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财经  »  经济观察

聚焦科技创新代表委员共话“创新引领发展”

2025-03-11 03:13:00

来源:证券日报

本报两会报道组 刘钊 刘晓一

3月5日,国务院总理李强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明确,培育壮大新兴产业、未来产业。深入推进战略性新兴产业融合集群发展。开展新技术新产品新场景大规模应用示范行动,推动商业航天、低空经济等新兴产业安全健康发展。建立未来产业投入增长机制,培育生物制造、量子科技、具身智能、6G等未来产业。

政策金融联动筑牢创新根基

除政府工作报告外,今年全国两会期间,科技创新也是主题记者会、部长通道等关注并热议的焦点。

国家发展改革委主任郑栅洁在十四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经济主题记者会上表示,今年国家发展改革委将聚焦“资金、人才、生态”,抓好三个重点,因地制宜发展新质生产力。在资金方面,将持续加大科技创新投入力度,组建国家创业投资引导基金,带动地方资金、社会资本近1万亿元,聚焦硬科技、坚持长周期、提高容错率,通过市场化方式投向科技型企业。同时,完善并购重组、份额转让等政策,鼓励发展并购基金等,畅通创业投资退出渠道,更大力度吸引社会资本参与创业投资。

中国人民银行行长潘功胜也宣布了一系列利好科创企业的金融支持政策。他表示,将优化科技创新和技术改造再贷款政策,进一步扩大再贷款规模,从目前的5000亿元扩大到8000亿元至10000亿元,更好满足企业的融资需求。同时,降低再贷款利率,强化对银行的政策激励等。此外,中国人民银行将会同证监会、科技部等部门,创新推出债券市场的“科技板”,支持金融机构、科技型企业、私募股权投资机构等三类主体发行科技创新债券,丰富科技创新债券的产品体系。

传统新兴共进激发创新活力

在科技创新的浪潮下,传统产业与新兴领域携手并进。全国人大代表、首钢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赵民革介绍,数字化赋能钢铁生产线,贴标机器人、捞渣机器人已实现规模化应用,让传统钢铁产业焕发出新的生机。全国人大代表,小米集团创始人、董事长兼首席执行官雷军表示,制造业需坚持高端化、智能化路线,以科技创新培育新质生产力,这为制造业的转型升级指明了方向。

新兴领域同样展现出巨大的发展潜力。在人工智能领域,DeepSeek大模型和具身智能技术吸引了全球目光。全国政协委员、多模态AI系统实验室主任、中科院院士乔红预测,人形机器人将深刻重构工农业模式,有望激活万亿元级市场潜力,这一前沿技术的突破,预示着未来生产生活方式的重大变革。

面对日益激烈的全球科技竞争,代表委员深刻认识到,实现原创性、颠覆性技术突破才是赢得未来的关键。全国政协委员、中国科学院计算技术研究所研究员张云泉希望加快高端算力设施建设,引导高端算力走上“超智融合”技术路线,通过出台建设管理办法、支持领军企业等举措,全面提升我国算力水平与大模型研发能力,抢占人工智能发展的制高点。

全国人大代表、隆基绿能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钟宝申表示,应加强自主创新能力建设和原创技术发展,通过引导市场应用先进技术产品、支持“链主”企业发展、支持龙头企业制定行业标准等建议,推动我国光伏产业从“制造高地”迈向“创新高地”,提升我国光伏产业在全球的竞争力。

企业人才双轮驱动共筑创新高地

科创企业和科创人才是科技创新的关键。全国政协委员、广州市政协副主席王桂林表示,构建科技创新、企业育成、人才成长“三螺旋”体系,从顶层设计上为两者协同发展搭建框架,通过建立以企业为主体、需求为牵引的科技成果转化体系,以科技金融为主线的企业全生命周期培育体系,以及完善人才成长链,为科创企业与人才协同发展筑牢根基。

全国人大代表、广州迈普再生医学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袁玉宇表示,推动人才在高校、科研院所与企业之间双向流动,这是在“三螺旋”体系基础上,进一步打通人才流通渠道,解决产业界和学术界创新“语言壁垒”问题,促进科技成果转化,让人才在实践中成长,为科创企业注入活力。

全国人大代表、中国科学院重庆绿色智能技术研究院副院长史浩飞关注人才流动机制与成果转化支撑体系,希望推动高校与企业共建“人才旋转门”机制,允许科研人员兼职创业保留职称待遇,完善成果转化全链条支撑体系,在解决人才流动问题后,为人才投身科创企业解除后顾之忧,为科创企业与人才协同发展提供制度保障与资源支持,让人才在企业中充分发挥价值,实现两者深度融合、共同发展。

代表委员普遍认为,科技创新是推动高质量发展的核心引擎,必须坚持创新引领发展,激发数字经济创新活力。同时,他们强调要因地制宜发展新质生产力,加强科技创新与产业创新的深度融合,推动科技成果转化和产业化。

  • 相关阅读
  • 十位首席经济学家热议“稳住楼市”稳定房地产资产价格 推动经济健康发展

    本报两会报道组 孟珂 张芗逸房地产市场产业链条长、关联上下游行业众多,其平稳健康发展对于稳内需与防范宏观系统性风险至关重要。2025年政府工作报告首次将“稳住楼市股市”写进总体要求,再次释放...

    时间:03-11
  • 推动更多资金资源“投资于人” 力促经济发展和民生改善良性循环

    本报两会报道组 韩昱3月5日,国务院总理李强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推动更多资金资源“投资于人”、服务于民生,支持扩大就业、促进居民增收减负、加强消费激励,形成经济发展和民生改善的良性循环。&ldq...

    时间:03-11
  • 发展新型离岸贸易 以新业态打开外贸新空间

    本报两会报道组 刘萌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提出,培育绿色贸易、数字贸易等新增长点,支持有条件的地方发展新型离岸贸易。在受访专家看来,“发展新型离岸贸易”将推动外贸新业态的发展,开拓外贸新空间。对...

    时间:03-11
  • 四川人工智能产业规模增长25% 规上高新技术产业营收达2.06万亿元

      中新网成都3月10日电 (王利文)四川省2025年科技工作会10日在成都召开。会议披露,2024年四川人工智能产业规模突破1300亿元、增长25%,预计2025年规模以上高新技术产业营业收入达到2.06万亿元、增长3%以上。3月10日,四...

    时间:03-10
  • 浙江举办“浙里暖企”恳谈会 聚巾帼强信心谋发展

      中新网杭州3月10日电(蓝伊旎)为深入贯彻落实民营企业座谈会精神,坚定发展信心、强化政企同心,3月10日,“浙里暖企”恳谈会暨2025年浙商女杰第二届品牌展在杭州举办。3月10日,“浙里暖企”恳谈会在杭州举办。(主办方供...

    时间:03-10
  • 用算法解析方言 沪语大模型迭代升级

      中新社上海3月10日电 (记者 许婧)记者10日从“当上海话遇到大模型——助力上海城市数字化转型研讨会”上获悉,名为“小沪”的沪语大模型已迭代升级为“小沪2.0版”。  去年11月,上海大学沪语大模型“小沪”正式发...

    时间:03-10
  • 全国人大代表、青岛啤酒公司总裁助理兼科研中心主任尹花:加快产业“出题”科技“解题”市场“阅卷”协同,推动

      全方位扩大国内需求如何发力?创新和产业“两条链” 如何无缝对接?今年全国两会,代表委员们围绕激活消费主引擎、激发产业新动能展开热议。全国人大代表、青岛啤酒公司总裁助理兼科研中心主任尹花对此建议强化企业创...

    时间:03-10
  • 外资机构看好中国消费潜力持续释放

      中新社北京3月10日电 (记者 刘亮)消费是经济稳定运行的压舱石。今年全国两会,消费在政府工作报告中被多次提及,这一关键词也受到外资机构的密切关注。多家外资机构表示,随着中国提振消费的政策“组合拳”落地,今年中...

    时间:03-10
  • “人工智能+医疗”怎么加?代表委员建言

      中新网北京3月10日电(赵方园 王庆凯)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提出,“持续推进‘人工智能+’行动”,如今,AI医疗作为一个重要探索方向,正在从辅助诊断、疾病管理向更深入的领域延伸。今年全国两会期间,多位代表委员就“AI+医...

    时间:03-10
免责声明:本网对文中陈述、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对所包含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承担全部责任。 本网站转载图片、文字之类版权申明,本网站无法鉴别所上传图片或文字的知识版权,如果侵犯,请及时通知我们,本网站将在第一时间及时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