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财经  »  经济观察

沪深北交易所发布可持续发展报告编制指南

2024-11-07 00:08:00

来源:证券日报

夯实上市公司可持续发展信息披露基础,支持上市公司践行可持续发展理念

本报记者 田鹏 孟珂 毛艺融

《证券日报》记者11月6日获悉,沪深北交易所分别起草了《上海证券交易所上市公司自律监管指南第4号——可持续发展报告编制(征求意见稿)》《上海证券交易所科创板上市公司自律监管指南第13号——可持续发展报告编制(征求意见稿)》《深圳证券交易所上市公司自律监管指南第3号——可持续发展报告编制(征求意见稿)》《深圳证券交易所创业板上市公司自律监管指南第3号——可持续发展报告编制(征求意见稿)》《北京证券交易所上市公司可持续发展报告编制指南》(以下统称《指南》),并对外公开征求意见。

本次先行设置第一章“总体要求与披露框架”和第二章“应对气候变化”,后续将根据市场需要有序推进其他重要议题具体内容的制定,逐步实现对《上市公司可持续发展报告指引》(以下简称《指引》)重点内容的全覆盖,持续健全可持续发展信息披露制度体系。

《证券日报》记者获悉,A股上市公司可持续发展报告披露将以《指引》为强制性和底线要求。沪深北交易所还将结合上市公司实践情况,持续加强对《指引》和《指南》的政策评估,不断增强制度的适应性、有效性和可操作性。

业内人士认为,《指南》为上市公司完善可持续发展治理架构和工作流程、识别重要性议题、分析可持续发展相关风险和机遇等提供了“工具箱”和“百宝书”;同时将《指引》中的相关披露要求细化为披露要点,提供了具体的适用解释,便利上市公司编制可持续发展报告。

支持上市公司

践行可持续发展理念

《指南》旨在进一步规范上市公司可持续发展信息披露,夯实上市公司可持续发展信息披露基础,支持上市公司践行可持续发展理念。

推动实践先行,增强上市公司可持续发展意识。《指南》根据《指引》要求,形成典型实践推荐,旨在推动上市公司健全治理、强化管理、提升可持续发展意识。

辅助参考为主,不增加额外的强制披露要求。《指南》以《指引》为基本框架,不在《指引》之外新增额外强制性披露要求,不增加上市公司披露负担。

突出重点难点,为上市公司提供适用指导。《指南》针对完善可持续发展治理架构、双重重要性评估分析、四要素披露框架应用等重点难点内容,给予针对性细化指导。

坚持系统思维,稳步推进健全制度体系。《指南》目前共形成两章,第一章“总体要求与披露框架”详细解释可持续发展报告的原则性规定以及识别、分析重要性议题的方法,明确“治理—战略—影响、风险和机遇管理—指标与目标”四要素的披露要求和示例,并提供可持续发展报告披露的总体框架。第二章“应对气候变化”提供评估“应对气候变化”议题重要性(包括影响重要性和财务重要性)的方法,提供气候适应性与情景分析、核算温室气体排放量、气候转型计划相关披露实践和示例,并详细解释《指引》关于“应对气候变化”议题的所有披露要点。

商道咨询管理合伙人刘涛认为,本次起草的《指南》定位于《指引》的“教科书”,基于《指引》做了进一步细化指导。其中“总体要求与披露框架”主要解决了《指引》要求下《可持续发展报告》“怎么披露”的问题,包括公司的可持续发展治理架构、双重重要性评估分析方法、报告框架等市场反映较多的重点难点内容;“应对气候变化”重点解决了单个议题“披露什么”的问题。作为《指引》的首个议题披露指南,将《指引》中气候变化相关披露要求细化为披露要点,提供具体的适用解释。

荣正集团合伙人茆娟对《证券日报》记者表示,通过ESG投资的引导,越来越多的企业开始关注自身的环境问题,制定明确的碳排放目标,优化能源使用结构,并推动低碳技术的创新和应用。特别是在高耗能行业,企业通过引入节能设备、增加可再生能源使用比例,显著减少了碳排放。

A股公司

已取得积极成效

上交所近日制定完成《推动提高沪市上市公司ESG信息披露质量三年行动方案(2024—2026年)》(以下简称《行动方案》)。

上交所表示,《行动方案》旨在通过有效落实《上海证券交易所上市公司自律监管指引第14号——可持续发展报告(试行)》的相关要求,以披露促治理,推动上市公司提升ESG治理水平,引导上市公司更好践行可持续发展理念。未来将从四个方面入手,包括提升上市公司ESG信息披露能力与监管服务效能,加大绿色转型资本支持力度,持续开展上市公司宣介和国际交流合作,加快推动ESG数字化建设。

此外,沪市公司在ESG实践方面的有益探索为制定ESG信息披露中国标准提供了丰富的素材,也成为投资者投资中国企业的重要考量。据统计,2023年度沪市1187家公司发布了ESG报告、可持续发展报告或社会责任报告,披露率超52%,同比增长超5个百分点,披露数量和披露率均创新高。投资方面,截至2024年6月末,国内ESG公募基金产品达到273只,规模超过2600亿元。沪市ESG信息披露、评价与投资良性互动的市场生态已初步形成。

深市方面,绿色低碳是深交所长期重点服务领域,涵盖新能源材料、新能源汽车、节能环保等新兴行业,涌现出宁德时代、比亚迪等一批创新龙头。截至目前,深市绿色低碳领域上市公司近400家,总市值超6万亿元,占深市上市公司总市值的20%。

上交所表示,下一步,将与市场各方积极参与到加快推动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进程之中,通过优化制度、加强引导、提升服务,推动上市公司成为ESG理念的践行者、引领者,在全球趋势与中国实践的互动中,继续开拓中国式ESG发展之路,提高上市公司质量,助力资本市场高质量发展。

深交所表示,将按照中国证监会统一部署,积极听取市场参与主体的意见和建议,充分研究吸收合理意见建议,及时向市场发布实施。接下来,还将结合其他重要议题的实践情况,持续丰富完善《指南》内容,不断完善可持续发展规则体系,助力构建低碳可持续发展的市场生态。

北交所表示,本次公开征求意见结束后,将根据意见反馈情况进一步完善相关指南,履行有关程序后发布。

  • 相关阅读
  • 国家外汇局:截至10月末我国外汇储备规模32610.5亿美元

    人民网北京11月7日电 (记者罗知之)据国家外汇管理局官网消息,统计数据显示,截至2024年10月末,我国外汇储备规模为32610.5亿美元,较9月末下降553.17亿美元,降幅为1.67%。 2024年10月,受主要经济体货币政策预期...

    时间:11-07
  • 大家正宏:新技术让人们的生活变得更加富裕繁荣

    人民网北京11月7日电(记者乔雪峰、任妍、陈思)在第七届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以下简称“进博会”)期间,三菱电机株式会社上席执行役员国际本部长大家正宏和三菱电机株式会社中国总代表小柳津裕一起做客人民网与...

    时间:11-07
  • 为土石方交易牵线搭桥 全国首个水土保持土石余方数智平台上线

    人民网北京11月7日电 (欧阳易佳)据水利部消息,11月6日,全国首个水土保持土石余方资源信息共享数智平台——“浙土平衡”正式上线,同时,全国首批水土保持土石余方资源数智匹配利用案例成功签约。 妥善处置好土石...

    时间:11-07
  • GE医疗陈金雷:深化无界创新 让精准医疗惠及更多患者

    人民网上海11月7日电 (记者任妍、栗翘楚)“我们连续7年参展,17款新品,数量为历届参展最多,包括7款全球首秀和10款中国首展。”在第七届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以下简称进博会)期间,GE医疗中国副总裁、医学影...

    时间:11-07
  • 科技动能焕发制造业新起点 转型升级成效逐步显现

    前三季度,政策加码、措施加力、市场信心逐步提振,新旧动能接续转换,转型升级成效明显。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前三季度,高技术制造业增加值与利润同比增长分别为9.1%和6.3%,显著高于规上工业平均水平;高技术制造...

    时间:11-07
  • 三季度全国消协组织为消费者挽回经济损失超4.5亿元

    人民网北京11月7日电 (记者孙博洋)近日,中消协发布了2024年第三季度全国消协组织受理投诉情况,第三季度全国消协组织共受理消费者投诉497448件,为消费者挽回经济损失45559万元。 中消协发布数据显示,2024年第三...

    时间:11-07
  • 格桑罗布:传承创新 让藏医药文化和产品走向世界

    人民网北京11月7日电 (记者杜燕飞)“作为来自雪域高原的西藏企业,进博会为我们提供了与全球同行交流、合作的平台。”第七届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以下简称“进博会”)期间,西藏甘露医药科技有限公司执行董事...

    时间:11-07
  • 事关外国投资者投资上市公司,商务部最新表态!

    本报记者 刘萌日前,商务部、中国证监会、国务院国资委、税务总局、市场监管总局、国家外汇局修订发布《外国投资者对上市公司战略投资管理办法》。11月7日,商务部新闻发言人何咏前在例行新闻发布会上表示,...

    时间:11-07
  • 高质量发展调研行丨从一个老旧小区改造,看城市治理如何“绣花”

    走进位于安徽省合肥市徽州大道附近的中铁臻庭小区,宽敞明亮的住宅楼、修葺一新的健身步道、随处可见的绿植让人眼前一亮。很难想象,这里由老旧小区改造而来,两年多前还是一片破败陈旧、拥挤杂乱的光景。 图为改造...

    时间:11-07
  • 推动人工智能“从数字走向实体”

    人民网北京11月7日电 (记者赵竹青)当前,人工智能技术正深刻改变着世界,成为驱动经济和社会创新的强大引擎。人工智能技术发展有何新趋势,怎样更好地让人工智能赋能实体经济?在近日召开的2024中国自动化大会上,...

    时间:11-07
免责声明:本网对文中陈述、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对所包含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承担全部责任。 本网站转载图片、文字之类版权申明,本网站无法鉴别所上传图片或文字的知识版权,如果侵犯,请及时通知我们,本网站将在第一时间及时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