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财经  »  经济观察

假扮专家明星、秒变各种身份 “智能体”会改变生活吗?

2025-02-21 15:55:55

来源:北京晚报

  “自称”业内人士、假扮专家明星、秒变各种身份——

  “智能体”会改变生活吗?

  “您有法律问题,我来帮您解决”“心理学专家,回应你的心理和情绪问题”……伴随大模型飞速发展,面向个人用户的相关App(应用)也愈发丰富。而在部分App中,人们可能会注意到一个新奇的名字——“智能体”。

  这些“智能体”顶着各种各样的名称,看似可以提供法律援助、心理咨询、职业规划等多种专业服务,但其背后的创建者是谁却无从知晓,一些智能体还涉嫌侵权、信息索取等问题。

  创建“法律顾问”

  只需10秒“审核”

  什么是“智能体”?这一概念在业界包含的内容较为复杂,且尚未达成统一的官方定义。但在面向个人用户的大模型App中,智能体的呈现方式显得简单了许多。使用者可以点击App中相应的功能按键,生成属于自己的智能体。

  如今,利用大模型App写文章、创作AI图像、AI视频、AI音乐等,已逐渐为人们所熟悉。App中的智能体,大致可以理解成,AI创作的又一项进阶功能——创作一个“身份”。

  在软件中,普通人几乎零门槛就能生成自己的“智能体”。记者点击某大模型App的AI智能体创作功能,发现需要给自己的智能体“起个名”,并输入一段设定,还可以自定义AI智能体的声音、语种,以及选择是否公开。如果公开,所有人都可以与该智能体“对话”。

  按照示例,记者尝试将智能体设定为“资深营养师”,描述内容设定为,“具有多年营养健康方面咨询经验,擅长通过饮食调节身体状态”,然后点击一键完善。就这样,一位“资深营养师”诞生了。软件还根据记者描述,自动为智能体添加了穿着白大褂的老年女性医师头像,以及开场白,“告诉我你的身体状况,我给你定制饮食方案。”

  在另一款大模型App中,“智能体”创建拥有一个单独的模块,可以设计自己的“分身”,也可以一句话简易创建。这次记者将身份设定为“法律顾问”,可为用户提供基本的法律咨询和建议,解答日常生活中可能遇到的法律问题。

  以上智能体,记者均选择“公开发布”,确认发布前会出现浅色小字,提醒用户保护个人信息,确保未侵犯第三方权利。发布后会显示“待审核”字样,不过大约10秒即显示通过上架,可在平台中搜索找到。整个过程中,除了“起名”“描述”等步骤,系统未要求记者提供任何身份资质相关证明材料,基本上是“你怎么定义,我就怎么生成”。

  此外,测试发现,软件暂未对一位用户可创建的智能体数量加以限制。除了个人身份,以机构、单位名称创建的智能体也能轻易通过。记者分别以“某日报”及“某日报新闻助手”的名义,尝试创建了智能体,同样是数秒创建,不需要任何证明材料。

  为避免引起不必要的麻烦,记者将上述机构名称的智能体,设为不公开上架的私密状态。不过此前的“资深营养师”因公开发布,短短几小时内显示,已有“7人添加,8人聊过”。

  身份随意仿冒

  答案天马行空

  由于创建智能体十分便捷,那么这些智能体背后,创建者的真实身份,就显得令人疑惑了。记者发现,每个智能体的名称下方,有浅色小字标注着创建者的用户名。点击用户名,还能进入到创建者的个人主页。不过,在用户的个人主页下,除了其发布的作品、创建的智能体列表等,并没有任何个人信息的显示,也没有路径可以与该用户取得联系。

  记者随机使用一些机构、单位的名称,以及一些明星的姓名进行搜索,出现的智能体数不胜数。例如顶着某位女明星姓名的智能体,在列表中连续下拉几个屏幕,都滑不到底。排在前几名的,已经有几万甚至十几万人“聊过”。记者点击进入该智能体对话页面,发现“她”不但使用了该明星的大幅照片作为背景,“说话”声音也极为相似。这些智能体的创建者,显然都不是该明星本人。

  除了有侵权之嫌,这些被创建出来的智能体,如何与人沟通呢?记者以自己创建的智能体为例尝试发现,“诞生”的智能体,不需要任何后续操作,直接就可以向其发送信息进行对话,且会迅速给出回答。但这些回答仍来自于大模型原本的数据库,并不是记者的答复,也无法对答案进行修改。

  有时,相关答案并不一定靠谱。例如记者向“某日报新闻助手”咨询,请提供该日报的文化新闻。智能体马上显示,“以下是当天该日报的一些文化新闻——2025年2月19日,北京惠民文化消费季正式启动……”然而记者翻遍该日报当天消息,并没有相关内容。

  事实上,北京惠民文化消费季已举办十二届,每年均在夏秋季启动,持续数月。今年1月24日,第十二届北京惠民文化消费季刚刚收官,距新一届启动为时尚远。如果有用户将记者创建的智能体当成真正的“某日报”来询问,很可能会得到一条假消息。

  呼吁配套监管

  警惕潜在风险

  相较AI图像、视频等产品,AI智能体创建,目前处于起步阶段。记者查看多款当下热门大模型App,发现该功能仅在数款App中搭载,暂未普遍推广开。新奇之余,相关“配套”约束显得没有那么面面俱到。

  “为您定制个性化的家庭财务规划前,请您提供详细信息,包括收入情况、支出情况、资产状况……”记者向一个名为“理财规划师”的智能体发问,收到这样的回复。但以现有系统来看,用户无法查询智能体创建者的真实身份,以及所提供个人信息的去处与处置方式。

  此外,记者在大模型App中,也查询不到在线客服的联系方式,基本均需要翻阅文档、查看指南等寻找资料。在某App的隐私政策文档中,记者找到一个400电话,拨打后工作人员称,这是相关实体教育产品的客服电话,想要咨询大模型问题,可以通过网站来反馈。记者点开工作人员发来的网址,页面上提供的在线客服仍为智能助手,无法解答智能体相关的疑问。

  大模型App中的智能体创作,用意为何?在知名数字经济学者、工业和信息化部信息通信经济专家委员会委员刘兴亮看来,智能体,即Agent,可以将其视作“智能AI时代的App”,是对传统App的升级,一种让人工智能更好融入日常生活的途径。除了实现智能问答,其主要优势在于可以自主执行任务,解决复杂问题,比如制作PPT、解决法律问题等。

  大模型中的智能体,或可视作功能细分的雏形。目前,各智能体尚不支持创建者自行回答问题,“我们使用AI都是会收到实时答复,如果由创建用户来回答的话,现在肯定是做不到的。”不过有观点认为,后续不排除部分大模型会支持智能体创建者“自行创作”,在原有大模型基础上,进行个性化数据训练、开发等。

  由于智能体创作刚开始发展,刘兴亮认为应给予一些时间空间来进行观望,同时勿忽视对可能存在隐患状况的监测。“假使有人创建了和我同名的智能体,甚至头像也用了我的照片,那我肯定是不愿意的。后续应该会像互联网社交平台一样,推出一些审核相关的功能。”与此同时,也应提醒公众,对于AI智能体等新生事物,好奇之余要多一分警惕心理,不要对其名称、头像、声音等过于轻信,防范因来路不明的智能体导致的隐私泄露等潜在风险。本报记者 魏婧

  • 相关阅读
  • 成渝中线高铁重庆段站前工程完成70%

      中新网重庆2月21日电 (张旭)记者21日从中国铁路成都局集团有限公司获悉,目前,成渝中线高铁重庆段全线站前工程已完成70%。图为成渝中线高铁建设现场。中国铁路成都局集团有限公司供图  成渝中线高铁是中国“八纵...

    时间:02-21
  • IEC TC110专家:激光电视健康护眼、绿色节能

      2月17日至21日,国际电工委员会电子显示技术委员会(IEC TC110)国际标准会议在青岛召开,吸引了来自日本、韩国、美国等全球120多位专家学者和技术代表参与。本次IEC TC110大会上,激光显示技术凭借健康护眼、节能环保、...

    时间:02-21
  • 我国实现全球首次地下万米油气资源探测

      央视新闻客户端消息(新闻联播):今天(2月20日),我国深地工程获得重大突破,首口超万米科探井——深地塔科1井完成钻井任务,在全球范围内首次发现地下万米的油气资源,为深地资源开发利用提供了坚实支撑。  在向万米挺进...

    时间:02-21
  • 报效祖国 建功西部丨娄山关下新农人 “植物工厂”开创新赛道

      报效祖国,建功西部。今天来认识一位贵州遵义娄山关下的“新农人”徐纬。他原本是一名互联网从业人员,工作稳定且待遇优厚,因为对农业的热爱,2017年,作为高层次人才从浙江被引进到贵州遵义,从此扎根西部,在娄山关下当起了...

    时间:02-21
  • 春管向“新”而行 一幅幅“科技春耕图”在广袤田野徐徐展开

      央视网消息:随着气温回升,全国多地陆续进入春耕春管时节。田间地头到处是一副繁忙的景象。这两天,山东济宁邹城市的50余万亩小麦进入返青期,当地抢抓农时,利用智慧喷灌设备精准灌溉,全力做好春灌工作。  在邹城市石墙...

    时间:02-21
  • 人勤春来早 开工干劲足丨长三角首个“华龙一号”项目进入并网发电冲刺阶段

      “华龙一号”,是我国自主研发的三代压水堆核电技术,目前,国内外在运在建机组数量已达33台,包括国内30台,国外3台,这也是全球在运和在建机组数量最多的一种核电堆型。新春伊始,“华龙一号”的建设者们都在忙什么?  当记...

    时间:02-21
  • 海信:长线布局体育营销加强用户链接发力全球市场

      2月19日,2025FIFA世俱杯倒计时4个月,海信在北京举办世俱杯旗舰新品前瞻体验会。海信相关负责人表示,中国制造以前所未有的速度和规模走向世界,越来越多的中国企业积极参与国际顶级体育赛事,在世界舞台上展现中国品牌的...

    时间:02-21
  • DeepSeek在新疆“多点开花” 赋能数字经济

      中新社乌鲁木齐2月21日电 (苟继鹏)近期在全球“火出圈”的中国人工智能大模型DeepSeek,已在新疆多地上线“开花”,助力当地进一步发展数字经济。  近日,位于克拉玛依市云计算产业园区内的“丝路新云”智算平台上线...

    时间:02-21
免责声明:本网对文中陈述、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对所包含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承担全部责任。 本网站转载图片、文字之类版权申明,本网站无法鉴别所上传图片或文字的知识版权,如果侵犯,请及时通知我们,本网站将在第一时间及时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