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财经  »  经济观察

科技为“中国速度”点睛加油

2025-01-06 10:56:42

来源:经济日报

  岁末年初,几条彰显“中国速度”的科技新闻接踵而至。看铁路:2024年12月29日,CR450动车组样车在北京发布。看公路:2024年12月30日,世界最长高速公路隧道天山胜利隧道全线贯通。看民航:2025年1月1日,国产大飞机C919首次执飞沪港定期商业航班。

  科技赋能,带来风驰电掣的中国速度。

  “CR450科技创新工程”经过7年艰苦攻关交出优异成绩单,运营速度、运行能耗、车内噪声、制动距离等主要指标均为国际领先。这位中国高铁新成员,试验时速450公里,运营时速400公里。此前,世界各国高铁商业运营时速均在300公里左右,最高为我国的350公里,时速400公里属于商业运营技术的“无人区”。此外,在运营速度提升的情况下,CR450制动距离基本相当,同时动车组整车运行阻力降低22%,减重10%;舒适度更优,车内噪声降低2分贝,客室服务空间增加4%。

  更高速安全运行、减阻降耗、减振降噪、全要素轻量化、智能化融合设计……CR450动车组的一系列技术突破,进一步稳固并扩大了我国在高铁技术领域的全球领先优势,不断为全球高铁技术的发展树立新的标杆。中国高铁这张“金名片”越擦越亮。

  科技赋能,展现震惊世界的中国效率。

  建设者们用5个字总结天山胜利隧道建造难度。“长”,隧道单洞长22.13公里,约等于5座南京长江大桥公路桥的总长;“多”,断裂带多,整个隧道穿越16个地质断裂带,坍塌、突水涌泥风险大;“深”,隧道最大埋深1112.6米,二号竖井最深达700多米,是世界最深高速公路竖井;“低”,温度低、气压低、含氧量低;“高”,高地应力、高压地下水、高地震烈度、高环保等级。

  新技术实现了高难度下的高效率。隧道修建过程中,我国自主创新研制的“天山号”和“胜利号”TBM硬岩掘进机担当掘进重任,实现“长隧短打”,有效施工工期从72个月缩短至52个月。作为我国加快建设交通强国的重大标志性工程之一,这条隧道将穿越天山的时间从原来的3小时缩短到约20分钟。

  科技赋能,塑造优质可靠的中国形象。

  C919是中国首款按照国际通行适航标准自行研制、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喷气式中程干线客机,2023年5月28日成功完成商业首航。C919是中国大飞机梦的第一步,它的成功研制和商业运营,标志着我国自主设计、建造的国产大飞机打破了波音、空客两家企业在行业内的长期垄断。

  我们曾用“8亿件衬衫换1架飞机”来形容中国制造业的艰辛不易与利润微薄,如今的国产大飞机正昭示着中国制造向全球产业链高端迈进的坚定步伐。选中2025年第一天完成C919从“东方明珠”上海到“东方之珠”香港的商业首航之旅,是开放,也是自信。香港国际航运中心的优势将助力国产大飞机更好地走向国际,让世界各国的旅客都能亲身感受中国民航科技的魅力,让更多国家共享中国科技发展的成果。

  梦虽遥,追则能达;愿虽艰,持则可圆。岁末年初传来的这些捷报,不仅展现了中国科技的辉煌成绩,也预示着中国未来的璀璨光明。

  在新的一年里,中国将继续推动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保持经济社会发展良好势头,为人类文明进步作出更大贡献。 (本文来源:经济日报 作者:佘惠敏)

  • 相关阅读
  • 财政部:设备更新贷款财政贴息政策 实施期限延长

    本报讯 (记者韩昱)据财政部网站1月6日消息,日前,财政部发布《关于设备更新贷款财政贴息政策有关事项的补充通知》(以下简称《通知》)。《通知》提出,为加强财政货币政策协同,发挥财政贴息政策引导放大作用,进一步加力...

    时间:01-06
  • 两部门:提升新型储能调用水平 完善峰谷电价机制

    本报记者 杜雨萌1月6日,国家发展改革委、国家能源局对外发布的《电力系统调节能力优化专项行动实施方案(2025—2027年)》(以下简称《实施方案》)提出,要提升新型储能调用水平。在新能源消纳困难时段优先调度...

    时间:01-06
  • 政策暖风助推入境游市场繁荣发展

    本报记者 寇佳丽作为提振文旅消费、推动经济发展、增强国际交流的重要力量,我国入境游市场潜能正不断释放。近日,福建、江苏、天津、贵州等多地发布新政,旨在更好促进入境游市场繁荣发展。例如,1月5日消息,福建省...

    时间:01-06
  • 全球制造业保持平稳趋升态势 亚洲制造业引领全球经济稳定复苏

    本报记者 孟珂1月6日,中国物流与采购联合会发布数据显示,2024年12月份全球制造业PMI为49.5%,较2024年11月份上升0.2个百分点,连续2个月小幅上升,刷新2024年下半年以来新高。2024年,全球制造业PMI均值为49.3%,较2023...

    时间:01-06
  • 去年12月份新增信贷有望环比大幅增加 今年1月份金融数据“开门红”可期

    本报记者 刘琪2024年12月份的金融数据即将出炉。在“收官”数据正式发布前,《证券日报》记者采访了多位专家和多家机构,对该月金融数据进行前瞻。业界普遍预计,2024年12月份新增人民币贷款环比将大幅...

    时间:01-06
  • 2024年12月份CPI同比涨幅或持稳 PPI同比跌幅有望收窄

    本报记者 孟珂2024年12月份居民消费价格指数(CPI)、生产者价格指数(PPI)月度报告即将发布。对此,多位业内专家认为,由于2024年12月份食品及非食品价格涨跌互现,叠加去年低基数效应,CPI同比或持稳,仍将保持温和上涨趋...

    时间:01-06
  • 要素保障支持 城市更新将步入“黄金发展期”

    本报记者 韩昱 张芗逸“大力实施城市更新”,是2024年12月份举行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确定的今年要抓好的重点任务之一。这一工作在近期又迎来新动向,1月3日召开的国务院常务会议指出,城市更新关系城市...

    时间:01-06
  • 最高法:做好资本市场司法保障

    本报记者 吴晓璐1月6日,最高人民法院(简称“最高法”)举行2025年首场发布会,发布《最高人民法院关于以高质量审判服务保障科技创新的意见》(简称《意见》)。《意见》从总体要求、依法加强科技创新成果保...

    时间:01-06
  • 三部门联合印发《国家数据基础设施建设指引》 加快布局国家数据基础设施 每年将吸引直接投资约4000亿元

    本报记者 郭冀川1月6日,国家发展改革委、国家数据局、工业和信息化部联合印发的《国家数据基础设施建设指引》(以下简称《指引》)正式发布,《指引》阐述了国家数据基础设施概念内涵、发展愿景、总体功能、总体架...

    时间:01-06
  • 四部门:切实做好企业2024年年报工作

    本报讯 (记者韩昱)据财政部网站1月6日消息,财政部、国务院国资委、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中国证监会日前印发《关于严格执行企业会计准则切实做好企业2024年年报工作的通知》(以下简称《通知》)。《通知》明确,企...

    时间:01-06
免责声明:本网对文中陈述、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对所包含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承担全部责任。 本网站转载图片、文字之类版权申明,本网站无法鉴别所上传图片或文字的知识版权,如果侵犯,请及时通知我们,本网站将在第一时间及时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