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财经  »  经济观察

下好投资“先手棋”

2025-01-06 17:10:54

来源:人民日报

  下好投资“先手棋”(人民时评)

  重大项目建设并非短期稳增长的权宜之计,而是长远促发展的战略之举。无论是项目选取,还是资金投向,既要立足当下,更要着眼长远

  开工!湖北举行2024年四季度全省重大项目集中开工活动,新开工亿元以上项目2311个,总投资1.1万亿元,项目个数、投资规模均超2023年同期。

  上新!浙江谋划并形成2025年全省农业农村重大项目库,已谋划项目3509个,总投资额9410亿元,项目数量、投资金额实现双增长。

  一段时间以来,重大项目建设按下“快进键”。作为拉动经济增长的“三驾马车”之一,投资既是当期需求,也是未来供给。一大批重大项目提速上马、稳步推进,能有力拉动投资增长、拓展投资空间,为推动我国经济持续回升向好提供强劲动力。

  2024年以来,面对国内需求不足等问题,我们牢牢把握扩大内需这一战略基点,一揽子增量政策落地显效,使信心有效提升、经济明显回升。特别是,随着“两重”建设持续发力、大规模设备更新加快推进,投资实现平稳增长,内需潜力不断释放。2024年前11月,全国固定资产投资同比增长3.3%,其中,大项目投资拉动效应凸显,计划总投资亿元及以上项目投资同比增长6.8%,拉动全部投资增长3.7个百分点。

  应该看到,内需不足仍是制约我国经济增长的主要矛盾。全方位扩大国内需求,迫切需要以更大力度、更为精准的政策组合拳扩大有效投资,更好释放超大规模市场潜力。目前,2024年全年1万亿元超长期特别国债已全部安排至“两重”建设、“两新”工作。下一步,加大政策支持力度,切实用好各类债券资金,加快重大项目建设步伐,有助于各地下好投资“先手棋”。

  今天的投资,就是明天的竞争力,投资的质量、效益很大程度上影响着经济发展的结构、水平。这就意味着,重大项目建设并非短期稳增长的权宜之计,而是长远促发展的战略之举。无论是项目选取,还是资金投向,既要立足当下,更要着眼长远。2024年“两重”建设优选跨区域、跨流域重大标志性工程,重点支持长江沿线铁路、东北黑土地高标准农田建设等项目,为的就是促进区域协调发展、提升粮食安全保障能力。强化“硬投资”,以优化投向提升投资效益,将资金投向打基础、利长远、固根本的能力建设项目,能为发展蓄积更持久的动能。

  扩大有效益的投资,既要抓紧项目开工建设,也要优化制度供给,用改革办法和创新举措破解深层次障碍。以西部陆海新通道建设为例,“一单制”试点推广范围不断扩大,从铁海联运班列延伸至中越、中老跨境铁路班列,辐射新加坡、越南、老挝等东南亚国家,使通道综合服务能力更强,有效助力物流降本提质增效。坚持项目建设和配套改革“两手抓”,不断完善相关政策、规划和体制机制,方能更好发挥有效投资关键作用。

  干字当头,奋发有为。2024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指出,把握政策取向,讲求时机力度,各项工作能早则早、抓紧抓实,保证足够力度。以只争朝夕的使命感、时不我待的紧迫感,与各种不确定因素抢时间,下好投资“先手棋”,定能持续激发内需潜能、促进产业升级,为经济高质量发展蓄势赋能。(韩鑫)

  《人民日报》( 2025年01月06日 05 版)

  • 相关阅读
  • 财政部:设备更新贷款财政贴息政策 实施期限延长

    本报讯 (记者韩昱)据财政部网站1月6日消息,日前,财政部发布《关于设备更新贷款财政贴息政策有关事项的补充通知》(以下简称《通知》)。《通知》提出,为加强财政货币政策协同,发挥财政贴息政策引导放大作用,进一步加力...

    时间:01-06
  • 两部门:提升新型储能调用水平 完善峰谷电价机制

    本报记者 杜雨萌1月6日,国家发展改革委、国家能源局对外发布的《电力系统调节能力优化专项行动实施方案(2025—2027年)》(以下简称《实施方案》)提出,要提升新型储能调用水平。在新能源消纳困难时段优先调度...

    时间:01-06
  • 政策暖风助推入境游市场繁荣发展

    本报记者 寇佳丽作为提振文旅消费、推动经济发展、增强国际交流的重要力量,我国入境游市场潜能正不断释放。近日,福建、江苏、天津、贵州等多地发布新政,旨在更好促进入境游市场繁荣发展。例如,1月5日消息,福建省...

    时间:01-06
  • 全球制造业保持平稳趋升态势 亚洲制造业引领全球经济稳定复苏

    本报记者 孟珂1月6日,中国物流与采购联合会发布数据显示,2024年12月份全球制造业PMI为49.5%,较2024年11月份上升0.2个百分点,连续2个月小幅上升,刷新2024年下半年以来新高。2024年,全球制造业PMI均值为49.3%,较2023...

    时间:01-06
  • 去年12月份新增信贷有望环比大幅增加 今年1月份金融数据“开门红”可期

    本报记者 刘琪2024年12月份的金融数据即将出炉。在“收官”数据正式发布前,《证券日报》记者采访了多位专家和多家机构,对该月金融数据进行前瞻。业界普遍预计,2024年12月份新增人民币贷款环比将大幅...

    时间:01-06
  • 2024年12月份CPI同比涨幅或持稳 PPI同比跌幅有望收窄

    本报记者 孟珂2024年12月份居民消费价格指数(CPI)、生产者价格指数(PPI)月度报告即将发布。对此,多位业内专家认为,由于2024年12月份食品及非食品价格涨跌互现,叠加去年低基数效应,CPI同比或持稳,仍将保持温和上涨趋...

    时间:01-06
  • 要素保障支持 城市更新将步入“黄金发展期”

    本报记者 韩昱 张芗逸“大力实施城市更新”,是2024年12月份举行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确定的今年要抓好的重点任务之一。这一工作在近期又迎来新动向,1月3日召开的国务院常务会议指出,城市更新关系城市...

    时间:01-06
  • 最高法:做好资本市场司法保障

    本报记者 吴晓璐1月6日,最高人民法院(简称“最高法”)举行2025年首场发布会,发布《最高人民法院关于以高质量审判服务保障科技创新的意见》(简称《意见》)。《意见》从总体要求、依法加强科技创新成果保...

    时间:01-06
  • 三部门联合印发《国家数据基础设施建设指引》 加快布局国家数据基础设施 每年将吸引直接投资约4000亿元

    本报记者 郭冀川1月6日,国家发展改革委、国家数据局、工业和信息化部联合印发的《国家数据基础设施建设指引》(以下简称《指引》)正式发布,《指引》阐述了国家数据基础设施概念内涵、发展愿景、总体功能、总体架...

    时间:01-06
  • 四部门:切实做好企业2024年年报工作

    本报讯 (记者韩昱)据财政部网站1月6日消息,财政部、国务院国资委、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中国证监会日前印发《关于严格执行企业会计准则切实做好企业2024年年报工作的通知》(以下简称《通知》)。《通知》明确,企...

    时间:01-06
免责声明:本网对文中陈述、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对所包含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承担全部责任。 本网站转载图片、文字之类版权申明,本网站无法鉴别所上传图片或文字的知识版权,如果侵犯,请及时通知我们,本网站将在第一时间及时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