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财经  »  经济观察

可转债市场回暖迹象渐显 募集资金加速适配企业长期发展

2024-11-05 23:49:00

来源:证券日报

本报记者 田鹏

今年以来,可转债市场虽供给整体偏弱,但自9月底市场快速修复后,可转债市场也出现回暖迹象。据Wind数据统计(全文数据来源),一级市场方面,10月份可转债发行规模近百亿元,暂为年内最高月度发行纪录;二级市场方面,10月份可转债ETF份额增加逾4亿份、超53亿元资金净流入。

东方金诚研发部分析师翟恬甜在接受《证券日报》记者采访时表示,一方面,9月24日以来,提振资本市场政策和一揽子增量政策大幅改善了市场情绪,权益市场快速修复带来大面积正股价格拉升,这成为推动市场回暖的关键力量;另一方面,一揽子增量政策释放强烈稳增长信号,明显改善了市场对于四季度宏观经济的预期,对低价可转债债底修复形成利好,同时低价正股大幅上涨也使可转债跟随正股交易类退市的风险得到缓解,低价可转债价格及估值明显修复。

发行规模和项目进展

均呈现向好态势

10月份以来,可转债市场回暖迹象逐渐显现。从一级市场来看,不论是发行规模,还是项目进展情况,均呈现出积极向好的态势。

具体来看,10月份,可转债市场共“上新”7只可转债产品,虽然数量上相较8月份(发行数量月度最大)有所下降,但月度发行规模却创下年内新高。数据显示,上述7只可转债合计发行规模达95.51亿元,占年内发行总规模的30.24%。其中,年内最大发行规模项目——和邦转债,发行规模为46亿元。

与此同时,10月份,还有12家上市公司更新可转债发行预案进展情况(更新预案进展情况仅次于9月份),拟发行规模合计达280.89亿元。其中,领益智造发行预案已获同意注册,南京医药、银邦股份已获上市委通过,相关项目上市在即;另有6家公司预案已获交易所受理;剩余3家公司的预案尚处内部审议阶段。

翟恬甜对《证券日报》记者表示,下半年以来,可转债监管审核有所提速,发审委预案受理数量逐月增加,可转债供给节奏加快,预计存量预案的不断推进将使可转债发行在短期内有所放量。后续随着宏观经济与行业景气度改善,叠加“科八条”与“并购六条”等政策不断显效,有望带来定向可转债发行的进一步放量。

此外,从二级市场来看,可转债市场同样表现出明显的回暖态势。数据显示,10月份,可转债ETF份额增加4.54亿份至28.65亿份,资产净值增加53.32亿元至319.65亿元。

中证鹏元资深研究员张琦对《证券日报》记者解释称,近期可转债行情主要受股票市场大涨带动。增量政策预期使得投资者对经济回暖和股票市场的信心增强,虽然国庆节后市场回调,但投资者对后市行情仍然看好,而且近期题材、中小票等股票较为活跃、涨势较好,带动了可转债市场成交回暖。

募资使用严监管

确保投向明确性

事实上,可转债作为企业再融资工具的一种,兼具债券和股票特性,能为企业提供较为灵活的融资渠道,一直以来深受民营企业青睐。

数据显示,今年以来截至目前(以发行公告日统计),共有36只可转债上市,其中,发行主体是民营企业的有34只,占比达94.44%,相较去年同期的86.99%,上升7.45个百分点。

在翟恬甜看来,可转债由于附加了正股看涨期权,其票面利率设定明显低于信用债,其仅在最后一年设置了补偿利率,这有助于降低可转债发行人的财务成本;而且,可转债发行期限一般为六年,这能够较好匹配企业长期资金需求;同时,当可转债设置了下修、提前强赎等特殊条款,发行人在可转债临近到期或提前赎回时,可以通过推动投资人执行债转股来降低可转债赎回的实际偿付压力。

除了可转债的特性有利于企业发展,其对募集资金用途的严格限制也让其在一定程度上成为民营企业规范自身资金使用、提升企业治理水平的有效工具。

据悉,可转债募集资金使用有严格监管限制,即“募集资金用于补充流动资金和偿还债务的比例通常不得超过总额的30%,对于具有轻资产、高研发投入特点的企业,补充流动资金和偿还债务超过上述比例的,应当充分论证其合理性,且超过部分原则上应当用于主营业务相关的研发投入”。

因此,不论是从已发行项目资金流向来看,还是从监管审核重点领域来看,可转债项目资金都在不断向符合企业长期发展战略的方向流动。例如,深交所官网10月29日消息显示,其对某公司拟向不特定对象发行可转债的项目发出了两轮问询,要求该公司详细说明募集资金流向项目的客户验证及定点情况的最新进展,同时明确验证周期与募投项目建成时间是否相互匹配,以及是否会对产能消化产生重大不利影响等问题。

翟恬甜表示,可转债发行计划一般与发行人扩产或设备更新等长期投资计划密切相关。这在一定程度上确保了募集资金的合理使用和投向的明确性。

  • 相关阅读
  • 市场监管总局:新批准建立一批生命健康领域国家标准物质

    人民网北京11月6日电 (记者孙博洋)记者从市场监管总局了解到,近期,市场监管总局新批准建立了一批生命健康领域国家标准物质,涉及药物研发、疾病诊断、食品安全等方面,其中国家一级标准物质39项、国家二级标准物...

    时间:11-06
  • 特色村奥IP激活区域协同 提振文旅消费

    人民网北京11月6日电 (记者许维娜)体验一场充满活力的“村奥会”,在鸣沙山下聆听星空演唱会,追随热门游戏的足迹打卡取景地,看多民族文化碰撞的火花,欣赏精彩纷呈的传统民俗展演……今年以来,一批特色文旅产品...

    时间:11-06
  • 我国民营经济主体数量超1.8亿户 10余年间增长超4倍

    人民网北京11月6日电 (记者孙博洋)记者从市场监管总局了解到,截至2024年9月底,我国实有民营经济主体总量达18086.48万户,占经营主体总量的96.37%。 民营经济已经成为推动我国发展不可或缺的力量,是推进中国式现...

    时间:11-06
  • 第十一届全国食品安全监管信息工作交流大会在兰州举行

    人民网北京11月6日电 (记者孙博洋)11月3日至4日,“第十一届全国食品安全监管信息工作交流大会暨全国食品产业高质量发展(甘肃)大会”在甘肃省兰州市召开。 会上,甘肃省政协副主席贠建民表示,甘肃在食品安全工作...

    时间:11-06
  • 聚焦本地需求 业界助力企业降本增效

    人民网北京11月6日电 (记者乔雪峰)“中国作为惠普全球最大、最具活力,也是最重要的市场之一,一直是惠普灵感的来源和创新的前沿。我们始终坚持‘在中国,为中国’战略,不断针对本地需求落实产品和服务创新,为客...

    时间:11-06
  • 《世界开放报告2024》在虹桥国际经济论坛发布

    人民网上海11月6日电 (记者王绍绍)11月5日,作为第七届虹桥国际经济论坛分论坛之一的《世界开放报告2024》发布暨国际研讨会举办。研讨会上,继续发布了虹桥国际经济论坛的旗舰报告——《世界开放报告2024》和世界开...

    时间:11-06
  • 优化金融产品 促进服务消费高质量发展

    人民网北京11月6日电 (记者黄盛)金融产品及服务,在提升消费品质、丰富消费场景、优化消费环境、激发消费内生动能中扮演着重要角色。 今年8月,国务院印发的《关于促进服务消费高质量发展的意见》提出,要引导金融...

    时间:11-06
  • 工信部:推动5G、人工智能等新技术与冰雪装备融合

    人民网北京11月6日电 (记者申佳平)“以5G、人工智能、虚拟现实等为代表的新技术正成为推动冰雪装备器材高质量发展的强劲引擎。”在国务院今日举行的政策例行吹风会上,工业和信息化部装备工业一司负责人郝立顺表示...

    时间:11-06
  • 我国燃料电池汽车示范规模达1.5万辆

    人民网北京11月6日电 (记者栗翘楚)作为发展新质生产力的典范,新能源汽车的发展备受关注。从动力来源上看,新能源汽车的发展绝非仅依靠充电的电动汽车一种车型,朝着更加清洁、低碳方向发展的燃料电池汽车近年来也...

    时间:11-06
  • 《2024中国进口发展报告》在京发布

    人民网北京11月6日电 (记者栗翘楚)11月3日,《2024中国进口发展报告》(以下简称《报告》)发布会暨第七届中国进口发展专家研讨会在北京师范大学举行。《报告》由北京师范大学经济与工商管理学院、中国国际贸易学会...

    时间:11-06
免责声明:本网对文中陈述、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对所包含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承担全部责任。 本网站转载图片、文字之类版权申明,本网站无法鉴别所上传图片或文字的知识版权,如果侵犯,请及时通知我们,本网站将在第一时间及时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