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财经  »  经济观察

陈刚等:中国有望享受AI扩散的产业发展红利

2025-02-11 09:01:04

来源:中新经纬

  中新经纬2月10日电 题:中国有望享受AI扩散的产业发展红利

  作者 陈刚 东吴证券首席策略分析师

  孔思迈 东吴证券分析师

  2025年1月20日,DeepSeek正式发布了开源模型DeepSeek-R1。该模型通过工程优化大幅提升效率,同时大幅降低训练和推理成本,春节期间引发海内外科技圈和资本市场高度关注。

  我们看好未来两到三年A股AI(人工智能)应用端的中长线行情。这一观点主要基于DeepSeek工程优化带来的AI技术普惠趋势、中国在科技应用侧的发展优势、美元周期三大逻辑。

  DeepSeek-R1的工程化创新和开源属性将推动“模型平权”、加速应用端发展,并有望引导全球重估中国科技资产价值。DeepSeek的开源属性和降本能力促进了AI技术普惠化,产业端演进逻辑从单纯的基座模型性能提升逐渐向应用层创新场景倾斜,市场关注重点从预训练Scaling Law(缩放定律)向推理侧需求繁荣转移。

  中国具备AI应用端蓬勃发展的天然土壤,工程师红利与庞大用户基础是中国在终端硬件制造和软件生态构建方面的坚实壁垒。在过去两轮科技周期中,中国虽在底层技术研究起步晚,但在技术扩散阶段展现出十足“后劲”。

  在“互联网+ PC”浪潮中,中国加入WTO(世界贸易组织)积极参与产业链国际分工,全球计算机制造端的机壳、机身等劳动密集但附加值较低的环节开始向中国转移;同时在软件端,中国网民用户迅速增长,网游、电商等环节陆续诞生了网易、阿里、京东等互联网大厂。

  在“移动互联+手机”浪潮中,2010年之后,中国凭借制造业技术升级快速进入苹果产业链上游供应链,本土亦诞生了“华米欧维”等优秀的整机玩家,体现在A股则是电子板块多家上市公司股价增长数倍。软件端,2011-2012年中国智能机渗透率迅速增长,移动终端设备快速普及之下一批优秀的国产移动应用应运而生,其中微信、支付宝更是成为撬动移动互联网变革的“超级应用”。

  本轮AI科技周期中,中国将继续享受“下半场”的技术扩散红利。硬件端,本轮AI科技周期中终端硬件技术密集属性更强,中国工程师红利赋予高端制造能力和成本优势,以人形机器人为例,特斯拉Optimus(特斯拉开发的一款人形机器人)的量产将为中国特斯拉供应链提供广阔市场空间。软件端,中国用户规模优势已初步体现,据研究机构QuestMobile数据,截至2024年11月底,中国AIGC(人工智能生成内容) APP整体月活用户规模已突破1亿大关,壮大的用户基础将进一步反哺国内AI软件产业。

  此外,美元利率已筑顶,强美元一旦逆转,中国科技公司将在分子分母两端充分受益于全球资本回流(从美国市场流出)。强美元周期促使全球资本流向美元资产,推动美股科技巨头加大资本开支、巩固技术优势,获取估值层面的流动性溢价。

  如今美债附息压力与日俱增,美元利率在高位进一步走强的空间有限。未来若发生转向,原本流向美元资产的全球资本,将反向流动,从美国市场流出,流向非美经济体。全球资本回流将缓解非美经济体产业发展和资产定价压力。

  在分子端,非美国家货币政策空间打开,科技公司资本开支和研发投入的资金成本降低,将加速技术进步;在分母端,流动性改善将驱动非美风险资产估值提升。在本轮全球AI科技“竞赛”中,强美元压力缓解后,中国AI科技公司将率先受益。

  总结而言,我们认为在美元周期筑顶、DeepSeek-R1出圈的背景之下,中国凭借自身在科技应用端的“后发优势”,未来2-3年有望充分享受AI技术扩散阶段的产业发展红利。我们建议重视AI应用端、推理侧投资机会,可关注端侧硬件、推理算力以及AI Agent(智能体)和AI软件应用。(中新经纬APP)

  (文中观点仅供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有风险,入市需谨慎。)

  中新经纬版权所有,未经授权,不得转载或以其他方式使用。

  • 相关阅读
  • 外资有望更多投向“四大领域”

    本报记者 刘萌2月10日召开的国务院常务会议审议通过《2025年稳外资行动方案》。会议指出,外资企业在吸纳就业、稳定出口、促进产业升级等方面都具有重要作用,要拿出更多务实管用举措稳存量、扩增量。会议提出...

    时间:02-12
  • 优化资源配置 促进服务消费提质惠民

    本报记者寇佳丽2月10日召开的国务院常务会议提出,“促进服务消费提质惠民,优化‘一老一小’服务供给,支持便民服务消费,扩大文体旅游消费,推动冰雪消费,发展入境消费”。中国消费经济学会副理...

    时间:02-12
  • 1月份中小企业发展指数升至89.0

    本报记者孟珂2月11日,中国中小企业协会发布数据显示,2025年1月份,中小企业发展指数为89.0,较2024年12月份上升0.1点。中国中小企业协会常务副会长马彬表示,自2024年12月份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召开后,政策组合效应进一...

    时间:02-12
  • 深挖消费潜力 更好满足住房消费需求

    本报记者张芗逸2月10日召开的国务院常务会议指出,提振消费是扩大内需、做大做强国内大循环的重中之重。要切实转变观念,把提振消费摆到更加突出位置。要聚焦牵动性强、增长空间大的消费领域,深挖消费潜力。会议...

    时间:02-12
  • 增开银发旅游列车 将列车改造纳入“两新”支持范围

    本报记者刘萌2月11日,商务部、文化和旅游部、国铁集团等九单位印发《关于增开银发旅游列车促进服务消费发展的行动计划》(以下简称《行动计划》),提出到2027年,构建覆盖全国、线路多样、主题丰富、服务全面的银发...

    时间:02-12
  • 2024年全国社会物流总额同比增长5.8% 增速比2023年全年提高0.6个百分点

    本报记者 孟珂2月11日,中国物流信息中心发布数据显示,2024年全年全国社会物流总额为360.6万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同比增长5.8%,增速比2023年全年提高0.6个百分点。分季度看,一季度至四季度分别增长5.9%、5.7%、5.3...

    时间:02-12
  • 地方融资信用服务平台完成优化整合

    本报讯 (记者杜雨萌)2月11日,国家发展改革委发布消息称,按照《统筹融资信用服务平台建设提升中小微企业融资便利水平实施方案》(国办发〔2024〕15号)部署要求,国家发展改革委大力推动地方融资信用服务平台整合,指导...

    时间:02-12
  • 福建2024年跨境人民币业务量超1.2万亿元

      中新社福州2月11日电 (记者 龙敏)福建跨境人民币业务正稳慎扎实推进。中国人民银行福建省分行党委委员曹桂元11日透露,2024年,福建跨境人民币业务量1.28万亿元(人民币,下同),同比增长4.7%。其中,福建与《区域全面经济...

    时间:02-11
  • 广西扩能升级面向东盟综合交通运输网

      【东盟专线】广西扩能升级面向东盟综合交通运输网  中新社南宁2月11日电 (记者 杨陈)记者11日从广西壮族自治区交通运输厅获悉,目前广西已累计形成61条出省出海出边陆路大通道,2025年当地将加快建设开放大通道大...

    时间:02-11
  • 2024年中国物流业总收入13.8万亿元

      中新社北京2月11日电 (记者 阮煜琳)中国物流与采购联合会11日发布数据显示,2024年中国物流市场规模保持平稳增长,全年物流业总收入13.8万亿元(人民币,下同),同比增长4.9%。  2024年头部物流企业物流业务收入规模超...

    时间:02-11
免责声明:本网对文中陈述、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对所包含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承担全部责任。 本网站转载图片、文字之类版权申明,本网站无法鉴别所上传图片或文字的知识版权,如果侵犯,请及时通知我们,本网站将在第一时间及时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