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财经  »  经济观察

焦点访谈丨易地扶贫搬迁变化大 怒江州村民过上幸福美满新生活

2025-03-21 15:32:47

来源:央视新闻客户端

  脱贫攻坚战中,我国通过实施易地扶贫搬迁工程,建成3.5万个集中安置区、266万套安置住房,帮助960多万贫困群众通过搬迁告别贫困,开启新生活,迈上乡村振兴新征程。那么,在“搬得出”之后,如何“稳得住”“能致富”?近五年来,各地全力推进就业帮扶、产业发展、社区治理、社会融入、设施提升等后续扶持重点工作,让搬迁群众更好地融入社会、过上更加幸福美满的新生活。

  云南省西北部怒江傈僳族自治州曾经是中国最贫困的地区之一,也是我国易地扶贫搬迁最难啃的硬骨头之一。

  云南省怒江傈僳族自治州的恩河社区是易地扶贫搬迁安置点之一,记者来到这里,寻访这次节目的主人公。

  2020年5月总台播出的节目片段记录了怒江州念坪村村民九二波一家易地搬迁的最后时刻。因为害怕下山后的生活没有保障,九二波一家一直不愿意搬迁。

  2020年2月,九二波一家同意搬迁。

  2020年3月,九二波家从大山深处搬出,这也是怒江州最后一批易地扶贫搬迁的人家。

  跟五年前节目中相比,九二波的妻子现在变化很大。五年前,九二波家是五口人,按照政策,分到的是一套四室一厅的新房子。政府给配备了简单的家具和家电,确保搬迁群众能够直接拎包入住。

  五年前刚搬下来时,九二波妻子和绝大多数村民一样,不会使用电器。社区工作人员上门手把手教居民如何使用家用电器。

  恩河社区是怒江州一个规模比较小的易地扶贫搬迁安置点,麻雀虽小,但五脏俱全,社区里配备了居民服务中心、医务室、超市、幼儿园等。

  2021年,九二波的儿子到乡镇中心小学上学,今年上四年级。孩子平时住校,周末才回到家里。

  说起这五年家里的变化,九二波的妻子林晓芳有说不完的话。两个女儿先后结婚,各自生了两个孩子,自己当上了外婆。

  和谐社区是怒江州最大的易地搬迁安置社区,安置的傈僳族、白族、普米族等各族搬迁群众有一万多人。五年前,最后一批易地搬迁的村民入住和谐社区。

  五年来,和谐社区配套建设越来越完善,建有小学、幼儿园、社区医院、警务室、污水处理站、食堂、农贸市场、智慧消防站和大型超市卖场等。

  在和谐社区便民服务中心,居民可以完成低保申请、社会救助等一站式服务。

  2020年底,960多万易地搬迁群众已经在安置区实现了“两不愁,三保障”。“十四五”以来,各安置区配套基础设施得到进一步提升完善。

  截至2024年底,各地在大中型安置区周边累计配建或改扩建中小学和幼儿园7.46万所;累计配建医疗卫生服务设施5.63万个、养老服务设施1.76万个;累计配建活动场所10万个,农贸市场1.45万个。

  易地扶贫搬迁不仅要完成地理上的跨越,还要帮助村民们完成生活方式的跨越。和谐社区搬迁居民中许多人来自深山,是跨越千年生活形态的“直过民族”。

  近五年来,以各个搬迁村委会为基础,社区里组成了临时党工委,从村委会加村小组转变为社区加楼栋网格的管理模式。为群众提供医疗卫生、教育、户籍、社保等相关服务。

  为了给不方便出门打工的搬迁群众提供更多的就业岗位,安置社区里选聘了一些居民担任社区的网格员。

  和谐社区的普通话课堂,针对的是社区里年纪大、不会讲普通话的少数民族居民,像这样的普通话课堂每周都会定期举办。

  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地区振兴司副司长 牛晓姝:如何让搬迁群众“搬得出、稳得住、逐步能致富”,五年来,我们着力做好易地扶贫搬迁的后半篇文章,帮助搬迁群众拥抱新生活。特别是对于进城安置的500万搬迁群众,主要推动他们生产生活方式全面融入新型城镇化,从农民变成新市民。

  五年来,怒江全州开展转移就业、技能培训、组织劳动力外出务工等,千方百计拓展就业渠道。

  2022年,九二波和几名老乡,来到江苏镇江的一家船舶制造公司务工,一个月能挣一万多块钱。

  为了满足搬迁群众家门口就业的需求,怒江州坚持把促进群众就地就近就业作为抓党建促乡村全面振兴的重要内容,推动盘活闲置资产,引进企业建设“家门口的务工车间”。

  和谐社区引进棒球缝制车间,棒球缝制工艺简单,实行计件工资制,上工灵活,受到居民们的欢迎。

  五年来,这样的棒球缝制车间在怒江州很多地方不断增加。

  在国家发展改革委振兴司的办公室墙上,悬挂着一张醒目的《全国“十四五”易地搬迁后续扶持工作任务图》,上面清楚地标记了全国22个有后续扶持任务的省(区、市)搬迁安置人数、分散和集中安置方式占比、安置点类型,以及万人以上特大型安置区分布等内容。

  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地区振兴司副司长 牛晓姝:根据易地搬迁后续扶持任务,国家发展改革委切实履行了牵头部门的职责,会同农业农村部、人社部,每年印发工作方案,细化了后续扶持的相关政策举措,压紧压实了地方主体责任。推动后续产业的发展和就业帮扶政策的有效推进落实。

  2021年以来,国家发展改革委定期对全国易地搬迁安置区后续情况进行跟踪调度,其中就包括了产业和就业情况。

  2021年以来,我国通过立足安置区资源禀赋,因地制宜统筹谋划实施产业发展项目,后续产业加快发展,带动能力持续提高。截至2024年底,各地围绕安置点累计建成农牧业产业基地及园区、帮扶车间、工业园区等各类配套产业项目2.6万个。产业结构从单一到多元,辐射带动能力持续提高,搬迁群众增收方式、增收渠道逐步多样化。

  根据国家发展改革委的统计数据,2021年以来,全国易地搬迁脱贫劳动力就业率持续保持在90%以上,且呈现逐年增长趋势。截至2024年底,全国易地搬迁脱贫劳动力就业率达96.47%,与2021年底相比提高约4个百分点,有劳动力的搬迁家庭基本实现了1人以上就业目标。

  人搬下了山,但山上的耕地和产业并没有丢,还能给他们带来另一份收入。

  眼下正是春耕农忙的时节,一些村民临时回到山上,在地里忙碌。

  九二波家在山上种了20亩草果,九二波的妻子每年要上山两次,除草和收草果。

  草果管理简单,但每年都有稳定的收益。社区新建了香橼基地,现在是香橼采摘的季节,林晓芳还在这里打了一份工。

  五年前,因为担心下山没有收入,生活难以维系,不愿搬迁。五年后,自己家不仅脱了贫,而且还能够增收致富。

  过渡期以来,怒江全州易地搬迁脱贫人员收入明显增加。

  云南省怒江州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党组成员 张庆华:全州易地搬迁脱贫人口收入统计表显示,2021年,易地搬迁脱贫人口的人均纯收入是1.3万元,2022年,是1.5万元,增幅达14.8%。2023年是1.7万元,增幅达到13.77%。

  如今和谐社区迎来了一件大喜事,社区新引进一家服装缝纫车间,准备近日开工。目前正在紧张调试设备。这将为社区居民带来200多个就业岗位。

  让搬迁群众真正融入城市脉搏,让幸福生活如怒江水般奔腾不息,这是我们共同的承诺,也是接续奋斗的方向。从深山到城镇,从务农到务工,近五年间,“九二波”的故事在中国大地不断上演。不仅有了新房子新工作,医疗、教育也有了保障,也有了更高质量的公共服务,“稳得住、逐步能致富”的目标正在实现。他们用勤劳的双手叩开了新生活的大门,用坚定的步伐丈量着乡村振兴的新征程。

  来源:央视新闻客户端

  • 相关阅读
  • “花式”玩法催热“春日消费”

      中新社南昌3月22日电 题:“花式”玩法催热“春日消费”  中新社记者 吴鹏泉  三月气温逐渐攀升,中国民众纷纷走出家门踏青赏花。在尽享春光的同时,各地聚焦“赏花+”新式玩法,催热“春日消费”。  低空赏花成为...

    时间:03-22
  • 罚款50万 全国首例垄断协议双罚案件“敲打”个人

      中新网北京3月22日电(左雨晴) 据“上海市场监管”微信公众号21日消息,近日,根据市场监管总局指定管辖,上海市市场监管局对上海信谊联合医药药材有限公司、河南润弘制药股份有限公司、成都汇信医药有限公司横向垄断协...

    时间:03-22
  • 广西出台稳外资行动方案 今年前两月实际使用外资额倍增

      中新网南宁3月22日电(林浩)3月21日,广西壮族自治区商务厅厅长杨春庭介绍,今年以来,广西出台《2025年广西稳外资行动方案》,提高投资便利度,提升外资企业获得感,助力外资企业发展,2025年1月—2月,广西实际使用外资额同比增...

    时间:03-22
  • 三亚持续推进全球动植物种质资源引进中转基地建设

      中新网三亚3月22日电 (张月和)三亚市副市长张长丰21日在“海南自贸港政策解读”系列主题新闻发布会上说,全球动植物种质资源引进中转基地(下称“中转基地”)是国家战略性项目,近年来三亚推动中转基地建设取得显著工...

    时间:03-22
  • 中央财政强农惠农富农政策清单发布

      央视网消息(新闻联播):近日,农业农村部发布2025年中央财政强农惠农富农政策清单,包括9项稳定实施的中央财政到人到户农业补贴政策。  围绕着保护农民利益、调动种粮积极性,今年,继续实施耕地地力保护补贴,在东北地区...

    时间:03-22
  • 商务部:对原产于日本的进口间苯二酚继续征收反倾销税

      中新网3月22日电 据商务部网站消息,2013年3月22日,商务部发布2013年第13号公告,决定自2013年3月23日起,对原产于日本和美国的进口间苯二酚征收反倾销税,实施期限为5年。其中日本公司税率为40.5%,美国公司税率为30.1%。2...

    时间:03-22
  • 中国首单非居民并购贷款落地上海自贸区临港新片区

      中新社上海3月22日电 (记者 李姝徵)记者从21日举行的2025中资企业高水平“走出去”大会上获悉,全国首单非居民并购贷款落地中国(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临港新片区(以下简称临港新片区)。  对标国际标准,离岸金融服...

    时间:03-21
  • 海南自贸港三项政策便利全球动植物种质资源引进

      中新社三亚3月21日电 (张月和)海口海关副关长敖必强21日在“海南自贸港政策解读”系列主题新闻发布会上表示,创新实施的三项核心政策措施,支持全球动植物种质资源安全便利引进,将对广大进出口企业带来积极的影响。 ...

    时间:03-21
  • 2025世界文化名城产业促进会在蓉举行 推动文创产业国际合作

      中新网成都3月21日电 (单鹏)2025世界文化名城产业促进会21日在成都开幕。2025世界文化名城产业促进会现场。 成都传媒集团 供图  本次大会以“文化引领的城市活力与创新”为主题,吸引来自全球的产业领军人物及...

    时间:03-21
  • 【高质量发展看中国】云南:“美丽”经济绽放 生活像花儿一样美

      央广网昆明3月20日消息(记者 魏文青)鲜花,是彩云之南的名片之一。云南素有“植物王国”之称,独特的地理气候条件造就了丰富的花卉资源。作为中国花卉主产区,近年来,云南在全球鲜花市场的影响力逐年提升。  截至2024...

    时间:03-21
免责声明:本网对文中陈述、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对所包含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承担全部责任。 本网站转载图片、文字之类版权申明,本网站无法鉴别所上传图片或文字的知识版权,如果侵犯,请及时通知我们,本网站将在第一时间及时删除。