖核酸(miRNA)的研究在生命科学领域具有重大意义,是改变世界的重要科研方向。miRNA通过与目标mRNA结合调控基因表达,在细胞生长、分化、凋亡等过程中发挥关键作用,为理解生命提供了新视角,并在疾病治疗、药物开发、农业生产等领域展现出巨大应用潜力。

邹瑞阳向记者介绍,由于其组织特异性和在生物体液中异常高的稳定性,循环无细胞miRNA已经成为一类有潜在价值的人类疾病非侵入性生物标志物。对血浆及血清中的miRNA表达谱分析,发现并识别miRNA生物标志物,能够为早期疾病筛查和诊断提供信息,并预测治疗应答。

全球研发持续推进

值得一提的是,这是RNA赛道再度斩获诺贝尔奖。2023年,瑞典卡罗琳医学院将2023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授予科学家卡塔琳·考里科和德鲁·韦斯曼,以表彰他们在信使核糖核酸(mRNA)研究上的突破性发现,这些发现助力疫苗开发达到前所未有的速度。

“RNA领域连续两年荣获诺贝尔奖,无疑为RNA行业注入了强劲的动力。不仅将极大地推动RNA研究的深入与发展,促进RNA技术的革新与应用,还将引领RNA产业的蓬勃兴起,并显著提升公众对RNA科学的认知与兴趣。对于国内那些专注于RNA、mRNA等核酸药物研发的医药企业而言,这一荣誉无疑是一剂强心针,激励着它们更加坚定地探索这一尖端技术的创新应用。”艾美疫苗全球研发管理中心管理部副总监徐龙向记者表示。

据QYResearch调研团队最新报告“全球RNA 生物制药市场报告2024—2030”显示,预计2030年全球RNA 生物制药市场规模将达到1055亿美元,未来几年年复合增长率为16.6%。

事实上,在全球范围内,包括众多头部巨头在内的医药器械企业正投身于RNA相关的研究与开发,并已经有相关产品上市。

新加坡生物技术企业觅瑞生物开发出了一款包含12种miRNA生物标志物的血液检测早筛产品GASTROClear TM,用于胃癌的早期筛查。目前,该产品已于2019年在新加坡获批上市,此外,觅瑞生物也在推进GASTROClear TM在中国的上市进程,该产品已经于2023年完成近万人的注册临床试验,并进入提交注册申请阶段。“miRNA在癌症早筛中的优势明显,因为其功能和机理会更容易被研究。”邹瑞阳向记者表示。

艾美疫苗是中国最早开发mRNA疫苗产品的企业之一,也是国内第一批取得mRNA技术自主专利的疫苗企业,具有成熟的mRNA疫苗研发体系,已研发了数款mRNA候选疫苗,包括mRNA狂犬病疫苗、mRNA RSV(呼吸道合胞病毒)疫苗、mRNA带状疱疹疫苗等等。

徐龙向《证券日报》记者表示,中国的mRNA疫苗研发水平已经取得了显著进展,并在全球范围内占据了一席之地。随着市场需求的不断增长、技术的不断进步以及政策的持续支持,中国的mRNA疫苗市场前景广阔。

  • 相关阅读
  • 创设首期5000亿元“互换便利” 增强资本市场内在稳定性

    本报记者 刘琪 吴晓璐10月10日,中国人民银行(以下简称“央行”)宣布,决定创设“证券、基金、保险公司互换便利(Securities, Funds and Insurance companies Swap Facility,以下简称&l...

    时间:10-10
  • 注意!今晚,油价上涨!

    本报记者 杜雨萌本轮计价周期内,国际油价酷似“M”形状的剧烈震荡且总体收涨,推高了以国际油价为锚的国内成品油零售价。国家发展改革委10月10日发布消息称,根据近期国际市场油价变化情况,按照...

    时间:10-10
  • 国家数据局:一大批高质量公共数据将陆续供给出来

    本报记者 郭冀川10月10日,国务院新闻办公室举行新闻发布会,国家数据局局长刘烈宏介绍公共数据资源开发利用有关情况。刘烈宏表示,《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加快公共数据资源开发利用的意见》(...

    时间:10-10
  • 近半数沪市公司推出提质增效重回报专项行动方案 多措并举践行“以投资者为本”发展理念

    本报记者 田鹏随着10月9日10家沪市公司发布提质增效重回报专项行动方案,至此推出该行动方案的沪市公司已达1085家,占沪市公司总数的47%。其中,包括738家民营企业和347家国有控股上市公司,覆盖市值约32.6...

    时间:10-10
  • 科创板利好消息密集释放 进一步凸显板块价值与韧性

    本报记者 田鹏10月9日晚,科创板利好消息密集释放。统计显示,当晚有41家公司先后共计发布44则利好消息,涉及公司回购、股东增持、三季度业绩预喜以及经营研发取得重大进展等。市场人士表示,科创板作为我国...

    时间:10-10
  • 央行公告:5000亿元!

    本报记者 刘琪10月10日,中国人民银行发布公告,为落实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关于“建立增强资本市场内在稳定性长效机制”的要求,促进资本市场健康稳定发展,中国人民银行决定创设“证券、基金...

    时间:10-10
  • 中央层面首次系统部署 公共数据资源开发利用迎来顶层设计

    本报记者 杜雨萌10月9日,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正式发布《关于加快公共数据资源开发利用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这是中央层面首次对公共数据资源开发利用进行系统部署。《意见》提出主要工作...

    时间:10-09
  • 多地新一批重大项目四季度集中开工

    本报记者 寇佳丽作为高质量发展的“加速器”,重大项目建设可有效拉动投资,对经济增长产生直接带动作用。延续此前铿锵有力的建设步伐,四季度以来,多地新一批重大项目已集中开工。例如,&ldquo...

    时间:10-09
  • 新增专项债发行节奏加快 前三季度发行进度已超去年同期

    本报记者 韩昱作为扩大有效投资的重要抓手,新增专项债发行在最近一段时间明显提速。Wind资讯数据显示,截至10月9日,各地共计发行1007只新增专项债,规模约达到36160亿元,约为全年限额(39000亿元)92.7%...

    时间:10-09
  • 9月份中国公路物流运价指数为104.4点 延续小幅上涨趋势

    本报记者 孟珂10月9日,中国物流与采购联合会和林安物流集团联合调查发布数据显示,9月份,中国公路物流运价指数为104.4点,比8月份回升0.17%,比去年同期回升1.44%。从周指数看,第一、二、三周运价指数环...

    时间:10-09
免责声明:本网对文中陈述、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对所包含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承担全部责任。 本网站转载图片、文字之类版权申明,本网站无法鉴别所上传图片或文字的知识版权,如果侵犯,请及时通知我们,本网站将在第一时间及时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