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财经  »  经济观察

2023年《中国妇女发展纲要(2021―2030年)》统计监测报告

2025-01-24 15:21:42

来源:国家统计局

国家统计局 2025年1月

  为全面反映《中国妇女发展纲要(2021―2030年)》(以下简称《纲要》)实施进程,国家统计局根据《纲要》统计监测指标体系和相关部门数据资料,从妇女健康、教育、经济、决策和管理、社会保障、家庭建设、环境、法律等八个领域对2023年的实施进展情况进行了综合分析。结果显示[1]:2023年《纲要》实施总体进展顺利,妇女健康管理水平不断提升,受教育和参与经济活动权利得到有力保障,社会保障水平、司法保护力度持续提高。

  一、妇女与健康

  (一)孕产妇健康安全得到有力保障。持续巩固实施母婴安全五项制度,深入推进《母婴安全行动提升计划(2021—2025年)》,孕产妇健康服务水平进一步提升,孕产妇健康安全得到保障。2023年,孕产妇死亡率为15.1/10万,比2022年降低3.8%。农村孕产妇死亡率为17.0/10万;城市孕产妇死亡率为12.5/10万,降低12.6%。

  (二)孕产妇全生育周期健康管理水平不断提升。制定实施《生殖健康促进行动方案(2023—2025年)》,积极推进妇幼保健机构能力建设,孕产妇全生育周期健康管理不断加强。2023年,婚前医学检查率为76.5%,比2022年提高1.7个百分点;孕产妇系统管理率和产前筛查率分别为94.5%和91.3%,分别提高0.9个和2.6个百分点;孕产妇住院分娩率继续保持在99.9%的水平;产后访视率为97.0%,提高0.5个百分点。

  (三)艾滋病母婴传播率持续下降。深入实施《消除艾滋病、梅毒和乙肝母婴传播行动计划(2022―2025年)》,将预防母婴传播与妇幼保健常规工作和孕产期全程服务有机整合,艾滋病代际传递有效减少。2023年,艾滋病母婴传播率为1.3%,比2022年降低1.7个百分点;北京、江苏、湖南、广东、云南等5个省份母婴传播率已达到较低水平,率先达到《纲要》“下降到2%以下”的目标。艾滋病感染孕产妇所生儿童抗病毒用药率稳定在99%以上。

  二、妇女与教育

  (一)义务教育阶段性别差距基本消除。相继印发《关于构建优质均衡的基本公共教育服务体系的意见》《关于实施新时代基础教育扩优提质行动计划的意见》,全面推进义务教育免试就近入学和公办民办学校同步招生政策,实施义务教育强校提质行动,保障女童平等接受公平优质的义务教育。2023年,小学学龄女童净入学率和小学学龄男童净入学率均为99.9%。九年义务教育阶段在校生中女生为7537.7万人,比2022年增加128.8万人;占在校生的比重为46.9%,提高0.1个百分点。

  (二)女性接受高中阶段教育[2]人数有所增加。实施普通高中内涵建设行动,有序扩大优质普通高中招生规模,继续支持县域普通高中改善办学条件和提升办学质量,女性平等接受高中阶段优质教育不断巩固。2023年,高中阶段教育在校生中女生为2141.4万人,比2022年增加23.7万人;占全部在校生的46.6%,与2022年基本持平。其中普通高中在校生中女生为1388.2万人,增加35.2万人;占普通高中在校生的49.5%,男女比例基本保持均衡。

  (三)女性接受各类职业教育机会得到保障。深入实施《关于深化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改革的意见》,以中等职业学校为基础、高职专科为主体、职业本科为牵引,加快建设高水平职业学校和专业,健全职教高考制度,完善专升本考试办法和培养方式,女性平等接受各类职业教育水平不断巩固。2023年,中等职业教育[3]在校生中女生为733.1万人,占在校生的42.2%。高等职业本专科在校生中女生为824.7万人,占在校生的47.4%。

  (四)高等教育男女比例基本均衡。持续推进建设全球规模最大的高等教育体系,高等教育普及化水平进一步巩固和提升,女性接受高等教育权利得到有力保障。2023年,高等教育毛入学率为60.2%,比2022年提高0.6个百分点。高等教育在校生中女生为2948.9万人,比2022年增加45.7万人;占在校生的49.9%,男女比例基本保持均衡。其中女研究生为196.3万人,占全部研究生的50.6%;普通本专科[4]、成人本专科在校生中女生分别为1887.2万人和564.3万人,占比分别为50.0%和56.0%。

  (五)科学素质水平性别差距持续缩小。深入实施《全民科学素质行动规划纲要(2021—2025年)》,以及“基层科普行动计划”“农村妇女素质提升计划”和“职工素质建设工程”,提高各年龄段、不同人群科学素质水平,男女科学素质水平差距进一步缩小。2023年,科学素质水平性别差[5]为3.13%,比2022年缩小0.66个百分点。

  三、妇女与经济

  (一)全社会就业人员中女性比重稳定在四成以上。深入实施就业优先战略,加大对吸纳就业能力强的行业企业扩岗政策支持,部署开展清理整顿人力资源市场秩序专项行动,女性劳动者就业权利得到保障。2023年,全国女性就业人员3.2亿人,占全部就业人员的比重为43.3%,比2022年提高0.1个百分点。城镇非私营单位就业人员中女性为6703.8万人,所占比重为41.0%,比2022年提高0.5个百分点。

  (二)女职工劳动安全和健康保障更加有力。多部门联合印发《工作场所女职工特殊劳动保护制度(参考文本)》,指导用人单位规范劳动用工管理,加强女职工安全健康保护。深入贯彻落实《健康中国行动(2019—2030年)》,积极推进职业健康保护行动,努力提升劳动者职业健康素养水平。2023年,执行《女职工劳动保护特别规定》的企业比重为73.5%,比2022年提高0.6个百分点;女职工职业健康素养水平[6]比男性高0.9个百分点。

  四、妇女参与决策和管理

  (一)全国人大代表、全国政协委员中女性比例提高。2023年,第十四届全国人大代表中女性比例为26.5%,比上一届提高1.6个百分点;第十四届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中女性比例为13.8%,比上一届提高2.5个百分点。第十四届全国政协委员中女性比例为22.4%,比上一届提高2.0个百分点;第十四届全国政协常委中女性比例为16.1%,比上一届提高3.1个百分点。

  (二)女干部培养选拔工作进一步加强。2023年,省、市、县级政府工作部门领导班子配有女干部的班子比例分别为57.4%、59.3%和55.0%,分别比2022年提高2.2个、2.0个和2.2个百分点;省、市、县级政府工作部门领导班子配有正职女干部的班子比例分别为12.3%、16.3%和14.5%,分别提高1.1个、1.1个和1.0个百分点。

  (三)妇女广泛参与企业决策管理。督促用人单位制定实施男女平等的人力资源制度,畅通女性职业发展通道,健全企事业单位民主管理制度,支持女职工参与企业决策管理和民主管理。2023年,企业职工董事中女性比重为37.7%,比2022年提高0.6个百分点;企业职工监事中女性比重为41.9%,提高1.1个百分点;企业职工代表大会中女性比例为31.2%,提高0.9个百分点。

  (四)妇女积极参与社会组织。鼓励支持女性参与公共事务和公益事业,充分发挥女性在社会组织中的重要作用。2023年,社会组织从业人员中女性比例为42.3%,比2022年提高0.8个百分点;社会组织负责人中女性比例为26.3%。

  五、妇女与社会保障

  (一)女性参加基本医疗保障权益不断巩固。持续推进健全覆盖全民、统筹城乡、公平统一、安全规范、可持续的多层次医疗保障体系,实施精准参保扩面,落实持居住证参保政策,做好流动人口等重点人群参保工作,鼓励大学生在学籍地参保,女性参加基本医疗保险权益得到保障。2023年末,全国女性参加基本医疗保险的人数为6.5亿人。其中,女性参加职工基本医疗保险人数为1.8亿人,比2022年末增加395.1万人;女性参加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的人数为4.8亿人,占全部参加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人数的49.6%,提高0.8个百分点。

  (二)女性基本养老保险覆盖面不断扩大。深化养老保险制度改革,推进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全国统筹,不断完善覆盖全体城乡居民的基本养老保险制度,妇女参加基本养老保险覆盖面进一步扩大。2023年末,全国女性参加基本养老保险的人数为5.2亿人,比2022年末增加1340.3万人;其中,参加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的人数分别为2.5亿人和2.7亿人,分别增加1261.7万人和78.6万人。

  (三)女性参加生育、失业和工伤保险人数持续增加。积极推动实施生育保险政策措施,延续实施失业保险保障扩围政策,积极创新工伤保险参保方式,女性各类保险保障权益不断巩固。2023年末,全国女性参加生育保险的人数为1.09亿人,比2022年末增加130.1万人。参加失业保险的人数为1.04亿人,增加404.7万人。参加工伤保险的人数为1.16亿人,增加 384.7万人。

  (四)困难妇女保障水平不断提升。继续推进低保等社会救助扩围增效,及时有效将符合条件的困难群众纳入社会救助范围,持续加大对困难妇女的救助保护和保障力度。2023年,全国城市、农村低保人均保障标准分别为每月785.9元和621.3元,分别比2022年增长4.5%和6.7%;城乡低保对象和特困人员共4536.1万人,其中女性1976.1万人,占比为43.6%。

  六、妇女与家庭建设

  (一)婚姻家庭辅导教育工作不断加强。探索开展婚前辅导,深化婚姻家庭关系调适工作,加快建立《婚姻家庭辅导服务规范》《婚前辅导服务规范》等行业标准,促进婚姻家庭关系健康发展。2023年,全国开展婚姻家庭服务指导的婚姻登记机构比例为65.3%,比2022年提高14.5个百分点。

  (二)家庭家教家风建设扎实推进。持续深化家庭文明建设,积极培树家庭榜样,推动建强宣教阵地,推动形成社会主义家庭文明新风尚。2023年,各级妇联组织共表彰五好家庭3.3万户,寻找推荐各级各类最美家庭164.0万户。

  七、妇女与环境

  (一)饮用水安全保障水平巩固提升。稳步推进农村饮水安全向农村供水保障转变,扎实推进水源地规范化建设和备用水源地建设,保障城乡饮用水安全。2023年,全国地级及以上城市集中式生活饮用水水源水质达标率为96.5%,比2022年提高0.6个百分点。截至2023年末,农村自来水普及率为90%,比2022年末提高3个百分点。

  (二)农村卫生厕所不断推广普及。构建常态化、“一对一”、多层次的农村改厕技术服务体系,加快推进农村改厕与生活污水治理有机衔接,提高农村改厕质量和实效,持续改善农村人居环境。截至2023年末,农村卫生厕所普及率为75%左右,比2022年末提高约2个百分点。

  八、妇女与法律

  (一)预防和制止家庭暴力工作持续推进。贯彻落实《中华人民共和国妇女权益保障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反家庭暴力法》,实施《关于加强人身安全保护令制度贯彻实施的意见》等,加强普法宣传,加大对家庭暴力受害人的法律援助力度,不断提高家庭暴力受害妇女运用法律武器维护自身权益的意识和能力。2023年,针对女性的人身安全保护令签发数为5223件。

  (二)打击针对妇女违法犯罪行为力度不断加大。持续开展夏季治安打击整治行动,持续依法严厉打击拐卖人口、组织卖淫等违法犯罪活动,有效控制和严惩针对妇女的各类犯罪行为。2023年,全年破获拐卖妇女案件228起,破获强奸案件3.7万起,破获组织、强迫、引诱、容留、介绍妇女卖淫案件1.9万起。

  (三)女性接受公共法律服务质效持续提升。印发《法律援助法实施工作办法》,依法为经济困难公民提供更加优质高效的法律援助服务,深入开展“关注困难妇女群体,加强专项司法救助”活动,有效维护妇女合法权益。截至2023年末,全国共有法律援助机构3066个,比2022年增加47个;法律援助工作站点7.3万个,增加813个。2023年,妇女获得法律援助36.5万人次,增加4.7万人次;3.8万名女性得到人民法院、人民检察院和司法行政系统提供的司法救助。县级以上妇联组织受理妇女儿童投诉件20.6万件次。

  注:

  [1] 本报告所使用数据均为同口径可比数据。部分数据的合计数或相对数由于四舍五入及计量单位取舍不同可能会产生计算误差。

  [2] 高中阶段教育包括普通高中、普通中专、成人中专、职业高中、附设中职班、技工学校和国家开放大学中职部。

  [3] 中等职业教育包括普通中专、成人中专、职业高中、附设中职班和技工学校。

  [4] 普通本专科包括普通本科和职业本专科。

  [5] 科学素质水平性别差指被调查的18─69岁男性公民中具备科学素质的人数所占百分比与被调查的18─69岁女性公民中具备科学素质的人数所占百分比的差值。具备科学素质是指崇尚科学精神,树立科学思想,掌握基本科学方法,了解必要科技知识,并具有应用其分析判断事物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6] 女职工职业健康素养水平指在被调查的第二、第三产业重点行业领域中具备基本职业健康素养的女职工占全部女职工的比例。具备基本职业健康素养的判定标准:被调查的第二产业与第三产业重点行业领域女职工在《全国重点人群职业健康素养监测调查个人问卷》中得分达到总分80%及以上的,判定为具备基本职业健康素养。

  • 相关阅读
  • 2025年贵州将新建50个县域医疗次中心

      中新网贵阳1月24日电 (周燕玲)记者24日从2025年贵州全省卫生健康工作会议上获悉,2025年,贵州将新建县域医疗次中心50个,改造老旧病房10万平方米、床位2000张;取消门诊预交金,医疗机构将医保患者住院预交金额度降至同病...

    时间:01-24
  • 四川内江:加快建设区域物流枢纽

      中新网成都1月24日电(单鹏)“四川给内江的定位是成渝发展主轴产业强市和区域物流枢纽。在四川打造南向开放贸易枢纽的过程中,内江面临着重大的发展机遇,愿意承担起这个任务。”23日,四川省人大代表、内江市委书记邹...

    时间:01-24
  • 郑州发布2025年支持购房政策

      中新社郑州1月24日电 (记者 阚力)1月24日,河南省会郑州对外发布2025年支持购房政策。  当日,郑州市举行2025“春节·元宵节”商品房促销活动启动仪式。活动现场,郑州市住宅与房地产业协会会长叶琦通报了2025年该...

    时间:01-24
  • 甘肃探中小微企业信用“含金量” 助实体经济“一树繁花”

      中新网兰州1月24日电 (戴文昌)中国人民银行甘肃省分行副行长冯宗敬24日透露,近年来,该行按照“政府+市场”双轮驱动模式,深入推进甘肃中小企业信用体系建设,以征信领域三类平台推广为着力点,积极探索中小微企业信用“...

    时间:01-24
  • 中国石油大庆油田:科技创新“关键变量”转化为油田建设“最大增量”

      中新网大庆1月24日电 (王继红)中国石油大庆油田1月24日发布消息,2024年,大庆油田以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为引领,全面提升自主创新能力,激发人才队伍活力,已发布国际标准1项、立项国际标准12项,将科技创新“关键变量”转化...

    时间:01-24
  • 福建光泽:“文化+旅游”“非遗+康养”激活传统文化新活力

      中新网南平1月24日电 (张丽君元喆翰)福建省南平市光泽县崇仁乡深入挖掘特色传统文化,通过“文化+旅游”“非遗+康养”模式,推动传统文化融入群众生活,激活传统文化新活力。  “建昌帮”作为全国四大中药炮制技术流...

    时间:01-24
  • 事关新能源车险新政策,“车险好投保”平台来了!

      为进一步提升新能源车险保障能力和服务水平,维护消费者合法权益,更好服务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金融监管总局、工业和信息化部、交通运输部、商务部发布《关于深化改革加强监管促进新能源车险高质量发展的指导意见》(...

    时间:01-24
  • 新春走基层丨给商户造一艘“船” 义乌中国小商品城“品牌出海”记

      浙江义乌,一座建立在市场之上的城市,一头连着 200多个国家和地区,一头连着210多万家“中国制造”企业。一直以来,“小商品,大市场”是义乌引以为豪的世界名片。  近年来,为了让小商品创造更大的价值,打开更大的市场,义...

    时间:01-24
  • 西藏数据产权破冰 数字经济未来可期

      中新网拉萨1月23日电 (贡嘎来松)近日,在西藏自治区拉萨市知识产权局的悉心指导与推动下,西藏迎来了数字领域的重大突破。“藏汉平行精准语料数据集”于国家数据知识产权试点单位江苏省知识产权局完成登记,成功斩获西...

    时间:01-24
  • 湖南东安吉他热销海内外 智能化生产强链

      中新网永州1月24日电 (秦浩 唐游光)虽临近春节,但在湖南永州市东安经济开发区,各吉他企业铆足干劲赶订单、拓销路,力争实现新年一季度开门红。  东安楚门乐器制造有限公司2023年落户东安经开区,主要生产高端民谣吉...

    时间:01-24
免责声明:本网对文中陈述、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对所包含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承担全部责任。 本网站转载图片、文字之类版权申明,本网站无法鉴别所上传图片或文字的知识版权,如果侵犯,请及时通知我们,本网站将在第一时间及时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