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陈潇
在10月12日举行的国新办新闻发布会上,财政部部长蓝佛安提及,围绕稳增长、扩内需、化风险,近期将陆续推出一揽子有针对性增量政策举措。
在房地产方面,一揽子增量政策举措明确,叠加运用地方政府专项债券、专项资金、税收政策等工具,支持推动房地产市场止跌回稳。
在多位业内人士看来,此次财政政策“组合拳”进一步兑现市场期待,聚焦减少增量供应,以及政府收储、闲置土地收储等政策推进中的堵点,体现财政政策与其他政策协同发力的积极态势,有望加速房地产市场企稳。
允许专项债券用于回收闲置土地
此次会议释放的政策信号主要包括三大方面,一是支持地方政府使用专项债券回收符合条件的闲置存量土地;二是用好专项债券来收购存量商品房用作保障性住房,继续用好保障性安居工程补助资金支持地方更多通过消化存量房的方式来筹集保障性住房的房源;三是抓紧研究明确与取消普通住宅和非普通住宅标准相衔接的增值税、土地增值税政策。
“此次会议明确允许专项债券用于回收闲置土地盘活,将去库存和盘活存量结合起来,有望达到稳楼市作用。”广东省城规院住房政策研究中心首席研究员李宇嘉对《证券日报》记者表示,有了专项债的支持,国企或政府平台收储、盘活土地力度有望加大。
“房地产市场深度调整中,当前各地闲置未开发的土地相对较多,之前成交的土地,房地产企业无力开发,特别是民营房企缺乏继续建设的资金。”中指研究院企业研究总监刘水向《证券日报》记者表示,在该项政策支持下,政府使用专项债回收房企闲置土地,有助于房企回笼资金,将帮助房企缓解流动性和债务压力。
在收购存量商品房方面,财政政策的积极表述也获得市场关注。“从专项债的历史功能来说,一般是不‘涉房’的,过去仅有涉及的领域也主要在棚改等方面,此次提及‘用好专项债券来收购存量商品房用作各地的保障性住房’意味着‘涉房’政府专项债有望持续扩容。”上海易居房地产研究院副院长严跃进向《证券日报》记者表示。
“从强调开工建设转向房源收储,这也意味着在‘以购代建’方面,后续将获得三类重要资金,即专项债、安居工程补助资金、保障性住房再贷款等,这也有望持续优化房地产供求关系,助力房地产发展新模式的推进。”严跃进如是称。
推动房地产市场止跌回稳
不仅仅是专项债有望持续在供给侧发力,此次会议提出,“正在抓紧研究明确与取消普通住宅和非普通住宅标准相衔接的增值税、土地增值税政策。下一步,还将进一步研究加大支持力度,调整优化相关税收政策,促进房地产市场平稳健康发展。”在业内看来,这亦有望进一步减轻需求侧负担。
中信证券研报显示,2024年上半年,万科A和保利发展土地增值税分别占了收入的2.5%和1.4%。当前,纳税人建造普通标准住宅出售,增值额未超过扣除项目金额20%的可以免征土地增值税(即非普通标准住宅不能免征)。
“取消普通住宅和非普通住宅标准,交易税费将极大地下降,一方面,购买144平方米以上住房的契税将从3%下降至1%;另一方面,土地增值税预计将取消预缴,直接转到竣工验收后的清算环节,这将给开发商节约土地价款1%到3%的税负。未来或可能继续降低或减免二手房交易契税、增值税、个税等等,按照过去的经验,税费的下调将产生极大的‘降成本’效应,有利于释放更多购房需求。”李宇嘉表示。
展望未来,严跃进认为,财政工具介入,将发挥批量高效的操作优势,盘活闲置土地和闲置商品房,随着政策的持续落地,供求关系会有进一步优化空间,为四季度和明年房地产平稳健康和高质量发展创造更好的条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