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财经  »  经济观察

超170家上市公司披露回购增持贷款进展 金额上限合计386.2亿元

2024-12-03 02:02:00

来源:证券日报

本报记者 吴晓璐

11月30日,恒烁股份、阿特斯2家科创板公司发布回购计划,同时披露公司获得银行回购专项贷款(获得银行贷款承诺函或与银行签署贷款合同,下同)。

自10月18日央行设立股票回购增持再贷款后,上市公司陆续披露公司及股东获得回购增持贷款情况。据Wind数据统计,截至12月2日,173家上市公司披露了180份回购增持贷款公告,贷款金额上限合计386.2亿元,占首期额度比例的12.87%。

市场人士认为,回购增持贷款有效提振了资本市场信心。南开大学金融发展研究院院长田利辉在接受《证券日报》记者采访时表示,股票回购增持贷款为上市公司和主要股东提供了低成本的资金来源,降低了融资成本,提升了优质公司股票回购增持的能力和动力。同时,上市公司或股东进行回购增持,有助于增加市场流动性,增强投资者对公司和市场的信心,以及稳定股价和市场情绪,推动A股市场长期稳定发展。

精准匹配市场需求

10月18日,中国人民银行正式推出股票回购增持再贷款,首期额度3000亿元,年利率1.75%。10月20日,首批23家上市公司披露关于回购增持贷款公告,据Wind数据统计,截至12月2日,累计173家上市公司披露回购增持贷款相关情况,其中,130家上市公司获得回购专项贷款,贷款金额上限合计236.42亿元;47家公司披露了50名控股股东、实际控制人等大股东获得增持贷款,贷款金额上限合计149.79亿元。

据记者梳理,中国石化、中国外运、海亮股份和金田股份等4家公司既披露了回购贷款、也披露了股东获得增持贷款的情况。还有公司主要股东获得多笔增持贷款,东方盛虹、电科数字分别披露了控股股东及其一致行动人的3笔、2笔增持贷款情况。

“政策支持精准匹配了市场需求。”银河证券策略首席分析师杨超在接受《证券日报》记者采访时表示,回购增持贷款为上市公司和主要股东提供了便利的融资渠道,有助于缓解资金压力,使更多公司能够通过回购减少流通股数量,优化资本结构,提升每股收益,从而推动其投资价值在市场上获得合理反映。特别是对于股价长期低估的优质公司,回购行为将向市场传递公司经营稳定、价值被低估的信号,助力市场预期修复。

从目前来看,回购增持贷款落地范围较广。上述披露回购增持贷款情况的173家公司中,沪深主板、科创板、创业板分别有128家、21家和24家。从企业性质来看,民营企业数量较多,有112家,占比64.74%;国有企业46家,占比26.59%。从行业来看,电力设备、医药生物、交通运输行业的上市公司较多,分别有18家、18家和16家。

从进度来看,已经有上市公司使用贷款资金完成回购计划。11月26日,抚顺特钢发布公告称,公司于11月22日完成回购,回购资金为公司自有资金及中信银行抚顺分行回购专项借款,支付资金总额为7000.47万元。

“央行设立的股票回购增持再贷款机制正在逐步落地,并且在短时间内取得了显著效果。这不仅显示了该机制的有效性、及时性和灵活性,也反映了市场信心的增强。”田利辉表示。

覆盖范围将不断扩展

增持、回购是上市公司市值管理的两大重要方式,回购增持贷款精准落地,也能够提升企业和股东参与市值管理的积极性。11月15日,证监会发布《上市公司监管指引第10号——市值管理》(以下简称《市值管理指引》),鼓励上市公司依法合规运用股份回购等方式,推动上市公司投资价值合理反映上市公司质量。

“回购增持贷款与上市公司市值管理目标高度契合。”杨超表示,通过政策引导,资金将更多流向业绩稳定、具有成长潜力的优质企业,强化市场资源向优势企业的配置。这不仅能够推动企业股价向合理价值回归,还能提升整体市场的投资吸引力,为资本市场的长期健康发展奠定基础。

与此同时,申请回购增持贷款时,上市公司或股东需要注意合规审查、专款专用、信披要求、风控能力和合作银行等问题。田利辉表示,首先,上市公司或股东需要确保自身符合《关于设立股票回购增持再贷款有关事宜的通知》要求的条件;其次,贷款资金必须专款专用,上市公司和主要股东需要开立专用账户,以确保资金封闭运行;再次,上市公司应及时披露回购增持计划以及贷款进展,保持透明度,避免内幕交易行为;最后,在申请贷款前,上市公司或股东应充分评估自身的财务状况和还款能力,确保不会因为贷款而给公司或股东带来过重的财务负担。另外,不同银行可能提供的服务和支持有所差异,选择那些能够快速响应并提供全面服务的银行会更有利。

近日,多家银行主动披露发放回购增持贷款进展,部分银行透露,除了已经发放的贷款,还在积极对接更多优质客户。

田利辉表示,未来,回购增持贷款规模将持续增长,覆盖范围将不断扩展。随着政策效应的逐步显现,预计会有更多上市公司和股东参与进来,使得整体贷款金额继续上升,有助于提振市场信心,吸引更多长期投资者进入市场,形成良性循环。

  • 相关阅读
  • 国家能源局:加快推进可再生能源法修订

    本报讯 (记者杜雨萌)“出台《中华人民共和国能源法》(以下简称‘能源法’),集中规定我国能源发展的大政方针、根本原则和重要制度,以能源法为统领搭建起能源法律体系的四梁八柱,对保障能源安全、加...

    时间:12-03
  • 央行宣布:明年启用新修订的狭义货币(M1)统计口径!

    本报记者 刘琪图片来源:中国人民银行网站12月2日,中国人民银行发布消息称,中国人民银行决定自统计2025年1月份数据起,启用新修订的狭义货币(M1)统计口径。修订后的M1包括:流通中货币(M0)、单位活期存款、个人活期存款...

    时间:12-02
  • 潘功胜最新发声,关乎明年货币政策!

    本报讯 (记者刘琪)12月2日,中国人民银行发布消息,12月2日上午,2024中国金融学会学术年会暨中国金融论坛年会在北京开幕。本次年会主题为“构建中国特色现代金融体系,推动金融强国建设”。中国人民银行党...

    时间:12-02
  • 两部门印发《交通运输领域重点项目资金管理办法》

    本报讯 (记者韩昱)据财政部网站12月2日消息,为深入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快建设交通强国的重大决策部署,促进交通运输事业高质量发展,财政部、交通运输部研究制定了《交通运输领域重点项目资金管理办法》(...

    时间:12-02
  • 央行:11月对金融机构开展常备借贷便利操作共7.64亿元

    本报讯 (记者刘琪)12月2日,中国人民银行公布2024年11月常备借贷便利开展情况。为满足金融机构临时性流动性需求,2024年11月,人民银行对金融机构开展常备借贷便利操作共7.64亿元,其中隔夜期7.54亿元,7天期0.1亿元。...

    时间:12-02
  • 利好来了!国资委、国家发改委联合发文!

    本报记者 杜雨萌12月2日,国务院国资委网站发布消息显示,近日,国务院国资委、国家发展改革委联合出台政策措施,推动中央企业创业投资基金高质量发展,支持中央企业发起设立创业投资基金,重点投早、投小、投长期、投...

    时间:12-02
  • 让供应链成为共赢链 第二届链博会促成合作意向6700多项

    本报记者 郭冀川 刘萌“据不完全统计,本届链博会共签署合作协议、意向协议210多项,涉及金额1520多亿元人民币,比首届增加1.3%。”11月30日下午,中国贸促会副会长张少刚在第二届中国国际供应链促进博览...

    时间:12-02
  • 这轮险资“举牌潮”有何不同?

    原标题:这轮险资“举牌潮”有何不同?险资“举牌潮”再起。截至目前,年内以中小险企为主的险资已对14家上市公司进行了15次举牌,举牌上市公司数量和举牌次数均创2021年以来新高,备受市场关注。回顾资本市场近十年发展,上一轮...

    时间:11-27
  • 新一轮消费券发放启动 带动消费“热”起来

    原标题:新一轮消费券发放启动 带动消费“热”起来消费券“发”下来,人气“旺”起来,消费“热”起来,经济“火”起来。临近年底,多地启动新一轮消费券发放活动。 比如,11月25日,广州举办“拼经济稳增长·提振消费”新闻发布会...

    时间:11-27
免责声明:本网对文中陈述、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对所包含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承担全部责任。 本网站转载图片、文字之类版权申明,本网站无法鉴别所上传图片或文字的知识版权,如果侵犯,请及时通知我们,本网站将在第一时间及时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