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财经  »  经济观察

政策环境持续优化助上市公司ESG评级提升

2025-01-14 23:42:00

来源:证券日报

本报记者 毛艺融

近一个月以来,多家A股上市公司陆续披露ESG评级提升的相关信息。综合来看,在本土ESG政策持续优化、企业ESG意识逐步提升等背景下,A股上市公司MSCI ESG评级已有所上升。

“这背后有来自外界的驱动力,也有来自内部的驱动力。政策推动是强有力的驱动力,使得上市公司可持续发展和ESG相关意识有明显提升,也提升了披露意愿和披露的准确性、完备性。”MSCI ESG与气候研究部大中华区主管郭思平表示。

政策环境持续优化

政策环境的持续优化是中国上市公司ESG评级提升的关键支撑。从交易所层面来看,沪深北交易所联合发布的《上市公司可持续发展报告指引》为企业ESG信息披露构建了基本框架,明确了披露的范畴、方式与频率,促使企业梳理并公开自身在环境、社会和治理方面的实践与成效。

财政部在2024年12月份印发的《企业可持续披露准则——基本准则(试行)》意义深远,与国际标准紧密接轨。比如,在质量特征、披露要素等方面与《国际财务报告可持续披露准则第1号——可持续相关财务信息披露一般要求》(IFRS S1)高度契合。这不仅为企业提供了统一且规范的操作指南,增强了企业间ESG信息的可比性,也提升了国际投资者对中国企业ESG数据的认可度。

从实践来看,上市公司ESG评级提升态势显著。MSCI披露的数据显示,过去五年来MSCI中国指数成分股的ESG评级展现出强劲的上升趋势。截至2024年末,MSCI中国指数成分股里被评为AA和AAA的领先者的比例从2019年底不足1%已经上升到了2024年的7.2%。与此同时,ESG落后者的比例,即被评为CCC和B的比例也有明显下降。

郭思平表示,相比2023年,2024年有24%的MSCI中国指数成分股的公司的ESG评级有所提升,6%的公司评级有所下降,所以整体来讲MSCI中国指数成分股中,评级上升的趋势依然非常强劲。

“越来越多的企业非常深刻地意识到可持续的风险就是财务风险,可持续的机遇就是企业发展的机遇。”郭思平表示,企业把政策披露的压力,供应商、同行的压力转化成内生动力,不断提升可持续和ESG的披露质量。从意识转变到具体行动层面的提升,这也是过去5年当中驱动MSCI中国指数成分股评级不断提升的动力。

社会议题权重提升

ESG投资也成为影响资本市场生态的重要力量。不少上市公司为契合投资者ESG偏好,主动提升ESG披露质量与实践水平,以提升市场竞争力与估值水平。

MSCI对全球范围内的企业ESG表现与其股票长期收益进行了研究。“基于过去11年的真实数据和实证研究,我们看到,ESG评级更高的公司,其股票长期收益率更优。”郭思平表示。

从实践来看,ESG投资的市场影响力持续拓展深化,ESG资产规模持续增长。北京商道融绿咨询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商道融绿”)近日发布的《中国责任投资年度报告2024》显示,截至2024年三季度末,ESG主题公募基金等可持续证券投资基金规模为4098.65亿元。

此外,随着行业权重的变化,股票市场的投资者所面临的可持续风险的整体格局也会发生巨大的变化。“由于每个行业的业务模式不同,它们面临的环境和社会的外部风险也是不同的。近年来,随着信息技术行业快速发展,社会议题的重要性明显提升。”MSCI ESG与气候研究部亚太区主管王晓书表示。

王晓书进一步解释说,比如,IT行业的环境负荷比较小,环境相关的议题在其MSCI ESG评级框架里面所占的比重较小。但是,对于IT行业来说,人力资本、隐私和数据安全保护等问题被愈发重视。

“上市公司管理社会风险能力的强弱是衡量企业相比同行财务表现是否优异的重要指标。MSCI团队研究表明,社会议题上得分较高的公司股票长期收益更优。”郭思平表示。

“社会议题相关的权重在2024年相较十年以前有非常明显的提升。”王晓书说,例如,在数据安全与隐私这一细分领域,人工智能模型开发商在数据源方面,首当其冲面临的风险是违反隐私和版权的风险。投资者和上市公司应该将社会议题纳入整体可持续体系的搭建当中,形成一个更加全面的可持续的分析体系。

“出海”企业应重视ESG合规

由于全球ESG理念深化,上市公司海外ESG表现引发越来越多的关注。

商道融绿董事长郭沛源对《证券日报》记者表示,随着“新三样”(新能源汽车、锂电池、光伏)产品加速“出海”,相关生产商尤需关注出口贸易及海外设厂的ESG合规问题。同时,部分有境外融资需求的中资企业也会面临金融机构提出的日渐增多的附加ESG要求,包括评级表现、信息披露等。

事实上,在全球供应链问责体系下,企业对供应商的合规管理及风险防控变得尤为重要。金杜律师事务所争议解决部调查及合规业务合伙人吴巍表示,“出海”企业需要建立严格的供应链管理体系,强化对供应商的准入及过程管理,同时注重风险防控机制的完善。此外,加强员工培训,提高其识别和应对相关风险的能力,也是保障合规的重要环节。

郭沛源表示,在买方合规驱动下,供应链的ESG评价将有较大的发展潜力,纺织服装、电子制造、新能源等产业链长、国际化程度高的行业将成为供应链ESG评价的重点应用领域。

“在面对愈发严格的全球合规环境时,企业应从合规出发,积极完善供应链管理体系,唯有如此,才能在国际舞台上赢得客户、合作伙伴以及资本市场的长期信任与支持。”吴巍表示。

  • 相关阅读
  • 产业债规模稳步增长 行业分布日益广泛

    本报记者 田鹏1月13日,中国证监会召开2025年系统工作会议。会议要求,提高产业债融资比重,加快REITs市场建设。中证鹏元研发部高级研究员李席丰表示,产业债能为企业提供多样化融资渠道,同时募集资金可用于补充运营...

    时间:01-14
  • 深市公司发力分红回购增持 提升质量不含糊

    本报记者 田鹏1月13日,中国证监会召开2025年系统工作会议部署新的一年重点工作时提出,注重固本强基,培育更多体现高质量发展要求的上市公司。会议明确,全面落地上市公司市值管理指引,加大上市公司分红、回购激励...

    时间:01-14
  • 中国将7家美国实体列入不可靠实体清单

      中新社北京1月14日电 (记者 李晓喻)中国商务部14日发布公告,宣布将7家美国实体列入“不可靠实体清单”。中国商务部新闻发言人当天称,7家公司严重损害中国主权、安全、发展利益,中方依法追究其不法责任。  根据公...

    时间:01-14
  • 2024年末中国社会融资规模存量408.34万亿元 同比增8%

      中新社北京1月14日电 (记者 夏宾)中国央行14日发布数据显示,初步统计,2024年末社会融资规模存量为408.34万亿元(人民币,下同),同比增长8%。其中,对实体经济发放的人民币贷款余额为252.53万亿元,同比增长7.2%。  从增...

    时间:01-14
  • 珲春综保区贸易额首破百亿元 将联通东北亚港口城市

      中新社长春1月14日电 (记者 郭佳)吉林省第十四届人民代表大会第四次会议14日在长春开幕,吉林省政府工作报告中明确提出,支持珲春海洋经济发展示范区建设,促进珲春与东北亚地区港口城市互联互通。  吉林省地处东北...

    时间:01-14
  • 福建2024年外贸进出口1.99万亿元 创历史新高

      中新社福州1月14日电 (记者 龙敏)福州海关14日通报,2024年福建省进出口总值1.99万亿元(人民币,下同),同比增长0.8%,贸易规模创历史新高;其中,出口1.24万亿元,同比增长5.3%。  福建对主要贸易伙伴进出口持续增长。2024...

    时间:01-14
  • 2024年宁夏主要经济指标保持增长态势

      中新网银川1月14日电 (杨迪 马亚萍)记者14日从“2025宁夏蓝皮书”系列丛书新闻发布会上获悉,2024年1-11月,宁夏主要经济指标中,地区生产总值、第一产业增加值、第二产业增加值、第三产业增加值均保持增长态势。  ...

    时间:01-14
  • 瑞士创新自动驾驶试点项目启动 中企提供技术支持

      中新社广州1月14日电 (记者 蔡敏婕)中国自动驾驶科技公司文远知行14日称,瑞士创新自动驾驶试点商业项目正式启动,首批自动驾驶车队将于今年第二季度正式投入运营,并将以纯无人模式运营5年时间。1月14日,中国自动驾驶...

    时间:01-14
  • 中国2024年末M2同比增7.3% 全年新增贷款逾18万亿元

      中新社北京1月14日电 (记者 夏宾)中国央行14日发布数据显示,2024年12月末,中国广义货币(M2)余额313.53万亿元(人民币,下同),同比增长7.3%;狭义货币(M1)余额67.1万亿元,同比下降1.4%。流通中货币(M0)余额12.82万亿元,同比...

    时间:01-14
免责声明:本网对文中陈述、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对所包含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承担全部责任。 本网站转载图片、文字之类版权申明,本网站无法鉴别所上传图片或文字的知识版权,如果侵犯,请及时通知我们,本网站将在第一时间及时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