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财经  »  经济观察

央地合作密集落地 加速构建“三位一体”合作新生态

2025-03-02 23:51:00

来源:证券日报

本报记者 杜雨萌

3月1日,以“聚力促振兴、共谋谱新篇”为主题的辽宁省与中央企业深化合作座谈会在北京举行。会上,共签约重点项目16个,涵盖城市基础设施、海上风电、矿产资源开采扩建、石油化工新材料、能源仓储物流等多个领域。

数据显示,2023年以来,中央企业在辽宁开工重大项目141个、完成投资2390亿元,在辽宁工业领域投资项目数量和投资占比均超30%。此次辽宁省与多家中央企业的再“牵手”,仅是近年来央企合作的一个缩影。

阳光时代律师事务所合伙人、国企混改中心负责人朱昌明在接受《证券日报》记者采访时表示,驱动央地合作的因素有多个方面:一是基于国家战略牵引。在区域发展战略、双循环格局下,“央地协同扩大有效投资”成为落实国家战略的重要抓手;二是基于中央企业自身发展的需要。央企通过与地方合作,可以整合地方优势资源,与自身发展实现优势互补,进而做强做优做大国有资本和国有企业;三是基于区域协调发展、提升产业链韧性的需要。地方政府引入中央企业不仅可以缓解经济建设、产业升级的资金压力,实现区域协调发展,更有利于加快建成地方现代产业体系,提升产业链韧性和安全水平。

例如,今年2月28日,中国五矿集团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中国五矿”)与湖南省政府在京签署战略合作协议。根据协议,双方将在战略合作上进一步深化内容、拓展领域、提升能级,促进中国五矿在湘高质量发展,助力湖南省实现“三高四新”美好蓝图,打造央地合作共进共赢新典范。

作为“有色金属之乡”,近年来,湖南省瞄准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方向,加速整合优质矿产资源资产,加快推动矿业绿色转型,加力提升矿产资源保障能力,资源优势正加速转化为产业发展优势。

湖南省委副书记、省长毛伟明表示,希望双方以此次签约为新起点,深化绿色矿业、新能源等产业合作开发,携手推动对非战略合作,助力湖南省加快打造万亿矿业集群。

在朱昌明看来,目前,央地合作已经从单一项目投资转向产业链整合与区域经济振兴的深度融合,呈现出“战略协同+资源互补+区域联动”的趋势,即地方国企可以借助央企资金、技术和管理优势,加速传统产业升级与地方产业体系建设,央企依托地方资源禀赋、市场潜力,可以加快在新兴产业、重点区域的布局。

辽宁省委副书记、代省长王新伟在上述座谈会上表示,希望广大中央企业与辽宁深化更宽领域、更深层次的务实合作,进一步扩大在辽宁战略布局,抓住国家“两重”“两新”政策机遇,聚焦航空航天装备、船舶制造、电子信息、精细化工、新能源、生物医药等领域,谋划实施一批新兴产业、未来产业项目,共同开辟新领域新赛道,培育壮大新质生产力。

在中国政策科学研究会执行会长盛明富看来,央地合作的重点在于推动央企科技创新、人才和资金优势同地方的市场需求、发展空间和政策组合优势相结合,以科技创新与产业创新的深度融合为路径,大力发展新业态,推动传统产业的改造、新兴产业的提升和未来产业的带动。

除项目投资外,近年来,随着国有经济布局结构进一步优化调整,央地之间的重组整合已成为央地合作的另一种重要方式。

重庆港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重庆港”)2月10日发布的公告称,收到控股股东重庆港务物流集团有限公司的告知函,该公司间接控股股东重庆物流集团有限公司正在与中国物流集团有限公司筹划国资战略整合事宜。2月8日,由中国五矿持股53%,青海省国资委和青海省国有资产投资管理有限公司共同持股47%的盐湖产业“航母”——中国盐湖工业集团有限公司正式揭牌。

“相较于项目投资来说,央地国资重组整合不仅带来了增量资金,且见效快,这也更能优化盘活地方存量国有资本,进一步提升国有资本配置效率。”朱昌明告诉记者,总的来说,除了项目投资、重组整合的央企合作方式外,目前,诸如央地联合设立产业基金、创投基金等合作方式,以及央地在科技创新、人才共享等方面的其他战略合作,也是近年来央地合作的主要方式。

朱昌明预计,后续央地合作有望从“单一项目投资”转向“深度战略协同”,从“资本合作”转向“要素合作”,即未来的央地合作将更加强调结构优化与创新驱动,最终构建起国家战略—区域发展—企业成长“三位一体”的央地合作新生态。

  • 相关阅读
  • 2025年全国两会十大财经热点前瞻:稳中求进 守正创新 扎实推动中国经济高质量发展

    ■本报记者 孟珂 毛艺融 吴晓璐 田鹏 寇佳丽 杜雨萌 张芗逸 刘萌 韩昱 郭冀川编者按:2025年是“十五五”规划谋篇布局之年,根据中央经济工作会议部署,2025年经济工作要坚持稳中求进、以进促稳,守正创...

    时间:03-02
  • 国家公共数据资源登记平台正式上线 构建公共数据资源全国“一本账”

    本报记者 郭冀川3月1日,国家公共数据资源登记平台(以下简称“国家登记平台”)正式上线运行,登记工作全面展开。这一里程碑式的事件标志着我国数据要素市场化配置改革进入了新的发展阶段。国家登记平台...

    时间:03-02
  • 多措并举 共促外贸“开门红”

    本报记者 刘萌今年伊始,众多外贸企业纷纷加快步伐“出海”。中国贸促会新闻发言人杨帆2月28日在2月例行新闻发布会上介绍,春节后短短半个月内,中国贸促会累计组织8批次企业家代表团,赴哈萨克斯坦、德...

    时间:03-02
  • 20余家泰国旅行商考察壮乡旅游资源 冀深化文旅合作

      中新社南宁3月2日电 (张广权)泰国旅行商广西踩线活动暨2025广西旅游年产品对接会2日在南宁举行。  连日来,来自泰国的20多家旅行社以及网红博主深入壮乡考察,亲身探寻体验广西旅游资源。  “广西各地旅游资源丰...

    时间:03-02
  • 大数据、传感器、拍片“体检” “科技+农业”深度融合 绘出田野好“丰”景

      央视网消息:今年,全国冬小麦面积保持稳定。目前,大部分地区冬小麦已进入返青起身期,在拔节孕穗。眼下,河南许昌的348万多亩小麦陆续返青,进入促进苗情转化升级、实现单产提升的关键期。今年,当地运用多光谱无人机等智能...

    时间:03-02
  • 外贸订单UP!巨型风电扇叶、钢制家具等加速“出海”

      随着我国制造业以及开放水平不断提高,越来越多的中国制造走向世界各地。  从吸引、承接海外订单,到积极转型升级满足全球用户新需求;从提升进出口服务保障,到探索融合跨境电商等新业态。中国制造加速“出海”,成为国...

    时间:03-02
  • 韦朝晖:新能源车等中国—东盟跨境产供链取得长足进步

      中新网南宁3月2日电 题:韦朝晖:新能源车等中国—东盟跨境产供链取得长足进步  作者 黄令妍  “近年来中国—东盟跨境产供链构建取得长足进步,以新能源汽车、电子信息、高端装备制造等为代表的新质生产力产业链条...

    时间:03-02
  • “老牌民企”的科技创新路 葛炳灶:产品竞争力是最大底气

      中新网金华3月2日电 题:“老牌民企”的科技创新路 葛炳灶:产品竞争力是最大底气  作者 邵燕飞 钱晨菲  走进位于浙江金华的今飞凯达(下称“今飞”)智能工厂,数字化生产线高效运作,每15秒就有一个汽车轮毂下线;电子...

    时间:03-02
  • 青海首个“源网荷储”低压交直流融合示范台区投运

      中新网西宁3月2日电 (喇小青 李江宁)记者2日从国家电网西宁供电公司获悉,日前,青海首个“源网荷储”低压交直流融合示范台区(以下简称:融合示范台区)在西宁市城北区石头磊办公园区投运。  近年来,西宁市不断构建新...

    时间:03-02
免责声明:本网对文中陈述、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对所包含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承担全部责任。 本网站转载图片、文字之类版权申明,本网站无法鉴别所上传图片或文字的知识版权,如果侵犯,请及时通知我们,本网站将在第一时间及时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