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财经  »  经济观察

秋粮收购进入高峰期,如何保证农民卖得安心?

2025-01-12 17:44:56

来源:央视新闻客户端

  2024年,我国粮食产量首次突破1.4万亿斤,迈上新台阶。眼下,秋粮收购已进入高峰期。但近段时间,国内粮价出现了一些波动。如何保证粮食颗粒归仓,农民安心卖粮,来看记者在“全国产粮第一县”黑龙江富锦的一线调研。

  粮价波动 如何让农民安心卖粮

  眼下,黑龙江富锦的室外温度已经接近零下20℃,在粮食收购交易大厅,记者看到前来售粮的农民络绎不绝。

  种粮大户 王来:从我们把粮食收到家以后,就一直在等价格,希望多卖一些钱。现在我们把水稻送到中储粮库里面是一块三毛六一斤,比我们当初坐在家里预想要卖的价格高了两三分钱,我们现在认为粮价很合理。

  采访中记者了解到,作为黑龙江玉米、水稻主产区,近期富锦地区的粮价呈现波动趋势。为了维护粮食市场稳定,中储粮今年扩大了玉米收储规模,并以高于市场平均收购价格每吨约100元进行收购。由于价格合适,卖粮的货车排起了长龙。在中储粮富锦直属库记者看到,一辆辆满载玉米和水稻的大货车正排队进行抽样检验。

  驾驶员:昨天晚上排的队,在车上坐着等,我们车里有暖气不冷,屋里还有热水,给我们提供方便面,对我们挺好。

  在储粮仓库旁,记者见到了一位正在卸粮的工作人员,交谈中记者发现,他说话的口音明显和当地人不一样。

  中储粮太原直属库副总经理 王亮:我们是山西太原的,在富锦我们来了十个人。从早上七点开始到工位,晚上到八点多卸车结束,我们还要整理票据、结算,估计要干到十点到十一点。

  面对不断增长的卖粮需求,企业负责人告诉记者,人手不够是他们面临的最大难关。为了解决这一困难,一些来自五湖四海的“收粮生力军”加入进来。

  中储粮富锦直属库总经理 高原:目前来支援我们一共是90人,跨省区域调配的一共有34人,其余的都是我们分公司系统内其他直属企业调配的人员,整个环节都是满负荷在运转。比如说我们现在看到这张表,这就是我们兰州分公司来的一些同志,有保管员、检验员,还有结算员。

  增加的不仅是工作人员,新增仓库点也为农民就近卖粮带来了方便。在距离富锦大约80公里外的同江市,当地新建的中储粮库点近期刚刚投入运行。在库点内记者了解到,以往同江地区农民卖粮,不少人会选择包车前往价格高的收购点,甚至跨省卖粮。今年,他们就近将粮食卖到中储粮的收购点,不仅节约了运输成本,价格也高出市场平均水平。

  中储粮同江直属库副总经理 李德新:通过早开门、晚收秤延长收购时长,农民送粮后第二天就能收到结算的粮款。

  截至目前,中储粮在黑龙江省已启动玉米收储库点71个,日均玉米收购量达4万吨左右,水稻收储库点109个,日均水稻收购量达6万吨左右,收购进度快于往年。

  多方发力 提升粮食收储效率

  粮食收购市场保持稳定的背后,离不开政策性收储的调控作用。面对农民的卖粮需求,地方政府又是如何提升粮食收储效率呢?

  在分管富锦等地粮食收储的黑龙江省佳木斯市粮食和物资储备局,负责人给记者展示了一张地图,她告诉记者,今年粮食收储库点在制定初期只有5户,由于布局分散,一些农民的送粮距离达到200公里左右。为此,政府积极和相关单位协商,增开收储库点。

  佳木斯市粮食和物资储备局副局长 范秋林:第一批收储库点18户,第二批16户,第三批又开了两户。现在总共达到了36户收储库点。佳木斯已经实现每一个县城至少有一户企业开展政策性粮食收购,保证我们市域内所有的老百姓都能在几十公里内就把粮食销售掉,节约了成本,也减少了粮食的损耗。

  收储库点增加的同时,当地粮食检验监测机构还在粮食收购旺季免费为农民提供检测服务,并指导农民科学储粮,避免因“地趴粮”导致粮食霉变损耗。在富锦记者看到,检测人员携带快速测水仪等设备上门为农民初步化验粮食等级,10分钟左右可出结果,截至目前已累计服务近200户农户。

  富锦市上街基镇宋店村农户 徐国文:上午粮食局来我们村给粮食化验一下水分,我这也测一下,大概含水量15%,心里比较有底了,知道这个粮大概能值多少钱了。

  截至目前,佳木斯市已累计收购新粮151.8亿斤,同比增加60亿斤,收购进度快于去年同期。为了拓宽农民卖粮渠道,相关部门主动为符合条件的5家粮食加工企业申请200多万元贷款贴息,提升粮食就地加工转化能力。

  佳木斯市粮食和物资储备局调控科副科长 梁伊:引导多元主体尽早入市,多收购、早收购。发挥最低收购价政策托市作用。通过市场化收购和政策性收购的“双轮驱动”,保证农民手中的余粮能够应收尽收。

  产业链两端发力 提升种粮收益

  近年来,受国际粮价持续波动传导等因素影响,我国主要粮食品种价格出现波动,一些种粮农民的收益受到影响。记者在江苏涟水采访时发现,针对如何提升种粮农民收益,调动种粮积极性,当地开启了一系列的新探索。

  江苏涟水地处中国南北地理分界线,是全国的商品粮生产基地。几年前,这里大米的生产仍然是小作坊模式,几十个大米品牌无序发展。从2023年开始,当地集中资源打造“涟水大米”这个统一的区域公共品牌,由国有平台公司投资设立了涟水大米实业发展有限公司,购入国内一流的生产线,同时设立稻米研究院,研发升级产品。

  江苏涟水大米实业发展有限公司总经理 孙进平:我们为了提升口感,我们把不同的品种进行调和,比如说这种米它有糯性,但是它没有润劲,这种米它有香型,但它没有甜性,没有糯性,没有硬度。这种它的蛋白质高度不够,所以说,我们将几个品种进行调和研发,将这个大米的食味值提高。

  凭借优良的口感和味道,涟水大米的市场份额在2024年迅速拓展。商品米卖出了更高的价格,对应的原粮的收购价也相应提升。通过开展订单种植,进行原料供应的这部分种植户们,摆脱了普通大米价格波动的影响。

  江苏涟水大米实业发展有限公司总经理 孙进平:因为我在配方的同时,就需要他这种单一的具有某个特性的这种米。

  孙进平告诉记者,随着不断拓展市场,2024年,大米厂的经济收入同比上涨60%左右。实现在涟水县占据市场份额的65%,在县外省内占据市场份额的40%。不断打开的市场,让产业链带动原粮价值提升的能力更大了,预计今年,涟水县开展“涟水大米”品牌订单种植的规模将达到5万亩以上,带动更多种植户赚取产业发展的收益。

  涟水县明祥稻麦种植专业合作社负责人 陈明忠:普通的稻价格才1块2多一斤。像我现在的优质稻是卖了1块5,多就多在二毛钱上。我这就是种优质品种,做涟水大米优质的品牌基地,他们提供技术指导,我来负责实施,他们负责收购。也就是说,大米厂和种植基地是一个紧密的结合体。

  随着大米品牌的打响,当地也准备进一步尝试把成功经验复制到小麦上。

  此外,在产业链的前端,涟水县计划通过培养“新农人”的方式,提升农民种粮技术水平和收益水准。今年1月,当地有关部门联合江苏省涟水开放大学按照“定点招生、定向培养、支持创业”的方式,面向涟水户籍高中及以上学历人员和青年村干部,联合培育一批懂技术、善经营的“新农人”。按照每年30人进行招录,每届培训3年,内容涵盖土壤、植保、营养、农机、智慧农业、电子商务等多个领域,为当地的现代农业输送一批懂技术、会管理的人才。

  涟水县农业农村局局长 陆士国:这个“新农人”队伍,或者是科技种田的力量,可以抵御农业上的一些风险,你比如说这个受粮食市场波动的影响,如果说科技种田种植的组织化程度高一点,整个农业成本就会下来,粮食的利润空间比一般的种地模式就会要高一些,这样无论市场行情怎么波动,他们都能确保自己种田是挣钱的。(央视新闻客户端)

  • 相关阅读
  • 中英柜台债业务正式落地 助力中英债券市场互联互通

    本报讯 (记者杨洁)1月13日,记者从建设银行获悉,近期,建设银行与华侨银行伦敦分行顺利达成首笔人民币债券现券交易,标志着银行间债券市场柜台模式成功迈向国际市场,为境外投资者使用人民币投资中国债券市场开辟了柜...

    时间:01-13
  • 潘功胜最新发声!

    本报记者 刘琪1月13日,中国人民银行发布中国人民银行行长潘功胜在亚洲金融论坛开幕式上的致辞。潘功胜表示,中国经济拥有强大的创新能力、超大规模的市场、完整的产业体系、完善的基础设施以及丰富且质量较高...

    时间:01-13
  • 成绩来之不易!2024年我国货物贸易进出口总值跨过43万亿元大关

    本报讯 (记者寇佳丽)“这是2024年8838万份报关单中的最后一份。它是一批从深圳发往日本的翻译耳机,虽然这批货物价款不高,但它却为2024年中国外贸的进出口画上了一个圆满句号。”1月13日,在国务院新闻...

    时间:01-13
  • 宁夏贸促会2024年签发超4000份原产地证书

      中新网银川1月13日电 (记者 李佩珊)记者13日从宁夏贸促会获悉,2024年,宁夏贸促会共签发各类原产地证书4005份,同比增长19.65%;涉及金额36.45亿元(人民币,下同),同比增长24.8%。其中,优惠原产地证书1096份,同比增长5.2%,涉...

    时间:01-13
  • 瑞银亚太区总裁:瑞银始终将中国视为实现增长的重要战略市场

      中新社上海1月13日电 (记者 姜煜)“中国已经展示出向高质量发展转型的决心。无论是探讨中国经济转型进展,还是新政措施将对2025年投资格局带来的影响,1月都是绝佳时机。瑞银始终将中国视为实现增长的重要战略市场。...

    时间:01-13
  • 海关总署回应抢出口效应:近期出口增速提速是长期向好态势的延续

      中新网1月13日电 海关总署新闻发言人、统计分析司司长吕大良13日在国新办发布会上表示,近期的出口增速,有所提速。我们认为这既是长期向好趋势的延续,更是政策落地显效的体现。特别是2024年9月26日中央政治局会议出...

    时间:01-13
  • 中国上调跨境融资宏观审慎调节参数至1.75

      中新社北京1月13日电 (记者 夏宾)中国央行13日发布消息称,为进一步完善全口径跨境融资宏观审慎管理,继续增加企业和金融机构跨境资金来源,引导其优化资产负债结构,中国央行和国家外汇管理局决定将企业和金融机构的跨...

    时间:01-13
  • 海关总署:2024年我国电动汽车出口量首次突破200万辆

      中新网1月13日电 国务院新闻办公室13日举行“中国经济高质量发展成效”系列新闻发布会,海关总署新闻发言人、统计分析司司长吕大良在会上表示,2024年,我国外贸进出口规模再创历史新高,源源不断的新动能为外贸发展持续...

    时间:01-13
  • 外企在中国丨珀金埃尔默CEO彭睿德:我们很乐意参与中国创新发展

      中新网1月13日电(中新财经 吴家驹 实习生 张易安)“中国经济将因创新而蓬勃发展,珀金埃尔默很乐意参与其中。”珀金埃尔默首席执行官彭睿德(Dirk Bontridder)在接受中新财经专访时如是表示。  总部位于美国的珀...

    时间:01-13
  • 2025年春运进出京人流总量预计将达1.16亿人次

      中新网北京1月13日电 (记者 吕少威)记者13日从北京市交通委获悉,2025年春运进出京人流总量预计将达到1.16亿人次,日均290万人次,较2024年上升11%。  2025年春运从1月14日(腊月十五)开始至2月22日(正月二十五)结束,...

    时间:01-13
免责声明:本网对文中陈述、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对所包含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承担全部责任。 本网站转载图片、文字之类版权申明,本网站无法鉴别所上传图片或文字的知识版权,如果侵犯,请及时通知我们,本网站将在第一时间及时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