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财经  »  经济观察

真带感!4组数据折射中国经济活力与韧性

2025-03-05 21:41:08

来源:人民日报

  数据,是观察经济发展的重要视角,蕴含着丰富的信息与故事,汇聚出中国经济全景图。

  本版选取4组经济社会发展的新数据,和读者一起打开视野,讲述数字背后万千企业的探索,呈现中国经济的活力与韧性,以期缩小宏观数据与微观感受的“温差”,让数据“活起来”“更带感”。

  ——编 者

  5670.7万

  从民企数据看经济活力

  本报记者 林丽鹂 邓剑洋

  民营经济,国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

  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最新数据显示:截至今年1月底,民营企业数量达5670.7万户。从2012年的1085.7万户到今年突破5600万户,民营企业数量10余年间增长4.2倍。

  “民企数量快速增长,充分体现了民营经济的蓬勃生机。”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副局长白清元委员说,近年来,民营企业占全国登记在册企业总数的比例一直保持在九成以上。

  超5600万户民企身上,有澎湃的创新活力。

  观察民营企业,有一组细分数据尤为亮眼:国家高新技术企业中,民营企业数量从2012年的2.8万家增长至如今的42万多家,占比由62.4%提升至92%以上。

  “我们坚持50%年复合增速的科技投入和30%增速的创新投资,创新成效显著,全球排名前25名的轮胎企业中有24家都是传化集团的客户。”传化集团董事长徐冠巨代表说。

  “我连续多年调研民营企业,感触最深的是民企不断转型升级,持续从产业链低端向中高端迈进。”中国企业财务管理协会会长张连起委员说。

  超5600万户民企背后,有持续优化的营商环境。

  2022年4103万元,2023年1598万元,2024年预计达2000万元……安徽合肥合锻智能制造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严建文委员说:“3年来,各项政策总计为我们减负7000多万元,让企业有更多的资金和精力搞科研。”

  营商环境没有最好,只有更好。

  “我们将加快推进全国统一大市场建设,强化公平竞争审查制度刚性约束,着力解决地方隐性壁垒,健全涉企收费长效监管机制,进一步营造良好的营商环境。”白清元委员说。

  900万

  从机架数据看发展潜力

  本报记者 王 政 刘温馨

  算力,数字经济时代赋能各行各业的新质生产力。有研究表明,计算力指数平均每提高1个百分点,GDP将增长1.8‰。

  工业和信息化部数据显示,当前我国在用算力中心标准机架数超过900万。“这一数字不仅标志着我国算力基础设施的跨越式发展,更折射出数字经济时代国家竞争力的全面提升。”中国移动副总经理程建军委员说。

  900万机架,见证我国算力能力的不断提升。

  “机架数量越多,代表着算力规模越大,算力实力更强。”中国电子信息产业发展研究院院长张立代表说,我国58.3%的算力中心已连接到国家骨干网,国家算力枢纽节点已全面实现20毫秒时延保障能力,全国65%的省市可以在5毫秒内接入一个算力数据集群。

  在900万机架的支撑下,目前,我国算力总规模达280百亿亿次/秒(EFLOPS),位居全球前列。

  900万机架,见证算力服务加速赋能千行百业。

  接入、接入!不到两个月时间里,从科技企业到政务部门,从汽车企业到手机厂商,不少企业和平台纷纷宣布全面接入深度求索(DeepSeek),“人工智能+”在千行百业的应用加快推进。

  当前我国在工业、教育、医疗、能源等多个领域算力应用项目超过1.3万个。“各行业数字化、高端化、智能化转型步伐加快,更加迫切地需要以算力设施为代表的新型数字信息基础设施来畅通要素流动。”工业和信息化部有关负责人说。

  475.6万

  从专利数据看创新实力

  本报记者 谷业凯

  专利,衡量一个国家创新能力的重要指标。

  国家知识产权局数据显示:2024年,我国共授权发明专利104.5万件,同比增长13.5%。截至2024年底,我国国内发明专利有效量达到475.6万件,成为世界上首个突破400万件的国家。

  把黑黢黢的煤变成电器外壳、服装面料、汽车轮胎……甲醇制烯烃技术,寄托了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科学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所长刘中民委员多年来“以煤代油”的创新梦想,“经过几代科研人员近40年的接续攻关,系列技术已投产20套工业装置,年产能超1300万吨。”

  快速增长的高价值专利,正为新兴产业和未来产业蓄势赋能。

  截至2024年底,我国国内高价值发明专利拥有量达到197.8万件,同比增长18.8%;属于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发明专利有效量达134.9万件,同比增长15.7%。

  TCL创始人、董事长李东生代表介绍,2024年,TCL集团申请发明专利3662件,专利支撑企业在新型半导体显示、智能终端等领域不断提升竞争力。

  “我国已是名副其实的知识产权大国,下一步要加大知识产权转化利用,使知识产权与新质生产力紧密结合。”同济大学上海国际知识产权学院教授单晓光说。

  国家知识产权局副局长胡文辉表示,今年将进一步围绕高质量发展,坚定不移走内涵式发展道路,以运用促创造、强保护、优服务,精耕细作,提升效益,为实现“十五五”良好开局打下坚实基础。

  3.8%

  从能耗数据看绿色定力

  本报记者 寇江泽 齐志明

  绿色发展,高质量发展的底色。

  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经初步测算,扣除原料用能和非化石能源消费量后,2024年全国万元国内生产总值(GDP)能耗比上年下降3.8%。

  拉长时间轴观察,2013年至2023年,我国以年均3.3%的能源消费增速支撑了年均6.1%的经济增长,绿色低碳发展取得历史性成就。

  产业结构持续优化升级。“我国已建成全球最大、最完整的新能源产业链。”联泓新材料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郑月明代表说,近年来公司专注绿色产业,积极布局光伏材料等产品。

  能源绿色转型步伐加快。“截至2024年底,我国并网风电、太阳能发电装机规模首超14亿千瓦。”国家电网江苏金湖县供电公司电力调度控制分中心五级专家吉兰芳代表说。

  绿色低碳发展纵深推进。2024年,全国地级及以上城市PM2.5平均浓度连续5年稳定达标;全国优良水质断面比例达到90.4%,首次超过90%;森林覆盖率超过25%。

  “一项项指标显示,面对日益增强的资源环境约束,我国协同推进降碳、减污、扩绿、增长,积极稳妥推进碳达峰碳中和,美丽中国建设成效明显,进一步厚植了高质量发展的绿色底色。”清华大学环境学院教授陈吕军说。

  • 相关阅读
  • 中国公路物流运价指数2月份为104.8点同比回升2.21%

    本报记者 孟珂3月5日,中国物流与采购联合会和广东林安物流集团联合调查发布数据显示,2025年2月份,中国公路物流运价指数为104.8点,较1月份回落0.80%,同比回升2.21%。从月内看,第一、二、三周运价指数环比有所回升;...

    时间:03-06
  • 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试点适度放宽科技企业并购贷款政策

    本报记者 刘琪3月5日,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以下简称“金融监管总局”)发布消息,金融监管总局近期组织开展适度放宽科技企业并购贷款政策试点工作。据金融监管总局有关司局负责人介绍,为全面贯彻党的二...

    时间:03-06
  • 中国民营经济相关人士:报告回应了当前诸多关切

      中新社北京3月5日电 题:中国民营经济相关人士:报告回应了当前诸多关切  中新社记者 陈建新  直面民营经济发展关切,5日提请十四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审议的政府工作报告提出多项举措。多位相关人士对中新社记者表...

    时间:03-05
  • 政府工作报告,首次提到“好房子”

      “宏观调控中重视资产价格,把稳住楼市股市写进总体要求,熟悉宏观经济的记者们可能会看到,这是第一次。”  5日,《政府工作报告》起草组成员、国务院研究室副主任陈昌盛在国务院新闻办公室举行的吹风会上直言。  2...

    时间:03-05
  • 阿迪达斯全球首席执行官:对中国市场非常有信心

      中新网柏林3月5日电 (记者 马秀秀)德国体育用品制造商阿迪达斯5日在德国巴伐利亚州小镇黑措根奥拉赫(Herzogenaurach)的阿迪达斯总部发布2024年第四季度及全年财报。阿迪达斯全球首席执行官比约恩·古尔登在发布...

    时间:03-05
  • 国内首批100台200KW氢燃料电池重卡正式下线

      中新网天津3月5日电 (记者 王君妍)记者5日从天津港保税区管委会获悉,天津港保税区企业荣程新能集团(以下简称荣程新能)首批100台200KW氢燃料电池重卡已于近日正式下线。据悉,这是我国首批实现大批量上装的200KW氢燃...

    时间:03-05
  • 税惠村企 助力海南自贸港建设

      中新网海口3月5日电 题:税惠村企 助力海南自贸港建设  作者 刘碧波 王晨  在海南自贸港建设中,税收政策与税务服务发挥着不可或缺的作用。来自海南乡村、企业的3位基层人士,近日接受记者采访时讲述了税收助力海...

    时间:03-05
  • 杭州智能机器人产业园开园 集成产业链创新资源

      中新网杭州3月5日电 (郭其钰)3月5日,浙江杭州智能机器人产业园在杭州市上城区开园。该园区重点面向机器人软件系统、零部件生产、整机制造等产业链上下游提供配套服务,旨在集成创新资源,促进科技成果转化、开放协同...

    时间:03-05
  • 观察丨财政政策加码落地,展现三个维度“力量”

      中新社北京3月5日电 (记者 夏宾)预期之中的财政政策加码,在2025年全国两会政府工作报告中落地。  从各项财政工具的规模扩张,到万亿元(人民币,下同)财政资金的精准流向,中国财政政策向外界展现出三个维度“力量”。...

    时间:03-05
  • 首次写入政府工作报告,“稳住楼市”如何发力?

      中新社北京3月5日电 题:首次写入政府工作报告,“稳住楼市”如何发力?  中新社记者 庞无忌  5日提请十四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审议的政府工作报告将“稳住楼市股市”写入其中。从去年12月9日中央政治局会议首次提出...

    时间:03-05
免责声明:本网对文中陈述、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对所包含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承担全部责任。 本网站转载图片、文字之类版权申明,本网站无法鉴别所上传图片或文字的知识版权,如果侵犯,请及时通知我们,本网站将在第一时间及时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