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财经  »  经济观察

“人工智能+”步履铿锵 “燃”动产业变革新引擎

2024-10-11 16:48:00

来源:人民网 原创稿

当下,人工智能正深刻改变社会生产生活场景,成为产业变革的重要驱动力。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首次提出开展“人工智能+”行动,这标志着人工智能技术在国家战略中的地位日益提升。

在政策部署上,多项针对数字基础设施超前建设、算力资源优化配置和建设产业集群试验区的措施陆续规划落地,为“人工智能+”行动的开展提供了坚实的基础。

目前,从基础层、框架层、模型层到应用层,我国人工智能全产业链体系正加快构建与完善,并逐渐在部分城市、细分领域跑出产业“加速度”。

全面的人工智能产业体系初步构建

近年来,我国人工智能产业在技术创新、产品创造和行业应用等方面实现快速发展,初步构建了较为全面的人工智能产业体系。工信部数据显示,中国人工智能相关企业超过4500家,核心产业规模已接近6000亿元人民币,产业链覆盖芯片、算法、数据、平台、应用等上下游关键环节。

布局方面,在产业链上游,作为发展底座,算力、算法和数据等基础层产业成为近来业界投资重点。

北京人工智能公共算力平台的点亮、京津冀最大绿色算力中心的投产运营、全国首个5A级智算中心在上海诞生……全国多地正在加速算力中心的布局和落地,为AI模型训练和推理提供了强大的支持。截至2024年6月,中国在用算力中心超过830万标准机架,算力规模达246 EFLOPS(指每秒百亿亿次浮点运算)。

同时,算力芯片行业正加速国产替代进程。华为、海光信息、寒武纪等国内企业已经在算力芯片领域取得了显著进展,通过技术创新和市场拓展不断提升自身竞争力。

在基础层的加持下,模型层和应用层正加速发力。

截至2024年7月30日,全国范围内已有197个生成式人工智能服务通过备案,通用大模型、行业大模型占比分别为31%、69%,行业大模型涉及教育、金融、办公、政务和医疗等领域,并向传媒、招聘、家装、心理等更广阔的场景延伸,行业大模型的类型愈加丰富。

应用方面,作为人工智能应用开发最早、最成熟的领域,图像和语音识别应用已趋于成熟,广泛的应用场景有望给行业带来更大的市场规模和收入潜力。

同时,AI产业的投资方向也发生了显著变化。根据天风证券研报整理,图像和语音识别、AR/VR硬件、AI芯片与算力、自动驾驶技术、生成式人工智能、工业自动化与机器人等领域成为融资最活跃的赛道。

将人工智能变为地区发展潜能

加快利用人工智能技术赋能产业建设,已成为各地社会经济发展的重中之重。从中央到地方,政策体系加快完善,旨在带动AI对产业升级的牵引,并将拓展应用场景作为关键内容。

例如,北京市发布的《北京市推动“人工智能+”行动计划(2024—2025年)》明确提出,2025年底,力争形成3—5个先进可用、自主可控的基础大模型产品,100个优秀的行业大模型产品和1000个行业成功案例。

此外,深圳市工信局印发的《深圳市加快打造人工智能先锋城市行动方案》提出,“深化全域全时全场景应用,打造场景应用先锋”;上海市提出,到2025年底,520项依申请高频服务事项实现“少填少交智能审”,“小申”智能客服解决率达到80%,集中纳管高频算法模型超100个、数源目录超200个。

标准体系加快形成,护航AI产业健康可持续发展。《国家人工智能产业综合标准化体系建设指南(2024版)》聚焦关键技术、智能产品与服务、赋能新型工业化、行业应用等七方面重点方向,完善人工智能标准工作顶层设计,强化全产业链标准工作协同,统筹推进标准的研究、制定、实施和国际化,为推动我国人工智能产业高质量发展提供坚实的技术支撑。

沿着产业发展路径,AI产业在各地持续“开花结果”。作为人工智能产业的发展高地,北京获备案的大模型有82款,占全国超四成,文心一言、智谱清言、月之暗面kimi等已成为面向公众服务的大模型明星产品;中国信通院数据显示,北京已拥有人工智能企业1332家,占全国4474家的近三成;从上游的算力、数据到下游的应用企业以及相关研究机构,上海徐汇打造“人工智能(大模型)”千亿产业集群;成都已拥有超900家人工智能领域科技型企业,人工智能产业近三年的复合增长率超40%,预计今年人工智能与机器人产业规模将超过千亿元。

专家认为,人工智能正在从“热话题”真正转化成推动我国产业转型升级和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的“内燃机”。随着人工智能全产业链体系加快构建、全社会对于AI应用需求的提升,相关细分领域将迎合市场跑出“加速度”,同时催生产业链虹吸效应,加快新质生产力发展。

  • 相关阅读
  • 财政部:拟集中推出一批条件成熟、可感可及改革举措

    人民网北京10月12日电 (记者罗知之)国务院新闻办公室今日举行新闻发布会,介绍“加大财政政策逆周期调节力度、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有关情况。财政部部长蓝佛安在会上表示,抓紧推动改革举措落地实施。 蓝佛安介绍...

    时间:10-12
  • 财政部:2024年国家奖学金奖励名额翻倍

    人民网北京10月12日电 (记者罗知之)国务院新闻办公室今日举行新闻发布会,介绍“加大财政政策逆周期调节力度、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有关情况。财政部副部长郭婷婷在会上表示,2024年国家奖学金奖励名额翻倍。 具体...

    时间:10-12
  • 财政部:允许专项债用于土地储备 用好专项债收购存量房

    人民网北京10月12日电 (记者罗知之)国务院新闻办公室今日举行新闻发布会,介绍“加大财政政策逆周期调节力度、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有关情况。财政部副部长廖岷在会上表示,下一步,财政部将坚持严控增量、优化存量...

    时间:10-12
  • 近年来力度最大 财政部:拟一次性增加较大规模债务限额置换地方政府存量隐性债务

    人民网北京10月12日电 (记者罗知之)国务院新闻办公室今日举行新闻发布会,介绍“加大财政政策逆周期调节力度、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有关情况。财政部部长蓝佛安在会上表示,为了缓解地方政府的化债压力,除每年继续...

    时间:10-12
  • 财政部:确保重点支出应支尽支 发挥好财政逆周期调节作用

    人民网北京10月12日电 (记者罗知之)国务院新闻办公室今日举行新闻发布会,介绍“加大财政政策逆周期调节力度、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有关情况。财政部部长蓝佛安在会上表示,财政部将多措并举、综合施策,确保全年实...

    时间:10-12
  • 财政部重磅!一揽子增量政策,来了!

    本报记者 杜雨萌 韩昱“爆满”“座无虚席”,这是《证券日报》记者在10月12日国新办新闻发布会现场最直观的感受。本次发布会由财政部部长蓝佛安介绍“加大财政政策逆周期调节力度...

    时间:10-12
  • 财政部:近期将陆续推出一揽子有针对性增量政策举措

    人民网北京10月12日电 (记者罗知之)国务院新闻办公室今日举行新闻发布会,介绍“加大财政政策逆周期调节力度、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有关情况。财政部部长蓝佛安在会上表示,中央财政还有较大的举债空间和赤字提升空...

    时间:10-12
  • 财政部:中国财政可以实现收支平衡 完成全年预算目标

    人民网北京10月12日电 (记者罗知之)国务院新闻办公室今日举行新闻发布会,介绍“加大财政政策逆周期调节力度、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有关情况。财政部部长蓝佛安在会上表示,今年以来,财政部门认真贯彻落实中央经济...

    时间:10-12
  • 消费需求持续释放 结构性增量孕育更多机会

    在一系列扩内需、促消费政策作用下,商品消费需求潜力加快释放。 以前不久的国庆假期为例,出行意愿保持高涨,量维持高位、价回归平稳。经文化和旅游部数据中心测算,国庆节假日7天,全国国内出游人次按可比口径同比...

    时间:10-12
  • 《财米油盐》| 假期你“奔县”了吗?“小城游”迎来大发展

    “不是大城市去不起,而是小县城更有性价比”。在刚刚过去的国庆假期,“小而美”的县域旅游迎来大发展。 经文化和旅游部数据中心测算,假期7天,国内出游7.65亿人次,较2019年同期增长10.2%。同程旅行数据显示,...

    时间:10-12
免责声明:本网对文中陈述、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对所包含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承担全部责任。 本网站转载图片、文字之类版权申明,本网站无法鉴别所上传图片或文字的知识版权,如果侵犯,请及时通知我们,本网站将在第一时间及时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